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新闻 > 正文

关于美育和德育的异同 让美育为德育助一臂之力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语文教育用心灵对话,在心灵深处培育着为人的良知,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作为教育者,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使学生美的观念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生美和感动,在心灵的沉醉与神往中高峰体验。健全和开拓人格。
  关键词:美育 德育
  
  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让我们努力去用心灵对话,在思想情感的边缘境地里培育我们自己需要的一份满足,让心灵找到与之偕行的伴侣,会成知音,想成同病,然后发芽生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聆听这样的诗句安慰了多少孤独的心灵,分也罢,离也罢,我们在这样的吟诵里不会产生暴力,而能想起“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在暴力与忧伤之间,我们的精神库存对暴力是无奈的。她教会了我们在什么样的境地里忧伤,让面对衰败和破坏是学会追忆,追忆一种逝去的美好,在这样的追忆里,我们一同在心灵深处培育着为人的良知。为此,我们就与人类共同的命运有了感动的机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动,所有的读者和听者都能找回那个真正的自我。课堂里,我们在“小园香经独徘徊”的意境里迷失自己,忘了身在喧嚣,沉入时空命运的深邃里,去领略一种独一无二的顿悟。谁把忧伤写在诗里。谁把忧伤种在心里,谁把忧伤溶在气里?让我们后来者一闻一听就长醉不醒!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一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各种体裁的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蕴含着大量美的内容。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只教给知识,不塑造其心灵,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
  然而,走进各种类型的学校,简单地进行一下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想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学习差的学生不思学习,不求上进,或沉湎于三室一厅,或结伙斗殴,而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少是只顾学习,不问他事,以至于教室无人扫,垃圾没人倒,自私和势利充斥着他们的心灵。学生的思想状况堪忧,其原因何在?应试教育的误导,使有些学校淡化或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走上了一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死胡同,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学校德育的内容死板,方法单一,偏重于苍白无力的说教,很难被学生接受,更难抵御社会、家庭中的一些反面教育的影响。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改变德育的内容和方法。
  有的学生喜欢打架斗殴,且屡禁不止,不是因为这些学生会从打架斗殴中得到什么益处或愉快,主要原因恐咱是他觉得敢于打架斗殴是一种勇敢无畏的表现,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有面子、有风度。这说明这位学生错误地把打架斗殴看作是一种美的行为去追求。再如有的学生学着大人偷偷地吸烟,这也不是因为他会从中得到什么快感,而是他觉得吸烟有风度,有的学生喜欢在大家面前搞恶作剧,引起大家轰堂大笑,也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学生的这些错误行为,过去的思想教育往往局限于谈心、批评、或制定守则、规范去要求学生去做什么、禁止他们不做什么,这种做法,就好像是用脚踢汽车想它发动一样,效果不会好。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让美育与思想教育联姻,用美去引起学生心灵的沉醉于神往。
  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都应该是美的。”
  而美育正是培养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最佳途径。
  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它具有形象性,利于认识和理解,具有情感性,容易以情动情,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陶治和教育,具有愉悦性,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愉快,在享受中受到教育。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外表美更有内在美的人才,必须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听说某个学校,曾下令把女明星的玉照,男影星的头像全部驱逐出男女生寝室。其目的,当然是为了使青少年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乙态,不要想入非非,这应该说是德育的一种手段,但效果呢?也许“玉照”、“头像”在寝室里不见了,但会不会被驱逐出了青少年学生的心中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在学生看来,那些影星是美的,那些照片上面隐含着他们的追求和神往,这也是爱美之心的具体表现。要想消除其消极的影响。必须以美育的手段,让学生明白妩媚并不等于美,停留在感官愉悦和形体美感并不是或起码不是最高的审美享受。这样,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了美,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当然,美育和德育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也不是相互代替。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要求学生做到的说成是美的,禁止学生做的说成是丑的,要求学生去追求美的,摒弃丑的,同样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要想运用美育的手段以达到德育的效果,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认识、鉴赏能力。
  爱美,是一回事,但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够善于发现美,却又是另一回事。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如果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雷锋精神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意义,认识到那是一种崇高的人格美,这些人会努力去追求学习雷锋精神的。
  作为教育者,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使学生美的观念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生美和感动。正如梁启超所言;“……”欲摹写其情状,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宜,笔不能自传。有人焉,和盘托出,彻底发露之,则拍案叫绝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所谓‘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感人之深,莫此为甚。”老师对于美的解释就应像“有人”、“夫子”那样“彻底发露之”,使学生觉得与其“心有戚戚焉”,这样才能心领神会,沉醉于美之中,去追求美。
  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地表现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为他们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打下基础。
  学生是孩子,有时他们虽然认识到什么是美的,但自己还不知道如何去表现美、创造美,也就是不一定知道怎样使自己的语言、行为以及心灵等美丽起来,这就好像鱼是美的,但你不能只给学生一条鱼,还应教给他们捕鱼的技术,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美的东西,这就需要平时持之以恒的培养、陶冶、实践。
  美是一个目标,是审美主体心灵的自由,人们在审美情感投入的刹那,便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心灵自由自在地在做一次次美的畅游。这是一种心灵的沉醉与神往,是一种人生的高峰体验,是一种人格的开拓。

标签:美育 之力 德育 助一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