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新闻 > 正文

含蓄深婉,,爱溢笔端_挫万物于笔端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杜甫在《秋兴八首》中表达的不仅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他巧妙地运用诗学里的“意象”,加上一些对比强烈的“色彩词”,从而将“思念故国”这一条明线和“感念妻子”这一条暗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透露着老来悲戚、愧念妻子的复杂情思。
  关键词:秋兴八首;意象;妻子;爱情
  作者简介:王慧(1987-),女,江苏淮安,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诗词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078-01
  世人对“诗圣”杜甫的思想价值多定位在“民胞物与”这一层面上,少有人关注他的情感生活。杨氏自嫁杜甫后,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执手不弃,如杜甫在《逃难》所云:“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欢。”而作者的《秋兴八首》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也就是作者死前四年,其妻“杨氏约大历二年(767)左右卒于夔州。”虽然杜甫不可能知道自己和妻子的逝日,但“人穷则返本”,杜甫在老境颓唐、病厄交困之际肯定会产生一种对青春的反刍感,在那频繁上演的意象里寄托了诗人最初的信仰:一是“匡扶济世”的抱负,二是“执子至老”的爱情。而笔者将从《秋兴八首》的意象着手,分析其对妻子含蓄深婉的爱意。
  (一)《秋兴八首?其一》:捣衣声声忆战争
  杜甫在夔州整整一年,丛菊两开,即便心系故园,也只能滞留夔州,无法出峡北归。这时捣衣声响。李白《子夜吴歌》中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杜诗亦云:“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因此捣衣声响,如战时擂鼓,而战争又自然让他想起和自己饱经离乱的老妻。
  (二)《秋兴八首?其二》:芦荻蒹葭思老妻
  年近暮年,严武的去世,杜甫还朝之愿落空,本以为可以乘槎而返,到头来终是一场虚随。即便他当年在严武幕府,于“画省”任职,终究是伏枕卧病,流落蜀中,而未能入京供职。至此此诗似乎可以煞尾了,但是诗人却添上“藤萝”与“芦荻”两个意象:
  藤萝亦女萝,屈原在《山鬼》有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薛荔”“女萝”等彰显山鬼女神美好的外貌与心灵,即 “香草”譬喻法。《山鬼》又云:“留灵修兮?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灵修即山鬼女神,年岁晚暮,将欲罢老,可是红颜凋敝却不见心慕之人,“心慕之人”既是恋人亦是贤君,当是“美人”意象,综合而言便是“香草美人”的手法。
  其次是芦荻意象。芦荻,即蒹葭。《诗经?秦风?蒹葭》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伊人”神秘空灵,她或是被追求的女子,或是知周礼的贤人。“蒹葭”和“伊人”并举,亦用了“香草美人”的手法。“藤萝”与“芦荻”均用了“香草美人”的手法,一方面是贤者求思报国,一方面是老妻红颜凋零,从而巧妙地将“忠君爱国”这一条明线和“感念妻子”这一条暗线结合起来。
  (三)《秋兴八首?其三》:燕燕故飞愧老妻
  第三首写有燕子意象,其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却见证物是人非,如刘禹锡《乌衣巷》所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杜甫借此分明隐喻了“安史之乱”,正契合了《秋兴八首》的明线之意。
  此外如晏几道《临江仙》所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成双,才引起了有情人寄燕双飞之情。战乱纷飞,诗人漂泊如蓬,即便可以携手妻子,算来都是客居他乡。因此杜甫笔下的燕子既寄托着诗人的“黍离”之悲,又象征着对妻子无限的愧歉感。
  (四)《秋兴八首》(其四至其八):眼底换“色”惊岁晚
  诗人在第四首时终于以“长安”直呼其名了,准备直面自己的仕途之路,并以“有所思”统摄后四章。“后面四章,皆包括于其中。……此中情事,不忍明言,不能尽言,人当自得于言外也。”这四章的言外之意,杜甫不再一味地使用事物作为意象,而是通过“颜色”来彰显内涵。“色彩词,是最具感觉性的词类之一。在诗学感觉精致化,以及追求诗律细、语惊人的精神进程中,杜诗非常讲究点醒色彩的灵魂,在色彩的感觉学上做了一篇相当独到、值得寻味的好文章。”《秋兴八首》中杜甫用到的主要色调有“紫”、“沧”、“素”、“黄”、“黑”、“红”、“碧”、“彩”、“白”等,而这些色调也蕴含着作者复杂的心绪:
  从“紫”到“沧”的变化象征着杜甫由仙境跌入现实的破灭感。第五首先从蓬莱宫阙起,先后提到了蓬莱、仙山、终南、仙窟、承露金茎等与求仙成仙有关之物,因而这代表着老君青牛车来的紫气便是对上述仙处的一种色彩总结。然而圣颜已改,繁华不再,今昔盛衰之变系一“沧”字上;此外“沧”又和后面的“晚”字呼应,大有悲叹自己苍老之意。
  在这股悲叹中作者依靠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之景来取暖,因此第六首出现“黄鹄”意象。黄属于暖色调,有取暖之思;“鹄”为鸿鹄,寄千里之志。可是很快作者便选取了一种非常平淡的颜色“白色”和一种最简单的鸟儿“白鸥”,“诗人先后自喻为最高贵和最卑微的鸟儿”,以“黄”、“白”二色象征着情绪的极大落差。
  第七首描写长安的昆明池,表面上是在展示唐朝当年的国力鼎盛,其实却巧妙地通过颜色刻画自己绝望至深的情绪。根据《色彩心理学》所示,“粉红”属于红色调,象征着一种安静与美好,和“黑色”构成强烈的对比,且杜甫笔下的“粉红”又是“坠粉红”。“坠粉红,莲初结实,花蒂褪落,故坠粉红。……莲房露冷而坠粉,言无采之者。虽晚秋凄凉,亦以胡羌内侵之故,此公所以有汉武之思。” “粉红”的背后还有战争的阴影,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国力大衰,莲花虽为粉红,却是“坠”的结局,红颜凋零之感亦跃然纸上。诗人那种哀国力不济、悲红颜易逝的双重思想正符合明暗双线这一主题。
  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不再把对妻子的情感一味地隐藏起来,一齐连用“凤凰”、“佳人”、“仙侣”三意象以表情思:从“凤求凰”的爱情初始到“佳人拾翠”的生活细节,最后寄托到虚幻的“仙侣同舟”的世界中,作者对妻子的款款深情已是清晰可见了。
  参考文献:
  [1]、[唐]杜甫.杜诗镜铨[M].[清]杨伦(笺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叶嘉莹.杜甫集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标签:笔端 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