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英语 > 正文

[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对策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当今大学生由于时代原因和特征、个人因素及家庭原因,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和学校教育障碍,从而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社会和谐,学生心理问题屡屡出现,影响着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问题原因找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此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151-01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正常学习、生活与成才,还关系到我国新世纪人才的总体质量,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实现,进而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大学生在学习、择业等方面面临的压力很大。有调查表明,现在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16?5%,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低。一项心理情感方面的现状调查发现,12.58%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状况,18.43%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1.25%的人存在敌对情绪。本文将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以下剖析。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表现:
  1、心理承受能力差。我国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很多人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受挫后承受力也差一些。
  2、人际交往缺乏自信。大学生中唯我独尊、任性,有孤独感,不合群,责任心和义务感差的不占少数。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容易和同学或朋友闹矛盾。极易产生郁闷不快情绪 。
  3、恋爱和性问题的困扰。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遇到问题处理不当,容易走极端。我国大学生年龄基本在18至24岁之间,生理上发育早已成熟,渴望异性,并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大学阶段学生年龄、生理及感情的特殊性,往往会产生情绪焦虑等心理问题。
  4、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差。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大学学习状态,还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不理想,缺乏中学时的学习干劲。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
  5、就业引发的问题。进入大学后,学生们逐渐由对前途的憧憬转向现实。就业、继续上学等都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心理困扰,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称心的工作等这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惑。
  6、自我意识方面。主要凸显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人的自信缺乏,自卑的情绪严重。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貌相、能力等)都不是很满意。由此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
  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在滚滚而来的经济大潮面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社会中的腐化、堕落、奢华之风的侵蚀、蔓延,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和行为准则。社会不良风气使学生思想涣散,生活无序,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健康成长。
  2、学校因素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一方面,在一些高校里,夜晚上网玩游戏、看网络电影蔚然成风,“拼钱、拼爹”不正之风盛行。很多学生迷失了方向。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与社会脱节,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虚度大好光阴。
  3、个人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学习压力困扰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兴趣与专业的矛盾。许多大学生就读的专业并非自己理想的专业,由于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甚至逃学、厌学,导致学科挂科。二是对身份变换的不适应。中学时期的优秀生都集中在大学,在同一起跑线上奔跑。有些学生因自己不再是最优秀的而失落,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感。三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理想与现实脱节,使大学生无所适从。
  4、大学生面临着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冲突。现在大学生身体成熟早了,心理年龄却成熟的晚。可就在这个阶段,他们却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这是他们以前很少接触到的,有时他们会感觉无所适从。使很多人生活不规律,精神萎靡,无所事事,很容易滋事生非。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要想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高校、家庭都责无旁贷,要共同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1、高校要重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相关讲座,开展心理训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学科,它关注的对象是大学生及其各种心理调控问题。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创设良好的校园精神氛围。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大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施展才华,增强竞争意识,奋发进取,让他们在广泛的结伴、交际和合作中,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在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中,大学生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炼意志,从而铸就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
  4、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在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同时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勇气,有助于他们重塑自我、准确定位、顺利成才,这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有很大帮助。
  5、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高校要完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心理咨询队伍,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形成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机制。
  6、向社会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使大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如今快节奏充满压力的社会中,如果调整不好心态,很可能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极端事件。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与探索――中部地区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思考 钱淑群  舒曼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6期)
  [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苏文魁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11期

标签:状况 大学生心理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