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周记 > 正文

材料作文“创见”素材运用与例文|8篇材料作文题目及例文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仿真试题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是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这回教授哑口无言了。动物们纷纷议论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尝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脱离材料的含义,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这道作文题立意指向明确,角度宽广,可引导学生对“理论”“基础”“权威”“创见”等进行哲思和探讨,论述涉及对立统一、相对与绝对、特殊与普遍等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现象、求广求深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从材料不难看出,哲学教授与井底之蛙是对立关系,有着如下一些不同:
  首先是所持主张不同。哲学教授认为:任何事物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这一观点绝对、片面。而青蛙则认为:并非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这一观点是客观辩证的。
  其次是二人的理论支撑不同。哲学教授讲授理论,大都是空洞地讲解,即便是他的观点,看似依据充分有力,但也缺乏自身实践。而井底之蛙的观点则得力于它的观察与生活经验。可以说,井底之蛙的观点是对哲学教授观点的丰富化。
  最后是二人做人态度不同。哲学教授高高在上,对青蛙不屑一顾,充满蔑视,态度傲慢,对青蛙的观点与反问盲目否决;面对权威,井底之蛙富有勇气,据理力争,最终让哲学教授哑口无言,赢得了动物们的一致认同与赞誉。
  总之,材料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倾向是十分鲜明、显豁的,而材料的核心含义与主旨也通过最后一句动物们的慨叹语得以揭示,这就是: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可立意如下:
  1.不要盲从权威;2.人要有独特见解;3.理论源于实践;4.打破常规,勇敢质疑;5.人不可傲慢,要有平等意识与观念。
  
  推荐素材
  1.尼采哲学的批判性
  尼采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对他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的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尼采还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
  2.中国古代文学的革新与发展
  乐府尽而有唐诗,唐诗渐衰而生宋词,宋词式微而元曲出,清之小说又领新的风骚。
  3.《红楼梦》多面观
  《红楼梦》被中国许多人所了解,至少,是知道这本书的书名。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佳作示例
  
  让生命摆脱历史的烙印
  
  尼采放弃了家中女性们的呵护,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世界里漂泊游荡,苦思冥想,尽力挣脱一切思想束缚,不拘泥于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他一直在生活这面镜子里辨识自己,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尼采哲学。
  我喜欢尼采,是因为在他的哲学里有一种蔑视一切、批判一切、不信服一切金科玉律的精神。正因为如此,后现代主义才把尼采哲学当作一种行动哲学。
  苏东坡、辛弃疾等人不拘泥于婉约的词风,因而才有了豪放派这一截然不同的风格,才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气概。
  尼采指出“生命在历史的重压下患病了”,我们总是或多或少地接受前人的影响,就如同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禁锢在了一个牢笼里,无法让思想自由驰骋,因而难以形成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见解。
  古希腊有一句俗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生活在别人设置的牢房里,牢门是开着的,我们却没有能够走出去。
  只要是自己的思维结晶,即使是“丑小鸭”,也是自己的“白天鹅”。
  有无数的人看到了西班牙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塑像,然而唯有凯撒受到触动,他回到罗马,奋斗成了罗马的统治者。这一切也同样依赖于思想上独特的觉悟: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在20多岁的年龄就已经征服世界,而自己仍然无所作为?
  扭转整个人生轨迹的,也许就是思想自由腾飞的那一瞬,掌心的沙漠蓦地被绿洲覆盖。
  如果在喧嚣里,你难以辨识出自我,不妨到野地里去看牛羊反刍出的伟大思想。梭罗曾说: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不妨在溪水边清洗一下自己的思想,把一切尘埃都拂去,从牢房里走出来,从权威这座五指山下走出来,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历史就像数轴,只是没有刻度,无法衡量距离原点已经走出了多远,也不知道箭头所指的方向还距未来有多远。
  让我们在生命上尽力镂刻,刻出一张仅属于自己的精致繁复的铜版,没有任何历史烙印。
  教师点评
  
  这可判为一篇高分作文。习作者将思维触角伸向历史与文化,以此表达“让生命摆脱历史的烙印”这样一个观点。文章援引了一般学生很少涉及的哲人素材即尼采的不拘泥传统、不盲从权威。其中古希腊俗语、梭罗的话以及凯撒的事例都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点。文章中还有不少精彩语段,如最后两段。当然,习作者在用例与用语上,还显得有些生硬,不够辩证,这是需要注意的。
  编辑/高明燕
  

标签:例文 创见 作文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