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周记 > 正文

gre阅读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本月阅读模拟题]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 命题者系湖北房县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共12分)   热木星风云录    随着太空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太阳系外行星。这些行星多是类似木星、土星的巨大气态行星。不过,它们距离自己的恒星都非常近,有着太阳系中木星的身材,却出现在了水星的位置。在恒星炽热光辉的照耀下,这些行星温度非常高,所以天文学家称其为热木星。
   这些热木星会是怎样古怪的世界呢?同恒星比起来,行星的体积显得很不起眼,再加上距离遥远。要用望远镜直接分辨出来太阳系外的行星,非常困难,现在搜索它们也都是依靠间接手段。不过,借助于我们所熟悉的太阳系行星,就算不能直接观测,天文学家也有办法了解热木星上的大气运动状况。
   恒星的引力场是随着距离减弱的,行星靠近恒星的一面受到引力作用较强,而远离恒星的另一面受到的引力则比较弱,这样不均匀的受力,会导致整个行星承受到拉扯的力量。地球表面的海水由于受到这种力量的作用,会出现潮涨潮落的现象,因此,人们把这种力叫做潮汐力。
   实际上,不只是液态的海水,坚硬的岩石也会被潮汐力拉扯而发生细微的变形,行星朝向恒星的一端因此会鼓起来。如果行星自转比公转快的话,鼓起的部位就会转到行星和恒星连线的前面,这时恒星对行星鼓包的引力作用,会拖行星自转的后腿,也就会使得行星自转越来越慢,直到自转和公转完全同步,永远都是一面向着恒星。这种现象被称为潮汐锁定,距离恒星越近的行星,越容易达到这种状态。太阳系中的水星已经被锁定了,稍远一点的金星虽没有完全被锁定,但是自转周期也已经非常长了,金星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43天。
  这样缓慢的自转让行星上黑夜和白天持续时间非常长,一边是阳光暴晒,另一面则是漆黑一片,处于白天的半球和处于黑夜的半球之间的温差非常大,气温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强大气流的产生。
   据观测,金星整个上层大气都刮着非常强烈的风,风向和其自转方向相同,速度则是自转速度的6倍。与此相反的是我们的地球,自转一周只要24小时,所以黑夜和白天不会形成过大的温差。驱动地球大气的是地球本身的自转力量,以及极地与赤道之间的温差。热木星们因为距离恒星非常近,多数已经处于潮汐锁定的状态,所以状况应该类似金星,表面冰火两重天。
   当然,我们太阳系中也有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要研究热木星的天气状况,木星、土星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同靠近恒星的热木星不同,木星、土星距离太阳都很遥远,显然也不处于潮汐锁定状态,不管是昼夜温差,还是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差,对它们天气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决定它们大气环流状态的因素,主要是本身的自转速度和行星的个头大小。
   木星和土星个头太大,转动速度又快。大气不能保持整体运动,而是分裂成了许多涡流。而小一些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几乎整个行星的大气都在一起转动,只有两极地区有部分大气自己行动。
   综合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推测热木星上的天气状况。由于距离恒星非常近,它们或多或少都会处于潮汐锁定状态,与金星类似,它们昼夜半球之间的巨大温差应该会驱动强大的气流,上层大气应该会高速地转动。另外,它们虽然个头巨大,但是转速却很慢,所以整个大气应该是整体运动的,不像木星那样,分裂成许多独立的涡流。
   于是,这些庞然大物拖曳着自己的整个大气层,笨重地绕着炽热的恒星运动着,一面承受着恒星的烈焰烘烤,一面承受着严寒刺骨,这就是热木星的世界。
  (选自《大科技》)
  
   1.指出下列关于“热木星”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热木星”名称中的“热”既点出了“热木星”所具有的温度特征,又隐含了“热木星”所处的相对位置。
   B.“热木星”名称中的“木星”表明“热木星”这种恒星像木星一样是巨大的气态星体。
   C.能称其为“热木星”的行星,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因素。
   D.天文学家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太阳系外行星,其中多是“热木星”。
   2.根据文意,找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行星的体积显得很不起眼,再加上距我们遥远,因此要用望远镜直接分辨出太阳系外的行星非常困难,搜索它们也都是依靠间接手段。
   B.“潮汐力”是根据太阳的引力作用使地球表面的海水出现潮涨潮落的现象而得名的,其实,它是对恒星引力的一种形象说法。
   C.被潮汐锁定的行星自转非常缓慢,导致它的一面总是阳光暴晒,另一面则总是漆黑一片。金星就处于这样的状态。
   D.热木星离恒星非常近,已经处于潮汐锁定状态,它们的状况和金星类似,表面冰火两重天。
   3.文章的题目是“热木星风云录”,而文章中却出现了大量介绍木星、土星及金星的内容,这样写的原因有哪些?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技巧?(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共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断句3分,翻译12分)
   黄宗羲,字太冲,馀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至则逆阉已磔①,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於对簿时复以锥锥之。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明亡,清诏征博学鸿儒。掌院学士叶方蔼,敦促就道,再辞以免。末几,方蔼奉诏监修明史,以礼来聘,又辞之。上曰:“可召至京,朕不授以事。即欲归,当遣官送之。”宗羲虽不赴征车,而史局大议必咨之,乞审正而后定。尝论宋史别立《道学传》,为元儒之陋,明史不当仍其例。朱彝尊②适有此议,得宗羲书示众,遂去之。
   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张献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岳,贼执其父以为质。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免之,与父俱归。明王驻桂林,授行人。时国势阽危,诸臣仍日相水火。夫之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杀之。明亡,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僭号于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夫之曰:“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意。三桂平,大吏闻而嘉之,嘱郡守馈粟帛,请见,夫之以疾辞。当是时,海内硕儒,推容城、馀姚、昆山。然诸人肥遁自甘,声望益炳,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于世。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
   顾炎武,字宁人,昆山人。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居陕之华阴。谓“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尝与友人论学云: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明史,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
  (选自《清史稿》)
   注;①磔: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②朱彝尊:人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流血被体 被:覆盖 B.狱竟 狱:官司
   C.益自韬晦 韬晦:收敛锋芒,隐蔽行迹 D.炎武自负用世之略 自负:自以为了不起
   5.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在明亡后在政治上都采取了与清朝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这一态度的一组是( )(3分)
   ①敦促就道,再辞以免 ②得宗羲书示众,遂去之
   ③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意 ④荐辟皆以死拒
   ⑤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 ⑥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宗羲嫉恶如仇,铁骨铮铮,入都讼冤,锥刺阉党,拒绝贿赂,终于为父昭雪。
   B.王夫之拒绝与张献忠合作,自伤肢体,救出被扣为人质的父亲。参加明王政府,为国事弹劾王化澄,几乎被杀。明亡后,避居衡阳之石船山。
   C.顾炎武参加过鲁王军队,事情不利后对于国事心灰意冷,转而经商,最终累致千金。
   D.黄宗羲虽然屡次拒绝清廷征召,但清修明史,他仍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被采纳;顾炎武认为做学问的前提是做人,清廷征他介入明史,他誓死不从。
   7.给第三段中加粗的部分用“|”断句(3分)
   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居陕之华阴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宗羲虽不赴征车,而史局大议必咨之,乞审正而后定。(4分)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往易父。(4分)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4分)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共18分,每题6分)
  神情诗
  顾恺之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注: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大画家和诗人。江苏无锡人。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
   9.此诗四句描写了互不相干的四种景物,是否散乱?为什么?抓住什么来解读它的深意?(共6分――1、3、2)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冬岭秀寒松”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情?儒家经典中哪一句和其意思相同?(共6分――4、2)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此诗在艺术特色上和唐代的哪一位诗人的相近?以此可以看出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6分――2、4)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6题。(共34分)
  永恒的坐标
  余秋雨
   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
   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林、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间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们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这条大道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只有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实在忍不住,我在这条神圣的起点性跑道上跑了整整一圈。许戈辉在一旁起哄:“余老师跑得不对,古代奥运选手比赛时全都一丝不挂!”
   我说:“这要怪你们,当年这里没有女观众。”
   确实,当年有很长时间是不准女性进入赛场的,要看,让已婚女子观看,而进门正前方几乎一公里远的山头上,才让未婚女子远眺。许戈辉说:“原以为运动场是少女挑选如意郎君的好地方呢!”
   听这里的人介绍,当年有一个母亲化妆成男子进入赛场观看儿子比赛,儿子获得冠军她一声惊呼露出女声,上前拥抱又露出女形。照理应该惩罚,但人们说运动冠军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我们怎么能惩罚神的母亲?此端一开,渐渐女性可以入场观看比赛了。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领域,我们至今仍在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是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肢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千年一叹》)
   12.从“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一句可看出“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写“我在这条神圣的起点性跑道上跑了整整一圈”的作用有哪些?(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特别写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特征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章最后一句中为了加强表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奥林匹亚比作“坐标”,而不比作“丰碑”,仅仅是为了比喻新颖吗?(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模拟题 本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