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作文 > 正文

影视作品人物陈真 [人物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及造型功能]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使观众处于不断发展着的故事状态里,由于无法欲知故事的结局,而被剧情深深吸引,视听语言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观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视觉元素的核心是人,也正是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是以人为叙事主体,起到统领链接的作用。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关键词】影视艺术;人物;造型功能;视觉元素
  一、电影艺术的创作核心――人物
  电影从结构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视觉元素,主要以视觉主体――人物为核心,其次是听觉元素。在观看一部电影,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在文学领域中,小说是一种文字艺术。也许我们无法体验到《老人与海》里大海的视觉奇观;也许,小说的情节或细节描写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读者淡忘了,然而那小说中众多的成功塑造的人物却在读者心中长存甚至伴随他们一生。戏剧,它往往用对话最为自己的真正武器。戏剧家们运用对话来展开情节和冲突,揭示人物关系和性格。影视剧作同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一样,以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形象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离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即使故事编织得再离奇曲折,自然环境描写得再优美别致,也不可能拍摄出好的影视艺术片。影视作品其实就是一种声画结合的艺术,由于这样的特殊性,它就不同与戏剧作品对于人物塑造所要求的夸张,而更是注重人物的真实。“人”是银幕和屏幕形象的主题.作为一名导演必须掌握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规律和方法.只有将人物这个主题,塑造得深入得当,这样创造出来的影视作品才会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电影中人物塑造的核心――性格
  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对文学的理念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围绕着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电影中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作为观众而言对于电影的期待是,希望在每一个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能塑造出几个鲜活的人物,人物立住了,自然就让观众铭记在心了,事隔多年仍然记忆犹新,而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人物的外在形式一步步展现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内在性格往往是通过外部形像展现出来的,正如孔子所说的“动于中而行于外”。一部影片对于人物的塑造,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功与否,所以既要从人物本身当中寻找出吸引观众的突破口,又要很好的表现自己对社会的深层思考,发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性格。这是每一个电影创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人物性格的源于现实
  文学艺术中人物性格的生命,正来源于人的这种现实性,来源于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多样统一而又独特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离开了这种矛盾运动,人就失去其现实性,人物性格的生命也就宣告终止。人物与周围环境的矛盾运动,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结成的现实关系,其内涵和表现形态是丰富多样的,由此所决定的文艺作品中的性格描绘也是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但是,无论什么个性特质,都必须深植于社会生活的土壤,有其充分的现实依据。
  2.人物性格的情感渗透
  人物性格的塑造,从来都不是停留在现实中某一类人物的机械模仿或纯客观的再现,影视剧作者愈是能把自己的理想、爱憎感情和对生活意义的审美思辨,渗透于形象的血液之中,则银幕上的性格愈富有独特的感染力。因此,影视剧作中的人物性格,无不是剧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并且是用自己生命的乳汁所哺育出来的。凡成功的影视艺术形象,都是剧作家把自己的理想和对生活的思考以及热烈而深沉的感情,融会于性格的艺术描绘之中的。只有剧作家把自己对生活的剖析和思考及其炽烈的感情与人物形象的血肉交相融合,才能赋予人物性格以独特的生命和意蕴。
  3.人物性格的现实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人物性格的现实性与情感性相统一也就让人物变得更加生动。如张艺谋电影《千里走单骑》剧中的高田先生(高仓健饰)是一位令人敬重的父亲形象,在他的身上也透露出了能够打破惯常思维的品质。刚开始我认为他很固执,可是后来我发现他很通情理,一件事,如果违背情理就会到此为止,并不是我们通常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一贯“传统”美德。高仓健这位演员身上散发出的沉稳睿智,冷酷忧郁的气质将影片精神更好的诠释。这样的人物取自生活,也将生活话的情感倾注在其中,人物的成功塑造,带给我们的深深的感动。人物性格应当是丰富的,但更应当是统一的。黑格尔说:应当“有某种特殊的情致,作为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把人物丰富多样的性格统一起来。那么特殊的情致是什么呢?就是“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塑造统一而丰满的人物性格,必须牢牢抓住人物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在电影镜头中的造型功能
  人物在电影中的表现方式,不在于人物的出场数量,人物的对白,镜头数量,而是在于人物的表演、表现的方式。从镜头的角度上分析可分为两种:
  1.景别对人物心理、情感的体现
  在表现电影中的特定人物时,更多的采用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作用是充分利用镜头的景别,对人物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善于利用景别的表现功能分别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的刻画。例如: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镜头更多的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这部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的一种规律。
  2.人物外形应具有鲜明的特怔
  外形是人物的重要性格特怔和重要的视觉信息。在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服装、发型的处理。如:德国新锐电影《罗拉快跑》中女主角罗拉的红头发,体现出张扬的火热的性格特点,也是女权主义的象征。美国早期默片时期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形象极其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怔。
  四、结论
  电影艺术创作人物的关系,人物的性格决定了影片人物的塑造。更关系到影片的成功与否;任何人物形象都不可能独立于当时社会真实的历史状况而存在。所以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必须的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影响”的重要性;但凡经典的影视作品,其导演总是借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当时真实社会状况,从而来表达更深层次的认知思考与人文关怀。总之,要把人物写成功,关键在于刻划人物性格。要刻划人物性格,就要为人物设置一个特定的情境,让人物在这个特定情境中说他应该说的话,做他应该做的事,思考他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能塑造成功。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会林.影视编剧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江少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标签:影视作品 造型 作用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