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作文 > 正文

诗为何物? 诗是体物写志

时间:2019-02-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面对诗,常常陷入巨大的茫然和困惑,就像迷失在一座辽阔清冷的雪夜。我几乎是一次次地问自己:诗为何物?就像问一条最浅又最深的河流。   博尔赫斯说:“首先,我把自己看成一个读者,其次是一个诗人。”
  我这样发问的时候,我知道我是站在了一个读者的立场。
  生活中,一个人走着走着,如果停下来,环顾一下四周,想一想要去哪里,那一定也是很有意义的。
  史蒂文斯说:“诗的理论就是生活的理论。”噢,诗的理论竟然具有如此的分量――我们生活中必须承受之重!
  博尔赫斯曾“猜想”诗与散文之区别:“并非如许多人所宣称的,是在于它们截然不同的词语组合,而在于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被阅读这一事实。读来仿佛是诉诸于理性的篇章就是散文;读来仿佛是诉诸想象的,就会是诗歌。”
  仿佛是在一个中国墨一样黝黑的夜晚,谁的手里划着一根火柴,使我们倏然看清了桌子上斜放着的一张白纸和那一支熟悉的笔。博尔赫斯几乎是用一种极为简单却又天才般的逆向“猜想”,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划清了诗与散文的界限。
  阅读比写作更深刻、更终极、更具有说服力。
  我喜欢博尔赫斯的诗歌,就像喜欢史蒂文斯的诗那样。这两位大师对于诗歌的弹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浸透了诗意的智慧。
  “永恒的母亲/为什么你的熏衣草乳头/流出了蜜汁?”“一种观察世界的练习/关于动机!但人们眺望海/就像在钢琴上即兴弹奏。”――这是史蒂文斯。
  “他们从遥远的烟尘里辨出/大车或马群/而夜露使香蒲明艳闪烁/这光辉给他们带来快乐。……而乡村是陷入了他们爱情的女人/他们的日子高远/由天空与平原铸成。”“一家烟铺像一朵玫瑰,熏香了/荒野。暮色已深入了昨天/人们共同担负着一个幻想的过去/缺少的只是一样:道路的对面。”――这是博尔赫斯。
  我喜欢博尔赫斯的诗,胜过读他的小说和散文,虽然他的小说获得的赞誉或许超越了他的诗。
  诗营造的是一个想象世界,里面开满了“妙处难与君说”的意象之花。阅读诗与阅读散文无法相同。诗为你提供一个感觉、体悟和品味的“意象场”。诗的世界是一个鲜活的、生机勃然的世界。正是这样,一首诗不仅仅是一个审美的世界,而且是一个活泼泼的生命。
  我曾经为《诗刊》写过一篇理论文章《审美意象与诗的灵魂》(载《诗刊》1995.6),其中的理论观点,我现在仍持坚守的态度。诗的建筑材料是意象,诗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于诗的灵魂。抽象的理性的说教不可人诗;意象横陈、语词乱拼,以其昏昏使他人不知所云之作,当扫之以非诗之筐;而一首没有灵魂的诗,就像一朵塑料花,它可以骗过人的眼睛,却骗不过一只蜜蜂的嗅觉。
  “一首诗可以写得十分漂亮而又优雅,但却没有灵魂。一篇叙事作品可以写得精彩而又井然有序,但却没有灵魂。一篇节日的演说可以内容充实而又极尽雕琢之能事,但却没有灵魂。甚至一个女人,可以说是长得漂亮、温雅而又优美动人,但却没有灵魂……”这是康德在’其哲学名著《判断力批判》中的一段话,说得何其深刻,深刻得叫人惊心动魄。
  灵魂是“起灌注生气作用的那种原则”,移植到诗里,那“无非是显现审美意象的能力”。我们谁都没有看见过风之容颜,却可以通过树枝的颤动,麦浪的翻滚,燕子的斜飞来认识和想象。
  我之所以提出什么是诗的“天问”,一个原因就是有感于时下诗歌界热闹而沉寂,一些诗人无芳而自赏的窘境。一批曾经有过作为的中老年诗人,偶有作品,却无新意,以至失态和失语。而更多的青年诗作者,盲目追求标新立异,“为赋新诗强说愁”,作品不是无病呻吟,便是生编硬造。诗歌,由于冷落了读者而终于冷落了自己。
  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停下来,站在读者的位置,读一读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思考一下什么是诗的问题,或许我们会悟出一些什么,从而找到新的写作视角,进入新的写作状态。

标签: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