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辞职信 > 正文

【文化企业亟需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个国家想成为经济强国,文化软实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应该在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点,把文化和经济作为并列的一个课题。从政策的角度来说,中央应当加快制定覆盖全国的文化产业领域的统一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政策,落实政策扶持的普惠性,将部分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用以重点奖励优秀企业和开展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训。从文化传媒企业发展的角度上说,重视积累,重视品牌和产业链形态的经营,是培育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文化产业的本质
  我国文化产业实际上涵盖三个大部分,第一是内容产业,第二是传媒和平台产业,第三是衍生产品和文化制造业。内容产业包括新闻、娱乐、设计等等,也就是精神产品这部分。而内容是需要经过媒介来传播,或者叫媒体。传播之外加上一个平台,所以第二部分叫传媒与平台。第三部分,就是把内容做成衍生产品,比如说卡通的形象,可以把它授权做玩具,或者做文具等等,变成一个产业链。这就是内容、传媒和衍生的产品。在国外,第一部分就叫内容产业,国外有一句话叫“内容为王”,就是说有好的内容产业就能做到。所以内容是上游最重要的部分,衍生产品是最下游的部分。内容上,包括音乐、新闻出版、娱乐等等,现在新闻的比重在变小,娱乐的比重在加大,内容产业有一个趋势,叫娱乐化趋势。
  现阶段在产业布局上我们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文化制造业,也就是第三产业,大概占到70%的比重,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以内容和传媒为主,第三部分占30%左右,这样是合理的一个产业布局。
  外行人认为文化企业只是有限的几种,如出版、动漫、电影电视、电子音响。文化产业门类是很广的,国外体育就占了很大比重,还有影视、出版、艺术品、艺术品投资、拍卖行、艺术品金融、保险公司艺术品抵押贷款、艺术品交易平台、广告、会展等等。其次,与文化有关的培训调研、应用软件均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新趋势
  2011年文化产业有了第一次热潮,伴随着热潮而来的,是文化产业的五个显著变化:
  第一,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纷纷成立,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规模迅速扩大。
  第二,文化机构转企改制的工作加快推进,一些行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其它行业也在地方政府和部委的主导下陆续落实改制任务。
  第三,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网络广告业的增长格外突出。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成为文化产业的媒体和平台,媒体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第四,艺术品投资领域迅速发展,艺术品拍卖再创新高。其中,各地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出现了勃兴与风险并重的格局,最终中央出台相关的整顿政策予以矫正和引导。
  第五,社会资本大举进军文化产业,各种文化股权投资基金相继成立。
  有消息说,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要达到5%,实现产值翻一番的目标。也因此,全国各地开始了类似新能源“跑马圈地”的发展。地方政府把文化产业园作为一种制造业模式或者地产模式开发。但文化产业不像卖地经济效益大,不能按照地产模式来运作。
  真正发挥产业园效益需要一个正规的管理模式,对收入过错、经营产出、文化形态等进行认证。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可以提出些规范指导、政策支持,真正把文化产业园和其他产业区分开。现在可对现有的文化产业园进行认定,再对新的产业园进行评定。但这个操作难度会很大,涉及地方各级政府需要上报审批的因素,同时涉及地方政府的政绩税收。
  
  民营企业亟需扶持
  民营企业现阶段发展很慢。单纯地民营企业参与改制没什么用,因为只是从投资角度而不是产业发展角度参与,改变不了产业形态。企业如果只是传媒而没有实际内容,结构布局没调整对文化产业发展是不利的。民营企业如果不做大,怎么能够走出去,国有企业没有内容,内容只有民营企业能做好。民营企业需要快速成长,而且国家应该扶持至少一半的民营企业作为龙头企业,而不是只扶持国有企业。
  现在传媒极多,内容极少,缺少品牌。现在最紧迫的任务是扶持制作内容的企业,否则会导致国家的发展后继乏力。同时,行业里缺乏有抱负的文化企业家,都是那些在传统行业发展不下去转行捞金的。
  现在很多行业里的人都不懂怎么做,很多企业不懂积累。如果用惯性思维,用制造业的思维来做文化产业就不对。
  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经纪人可以做成大的上市公司,书画产业也能做成大的上市公司,但是没人认识到产业的空间,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文化企业真正要做企业,要做产业链,要学会专业化经营。可能等十年之后,文化产业就比较成熟了。

标签:核心竞争力 培育 亟需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