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担保书 > 正文

[初中学生异常学习心理行为浅析]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学生异常学习心理、行为表征以及形成的诱因,提出了异常学习心理、行为的预防与疏导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学生 学习心理 行为 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当今学生将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他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要能够以良好的心理去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初中学生如果能拥有一个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对他们将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探索初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初中学生异常学习心理、行为表征
  近年来,发生在校内外学生自杀的现象日趋增多,学生遇到问题往往以轻生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全不顾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反映了部分学生有异常心理已成不争的事实。笔者多年来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部分初中学生确实存在程度不同的异常学习心理和行为,其表征为:
  1.懒惰型
  此类学生上课经常迟到、逃课,想来就来,不来就发个信息给班主任请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2.自卑型
  此类学生平时循规滔矩、沉默寡言,每天为完成作业熬到深夜,但作业正确率不高;从不见他们向老师提问,平时也很少与同学交流,从不主动举手答题,轮到他们回答时显得异常慌张,语无伦次;对学习好的同学既羡慕又嫉妒。
  3.网瘾型
  此类学生由于长时间上网,使他们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常常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性格怪异。
  4.抑郁型
  抑郁是青春期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在整个儿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郁症的第一个高峰,很多孩子都有消极、轻生的念头。他们对个人的未来、前途感到悲观、绝望,有自卑心理。同时,还对环境适应困难,总是看到阴暗的问题,不能适应现实,因此一旦受到打击,就会有自杀的念头。
  5.青春焦虑型
  调查发现,发生厌学与学生青春期有关,当女孩出现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他们的警惕性增强,通过弃学暂缓了“不被人发现”,“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潜在的性心理压力。
  6.对抗型
  此类学生受到批评或被老师误会,就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向老师解释,不愿同老师和解,甚至讨厌老师,以至于不听该老师的课,作业也不做。
  7.孤傲型
  此类学生多产生于班级和年级的尖子生中,他们考场称雄,目中无人,有毛病不让人说,老虎屁股摸不得。学习上遇到困难,既不请教老师。也不与同学商量,怕丢面子,在班级里不合群,知心的同学没几个。
  二、形成初中学生异常学习心理、行为的诱因
  1.社会因素
  一是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在他们的思想上必然会有种种反映,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二是现行的中考制度及教育结构等社会现实,无不作用于学生心理,使他们形成比较现实或者说比较狭隘的成才观、价值观,自然生出形形色色的异常学习心理,做出林林总总的异常学习行为。
  2.教育因素
  一是中等教育结构不够合理,职业技术教育未得到普及,许多有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的学生仍然受到中考的煎熬。二是许多学校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甚至仍然把“升学率”作为唯一追求的办学目标,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学习心理被扭曲。
  3.家庭因素
  一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学生性格缺陷。独生子女的普遍化使独生子女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很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二是畸形家庭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冷战家庭,隔代抚养,亲朋寄养,使这些家庭的学生敏感偏激,或沮丧畏惧,或孤独自卑,或傲视权威,或报复社会,或拉帮结伙。三是许多家庭望子成龙心切,用同班或同年级最好的学生同自己的孩子比,反复刺激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的自信心逐渐下降,进取心逐渐消失。
  4.个性心理因素
  在一个班集体中,几十名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人格智慧诸方面总是不平衡的,客观上的差异可能导致学生心理的畸变。
  三、异常学习心理、行为的预防与疏导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异常学习心理、行为是可以进行预防和疏导的。
  1.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成才观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才欲。学校团组织、政教处和班主任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学生推荐好书、好影视作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另外,用英雄的榜样来教育学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英雄人物身上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人生价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定规模的、确实有效的讨论、演讲,甚至辩论,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各要素协调发展
  初中学生一般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培养、抗挫折耐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三结合、三为主。一是知识辅导与开展活动结合,以开展活动为主。既要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更要安排活动,如主题班团队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寓教于乐。二是一般预防与个别疏导结合,以一般预防为主。学校心理辅导不只是防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而且要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个性性格的完善防治,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三是引导与督促结合,以引导为主。政教处和班主任、教师要调动一切手段,尽量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及早发现异常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使其滋长蔓延。
  3.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发挥学生最大心理潜能。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为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人际关系,如班风、学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师期望、课堂气氛等。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要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制定工作计划。使制定的计划更贴近学生,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参与,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得到尊重。二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使课堂始终保持良好的气氛。三要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投入,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四要改革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学校应当把学习成绩作为学生的隐私给予保密,不要动不动就排名次,张榜公布,使成绩好、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自命不凡、孤独离群;使成绩落后、心理素质不佳的学生脸上无光来、心理受挫。
  4.抓住学生个性特点,有效实施心理辅导
  第一,因个性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对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就不能过多的批评,应该多加鼓励,增强其信心和勇气;而对骄傲自负的学生,就不要轻率地过多表扬,应当注意经常性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第二,因势利导。教师要细观察,勤调研,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学生的不良表现及时矫治。发现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风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学生中的热点、焦点、兴奋点,及时引导教育。
  此外,国家要改革人事制度、户籍制度,拓宽就业渠道,推动人才合理流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优化中等教育机构,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调整初中课程,实施初中分流;学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家庭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心理调适工作,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能愉快生活、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曾庆春主编:《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3.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中日友谊中学)

标签:浅析 异常 初中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