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担保书 > 正文

油价“8”时代的那些“2”问题 油价6元时代

时间:2019-02-0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其实我们都知道:不能因为你“伤不起”,它就必须不涨价,涨价自然有涨价的道理。客观而言,自2月8日调整成品油价格以来,受伊朗核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大幅攀升;而2月下旬和3月上旬,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达到每桶109.8美元和126.2美元,均创2011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及至2月24日,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即超过4%,目前涨幅已超过10%。按照游戏规则,油价涨价预期是早已落下的“第一只靴子”。
  国家发改委在解释了涨价原因之后,附送了两条涨价意义:一是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促进资源节约;二是理顺价格关系,保障市场供应和能源安全。四五毛钱的涨幅,能达成公众的“节约意识”,这个想法显然过于天真;至于依葫芦画瓢的涨价惯性等于不等于“理顺价格关系”,这显然也是个无疑而问的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顶层设计早就可以“洗洗睡了”。发改委的理由我们能懂,油企巨头的暴利之梦我们也懂,但盘旋在油价“8”时代的那些古老问题,为什么迟迟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首先,从具体的价格来看,2008年6月的国际油价一度飙升至顶点,达到每桶135美元左右,而彼时我国国内油价每吨6480元上下;最近国际油价疯涨,也才126美元左右,离135美元还有将近10美元的距离,而此时我们的成品油价格已经“合法合理”调整到了9180元。如此折算下来,国际油价离顶点还有8%左右的落差,而我们的成品油价格已经比当年最高位时候的“对应价格”飙升了40%有余。这种尚未考虑CPI或货币通胀因素的联动机制,看起来程序无瑕,为什么又经不起目的正义的考量呢?
  其次,既然“进价贵”是国内油价高企的直接原因,那么,为什么不能放开市场、让民企长袖善舞地引入稍微便宜些的成品油?这些年,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1年甚至超过了56%,因此,利用好国外市场是无可回避的课题。
  此前,根据中商石油委对俄罗斯及周边一些国家多次考察调研,譬如目前俄罗斯的油价较为便宜,比我国每吨便宜3000多元人民币,阿塞拜疆油价每吨便宜5000多元;而在今年全国“两会”前,一个有关“放开民营企业进口成品油为主题的会议”在中国商业联合会悄然举行。一致的看法是:民营企业经营灵活,不需要国有资金,政府不承担任何风险,只要监管得当,让他们去找便宜的成品油,对国家、企业、民众都是有益无害的事情。
  此轮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惊人,油价攀至2008年以来的第二大高点,再次暴露出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上的诸多症候群。抛开““裸油价”之争不说,撇开情绪性口水不谈,起码眼下而言,仅靠增加油价上涨幅度来平衡各方利益已是强弩之末。一些看起来有点“2”的老问题,其实一次次敦促着游走在全球汽油价格排行榜前端的中国油价:每一次的上涨,都需要给市场及公众一个更清晰而经得起拷问的解答。

标签:油价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