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高中生物考试反思 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这些年高中生物教学情况的分析与思考,对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提出几点反思。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78-02
  
  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年轻教师的发展过程:“一年适应,三年成手,五年成骨干。”现在我已经工作多年了,回头看看这么多年来的教学历程,虽然时间不长,但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前三年是第一轮教学,教案写的很认真,很多教案后记有教学反思,或是自己的不足之处,或是课堂的精彩之处,或是对学生的要求,记载着当时的心得。再次翻阅它们,又有很多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回顾,现将几点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成功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情景,师生共同愉快地进入教学主体内容。那么,如何做到成功的导入呢?
  1.1 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这种方式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1.2 通过当地的资源特产导入 。学生对家乡的资源特产都比较熟悉,如果以此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了解家乡,关心家乡。比如在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节时,我以家乡群山植被的历史变迁导入新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地山上的茂密森林在建国前夕曾遭到人们的严重破坏,森林几乎荡然无存,并通过展示图片,激发了学生热爱群山、保护群山的情感。
  1.3 以旧拓新,“启发式”导入 。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在授课时常常采用“启发式”导入。例如,在讲授“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内环境与稳态”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作为桥梁,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式能利用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真正做到有启有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其他例子不再赘述。
  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3.突出比较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选择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如,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有联系的前后知识加以比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法的学习。例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比较、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比较、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比较等,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4.优化教学方法
  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学主体内容,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首先是做好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讲授法: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学生只要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经过整合、贮存到自己的头脑中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整节课都采用这种方法,但对一些新知识的教学来说,讲授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于其他教学活动。
  4.2 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或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师生间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是很常见的方法之一,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3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指定的问题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助于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这种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4.4 直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用亲身实践或具体事物来激发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过程。常见的方法包括演示实验、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展示学生周围不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感性认识。
  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探究法、学生自学法、观察法、启发法、角色扮演法、调查法等等。一节课中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有些内容可能采用探索式最好,有些采用谈话法最好,而有些可能适于启发式。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比如我在设计《植物组织培养》一节的教学内容时,对于原理部分,第一次讲课时利用了学生自学法和谈话法,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然后通过提问讲解。听课的指导老师建议这一部分直接切入就可以,因为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全能性,而且原理部分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不必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看课本,直接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就可以。后来我改用了这种教法,果然学生能对答如流,教学效果很好,看来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教法。
  5.灵活驾驭课堂
  “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前要精心备课,而在课堂中能否顺利发挥还要看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观察他们是否对讲解的内容感兴趣,是否在认真听讲,听懂的程度如何等等,相应地来调整课堂内容和节奏。当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以适当调节一下课堂气氛,鼓舞学生振奋起来;当观察到学生不太懂的时候,可以用更明了的方法去讲解;当某个学生表现很好时,还可以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这些都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好方法。
  有时候学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顺利回答出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先自问一下:是不是问题超出了学生知识的范围?是不是问题过于宽泛?还是问题指向不明确?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比如还是我在讲《植物组织培养》时,让学生从这样一段资料中总结出影响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快速繁殖植物时,如果我们将一个枝条平均分成三段,结果发现,靠近顶端的那一段枝条的侧芽离体培养时繁殖系数最高,中间的次之,基部的最低。”很多学生回答是生长素的浓度,就是想不到外植体的遗传特征。当时我很着急,事先并没有想到学生答不出来,那怎样引导学生呢?我灵机一动,又问:“是什么造成了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呢?”这时学生就能想到是芽体所在的位置了,从而总结出外植体的遗传特征是影响再分化的因素之一。在这里不是直接把答案和盘托出,而是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也避免了课堂的尴尬。
  6.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当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时,首先要自信,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状态去讲课,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佩服。当然,自信是要有基础的,一个老师只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自然就会在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自信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善于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在讲课时会面向全体学生,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与个别学生的目光接触时还可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的期待、鼓励或信任。
  讲课的艺术还突出表现在语言和教态艺术上。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规范,富有节奏;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高低强弱的音调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和感染力量;还要善于以表情、姿态、手势等作为辅助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如同沐浴春风,得到一种振奋的美的享受。
  (上接175页)
  
  (1)可以设置悬念,使“课程悬念化”。悬念的设置是为了引起观众紧张而期盼的心情,《百家讲坛》的学者充分利用悬念作为牵引,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2)“场景生动化”也是值得历史教师借鉴的。所谓的场景,包括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情景表演等。
  (3)“知识故事化”是《百家讲坛》值得借鉴的另一大“法宝”。之所以现在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重要原因在于,历史教师将精彩的历史史实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条理论,完全消磨了学生的兴趣。相反,《百家讲坛》那种故事化的讲述却充满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情节,这也是其深受大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历史教师如果能尝试着将历史知识进行故事化的改造,并在讲故事的过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历史教学一定是非常成功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便能掌握课本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4 以学生为中心适当整合教材。作为普通中学的高中学生,许多人的基础知识还是不扎实,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欠缺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和习惯,那就是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都是等到要考试才来临时抱佛脚,只能停留在上课的那些模糊印象上,凭感觉考试了。所以,针对这样一些特点,我们作为老师的,就应该在如何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那么应该如何做到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本人认为应该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取舍,抓住重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学生打开一道学习的方便之门。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里的常考知识点,对于一些次要或是有争议的知识,敢于大胆进行舍弃。这样的话,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做到避轻就重,学生的学习重点也会比较明确,留下的印象也会相当深刻。另外,还应该尽量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时间,做到讲练结合,尽量让学生当堂完成。
  3.5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开放合作教学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因此组织好课内活动,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各种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让学生体验知识创新的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条件允许下还应带领学生走向实际。高中历史新教材中,每一课的后面都设有“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来精心组织和安排这些活动。给学生留下“活动”思维的广阔时空,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实际,鼓励他们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到的问题,甚至是偶然遇到或发生的现象都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标签:反思 教学 高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