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调档函 > 正文

【在时间的缝隙里写诗】 用时间写诗

时间:2019-02-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是年入半百之后开始写诗的,确切地说从2005年2月开始,到现在已有四年的时间。最初动此念头只是出于工作性质的考虑,为了找到一个自己可以信笔涂鸦,别人不易对号入座的文体。结果一头扎进诗歌,就收不住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由一个业余练笔者变成了非常执着的痴迷者。现在如果问我如何对待诗歌,我的回答是两个字――热爱。
  
  在写诗之前我尝试过其他各类文体的创作,有过一些心得。但回过头看看,最适合我的还是诗歌创作。
  
  首先,写诗耗用时间少,使我在工作之余有缝隙可钻。作为一个靠挤业余时间爬格子的人,能够归我支配的固定时间只有早晨五点十分到七点四十分。这段时间是黑夜和白昼交接的临界点,也是休息结束和忙碌开始的转换期,我就挤进这段短暂的自由空间里耕耘。
  
  每天用手推开窗,不知是我惊醒了黎明,还是黎明惊醒了我。我只知道写着写着天就大亮了。我的大部分诗歌是从黎明这一时段里挤出来的。其它时间我常常被各种繁杂政务和应酬稿得焦头烂额,灵感没有一个受孕、怀胎的过程,那些耗时冗长,阵势庞大的文体我伺候不起。如果强己所难,今天晒网,明天打鱼,就很难写出自己称心别人满意的作品,所以我不去触及大部头的鸿篇巨制。目前只倾心尽力于诗歌创作。就因为诗歌微言大义,可长可短,对我这种挤进生活缝隙里熬心写字的人而言,真是“一个锅要补,一个想补锅”。天然契合,相得益彰。能够忙中偷闲,在一片自己倾情热爱的沃土上适力耕种。
  
  其次,性格和丰富的生活积累给了我写诗的资格。年满50岁时,我走了人生的一大半路,经历了社会和生活的诸多坎坷和波折,进入过多种社会角色。起起伏伏是一面海,让我在生活的重负下,修炼成把苦难当做磨难;视沉重为厚重的人生理念。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懂情感,重情义,内在积蓄厚重的人。我曾对朋友说:我和所有的人一样,具有两面性。外在的严肃和谨慎,是生活对我的历炼和苛求所致,一旦现实给我一扇表达的窗口,读者可以看见我内心深处有一条情感的大河。它的奔流可以使我思绪万千,潮汐起伏:使我观察世界的眼睛有一种独到的活力和视角,可以由一枝腊梅,想象满园春色:由一块泥土,联想成垄成垄的麦子 。我观察每一种事物都可以用灵感去想象、勾画和描写。于是在生活中可以从一滴水珠里望见大海,也可以由一滴水珠联想到泪珠和依依不舍的眼睛。有了这种情感,只要与厚重的生活现实相碰撞,灵感就会横空出世,这时只要自己留心,无须俯拾,到处都是诗歌的创作素材。
  
  另外,文学审美的追求,使我偏爱诗歌。我喜欢诗歌表达所特有的真情和唯美,这是文学艺术的魂。就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看,我认为诗歌是各类文学表现形式中最简单又是最丰富的形式。说其简单,是因为诗歌不苛求语言表述的绝对严谨和连贯,也不需要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惟妙惟肖的状物、描写。诗可以突兀而至,横绝峨眉,有时只凭点石成金一两句话即可成诗。《以村口》这首短诗为例:
  
  村口,一个解不开的结
  走进去的人
  会出来张望
  走出去的人
  一步三回头
  
  要说简单,好像很简单,平铺直叙,没有任何技巧,但这恰恰是其丰富之所在,能用最少的文字,最平实的语言把最具冲击力的臆想和境界表达出来,这就是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诗歌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会惊醒每天的黎明,在自己心里为它腾一间最安静的房子,让灵感成为一盏灯,把一生的精力铺为稿纸,挤进时间的缝隙,用情感去写,写出自己满意,社会满意,读者满意的作品。

标签:写诗 缝隙里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