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第一次作文 > 正文

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趋于聚集化发展】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尽管东部地区环保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相对国外环保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聚集,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由于中西部地区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未来,环保产业市场向中西部扩展是必然结果。
  我国目前的环保企业多头并进,企业也是多元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规模逐渐壮大。那么未来的环保产业发展机会在哪些方面?随着产业转移,中西部环保监管不断加严,环保产业带是否将从东到西移动,西部会不会成为环保企业新的“福地”?资本究竟怎么找到新的投资机会?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围绕这些业内焦点问题,北京赛迪创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目前发布了《中国环保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以下简称《白皮书》),对我国环保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布局和趋势进行了分析。
  产业西移是大势所趋
  东西部差异化发展、产业园区化聚集化趋势明显,武汉、重庆、西安、长沙将成为竞争新“战场”
  《白皮书》显示,我国环保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一带一轴”的总体分布特征,即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环保产业“沿海发展带”和东起上海沿长江至四川等中部省份的环保产业“沿江发展轴”。
  近年来,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经济实力、投资能力和外贸等优势,在环保技术研发、环保项目设计和咨询、环保企业投融资服务等高端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环保产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6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和要素限制等原因,环保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速度缓慢,发展基本停留在环保装备制造业领域。
  这也是我国环保产业空间演变的趋势之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导环保产业差异化发展。由于东西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经济水平和关注点的不同,环保产业发展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如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依托政策、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优势,定位于国际一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带动基地。西安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园则发挥西安科技和装备制造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冶金、炼焦煤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工业有机废气及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设备。
  北京赛迪创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黄武俊认为,尽管东部地区环保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相对国外环保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聚集,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同时,环保产业聚集区会自东向西逐步扩散。
  由于中西部地区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未来,环保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空间演变趋势之一。一方面,西部地区的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固废处理等公共环保事业将在国家环保政策和东部相关成熟技术的支持下逐渐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武汉、重庆、西安等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将承接东部地区环保产业尤其是环保制造业的转移。
  哪些地区会成为环保产业转移的新目的地?黄武俊说,除了长沙等原来就有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的城市,其他城市的高新区、环保产业园区也会成为环保产业转移的新“战场”。现在中西部很多地区都在建立环保产业园区,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在中西部将是全面性的。
  兴建环保产业园区体现了产业聚集发展的特点,除此之外,环保产业空间演变还将呈现热点区域的强强联合、整合创新等特点,以促进产业发展完善。如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环保产业加强区域合作,环保企业与园区在技术、投融资、公共平台等多领域开展合作。环渤海区域中,北京将依托技术、人才优势,以北京通州国家环保产业园、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及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为载体,接合天津循环经济和制造业基地等优势,形成我国北方环保技术开发转化中心。
  环保产业园区化、聚集化发展的特点正日渐明显,是什么原因使产业发展具有这样的特征,这对于区域环保产业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黄武俊说,建立盘环保产业园区是城市战略规划之一,园区化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这与其他产业园区化发展的目的一样。不同的是,环保产业链较低,园区化、聚集化可以有效利用产业链中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如水处理方面,不仅包括前期的供水,还包括排水、污水处理以及再生水的循环利用,园区化、聚集化发展可以在不同企业间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处理和充分利用。另一个优点是,园区化、聚集化有利于企业使用园区里的公共服务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每个细分领域都会有投资机会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产业政策,固废行业的投资增长最快,机会最多
  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投入环保产业的资本越来越多。环保产业相对于其他新兴产业来说,产值高,属于比较大的产业,所以每个细分领域都会有投资机会。如污水处理、大气污染处理、固废处理这三大细分行业,都有值得投资的项目。
  黄武俊介绍说,要寻找投资机会,关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很重要。目前看来,固废行业的投资增长最快,因此机会最多。从固废处理行业上游设备、中游固废处理工程和运营、下游固废处理厂及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来看,固废工程建设和设备集成投资回报率较高:从固废处理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方式来看,垃圾焚烧发电是未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热点,焚烧发电发展迅速,全国建设焚烧发电厂的速度大大超过前几年。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脱硫行业中,火电脱硫投资的高峰已经过去,钢铁烧结烟气脱硫市场正在形成。脱硝行业中,行业标准提高带动了脱硝行业进入高峰期,火电厂要安装脱硝设备,给环保企业提供了投资机会。除尘行业中,投资机会集中在除尘设备核心部件定期更换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上。
  水处理行业的投资机会似乎更多,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两个方面。工业废水方面的投资机会集中在处理标准提高和工业废水处理及再生水技术领域,城镇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机会则集中在县城及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及其无害化利用领域。总体来说,污水处理行业将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期。
  面对环保产业众多投资机会,蜂拥而入的资本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企业或项目呢?
  黄武俊给出了几点建议,他说,资本在寻找项目时,首先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以此把握投资机会。首先,环保产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大,政府对产业的介入也比较多,与其他产业相比,环保产业的市场化不是很明显。因此,资本在寻找项目时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了解他们重点支持的项目,然后进行投资。如碧水源在进入云南时,就是与当地政府及水务投资公司合作,打开了市场。
  其次,由于近几年环保产业发展迅速,相关论坛和展会也越来越多,企业可以通过论坛或展会这样的交流平 台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
  再次,投资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的出现也能帮助企业寻找好的项目,这些机构往往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把寻找项目和寻找资金等不同需求的企业联系起来。因此,多与此类中介机构交流,可以共享许多资源。
  我们需要自己的“威立雅”吗?
  企业应有效运用国家政策,进行产业内整合并购,同时注意提高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预计占GDP的1.5%左右,而国外环保投资占GDP的3%~5%。不论从产值规模还是国家的投资规模上,我国环保产业与国外相比仍然还都处于起步阶段。法国环保产业巨头威立雅公司成立了150多年,市值收入达到千亿人民币,而我国环保企业市值最高的也只能达到百亿水平,无法与国外产业巨头相提并论。那么,怎样才能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我们何时能培养出一个“威立雅”?
  对此,《白皮书》给的建议是,要着重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养特色环保基地;鼓励形式多样的国际化发展,以企业合作带动产业发展。
  黄武俊认为,产业的壮大需要企业自身壮大起来。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效运用国家政策,还要进行产业整合。把小企业通过资本并购整合起来,在壮大企业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这种方式在西方国家运用很多,由于环保产业的地方性较强,可能存在一些区域性壁垒,地方政府在基础投资时往往选择当地企业。所以,并购当地企业是很多西方环保企业扩大市场的途径。”
  如美国两家固废处理巨头,基本上占据了美国一半以上的固废处理市场,这两家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资本运作过程,通过收购其他企业,实现自身做大做强。威立雅公司的发展也是如此。
  然而,企业在并购时要先做好前期工作,修炼自己的内功,这也是目前很多中小型环保企业必须要注意的。只有在加强了自身技术、提高了自身管理效益后,企业才适合进行资本运作,走上外延式扩张的道路。
  黄武俊认为,法国环保产业以威立雅等少数巨头把持一个领域和美国规模中等的多家公司共享市场的模式,都不会成为我国环保产业未来的格局。我国目前的环保企业多头并进,企业也是多元化发展的。由于市场的分散性,这些环保企业不会只专注于某一个行业,而且哪个领域投资机会多就往哪个领域发展。如桑德集团以固废处理为主,但也开拓了水处理市场;碧水源前期专注于水处理,近期也收购了一些固废处理项目。
  除了跨领域的横向发展,我国的环保企业还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发展,如从环保设备制造发展到工程承包运营。“无论横向还是纵向发展,企业在并购时都要注意内功的修炼”,黄武俊建议说。
  另外,面对目前环保产业“国进民退”的现象,黄武俊认为,这主要是银行不愿意给中小型环保企业放贷造成的。因此,环保企业要寻找其他融资途径。国家政策性融资是环保企业的首选,如申请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这是国家提供给企业融资途径,也是企业塑造自身形象的机会。私募股权融资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小型环保企业的的欢迎。另外,创业板的开放给环保高科技领域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借助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国进民退”的现象将得到改善,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将更加迅速。
  (编辑/陈文)

标签:趋于 聚集 环保产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