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偏关县农户借贷需求_农户借贷需求调查与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提要:基于2011年8月实地调研数据,对农户借贷需求现状、特点和借贷意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借贷途径呈现多元化,但仍以非正规途径借贷为主,尤其偏好亲戚朋友间的友情借贷,正规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农户从正规金融结构借贷存在无社会关系、无人担保和抵押物等困难。一半以上的借贷农户为了平滑生活消费,主要是子女上学、住房、婚嫁丧娶和看病就医。农户资金需求巨大且分层现象明显,农户间借贷额度差异较大。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规模巨大,是正规金融市场的2倍左右,目前无高利贷现象,但其间蕴含风险巨大。
  关键词:融资次序;圈层结构;需求分层;金融监管;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077-05
  
  一、引言
   以往农村金融改革绩效不显著,关键一点就是撇开了农户[2](李锐,2004)。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性问题是在保持现有体制稳定的前提下,引入新的博弈主体,改变现有农村金融市场的博弈格局,构建一个充分考虑金融需求者需求的农村内生金融体制[1]。新一轮的金融体制的构建必须要全方位围绕资金需求者――农户,由资金需求的起点来设计农村金融体制,才能构成合理高效的农村内生金融体制。
   为深入了解西部地区农户资金需求特点,2011年8月课题调研组在陕西省咸阳市随机抽取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咸阳市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农业经营日益多样化,是果蔬、养殖、棉花和粮食等多种农产品的商品基地。选择咸阳市农户为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按照优、中、差的原则,最终确定渭城区的正阳镇、周陵镇和秦都区的双照镇3个乡镇,每个乡镇内选取2~3个村庄。此次共调查8个村庄,每个村庄平均完成问卷30份,调查农户样本258户,其中有效问卷256份,问卷有效率为99.2%。调查内容涉及2008―2011年上半年农户借贷来源、用途、规模、期限和利率情况。
  三、农户借贷需求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借贷渠道日趋多样,仍以非正规渠道借贷为主
   此次调查的256个农户,2008-2011年上半年期间发生借贷的农户共计118户,其中从非正规途径融资的农户64户,从正规途径贷款的农户36户,组合贷款(从正规途径和非正规途径均进行借款)的农户18户。按照每年发生借贷行为农户进行统计如表1,结果显示三年半内全部依靠非正规途径融资的农户为98户,占到61.88%,仅从正规金融渠道贷款的农户数量为41户,占比25.63%,从两种途径同时获得贷款的农户数量为20户,占比为12.5%。显而易见,农户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等多途径筹措资金的态势已经显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后正规金融对农户贷款增加显著,已占近1/3,但非正规借贷仍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
  (二)非正规借贷更多倚重亲戚朋友借款
   为进一步了解农户详细的非正规金融融资渠道,调查问卷将非正规融资渠道分为亲戚、邻居、朋友、合作社或资金互助社等几种。结果显示,表2。亲戚借贷为59.86%,向朋友借款占26.76%,向邻居借款占3.52%,其他的有息贷款比重占9.15%,专业合作社或资金互助社占0.7%。
   显然,农户非正规金融融资选择的次序分别是亲戚、朋友、有利息的民间借贷、邻居和合作社或者资金互助社,这是与中国乡村社会所特有的“圈层结构”是一致的,以家庭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向外延伸,由小家到村邻―由村到镇及县,再依次扩展到地市、省、国家等,每个农户都可以在某个圈层找到自己的位置,家庭内保障的要求也因此赋予每个人为其亲戚朋友提供必要帮助的义务,由此便形成了农村当中普遍的熟人借贷和友情借贷[1]。
  (三)正规金融渠道融资中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
   从农村信用社获得贷款的农户比重为72.31%,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农户比重为12.31%,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贷款比重为10.77%,获得邮政储蓄和村镇银行贷款的农户只有1家。目前虽然个别农户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但贷款用于城市购房,属于商业性贷款的范畴,如果不考虑这部分农户,仅涉农类的贷款,农村信用社承担比重达82.46%,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力量仍旧有限。
  (四)生活性借贷占一半以上,生产性借贷有增加趋势
   把农户贷款用途分为9个项目: 1种植业、2养殖业、3购买农机具、4非农产业、5子女上学、6买房/造房、7婚嫁丧娶、8看病就医、9其他,按照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消费性划分,前四类归为生产性借贷支出,1、2、3项是涉农贷款, 4项为非农贷款,5、6、7、8是生活消费性借贷支出。将调查农户以此标准进行归类,结果如表4所示。
   当前农户借贷用于生活消费占53.37%,生产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是43.26%,这一比例与位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比例相当(56%:46%)[3]。农户收入差距较大,但借贷用途比例相当,意味着在中国,高昂的教育支出成本和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农户的实际支付能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的缺失,使得农户不得不举借大量资金用于子女上学和看病就医。生产性消费支出中,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户比重为30.34%,非农产业贷款农户为?12.36%,从趋势看,贷款用于农业的农户比重在下降,用于非农产业的农户比例不断增加。
   生活消费借贷的次序为:子女上学(20.22%)、建房/买房(17.98%)、婚嫁丧娶(10.11%)、看病就医(5.06%),这与中国农户的消费心理也是一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下,中国农户对子女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但是目前中国教育远超出一般农户的承担能力,必须依靠借款来实现。除了子女培养外,房屋也是中国农户重视的项目,改善居住条件是中国农户的普遍愿望,因此用于建房/买房的农户比例相当大,排在第二位。婚嫁丧娶作为家庭生命周期内的常规性支出,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费用支出较大。此外,农村合作医疗虽已普及,但是先花费后报销的报销制度,使得农户必须要先借款再还款,借贷支出仍时常发生。农户还反映农村合作医疗医院收费不规范,对享有合作医疗的农户收取较高费用或者开具较贵的药品,导致实际看病支出仍然居高不下。
   生产性借贷的次序是:种植业(18.54%)、非农产业(?12.36%)、养殖业(7.87%)和购买农机具(3.93%)。调查区域主要是农业产区,以设施农业为主的新型种植业的发展,引发了农业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在高收益驱动下,农户投资意愿强烈,用于设施农业等新型种植业的借贷比例较大。同时,调查区域养殖产业发达,并逐渐形成规模,因此发展畜牧产业的借贷性投资位于第三。在国家农机具政策补贴下,农户购买农机具的数量增多,借贷资金用于购买农机具的农户也较多。除了涉农贷款外,非农产业的借贷比例仅次于种植业,且有增加趋势。发展非农产业是农户增收的主要渠道,有能力的农户对非农产业的资金需求十分迫切。
  (五)农户借贷规模大,且借贷数量差异大
   所调查118户农户资金需求量巨大,从总规模来看,三年半内从正规和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总额为451.91万元(其中有两户信息缺失),每户平均每年借贷金额为1.09万元。此外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借贷额标准差很大,意味着农户资金需求分层逐渐显现,两极分化现象加剧,少数农户对资金需求数量巨大。
   农户从正规金融获得贷款最高为350 000元,最低为1 000元,农户贷款主要集中在30 000元。从正规金融获得较大额度贷款的农户数量较少,用途主要是商业购房,只有1户自主创业,投资开办“开心农场”,并未纯粹意义的种植业投资。对于一般农户而言,纯粹发展种植业贷款最高60 000,购买农具贷款最高50 000元,用于非农产业贷款,额度最高获得140 000元,正规金融贷款额度限制较大。
  农户从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最少的仅500元,最高的?300 000元,农户借款主要集中在20 000元。除了个别农户外,多数农户的借款规模不大,亲戚朋友间借款,期限宽松,一般没有利息,借贷规模相对自由,因此标准差也大于正规金融借贷。从调查期限内的样本借款情况来看,发展种植业借款最高为?50 000元,畜牧业借款最高为250 000元,购买农机具最多50 000元,上学借款最多40 000元,婚丧嫁娶最高100 000元,看病借款最多80 000元。
   虽然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均值差异不大,但相比较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借贷期限、利率宽松,对借款用途没有限制,因此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借款。调查期内,样本农户从非正规金融途径融资规模高达429.15万元,是正规金融融资规模2倍左右,进一步验证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户生产和平滑消费发挥重要作用。如此规模巨大的民间资金借贷,尚处于国家金融监管的范围之外,蕴含金融风险极大。
  (六)贷款利率和期限结构分析
   非正规途径借贷中,85.71%的样本农户借款是无息和还款期限, 13%左右的样本农户在急需资金时选择了付息的私人借贷。从贷款利率上看,2008年私人借贷的利率略低于正规金融贷款利率,2009年之后高出正规金融机构3个百分点以上,属于正常借贷的范畴,并不存在高利贷现象。
   正规金融手续繁琐,要求一定的担保,审核严格且审批周期长,相比较而言,私人借贷贷款方式简单,大多无需担保,与正规金融利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部分农户还是愿意私人借贷。这意味着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要抢占农村市场,首要任务是开发出灵活的贷款产品。
  四、农户借贷意愿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农户的借贷意愿,问卷设置了从农村金融机构借贷是否方便、原因、未来五年内是否有非农产业或者农业投资计划、愿意选择的借贷途径以及愿意提供的抵押品等问题。
  (一)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便利性
   对于“从银行或者信用社贷款是否方便”的问题,调查的256户农户中,除了60户不清楚或者说不清外,其余196户均作出判断,其中50个农户认为比较方便,占调查样本总量的?19.5%,146户认为贷款不方便,占样本总量的57%。对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困难的认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没有社会关系、无人担保和无抵押物,农户借贷缺乏合适担保品,农村正规金融中关系借贷的问题相当普遍,借贷不公正问题依旧存在,仅?2.44%选项是认为贷款不难。还有个别农户认为存在手续复杂,无法证明信用等原因。
   进一步调查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认知时,发现114户农户对正规金融贷款利率不清楚或没感觉,做出判断的142户农户中,76户认为这一利率是合适的,占样本总量的29.7%,认为利率高的占样本总量的25.8%。
  (二)农户未来投资计划和意愿贷款途径分析
   为了解农户未来的借贷可能性,对农户未来三年的五万元以上投资在农业生产项目或者创业项目的计划进行了调查,79户明确表示会在三年之内有大的投资项目,占样本比例的?30.86%,45户表示还没有想好,占样本的17.58%,50%的农户表示没有投资计划。
   为进一步分析农户借贷途径的意愿,问卷设置了正规和非正规融资融资方式中的不同途径,供农户选择,并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整理结果见表9。
   农户愿意选择的借贷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亲戚朋友、农村信用社、私人借贷和国有商业银行。这与前面分析一致,在家庭面临困难时,农户第一顺位求助人主要是亲戚朋友,农户第一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的占比达76%。目前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最大,因此也是较多农户愿意选择的借贷途径。私人借贷成为大多数农户借贷的第三选择,这意味着私人借贷在农户借贷越来越重要,但是私人借贷处于国家金融监管之外,如果发展速度过快且规模庞大,那么其间蕴含的巨大市场风险是难以估测和控制的。国有商业银行虽然为部分农户提供了商业性的购房贷款,但涉农贷款业务短期内不会增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刚起步,农户对其了解较少,因此愿意从这一渠道借贷的比重较小。
  (三)贷款抵押担保品
   没有担保品是制约农户从正规金融借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农户是否愿意提供担保品时,仅43.4%的农户愿意以自家承包地、宅基地和房产进行担保,30.1%的农户明确表示不愿意,还有26.2%的农户认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愿意提供抵押物的农户中,第一选择抵押品的排序分别为承包地、房产和宅基地;第二选择的排序宅基地是首位;第三选择的排序房产才是首位。这意味着农户对住房相当重视,愿意抵押的农户数量最多,但首位选择的却数量不多。由此来看,农村正规金融可尝试以宅基地、房产等作为担保品,探索贷款抵押新品种。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1.农户借贷途径日益多样化。同时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途径借款的农户数量增多,但仍以非正规金融机构途径借贷为主,尤其偏好亲戚朋友间的友情借贷。此外,付息的私人借贷比重有所增加,虽然贷款利率略高于正规金融,但凭借借贷手续简便、无抵押担保、还款自由等优势,成为了农户筹措资金新途径。专业合作社或者资金互助社等组织形式在调查样本区域内并未发生资金借贷或者担保。
   2.正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后,正规金融对农户借贷有所增加,但农村金融市场中仍是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对农户贷款占80%以上,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仍是寥寥无几,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对农户在城市购房给予资金支持,个别农户获得了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但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3.借贷用途上,50%以上的农户借贷是用于生活消费支出,生产性借贷农户有增加趋势。中国农户重视子女教育,目前中国大学教育成本过高,远超出农户的实际承受能力,这些借贷农户都是为了子女上大学的费用支出,因此子女上学排在借贷首位。住房投资与中国农户“家”的情结有关,投资较大,排在第二位。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农户在看病就医的借贷比例也很大。
   4.农户借贷融资规模大,资金需求分层明显。2008-2011年上半年,调查样本农户借贷总规模为656.75万元,平均每户每年借贷额1.09万元, 资金规模十分庞大,其中从非正规借贷的资金量高达429.15万元,是正规金融的2倍左右。农村金融市场,尤其是非正规金融市场蕴含潜在风险极大,一旦监管不力,发生风险,必然造成大规模农户利益受损。此外,农户借贷规模差异较大,最高借贷金额为35万元,最低仅500元,且标准差极大,农户资金需求分层的特点已经显现。
   5.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尚存困难。原因主要是没有关系、无担保和抵押物,正规金融机构为了控制借贷风险,要求借贷者必须提供一定的担保人和抵押物,但农民多数无法提供具有合法产权的抵押品,致使借贷困难,因此探索合适有效的抵押品,成为当前解决农户从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困难的关键性因素。从调查意愿来看,农户愿意以农地承包权、宅基地和房屋等作为担保品,但是其产权确定的问题,还需要法律给予承认。
  (二)启示与建议
   农户资金借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为如何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启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正规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开发特色产品,放宽涉农贷款条件。农户偏好于农村非正规金融渠道借贷,主要原因在于其借贷简便、快捷,无需担保和期限自由。当前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产品单一,信贷条件严格,缺乏针对不同层次农户需求的特色产品,成为涉农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当然,深层面的原因在于正规金融机构自身活力不强,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因此首当其冲需要培育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继续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程度,改变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现状。在微观层面,尤其是在抵押担保品方面,要积极探索贷款抵质押品方式创新,如农地抵押、农舍抵押、农机具抵押、门店抵押和商家协会联保等贷款方式,积极推行一次抵押、集中授信、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管理方法,探索经济林权、订单、动产抵押、权利等作为抵押。
   此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农户分层现象明显,农村中的大户对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这些大户可以作为金融机构的潜在优质客户去培育,针对其开发设计合适的贷款种类,使其成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实际客户,作为正规金融机构今后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一。
   2.进一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对非正规金融适当解禁。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在农户平滑生活消费和发展生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调查样本显示非正规金融融资规模是正规金融机构的20倍左右,且付息的私人借贷比重具有增加趋势。适当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允许有实力的私人借贷者以成立金融组织的形式,纳入到金融监管。这样不仅可以与正规金融形成适当竞争,激发正规金融机构的活力,还可以避免私人借贷或者不规范的融资引发区域性的金融风险。
   3.加强非正规金融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此次调查中,三年半内发生借贷行为的农户占调查样本的46%,从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规模高达400余万,其中集资形式、私人借贷(付息)等融资方式均有发生,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相当活跃,资金借贷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市场蕴含潜在风险很大,但金融监管却处于空白。
   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以熟人或者亲缘关系为纽带,主要是局限于一个村庄或者几个村庄内,农户收入较低,一旦借贷农户资金链断裂,项目失败,对关联农户的影响将会十分巨大,也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隐患。
   4.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户资金借贷其中一个重要用途是看病就医,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实际上并没有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要改变现行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赋予合作医疗证一定的担保抵押作用,在医疗费用超出农户资金承担能力时,可以先就医再付款。此外要规范农村合作医疗医院的收费标准,避免国家补偿变相流入合作医疗医院。与此同时,要加快商业性养老医疗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与现行国家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保险制度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度、市场效率与功能提升政策体系研究”(项目编号:71073126)、2010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试点运行绩效评价与支持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020411003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CJY043)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的视角[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
  [2]李锐,项海容.基于两期生命周期模型的农户金融行为的计量分析[J].管理世界,2006,(09):33-37.
  [3]马晓青,黄祖辉.农户信贷需求与融资偏好差异化比较研究―――基于江苏省588户农户调查问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58-63.
  [4]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9,(10):42-48.
  [5]李锐,李宁辉.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96-104.
  [6]杨帆,马艳红.农村经济增长中正规金融支持的效果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07):54-58.
  [7]贺莎莎.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岩溪村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8(0l):39-50.
  [8]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04):88-95.
  [9]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胡世华.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王磊玲(1984-),河南南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农业经济管理;罗剑朝(1964-),陕西武功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农村金融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11-11-28
  责编:黄晓梅;校对:芙蓉

标签:陕西省 借贷 为例 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