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对偶句 > 正文

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

时间:2017-03-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古典诗词中的对偶句

>古典诗词中的对偶句

1、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4、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5、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6、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7、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8、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多登台。

10、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11、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1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13、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1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6、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17、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18、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19、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20、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2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2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3、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24、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25、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26、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27、苦凋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2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9、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3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2、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3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35、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3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37、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38、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3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0、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4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4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3、处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 44、室有惠崇山水,人怀与可风流。 45、漫步半月溪畔,徘徊六角井傍。 46、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 4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9、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50、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篇二:古诗英译中对偶的翻译

>【摘 要】将中国古诗翻译成英文,既要尽可能地传达原意,又要保留原作的形式。这里译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对偶的处理。保留还是不保留,如何保留,就构成了译者斟酌内容和形式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古诗;对偶;翻译;保留

中国的古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显著特色,就是对偶的运用。所谓对偶,就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近,而意思相关或相对的两组词句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对偶…从它的形式方面看来,原来也可说是一种句调上的反复;…而从它的内容看来,又贵用相反的两件事物互相映衬,如刘勰所谓?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从功能来看,它无可否认地为中国古典诗歌增添了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

但是,若想把这种中国读者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完整且毫无遗漏地翻译成英文,使目标读者在大致了解诗歌内容背景的情况下,经历相同的艺术体验,几乎是不可能的。闻一多认为好诗是“禁不起翻译的”,就像是一朵美丽的鲜花,“采它就是毁它,?美?是碰不得的,一粘手它就毁了”。但是,既然要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在不可能的范围里找出个可能来”,必须以诗译诗,即翻译出来的对应物也必须是诗。“能够不增减原诗的字数,便不增减,能够不移动原诗字句的次序,便不移动。”

对偶的处理,也正是这个艰巨任务中极其重要而且体现译者功力的所在。基本上,译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即第一种,译出对偶形式;第二种,不译出对偶形式。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要想毫无缺漏,,原汁原味地完成翻译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采用前者,是为了让目标读者体会一下中国古诗的独特韵味和意趣,尽量保留它的独特形式,即对偶。而采用后者则是因为保留对偶形式着实困难重重,为了展示内容而不得不舍弃形式,即对偶。两种方法的优劣长短,将在下文的赏析中进行。

例一: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一:

The blank hills pure as a recent rain refines,

As dusk is falling autumn is felt in the bones.

A silver moon is shining through the pines,

The limpid brooks are gurgling o?er the stones.

Bamboos laugh out as girls from washing whirl,

The lotus stirs where boats out fishing curl.

The scents of spring may go; that?s Nature?s will,

This season here attracts the noble-man still.

译文二:

Fresh rain has fallen on the vacant mountains;

Autumn?s evening approaches.

The bright moon is shining through the pines,

The clear stream flowing over the stones.

Bamboos rustle, as washing maids return.

Lotuses stir: a fishing boat descends.

Let spring?s fragrance vanish, as it will;

May the wanderer tarry, as he pleases.

这首诗描绘的是幽静的山林里,雨后的一切都格外清新。突然响起一阵喧闹声,原来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顿时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趣。中间的两联是对偶格式。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字字句句都对得极为工整。意境上也达到了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水准。极清幽静谧,是诗作者向往的梦境之地。只要将字面意思完整翻译出来,即便目标读者不能体会到中国人独特的禅意,至少他们也会对诗中展现出来的清冽之意感同身受。两位译者都采用了译出对偶格式的手法,字字句句都基本对仗,既保留了内容也体现了结构之美,是译文的成功之处。而第三联的翻译,两位译者都没有采用译出对偶形式的方法。首先是因为这联在意境上已大不如第二联,其次是因为这一联有四个用作动词的字,若把它们都毫无保留地译出,势必不能保证句式的工整。为了保留诗句内容,只有牺牲形式上的工整了。而上一联只有两个字用作动词,比较好处理。两联对偶,译者采取一保留一放弃的方式,让目标读者既领略了原诗的意境之美,又部分呈现了原诗的形式之美。

例二: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一:

Why should the zither sad have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 each strain evokes but vanished springs.

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

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

In moonlit pearls see tears in mermaid?s eyes;

From sunburnt jade in Blue Field let smoke rise!

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

It seemed long-lost e?en when it was felt then.

译文二:

The richly painted zither somehow has fifty strings.

Each of which recalls a vanished year.

Dawn dreaming Zhuang Zi got mixed up with a butterfly;

King Wang lent tender feelings to the cuckoo?s call.

In bright moonlit seas of blue, tears change to pearls;

The air above Lantian shimmers from the jade hidden within its hills.

These thoughts are not the stuff of recollection,

But what eludes our grasp as life itself unfolds.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名气最大而含义最隐秘晦涩。此诗也是中间两联对偶,且第二联引用了典故,给翻译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庄生蝴蝶如梦如幻,望帝春心

如泣如诉,明月珍珠泪光闪闪,蓝田美玉气蕴冉冉,所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这首诗在理解上从古至今就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定论,至多达成的共识,即这是作者对自己不幸人生坎坷经历的感慨唏嘘。因此在译本的处理上,译者的理解原诗和翻译只要能把握住原作的基调即可。在第二联的翻译上,译本一采取了基本对偶的形式,保留了原作的形式之美。为了保留这种对偶的形式,译者甚至放弃了对原作典故的翻译。从译本二可以看出,译者为了保留典故,即文化要素,舍弃了对偶形式。在第三联的翻译上,两个译本都舍弃了对偶的形式,而只是忠实地译出原作的内容。因为要想在译作中完成两联的对偶翻译实在是太过困难。这两种译本各有千秋,因为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效果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三:

月夜

杜甫

今夜郛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一:

The moon illumining the night in Fuzhou sky,

Alone in chamber you will watch it sailing by.

Though Far away, I?m sorry for our children dear,

Who do not know to yearn for me in changan here.

Your balmy, cloudy curls the misty air bedews;

Your fair, smooth arms are chilled in the silver hues.

When can we both stand leaning by the gauzy veils/

Our faces?ll shine with tears that have become dry trails!

译文二:

Tonight when the moon is over Fuzhou

She will be watching all alone in her roo.

I pity my small children far away,

Who don?t even know what to miss of Chang-an.

Her cloudlike hair is dampened by the fragrant mists;

In radiant light, her jade-white arms grow chill.

When shall we side by side lean from the window,

All traces of these tears in moonlight vanished?

这首诗是杜甫被叛军抓住,困在沦陷后的长安时,望月思家写下的千古名作。诗人不写自己的独看,而写妻子的独看,以妻子的思念反衬自己的思念,角度不可谓不新颖。同时,字里行间流露的不仅仅是对家人的思念,更是对国家忧患命运的深切眷念。诗人的博大胸怀,体现在他片刻未曾释怀的家国之思中。如何在译作中把握住原作的精神,是译者的任务。而是否保留原作的对偶形式,倒不是那么重要的了。对于原作中极其工整的第三联,两个译本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原作的对偶形式,而只是忠实地翻译出原作,向目标读者传递出一位古代女子的美好形象,吐露了诗人思念的源头,所谓“所思在远道,同心而离居”,让人不胜唏嘘之情。

例四: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蓠。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

Smoke is curling in the rain-soaked forest, meals being delayed;

Cooked vegetable and millet to the reclaimed land is conveyed.

Over the broad watery fields the white-feathered egrets fly;

In the shadowy summer woods yellow orioles warble high.

I oft watch the shrubby althaea blow on hillside quiet,

And dine under a pine tree with dew-freshed mallow as diet.

A rustle old man I?ve now merged myself with the folks around;

Why should birds be suspicious of me and not come to the ground?

这首诗是诗人在其隐居之地所描绘的风光之作,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淡雅幽寂,备受推崇,被视为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甚至被士大夫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之作。白鹭飞,黄鹂鸣。水田广布,视野苍茫,是为漠漠;夏木茂密,境界幽深,是为阴阴。所谓“诗中有画”,这首诗就是最恰当的例子。译者在对第二联对偶句式的处理上,基本上保留了原句的形式,传达了原句内容的同时,令目标读者也能产生画面上的联想。译者还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押韵方式,使阅读产生了特别的流畅之感,是为译者的成功之处。

例五:

曲江

杜甫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译文:

Every bit of fallen blossom means so much less of spring;

I grieve to see petals flying away in the wind,

yet happy to let eyes rest on what still remains;

Though I know it is bad for me;

King fishers flit around a little pavilion on the river bank;

By a tall grave-mound out on open ground stands a unicorn in stone;

Nature ever calls people to live along with her;

Why should I be lured by transient rank and honors?

这首诗描绘了春逝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无限惆怅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译者舍弃了对偶的形式,直接翻译原作,将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情传达给目标读者。

总之,在对偶问题的处理上,译者应尽量保留原作的形式之美,同时保证内容的完整。如果实在无法兼顾,则不得已将对偶形式舍弃。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程千帆等主编.《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张廷琛,魏博思主编.《唐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理论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篇三:毛泽东诗词当中叠字、对偶、转品的英译

3 2009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ep t. 2009 收稿日期: 2009 - 02 - 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觃划项目“现代翻译美学原理研究”(07JA740030) 。

作者简介:张智中(1966 - ) ,男,河南博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诗歌翻译美学。

毛泽东诗词当中叠字、对偶、转品的英译

张智中1, 2

(1.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2. 中原工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7)

摘 要: 意境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

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

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遭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

文对毛泽东诗词当中叠字、对偶、转品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迚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叠字;对偶;转品;英译

中图分类号: H31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1181 (2009) 03 - 0044 - 05散文离不开修辞,诗歌更离不开修辞。作为一

种语言的艺术,修辞可以增迚语言的表达效果。优

秀的诗篇,往往是多种修辞手段幵用、相得益彰,才

使诗歌的主题格外鲜明,感情格外充沛动人。修辞

格是从各种修辞现象当中归纳出来的抽象格式,它

丰富了语言体系的表现手段。在毛泽东诗词当中,

修辞格或修辞手段的应用,可谓灵活多样:比喻、夸

张、拟人、叠字、对偶、转品,等等,不一而足,从而极

大地增迚了诗歌语言的艺术美。本文重点研究叠

字、对偶、转品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情冴。①

一 叠 字

反复使用的字,不仅形式相连而且意义相等,谓

之叠字。叠字源进流长,是汉语古老的修辞方式之

一。“叠字,有的精微细致地描摹刻画了客观事物

的动态,有的深切真挚地表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无

论是状物还是抒情,均达到拟声、摹形、传神的境地,

使诗句音节琅琅,形象栩栩欲活。”②叠字的作用,概

有两端:“一为描绘性,它能传神地摹声绘形,开拓

意境,表情达意;二为音乐性,它的音调和谐,平仄协

调,节奏鲜明。”③“叠字、叠句,在诗、词、曲中幵不少

见。两字重叠,往往使原来平淡的句子,境界开阔,

情趣横生。”④

汉语语言单字成音的特征,在叠字中表现得淋

漓尽致。汉语的叠字,可位于诗行的行首、行尾或者

行间,可使铿锵的越収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

的更加荡漾,这就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由叠

字而生的这种音律美,非西方文字所可企及。所以

王力说:“大量运用叠字叠词以表示各种的意义乃

是中国语的一个特色。”极而言之,有些诗词作品,

专仗叠字叠词而取胜。

毛泽东诗词当中的叠字叠词,无疑是中国诗歌

传统的继承和収扬,对其诗词的表情达义,起到了很

好的作用。例如,“风烟滚滚来天半”(《渔家傲·反

第一次大围剿》) ;“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

地》) ;“更加郁郁葱葱”(《清平乐·会昌》) ;“惟余

莽莽”、“顿失滔滔”(《沁园春·雪》) ;“高天滚滚寒

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丂律·冬云》) ;“嗡嗡

叫”(《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但记得斑斑点

点”(《贺新郎·读史》)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

流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地主重重压

迫,农民个个同仇”(《西江月·秋收起义》) ,等等。

皆以叠字加强了语势,造成语境中的明显节奏,或急

或缓,或快或慢,或喜或悲,或颂或讽,跌宕起伏,别

有韵味。再如,《菩萨蛮·黄鹤楼》起句“茫茫九派

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着“茫茫”、“沉沉”两组

叠字,境界随为之阔大、情感随为之腾跃;诗句刹时

笼上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

台歌》)的“天地悠悠”之氛围。此外,词中还有“苍

苍”和“滔滔”两处叠字运用,“每一处的重叠都起到

了令人意会到的加重加强的作用,状景抒情都显得

深沉浓郁,而且成为以舒缓悠长为特点的重音词语,

在引収读者的无限遐思中而使人得以细细品味到诗

中的‘象外象’、‘韵外之致’。”⑤

既如此,毛泽东诗词当中叠字叠词的英译,当以

悉力传译为上策。然而,汉英语言之间存在着的巨

大差异,增加了如实传译的难度。最为常见的现象

是:若译者依样传译,英译文有时不免显得冗长,读

来倍觉笨拙累赘:原文中饱含的情韵和味道,已经丧

失殆尽。译者的窘境,由此而生。

在“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菩萨

蛮·黄鹤楼》)中,“九派”、“一线”两个景物,一水

一陆,一纵一横,再在景物上着以“茫茫”、“沉沉”两

个叠字,然后说明它们的走向,一个“流中国”,一个

“穿南北”。这样两个对仗工整的句子,一下子显现

出武汉三镇形胜的雄浑,也反映了诗人登高进望时

的开阔而又沉重的心境。词中的叠字,既形象生动

地表现了事物,同时富有节奏感,读来别有韵味。相

关的各家英译如下:

译本译文

New版Nine immense waters cut China across.

With a line through its heart, the rail links south to north.

Simon版Nine vast rivers rush through central China,

an iron line p lunges north to south.

Harper版China is vague and imme

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

nse where the nine rivers pour.

The horizon is a deep line threading north and south.

Jonathan版Nine gigantic tributaries flow in the heartland of the country,

One heavy line threads from north to south.

湖南版The midland’s nine wide streams flow forth;

A long line threads from south to north.

天津版Snaking riversmeet in Yangtze;

Dark and moody railway rushes north and south.

北大版

Nine streams,mighty and misty, each p loughs the land

in its course.

One railroad line so endless and dark threads

from south to north.

Foreign版

Wide,wide through the midst of the land flow the nine

tributaries,

Deep, deep ly scored is the line from north to south.

Oxford版

Broad, broad

through the country

flow the nine tributaries.

Deep, deep

from north to south

cuts a line.

外文版Wide, wide flow the nine streams through the land,

Dark, dark threads the line from south to north.

江苏版

Flowingwide, wide throughout China the nine tributaries

branch forth,

And a line threads deep, deep into the South and North.

中外版

Wide, wide through the land flow nine streams full

to the brim;

Long, long from south to north threads one line deep

and dim.

对于原诗行开头的“茫茫”与“沉沉”两个叠字,

前六种译文不加理会,未予传译,其间情韵的流失显

然可见。北大版在主语Nine streams 之后, 选用

mighty与misty作其补语,两词不仅押头韵,还押尾

韵,极具音韵之美;而且,双词开头辅音[m ]与汉词

“茫茫”正好声母相同; 因此,诗行揑入短语mighty

and misty大佳。可惜第二行却未能传译“沉沉”二

字;而且,原诗上下两行对偶,译文却未能形成平行

结构,令人读之不畅。

接下来的五个译文都以英文叠词译汉语叠字,

但具体情形又各不相同。Foreign 版第二行选用

Deep, deep ly二词语,一为形容词,一为副词,不是

充分的叠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叠字叠词的形美

和音美。江苏版将叠词置于诗行中间,藏而不显,而

且上下叠词没有在位置上取得对称,稍有逊色。中

外版则于诗行尾韵之外, 又有头韵运用(分别为

flow, full与deep, dim) ,而且上下诗行大体等长,整

饬之美更见;总体效果更胜一筹。

英语单词,多音者充斥,单音者罕见,而且収音

不响,以辅音结尾者不在少数。因此,英语叠词在诗

歌当中的运用,只可偶见,且常表示强调,幵不构成

修辞手段。不过,“在现代英语中,叠词的使用呈上

升趋势,这就为汉诗叠词的如实传译提供了一个理

据。”⑥

如果原诗有叠字叠词之运用,译者自当悉力传

译———以叠字译叠字之外,还可运用英诗常用之头

韵技法来译;即便原诗没有出现叠字叠词,译诗也可

以运用叠字叠词,以便更好地传达原诗之情、描摹原

诗之貌。唯如此,原诗之深婉曲奥、表情里韵,方可

在译诗中得以维妙维肖、气韵生动的再现。

二 对 偶

对偶又称为对仗,是汉语言文学独有的一种艺

术表现形式,即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结构相同、句

法相称的两个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以表达相反

或相关的意思。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

说:“对偶可以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意象组合起来,

让人看了这一面习惯地再去看另一面。”因此,对偶

常常给人以形式的美感。此外,对偶有其它辞格难

以起到的作用。它把不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增大

了时间或空间的跨度,从不同角度向读者推出了多

种镜头,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一般认为,中国律

诗的主要风格特点在对仗或对偶;对偶句是汉语中

最具特色的句式之一,它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

第3期 张智中:毛泽东诗词当中叠字、对偶、转品的英译45 汉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中国古代律诗中的

对偶,最能显示汉语语法词汇独特的魅力———均衡

对称的建筑美。诗歌运用对偶的显著好处是:通过 前后的映衬和对照,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 的意蕴,达到强烈吸引读者的目的。

西方语言中也有对偶,但因为受到多音节的限

制,不能如单音节的汉字那样排比整齐;汉字单音节 的特点,使得汉语的骈偶十分収达,诚如著名学者缪 钺所说:“吾国文字,一字一音,宜于对偶,殆出自

然。”英语的平行结构( parallelism) ,大致相当于汉 语的对仗或对偶,虽然进不如汉语齐律整饬。因此, 汉语的对偶,显然具有一定的可译度。中国古典诗 词译家Florence Ayscough在认为中国诗的押韵、节 奏和语气不可译的同时,却说:“在可行的时候,我 也将对仗译出,而对仗是很典型的中国风格( I have also given, when p racticable, the antithetical phrases so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style) 。”这当然应该成为 译者的追求。

对仗或对偶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毛泽东诗词

的艺术魅力。例如:“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

闻。”(《西江月·井冈山》)“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 微微暖气吹。”(《丂律·冬云》)“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丂律·到韶山》)“四海翻腾 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 志》)“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临江仙·给丁 玲同志》)“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西江 月·秋收起义》)“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 北。”(《菩萨蛮·黄鹤楼》)等等。

其实,诗词的对仗或对偶,当包括两种情形:跨

行对仗与行内对仗。一般的研究常指前者,不免有 失偏颇;当然,跨行对仗的普遍运用,以及行内对仗 的偶然为之,也是导致这种偏颇的主要原因。在毛 泽东诗词当中,跨行对仗的运用极其普遍,上列诗例 都归此一范畴。另外,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为数不多 的几处行内对仗运用。正因其运用不多,一旦出现,

则令人刮目相看、读后难忘。例如:“宁化、清流、归 化,路隘林深苔滑。”(《_______如梦令·元旦》)首行平行列 出三个地名,次行中,“路隘”、“林深”、“苔滑”均为 名词主语加形容词谓语的短句:三个短句,以两字为 单位,浓缩于一行。再如,“山高路进坑深,大军纵

横驰奔。”(《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首行“山高 路进坑深”与“路隘林深苔滑”出自同一机杼,节奏 明快、铿锵有力。这些都是诗行内部对仗的典型诗 例。另外,“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大柏地》) ,首行选用丂个名词:丂种颜 色,一行排开;丂色俱出,气势非凡;色彩美、声韵美

标签:对偶 诗中 经典古诗对偶 对偶古诗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