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金融学黄达读书笔记

时间:2017-05-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金融学]《金融学》黄达版_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 直击考点重点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

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量

(1)宏观政策

通过货币供给调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

(2)调节总需求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

多元化政策目标具有长期性特征,在短期内是难以

实现 (3)间接调控

(4)连续性政策

2.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选择中介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中介指标及其三大功能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其功能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测度功能

通过金融变量来测定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效果。

2.传导功能

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或桥梁来传导。

3.缓冲功能

根据有关信息,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

二、选取中介指标的基本标准

1.可测性

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该指标准确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

2.可控性

该指标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发生变化。

3.相关性

该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控制住该指标就能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利率

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2.货币供应量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3.超额准备金

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

4.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直接对基础货币进行调节。

第一节

3.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相互关系?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动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

4.货币制度及构成要素?

一个国家为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稳定,对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各个要素所做出的法律规定的总和。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货币材料。用什么作为货币的材料。

2.货币单位。规定货币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货币种类。本位币与辅币。

4.法定偿付能力。无限法偿,有限法偿。

5.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第二章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对“信用”是否有了专业意义上的理解?

信用是什么?遵守诺言,取得信任。从金融的角度看呢?货币的借贷—债权与债务。

一、什么是信用?

1.概念

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与商品经济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

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与商品货币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三、信用的本质

1.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信用是通过一系列的借贷——偿还过程实现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同传统的钱货对等转移形成鲜明对照。

3.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贷出方为债权人,借入方为债务人,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

4.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

3.在不同的信用形式中,你认为最广泛的信用形式有哪几种?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银行信用的产生又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

结论:

各种信用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其他信用形式

4请说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不同含义,在此基础上,按上述标准对常见的金融工具进行划分。

二、典型的信用工具

1.本票

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见票无条件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的票据。(商业本票、银行本票)

2.汇票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见票后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的票据(商业汇票、银行汇票)。

3.支票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开户银行见票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4.信用证

开证银行以自己的信用作为支付能力保证的书面凭证(商业信用证、旅游信用证)。

5.信用卡

银行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发行的赋予一定信用额度的证书,是提供消费信贷的重要形式(先消费,后付款)。

6.可转让存单

可流通转让的存款单。

7.股票

股权凭证。

8.债券

在指定时间支付利息和本金的有价证券。

5.请举例说明信用工具的一般特点。

1.偿还性。2.流动性。3.风险性。4.收益性

第四章 利息与利率

利率的种类,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

1.利率

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资本额的比率。

利率=利息额/资本额

体现借贷资本的增殖程度p54

利率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利率取决于利润率及分割比例,利息的变动界限是:

零<利率<利润率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的决定 (从供求关系角度解释利率的决定)

古典利率理论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三、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

平均利润率(马克思)

资金供求状况(西方经济学)

通货膨胀率

利率如何对经济过程进行影响

第六章 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其体系的构成?

一、金融市场的定义

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三层含义:

1、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

2、反映了金融资产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供求关系。

3、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主要指价格机制。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狭义的金融市场只指直接融资市场。

2.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

(一)交易双方:指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而形成的买卖双方。

(二)金融工具: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和价格的书面文件。

(三)中介机构:为金融交易服务的各种中介机构

篇二:黄达金融学笔记

第1讲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 ?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

一、货币:起源、形态、职能、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 亚里士多德―中介货物‖观 – 中国古代《管子》―先王定币‖和司马迁―交换过程‖起源观

2.马克思货币起源学说

– 历史线索– 逻辑线索

(二)货币形态

1.货币形态的观察角度

? 货币材料:贝、金银铜铁(称量货币)、纸币? 存在形式: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

? 价值准备: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

2.货币形态的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 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占主导

? 公元前1500年左右,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 20世纪30年代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货币形态的演变

3.与货币形态有关的概念

? 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不具有完全排他性,商品交换对币材四个基本要求

? 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经历从足值到不足值的过程

?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

? 纸币:流通中的纸质货币符号,通常由政府发行? 存款通货:可以签发支票进行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

? 电子货币:存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和进行支付结算的存款货币 4.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

– 产生的职能基础不同:纸币——流通手段职能;银行券——支付手段

– 发行方式不同:纸币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发行的,银行券是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 兑现程度不同: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5.货币形态的发展

– 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 出现无纸化趋势,银行卡– 交易过程观念化

(三)货币的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 货币单位

–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2.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给出价格和媒介交易构成货币的核心

3. 支付手段

–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 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 积累和贮藏价值

– 货币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 贮藏金银是典型形态

– 银行存款储蓄,直接储存纸币

1. 职能视角的界定– 货币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2. 一般等价物– 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价值表现的特殊商品:贵金属

– 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态:纸币3. 货币与流动性

– 流动性是相对商品或金融资产交易的概念

– 流动性在交易过程中专指货币

4.社会计算工具与社会选票

– 社会需要就是社会计算,货币是工具

–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决定了社会生产,相当于用货币投票

二、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构成

1. 货币制度: 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 币材的确定

– 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单位―值‖

– 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主币与辅币

– 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发行的管理

–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2.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 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面值,辅币一般为不足值的货币,依靠法定比例强制流通

?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 货币替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本外币之间出现币值不稳定时,趋软的货币就会被抛售,趋硬的货币被抢购、收藏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

1. 人民币是中国大陆的法定货币

– 主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 1948年12月1日发行人民币

– 1955年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

– 目前,人民币主币7种券别,辅币6种券别

2.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 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 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形式存在

3.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的发行

– 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商业银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

三、国际货币制度(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3、1973年崩溃

(二)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1、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2、货币局制度:钉住锚货币;发行准备 3、美元化:本币被美元取代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

1. 欧洲货币制度—欧元的产生– 1957年〈〈罗马条约〉〉,1969年12月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

–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EMS开始运作

– 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 1994年成立欧洲货币局,1995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

–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 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

– 2002年1月欧元现钞正式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

2. 欧元

– 欧元纸币500、200、100、50、20、10、5;硬币2欧元、1欧元、50欧分、20欧分、10欧分、5欧分、2欧分、1欧分 – 欧元区国家:12国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货币本质的理解。2.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过程。

3.简述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内容.

4.评述美元化的利弊.

5.简述欧元对货币制度发展的意义.第2讲 信 用? 信用范畴及其产生与发展 ?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范畴及其产生与发展

?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借贷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产生的逻辑线索:1.实物借贷

– 以实物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 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2.货币借贷

– 以货币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商品经济是货币借贷存在的基础 3.市场经济与信用秩序– 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 信用秩序的维系:征信体系2.高利贷的经济基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信用形式,存在基础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

– 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货币获得比较困难,而贷款的需求相对比较大。货币供不应求,贷者便可以索取高额利息

3.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高利贷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但它又不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 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可能使高利贷资本向产业资本转移

– 高利贷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使雇佣工人的队伍形成

– 高利贷丧失垄断地位,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建立

(二)部门资金余缺调剂:信用需求 1.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及其资金状况

– 居民个人(住户),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与投资。多为资金盈余,是货币资金的主要供应者 – 企业,内部余缺调剂,更多依靠金融中介调剂,多为资金短缺,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 政府,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收支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弥补,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 国际收支,本国与他国的货币收支,盈余提供对外融资,赤字需要从国外借入资金弥补

– 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经营支出对比可能是盈余也可能是赤字

2.资金流量分析

– 分析基础:Y=C+I+X-M;Y-C-I-X+M=0

– 国有企业在国外归入政府部门,在我国归入非金融企业部门(工商企业)

– 资金流量分析不考虑部门内部的资金调剂 我国资金净流量状况三、信用的形式

(一)现代信用的形式1.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票据流通转让是在企业与金融机构、或有经常往来相互了解信任的企业之间进行。采取背书转让和贴现形式– 商业信用的作用:润滑生产与流通,加速资本周转–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金额、方向和期限的限制2.银行信用

–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特点:金融机构作为信用媒介,是一种间接信用;借贷对象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银行信用,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

3.国家信用

– 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主要是债务人–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4.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 消费信用的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5. 国际信用– 商业性借贷:通过借贷契约形成的国际信用关系– 国外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直接新建企业(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 概念– 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等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

– 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需求者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融通资金,而不与资金所有者发生直接联系2.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 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 资金供求双方形成投资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局限性:– 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收益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 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3.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 灵活便利:期限、数额、利率

– 安全性高:资金所有者安全性高

– 规模经济:借款数额与资产规模有关

(三)股份公司1. 股份公司的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公司与信用:

? 股份公司存在的基础: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

? 信用关系的原则:有限责任,从而使股票成为广泛的投资对象

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 股份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经理阶层的形成

思考题

1.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第3讲 利息与利率

? 利息? 利率及其期限结构 ? 利率的决定? 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

(一)利息的来源与实质

1.利息的概念

– 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 随着信用关系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 西方经济学: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机会成本+风险)

2.不同生产关系下利息的来源与实质

? 高利贷利息来源于小生产者、农奴、奴隶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体现着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比例关系

? 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实质是国民收入根据国家和社会利益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1.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 人们通常都利用利率来衡量收益(Yield) – 用利息来表示收益,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2.利息转化为收益一般形态的原因

– 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所有权的果实观念普遍化

– 利息与利润的区别在于利息是事先确定的量,而不管经营状况如何

– 利息经济范畴具有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早已成为传统看法 3.收益资本化

–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计算出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

– 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个规律就起作用

(三)利息计算

1.单利法:I=P?r ? n 2.复利法:I=P[(1+r)n-1]

– 单利 I=100×5%×3=15– 复利 I=100×(1+5%)3 -100= 15.76

二、利率及其期限结构

(一)利率

1.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2.利率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厘,年1%、月0.1%,日0.01%

(二)利率种类 1.基准利率(无风险利率)和差别利率

– 基准利率是对其他利率波动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在市场经济中是无风险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时,是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 差别利率是基准利率以外的其他各种利率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篇三:黄达金融学重点整理

①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无限法偿——法律规定无论支付额多大,债权人和售货者不得拒绝接受,一般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6、有限法偿——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支付限额内,债权人和售货者必须接受,一般辅币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7、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其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8、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均可在市场上流通,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略高于市场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其揭示了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在缺陷。

9、布雷顿森林体系——a.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合作;b.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35美元可兑换1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d.IMF向国际收支逆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e.废除外汇管制。

10、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随着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使用美元结算和储备,就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则又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11、牙买加体系——a.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依旧是主导货币,即是最主要的计价单位,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价值贮藏手段,欧元将是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SDR的地位在增强,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在下降,但仍可以视为二级储备资产。b.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世界各国不仅可以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而且在两者之间,还有多种弹性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c.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不再仅通过总需求调节,还可通过汇率制度调节,并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管制。最大特点即分散化和多元化,相对灵活。

1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欧元制度)——一定地区内的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施国

际协调,并最终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其理论依据,是由蒙代尔所提出的最适货币区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取统一的区域货币,有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就业、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

第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表现形式是以一个国家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个国家货币单位的“价格”,因此又称“汇价”。

2、直接标价法——对一定基数的外国货币单位,用相当于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为基准,用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

3、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浮动汇率——各国对汇率波动不加限制,听任其随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而涨跌;各国中央银行只对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率维持在什么水平。

4、汇率决定理论(传统的)

国际借贷说;外汇供给的状况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 系——国际收支。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债务,即外汇应付,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外汇汇率下跌;反之汇率上升。

购买力平价说:由瑞典学者G.加瑟尔提出,中心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同时,提供本国货币,也是一种购买力,因此,两种汇率应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

利率平价说:笔资金可以投资于国内,也可以投资于国外,对外币的需求是为对外投资。国内投资取决于国内利率与收益,国外投资则取决于国外利率及收益,因此,汇率决定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利率和收益的比较。

汇兑心理说:从人的主观心理出发分析。在经济混乱的状况下,汇价变动与外汇收支,与购买力平价的变动并不一致;这时,决定汇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的心理判断及预测。

5、汇率决定理论(现代)

货币分析说: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发展起来,结合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式,得出汇率与货币供给量通过物价水平联系起来,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金融资产说:投资者根据经济形势与预期,经常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从而往往引起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并对汇率产生很大影响。

6、汇率超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多恩布什与1976年提出的,它同样强调货币市场均衡对汇率变动的作用。多恩布什认为,货币市场失衡后,商品市场价格具有黏性,而证券市场反应极其灵敏,利率立即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正是由于价格短期粘性,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完全由证券市场来承受,通过国际间套利活动,引起利率和汇率水平的超调(大幅上升或大幅下降)。

7、抛补利率平价——套利者在将低利率国家货币兑换成高利率国家货币,以转移到高利率国家进行金融投资获取利差的同时,在远期进行方向相反的外汇交易,即卖出高利率国家货

币买入低利率国家货币,以规避汇率风险。

无抛补套利——套利者将低利率国家货币兑换成高利率国家货币,已转移到高利率国家进行金融投资获取利差时,并不在远期进行方向相反的外汇交易。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特点:①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②借贷的客体是商品;

③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

作用:①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量的不足,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

②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③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

局限性:①规模受到限制;

②使用方向受到限制。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联系:①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金融学黄达读书笔记

同时企业在选择信用的时候优先考虑商业信用;②银行信用是主导,因为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同时有了银行信用对商业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也有利于商业信用的发展。

②第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

1、存款保险制度——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制度。

2、金融创新——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均进行明显的创新、改革。

第七章 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单一 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我国,总分行);二元式(美、德,联邦式特点,中央、地方); 复合 中央银行制度:既中央又存贷(苏联、东欧、1983年前的中国);

跨国 中央银行制度:货币联盟(欧盟,总部在德国法兰克福);

准 中央银行:类似机构(新加坡、中国香港)。

2、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银行的银行:“存、汇、放”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体现:①集中存款准备(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②最终的贷款人(商业银行出现信用危机时予以支持)

③组织全国清算

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

供各种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财政予以信贷支持)

第八章 金融市场

1、收益率

名义收益率——金融资产票面收益与票面额的比率;

现实收益率——金融资产的年收益额与其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平均收益率——将现实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2、直接融资——资金直接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转移,这样的融资活动就是直接融资。典型的就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实现的融资。

间接融资——资金通过中介机构实现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的转移,这样的融资活动就是间接融资。典型的间接融资时通过银行存贷款活动实现的融资。

2、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需求。

3、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

4、远期——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期权——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资产,也可以。

5、市场的有效性——金融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作出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

6、有效市场假说(尤金·法马)

弱有效——证券的价格反映了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

中有效——证券的价格反映了包括历史价格和交易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发布的信息。 强有效——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的和不公开的信息。

7、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理,是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通移动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8、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9、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之为金融压制。

10、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

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进击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及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银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是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哟位置,是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③第十二章 利率的种类及其作用

1、利率对宏观经济的作用:①积累资金。②调整信用规模。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③调节国民经济结构。主要是通过差别利率实现的。④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一方面可以抑制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提高了消费的机会成本,抑制了消费需求,从而稳定物价。⑤平衡国际收支。通过利率的调整可以引导游资的流动,从而平衡国际收支。

2、利率对微观经济的作用:①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②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③作为租金计算的基础。租金的度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以利率为参考确定。

3、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投资流量会因为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为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式利率的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均衡。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偏好弱时,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给量共同决定的。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和短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投资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负相关);反之,在可贷资金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可贷资金需求量的增加而上升

4、流动性陷阱——流动性偏好理论下,货币供给曲线由当局决定,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曲线,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当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理论

标签:金融学 读书笔记 金融学概论黄达笔记 货币金融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