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1万字读书笔记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篇读书笔记

1、教育,请从敬畏生命开始最近,《黑龙江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黑龙江大庆市某中学一名同学捡了一只流浪

狗,可爱的小狗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将其视为“班狗”。可令人意外的是,这只小狗在课堂

上随意“发言”被老师发现,怒不可遏的老师便随手将小狗从三楼窗口扔出,可怜的小狗被

活活摔死。此教师的行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记得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就等

同于教育宝典中的目录,没有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即使内容再丰富与精彩,也会令人无从

翻阅。最珍贵的教育请从敬畏生命开始!

2、请家长参与是教育的需要近日,笔者读到了陈亦冰老师的一篇文章《让家长签名是教育的错位》,题目表明了作者

鲜明的观点态度,文章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详细分析了“让家长签名”这类“苦差

事”的弊端,重点指出其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负面影响以及给家长带来的负

担等。

家长参与教育是一种社会职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孩子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所以

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和社会单方面的问题,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才能够为孩子

的健康成长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孩子才能够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常言说,子不教,父之过。“众多技艺,须得幼功。年幼者不得自知,须父母长辈,督促

指导。”意思是说人所需要的许多技艺品能须得从小学习,但是孩子年幼无知,不明事理,需

要父母长辈悉心指导,日后方能成大器。家长参与教育是孩子情感的渴望。在孩子成长的旅

途上,家长不但是领路者,而且也是伴路人。

3、让教师听听自己的课(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1万字读书笔记)前几天,笔者到某小学调研时,恰逢该校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的

形式很特别:教师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观看学校前一阶段为每位教师摄制的课堂教学实

录光盘。用校长的话来说:“让教师听听他们自己的课更有助于专业成长。” 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

必经之路。“让教师听听他们自己的课”这种校本教研活动,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不仅

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的具体体现。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发现自

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还有助于逐步提高自己

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摄像机、刻录机等多媒体设备,但可惜的是,能把这些设备用于教师

校本教研活动的却是少之又少。希望拥有这些设备的学校,能像上面那位校长一样,让其为

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服好务。

4、莫让读书笔记成为教师的负担 前段时间,我镇中心校在业务大检查通告中把老师的读书笔记列为一项重点检查内容,

并公布了一些老师读书笔记的页数,甚至具体到了字数,少的有2000多字,多的有1万字左

右,最多的达到了4万多字。通告中重点表扬了那些书写工整、图文并茂、字数较多的老师,

批评了一些字迹潦草、字数较少的老师。 对于这样的通告,我认为有点形式主义了。那些写得多的老师写的内容质量就一定高吗,

那些写得少、字迹潦草的老师的读书笔记就一定质量差吗?我看未必。老师是读书的主体,

读书是老师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强求读书笔记都要图文并茂、字数达标、字迹工整,其弊端

是迟早会暴露出来的?

有些老师写作时,总是喜欢构思后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一气呵成。这样的写作在读

书笔记上是看不到的,可上级却要求把这些文章再一一誊抄到自己的书面读书笔记中,这是

不是一种浪费呢?其实很多文章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工工整整写出来的,而是晚上挑灯熬出来

的,所以说不能光从表面上看读书笔记,要看就要看老师们的科研成果,看老师们的文章。

怎么可能单单以字数的多少、工整与否简单地来评价老师的读书成果呢?还有对读书笔记图

文并茂的要求其实也难为了不少不会画画的老师,他们没有办法,只有请学生帮忙了,既浪

费了老师的时间也浪费了学生的精力,真是得不偿失。 当然,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说读书做笔记不好,也不是要领导们取消我们的读书笔记,

只是希望领导们对读书笔记要求可以更灵活一点,不要做太过统一的要求,更不要千人一面。

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读书兴趣,让教师们喜欢阅读、享受阅读。总之,活动不

能局限于形式,读书也不能只局限于做笔记。

5、老师,你曾仔细观察生活了吗 同事前几天抱怨,说现在的学生太不注意观察生活了,作为农村学生,竟然连一篇题目

为“家乡的梧桐树”的作文 也写得不伦不类。作为同行,我知道在写作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观察生活,

多汲取写作的素材,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可实际情况是,我们做教师的并没有身体力行,给学生作出表率。比如同事布置的那篇

“家乡的梧桐树”的作文,农村的学生为什么会写得不伦不类呢?原来,同事他就没有好好

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究竟有几个地方还能寻到梧桐树的影子。在我们当地,人们为了追求

利益,已经让生长快、收益好的杨树取而代之了。虽然生长在农村的学生对树并不陌生,但

不能说对所有的树都不陌生,至少他们对梧桐树是陌生的,面对着的是一种陌生的事物,他

们又怎能写出漂亮的文字来?如果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必定要建立在他们亲身经历的

基础上。如将题目改为“家乡的杨树”,或者是宽泛地命名为“家乡的树”,岂不是更好? 如果教师平常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这一变化,是能够避免这样的遗憾发生的

6、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

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

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

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

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

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

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

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

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

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

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

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

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

是五彩缤纷的。

7、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

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

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

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

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

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

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

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

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

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

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

享用不尽的财富!

8、《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

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

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

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

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

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

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

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

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

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

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

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

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

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

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

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

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

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

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

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

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

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

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

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9、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若干思考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

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

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

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

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

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

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

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

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

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

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

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

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

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

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

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

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

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

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

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

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

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

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

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

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

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10、------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

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

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

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

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

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

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

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

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

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

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

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

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11、关注全体学生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苏霍姆林斯基语)” “后进生”对应“先进生”是不言而喻的两群人。是什么让他们不同,做教师的都心知

肚明就是成绩,就是分数。尽管我们批评了很多年唯考试和成绩论,而且素质教育的口号喊

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试依然是考试,分数依然是分数。“语文数学考高分就一定能做一名好厨

子?”“语文数学不好就肯定妨碍他成为出色的修理工?”钱钟书的数学不及格,他同班数学

好的,有几个写出了《围城》?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

的。每个人的面貌、个性、特长、给这个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恰恰都要和上

帝对着干,把每个应该不一样的,培养成一样。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

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我们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不一样。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缺陷。

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 “鹤善舞,牛能耕,老鼠生来就打洞。”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需要科学家,

也需要负责的送奶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人一个发展的空间。尽管这是一份梦想,

但我依然坚持。

12、“三维教学目标”、“合作、探究”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

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

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

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

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

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

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

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

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13、《有效教学论》给我的启示“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综合起来讲,有效教学是指

篇二: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读后感

13级卫管2班 13110226吕艳营

我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著名的作品,而且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拜读了。因为我知道那讲述的是一个车夫悲惨的经历,我不忍心本来高高兴兴的心情突然的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一个悲剧。看了,心里难受半天,多不好。但是真正的看了之后我才发现,《骆驼祥子》并没有那种特别叫人泪下的感人情节,它从头到尾都是用的平平的语调叙述,但是却让人忍不住要为祥子扼腕叹息。说是找本厚书可这确实是一本较薄的小说,只有15.7万字,几天就可以看完了,看完后的第一感觉:不过瘾!实在太短了!但是意味深长,回味无穷。论书了《骆驼祥子》大家也都十分熟悉了,讲述的是一个旧北平城里普通的人力车夫在三十年代谋生的悲惨故事。这个车夫名叫祥子,之所以书名要在祥子前加了个“骆驼”两字,想必是因为是骆驼救了祥子他的命,所以使他拉上了人力车,因此得名,可见原来起名也要有个技巧呀!也不能随意的瞎起——如果此书定名《祥子的悲惨生活》则会显得过于直白,毫无生趣了。可见老舍先生起名也费了一番工夫——真是不容易啊——老舍先生写文章—向都是平易近人,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像有的作家写车夫是以知识分子来面对车夫,而老舍先生他是以平民对平民,把所有的架子放下了,去仔细的描写人物的形象就写得真实,生动了也就更容易感动人了。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所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

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扬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我也希望老舍先生笔下的这段历史能使我们国人引以为戒。现在的中国不再是过去那只病危的雄鸡了。新中国的社会稳定,经济

也在不断发展。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但有书可读,而且到处都有人维护着,鼓励着。所以我们不能辜负新中国对我们的期望。至少,我们要学习年轻时的骆驼祥子奋发向上的精神。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应变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在生活的磨难中不断成长,成为一位对社会,对祖国有所贡献的!

篇三:摘抄读书笔记

摘抄读书笔记

1、三国时,曹操率军作战,在行军途中自己的马踏坏了农田里的庄稼。按照军纪当斩,曹操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当众割发代首,晓谕三军,受到将士尊敬。

2、张广厚小时因算术没考好,升不了初中,华罗庚读初中时,数学考试曾经不及格,可他们都成了杰出的数学家。

3、达尔文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远不如他的妹妹,他在老师和父亲的心目中,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还在一般智慧的水准之下。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野外观察活动和室内研究,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4、扁鹊是我国2400年前的大医学家,他没有进过学校,青年时期,为了糊口,在一家客馆里当杂役。后来他结识了一位民间良医,就拜良医为师,决心将来当个名医,于是他刻苦学习,反复钻研,经过10多年的勤奋攻读,实践,他不仅掌握了老师积累的全部知识,而且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因此,他成为战国时驰名各国的良医。

5、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为了揭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每天坚持到大英博物馆读书,查阅资料,长时间的大量读书,致使他常做的地方水泥面上磨下了两行沟壕。

6、恩格斯只上过中学,但由于长期勤奋学习,他在19岁的时候,就能用几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能阅读几种文字。这对于他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7、郭沫若从1929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当时他觉得仅仅依靠已有的文献资料远远不够,于是开始下功夫研究古文字学,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他阅读和研究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掌握了古文字后,他还觉得不满足,又研究了考古学。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写出了巨著《中国史稿》

8、 江郎有才尽之时,牛顿在他奠定了力学基石后,科学生涯也走到了终极。

9、 一只蜜蜂酿造一公斤蜂蜜,需要来回飞30万公里,吸吮1200万朵花的汁液。

10、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江淹,少年家境贫寒,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刻苦攻读。由于他才智过人,很受当时人赞赏。到了晚年,他进了仕途,作了高官,功成名就,生活富贵,再也不为生计而奔波。生活上没有了压力之后,文思也随之枯竭,再也没有明篇传世了。这就是“江郎才尽”的出处。江淹的悲剧同那棵树苗的夭折是何等相似啊!

11、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2、公元前99年,司马迁正潜心写作《史纪》时,因李陵事件,遭到惨无人道的“腐刑”。这对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极大的摧残和耻辱。在逆境中他想到了死。但更多的是想到不能轻生,因为他的宏愿还未实现,伟业还未完成。他从先圣先贤在逆境中奋起而有所作为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在狱中,他含垢忍辱,磨砺心志;出狱后,勤奋耕耘,发愤写作,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写出了《史纪》。

13、上海同济大学校长、力学、桥梁专家李国豪教授,住在“隔离室”时,没有纸张,没有料,报纸的边角、中缝,就是他演算的“广阔”天地。放他回家

后,实验室是不敢去的。于是,妻子的发夹,孩子的乒乓网架,缝纫机的梭心就成了他的实验工具。他终于写成了10多万字的专著桥梁扭转理论――《桥梁的扭转,稳定的振动》,填补了世界桥梁理论的空白。

14、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纶。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纶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他凭着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24岁时,他以优等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扬和嘉奖。

15、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却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面对着命运的挑战,他呼喊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确,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中,从不放弃任何作曲的机会,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产生在这个时期,直到完全聋了,他还不愿停下他手中的笔,继续作曲。他以顽强的精神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16、“镭的母亲”居里夫人,再提炼纯镭的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挫折。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有一次实验,连租的试验室也爆炸了。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更加奋力拼搏。除了少量时间睡眠外,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她的事业上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公斤一公斤地冶炼矿渣,一只炼完了好几十吨,终于在1902年1月的一个深夜,世界上第一粒纯镭在居里夫人的玻璃器皿中结晶了。

17、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母亲说:“志在四方,男儿事也,探索于名山大川。”他风餐露宿二十多年,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地理巨著。

18、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雷电试验,戴维不顾自己的安危,发明矿井安全灯。

标签:万字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500字 读书笔记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