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野象特战队_王舍城开讲瑜伽论伊烂国途遇野象阵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话说玄奘法师登上了灵鹫山,站在释迦佛像前面,心中思潮起伏不已。他想灵山缥缈,佛迹难寻,自己冒了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现在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宗教徒的信仰,和哲学家的思想,纠缠在一起。作为一个宗教徒,他是信仰释迦佛的。他想起了晋朝的法显,以70多岁的高龄,渡过流沙,越过葱岭,来到这里,还在灵鹫山顶上,露宿一宵。这种无比的宗教热忱和对于事业坚持不懈的毅力,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是醉心于佛教哲学的。他抬起头来,看了看释迦的塑像,只见他端坐在莲座之上,镇定与泰然自若,超乎七情六欲之上,世界上的风波与斗争都与他无关,他好像离现实世界很远,非人所能及,非人所能达。但是再细细一看,在他寂静不动的容貌后面,有一种热爱和情感,而这种热爱和情感,比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热爱和情感更不可思议而更有力量。他的眼睛低垂着,半开半闭,可是在他的眼光中,永远是含着无边的智慧,仿佛有一种精神的威力由眼中显露出来,生气勃勃的精力充满他的全身。岁月如流,而他好像毕竟离我们并不远;他以无边的智慧,启示我们不要逃避斗争,而要以大慈大悲的精神,去应付它,并且要“普渡众生”,“同登彼岸”。“伟大的人格,伟大的哲学啊!”玄奘再回转身来一看,夏天的晴空,笼罩着整个原野,旧王舍城就在灵鹫山下,看得了如指掌;再远一点,广阔无边的恒河平原,展在他的面前。“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人民啊!”
  玄奘从灵鹫山下来,回到上茅宫城,在城里休息了一天,又出山城北门,去参观迦兰陀竹园(现在旧王舍城址北门外一里与新王舍城之间,在灵鹫山西)。据说这个竹园园主,名叫迦兰陀,曾把这座竹园,施给释迦,并特为建立精舍,请他来住。释迦住在里面多年,制定了许多戒律,所以也是佛教圣地之一。在竹园东面,有一所宝塔,相传是未生怨王所建。据说释迦涅?之后,诸王共分舍利,未生怨王分得几颗,回来盖了这塔,供奉舍利。照神话的说法,塔上往往放光。从竹园西南行五六里,在一座小山边上,别有一片竹林;林中有一间大室,据说是释迦寂灭以后,尊者摩诃迦叶波和五百大阿罗汉集会于此。在这个有名的集会中,阿难为大家诵读了一切经义(《素但缆藏》);优波离为大家诵读了一切戒律(《毗奈耶藏》);迦叶波为大家诵读了一切论议(《阿毗达磨藏》);大家恭恭敬敬记录下来,写在贝叶之上。这是《三藏》的起源,也是佛经流传的开始。因为迦叶波是僧中上座,而参加的人又都是老年学者,所以这一派别遂叫做“上座部”,代表佛教中的保守派,但是他们却始终以正统派自居。
  又从这里往西20里,有一座大塔,是阿育王所建。据说当初如来寂灭之后,有几千青年僧侣信徒,因为没有能够参加迦叶波发起的集会,大家聚集于此,互相诉说道:“当初世尊在世之日,我们大家同从一师,并无上下之分。现在世尊寂灭,他们便把我们排斥在外。他们能集结法藏,难道我们就不能集结法藏不成?”于是大家也集了《素但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这是《五藏》的起源。因为这个集会参加的人较多,而且僧俗都有,所以叫做“大众部”,代表佛教中的革新派。佛教自从释迦寂灭之后,遂开始分了家了。
  玄奘从这里往东北行,走了三四里,便到了有名的王舍新城(现在印度比哈尔省Rajgir地方,在Behar西南,旧王舍城址之北)。这王舍城名气很大,是印度名王阿育王的旧都。玄奘到得王舍城时,举目一望,但见外郭已坏,可是内城还在,十分高峻,周围大约有20多里,每一面都开有一门。关于这座城的起源,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初释迦在世的时候,这国有位国王,叫做频毗婆罗王,他本来建都在上茅宫城。这座城池百姓稠密,房屋栉比,屡次发生火灾。于是国王下了严令,凡有不小心火烛者,罚他搬到寒林去居住。这寒林是当年国人弃尸的地方,十分荒凉。但是过了不久,王宫本身忽然失火。国王自己责备自己说道:“我是一国之主,定下法令,现在自己犯法,若不遵照法令,何以服众?”于是叫太子留守,自己率了眷属,搬到寒林去住。这时吠舍厘王听说他野居在外,要发兵来袭,被百姓发觉,报告国王,于是连夜修筑城郭。因为国王早已结屋于此,所以叫做“王舍城”。后来新王即位,便建都于此。到了阿育王的曾孙时代,以王舍城为旧都,拿来施给婆罗门教,自己则迁都到“香花宫城”。所以玄奘去的时候,城中还多婆罗门教徒,有1000多家。玄奘对婆罗门教不感什么兴趣,略为参观一下,即回到那烂陀寺。
  这座那烂陀寺,自从建立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当法显来的时候,这座寺还不很著名;到公元415-590年,前后80年间,经过笈多王朝戒日、觉护等六王陆续修建,规模逐渐宏大,才逐渐成为佛教的中心,而成为印度的最高学府。这里面有许多精通各项学术的学者,藏有不少《大乘》、《小乘》经典、《吠陀》颂赞(婆罗门教最古的经典)以及医药、天文、地理、技艺等书籍。方丈戒贤法师,已经90多岁了,他的学问道德,为全国所景仰,大家尊称他为“正法藏”,而不直接叫他的名字。他继承了弥勒、无著、世亲、护法诸大师的学说,对《瑜伽》、《唯识》、《声明》、《因明》等学理都有精深的研究,是当时印度的佛学权威。
  在这所当时印度的最高学府里,玄奘住了下来,展开了他的中印文化交流工作。他请戒贤法师开讲瑜伽论,这大乘佛法,是他到印度来探求的最后目标。戒贤法师年高气衰,已有多年不曾开讲了,见玄奘不远万里,前来问道,心中高兴,特为玄奘开讲《瑜伽论》,历15个月才得讲完。每次开讲时,远近赶来听讲的有好几千人。玄奘在这里前后住了5年,共听了《瑜伽论》三遍,《顺正理》一遍,《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百二论》各三遍,对于佛家哲学,探微穷奥,融会贯通,可说是集其大成。寺中所有一切佛教经典,他无不遍览,加以悉心研究。此外他又学会了婆罗门教经典及印度梵书,追本探源,对于印度语言学方面,也下了一番工夫,为他日后翻译佛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玄奘是一个唯识论者,他见佛教哲学,博大精深,并不以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为满足。5年以后,他大约是43岁,又辞别了戒贤法师,想到各处去游学,并打算周游印度。
  他先顺恒河而东,向东印度出发,到了伊烂擎钵伐多国(现在印度比哈尔省MOnghya区)。这个地方,已近孟加拉湾,天气炎热,雨量丰富,所以森林密茂,花果繁多,完全是热带景象。这里也有许多佛寺,僧徒4000多人,都学小乘佛法;也有两位高僧,一个叫做如来密,一个叫做师子忍;玄奘又在这里住了一年,就读《毗婆沙》、《顺正理》等佛经。这国有一座小孤山,又有温泉六七所,也有一些佛迹,玄奘都亲自跑去巡礼一番。
  从这里出发,往南偏东而行;经过了一座热带大森林。这森林都是阔叶大树,树上缠绕着一些老藤,往上望去,密密层层,都是树叶,看不见天日。树枝上跳跃着一些长臂猿,上下攀腾;又多豺兑黑豹,时常在林中出没,伤害人畜。最多的是野象,数百成群,高而且大。所以印度东部伊烂驽、钵伐多、瞻波等国,都有象军,国王每令象师,专门到森林中设法捕捉野象,调充象军乘用。行旅客商,经过这座森林的时候,都不免怀有戒心,单身客人更无人敢走。所以玄奘来时,也结伴而行。森林中气候蒸热,不时下着阵雨。一日正在林中行走,忽然看见前面有一大群野象,从道左穿过道右,硕大无比的身躯,好像一座座山峰似的,从森林中走过。大象后面,往往跟着一些小象,一边走着,一边游玩,不时用象鼻攀折树枝野果。同伴告诉玄奘,这叫野象阵,切不可惊动它们。大家鸦雀无声,有一顿饭时,方才走尽。玄奘一行,这才寻路前进。

标签:开讲 瑜伽 王舍城 论伊烂国途遇野象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