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二年级日记 > 正文

[拉祜族传统丧葬习俗中的生态利用]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拉祜族在漫长的迁徙历史过程中主要是靠不断适应生存环境而延续至今,其生存和发展受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使他们对生态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形成崇拜自然的观念,这些观念使他们非常崇拜和珍视他们赖于生存的环境。他们的自然生态观念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传统的丧葬习俗中就有着丰富的生态观念和生态利用的知识。
  【关 键 词】拉祜族 丧葬习俗 生态利用
  
   丧葬是人生最后的礼仪,是生者对死者举行的人生祭礼。清代康熙年间居住在楚雄一带的拉祜族还有“不殓不葬”的情形,《楚雄府志》卷一载:“倮黑,居深箐,择丛篁蔽日处结茅而居,遇有死者,不殓不葬,停尸而去,另择居焉。”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拉祜族从游猎向农耕生产转变和宗教观念不断增强,拉祜族人越来越重视丧葬礼仪,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丧葬习俗。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笔者多次到田野点西双版纳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曼迈村以及与曼迈相邻的曼弄老寨、邦盆老寨等等进行调查,在勐海县拉祜族的社会调查中,了解到他们的自然生态观念在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反映,其中传统的丧葬习俗中就有着丰富的生态观念和生态利用的知识。
   拉祜族历史上有土葬和火葬两种形式的葬礼,在漫长的迁徙中,拉祜族曾长期保持游牧经济时期的丧葬习俗,盛行火葬。西双版纳一带的拉祜族现在一般盛行土葬,只有死不好的情况或者是下葬的日子与死者相冲,才会偶尔实施火葬,怀孕的女人死亡就必须是火葬。在拉祜族生活的村寨旁边一般都会划出一片林地作为村民们的墓地,正常死亡包括病死的人都可以进入这片墓地安葬,墓地被看做是神林一样神秘,也叫“?林”,人们不能随便进入,更不能乱碰里面的林木。丧葬祭奠仪式一般是针对中年或是老年人正常死亡而举行的,特别是高寿的老人,葬礼非常隆重,全村寨都禁止生产劳动、忌讳杀生、喧哗,凡愿意参加葬礼的都可以参加。
   当村子里有人亡故,过去一般是鸣枪通知全村的人,现在是通过广播通知,村民知道消息以后都会纷纷向死者家赶来帮忙和慰问家属。曼迈的拉祜族老人去世,一般由其子女来帮洗澡穿寿衣,将死者摆在他平时睡的地方,其头顶处要点上蜡条,一直到抬出去都要让蜡条亮着不能熄灭,外人来到后,会用手沾水在死者手上摸一下,表示帮死者洗浴表达对死者的不舍之情,并向死者讨一点福气。老人最得力的儿子或孙子要在老人一落气时用竹子砍一个弩弓,有枪的要备好,等出丧时走在前面射箭或放枪,为死者开路。每家来的时候都要用芭蕉叶包一点大米和一对蜡条交给死者家属,表示对他们的慰问和办丧事的经济支持。
   这里的拉祜族无论老少死后都不久留,第二天必须抬到山上埋掉,如果是年轻人早上死的,下午5点左右就抬出去埋了。出丧之前用白布将死者尸体包裹起来,用藤蔑将尸体牢牢拴在两根竹杠上,便于抬走防止在发丧的路上尸体掉落,出门的时候脚先出头朝后,这样魂就不会被留在家中。发丧的队伍有一个带路人,叫“桩西巴”,一般由中年强壮的男子担任,他走在队伍最前面,要提着装水的竹筒、米饭一小罐、火把一支还有一根桩(带叶的竹杠,象征家神的引领),射箭的人走在旁边,一路开道,后面跟着死者,之后是帮助挖坟的人,女人只能送到家门口,不能送到山上。
   曼迈寨的坟地在东寨门出去向西走300米左右的大路边上,这里树林长势很茂密,埋在这里的人一般是认为死得好(正常死亡)的人,病死也算正常死亡。这里的拉祜族其坟地不像其他地方有隆起的土堆,不注意的话根本不知道这里是他们的公共坟地,必须仔细辨认,挖过坑埋过人的地方,会有点微微下陷看得出一个四方的坑形,所以不能随便跨进去,不然踩在人的坟头上也不知道。村民们对此地都心有余惧,觉得是鬼魂出没的地方,他们小心翼翼,远远地指给笔者看,嘴里还小声叨念着让死去的魂灵原谅自己来打扰的祷词,被他们的情绪感染我也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来到坟地要用生鸡蛋选墓地,只要是死者愿意埋的地方鸡蛋就会破碎,在鸡蛋破碎的地方,先由“桩西巴”用竹筒滴水划出挖墓坑的范围,相当于是一个界线,人们就顺着这个界线挖墓坑,这个墓坑的大小其讲究是在深度,子孙多又孝顺的会把墓坑挖深一些,他们会请求帮忙的人再帮挖深一些,好让自己的亲人能入土为安,如果子孙孝心不够墓坑挖不深,随便挖一点,日后很可能会被野兽或者是猪、牛来把尸体刨出来,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因此他们的墓坑常常会有3米或者更深。墓坑挖好后,在墓底先垫一块桂花树板,抬尸体的人将尸体头朝东脚朝西的方向下葬,下葬时死者的脸是对着坑底的,由几个青壮年用砍刀噼噼啪啪迅速将捆绑尸体的藤条砍断,任尸体自由落入坑中,由于慌乱往往会砍坏尸体。尸体入坑以后如果脸部朝下面对大地,说明死者没有什么遗憾和记挂的东西,以后也不会给自己的后人带来麻烦,好好走了;如果尸体在落下时发生翻转,面部朝上,说明他有不放心的事情,那么死者老朋友或者是他的儿子会赶紧叨念让他放心的走,不要记挂活着的人等等,然后由死者的亲人下去坑中将他的身体翻转过去。在尸体的头脚、两边及上面都要放入桂花树板,就形成了棺材。将土填好后,每个人都要在周围扯一些树叶为死者扫墓,亲人走在前扫,后面是来送葬的村民,扫完后将树枝丢向西边的树丛中,并打烂祭献的饭碗,吐唾沫说:“你在你的,我在我的,你是你,我是我,不要来打搅我们啦……”说完不要回头的走回寨子,路上每个人还要摘一点树叶不断拍打自己的身体,防止鬼魂跟着回来,到家后将树叶插在“粱”[①上,鬼就不敢进房了。可是据村民们传说“粱”在晚上12点以后就会失去作用,这个时候死者的魂就会回来拿他喜欢的东西,有时他喜欢的人的魂也会被他带走,为了防止鬼魂出现,全村每家必须要有一个人来死者家守夜,这样人的气息很重,鬼魂不敢近身。
   在出丧的时候,家里的人已经把待客和祭献的猪杀好了,在猪肉上必须要用“粱”盖好,以防不好的鬼魂附在肉上伤害到人,人们在一起吃饭一起守夜,每天要给“页尼”②和死者献饭、滴水,一直要守丧三天,这三天要让死者家灯火不灭,人声鼎沸,一方面防止不利的鬼魂来侵害死者家属,另一方面是安慰死者家属,让他们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受原始宗教灵魂观念的影响,拉祜族认为人死以后还有灵魂存在,对亡者灵魂的牵引是一个重要的仪式,要让灵魂回到拉祜族的祖地与祖先们在一起,如果没有很好的将亡灵引回祖地,它是会危害村寨和村民的,因此拉祜族的老人在送葬中会吟唱古歌引导灵魂回到故地,这样的古歌一般不能随便吟唱,不会唱的人也不能乱唱,不然自己的灵魂会回不来。古歌引着死者的灵魂去到祖地,并将他的生活做了安排之后,领唱的老人还要将送魂的活人魂又领回来,分出死人和活人的界线。如果送魂歌和招魂歌唱不完整,要么死者的灵魂不安常常要来侵扰活人生活,给活人带来烦恼甚至灾祸;要么活人魂回不来会发疯病,不能健康生活。
   等到第十三天的时候,还有一次隆重的祭奠活动,这一天要将死者生前自己养得最好的牛或者猪杀了祭给他,最后举行一次祭奠死者的活动,至此丧礼才告结束。之后每年农历2、3月间,拉祜族各家会到坟上去做一些祭奠活动,相当于我们过清明节一样,有的家庭做的仪式很隆重,家族中的人都要聚集在一起,祭奠亲人祈祷先人保佑家族兴旺,热闹非凡。
   至于凶死如雷击死、车撞死、摔死以及自杀而死等等都属于死不好,凶死的人以年轻人居多,这些人是不能进入“?林”中安葬的。如果是死在寨子外面,那么其尸体不能再进寨子,必须就地掩埋,一般是亲人、朋友去帮助死者更换衣服,并包裹白布,只是白布的长度没有给老人包得那么多,让死者能够干干净净的离开,就地抛鸡蛋选择死者同意下葬的地方挖坑掩埋,埋的时候死者的脸部也要朝地下,让他不要牵挂活人的世界。如果是在寨子里凶死的就要看情况而定,只要是吃药毒死的,那么无论是什么时间必须马上送出寨子,一刻也不能留,亲人们也会为他梳洗更衣裹布,然后和来帮忙的村民将其抬出寨子,送到“不好的地方”去埋葬,所谓“不好的地方”是在寨子西门以西离寨子较远、专门埋凶死的人的山林,这里由于人迹罕至、树林茂密、潮湿,给人感觉阴气逼人,人们认为这里的鬼魂大都经常会害人、使人生病。寨子里其他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如果是白天在天黑前必须送出寨子,如果是晚上就等第二天早上4、5点钟时送出寨子,总之都不能久留。对于这些凶死的人,送出去埋葬以前,亲人还是会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帮助念诵一些送魂的祷词,意思就是要死者安心的走,去寻找祖地,不要牵挂活着的人,死者送走埋葬以后,家中的老人要在家里杀鸡叫魂,叫活着的人不要跟着死人去,所有的人出去哪里的赶紧回来等等。
   除此而外还有对婴儿的夭亡的处理。贺开拉祜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医疗条件不好,婴儿出生以后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婴儿死后由母亲为其穿上新衣服,放入编得稀的竹背篓“拉兹”中,由家里的长辈为其念诵送丧祷词后由男人背出去,送到寨子西寨门外百米左右的山上,用抛鸡蛋的方式选择地方,将背篓挂在最近的那棵树杈上,任其融入自然。村民对这里有很重的惧怕心理,他们听说来附近采茶的人常常会听得见小孩凄惨的哭声,让人更觉心惊肉跳。
   对于凶死的人不再每天献饭和滴水,等到第三天早上由家人杀鸡、煮鸡蛋去山上祭奠一次,之后第十三天时隆重的再祭一次,杀鸡献饭,将祭品在坟前吃完不能带回家中,丧礼结束一般不会再去祭奠。当然记挂孩子的父母有的偶尔会偷偷去山上看一看,送去一对蜡条寄托自己的哀思。如果家中遇到不顺的事情,有灾有难的时候,家里的男人也会带一点祭品和一个小型的“粱”来山上祭奠给凶死的人,他们将“粱”挂在树枝上,希望他们不要去干扰活人的生活。
   拉祜族的丧葬习俗中包含了原始崇拜的内容,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崇拜自然、崇拜山林、树木和水源等等,甚至崇拜逝去的长者,这些崇拜是他们对周围环境和自身认识不清的表现,但客观上让他们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生态、保护其生存环境。他们的生态保护和利用的传统,融汇在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包括他们丧葬仪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敬畏的情绪,在现代社会人们看似愚蠢、无知的行为,在传统的拉祜族生活中则表现出巨大的力量,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敬畏周围一切生灵,利用生态的同时更会保护和关爱生养自己的生态环境,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注释:
  ①“粱”用竹篾编制成多边形盘状物体,人们认为它的眼睛多,能看见四面八方、上下左右不好的东西,具有避邪的作用,尤其它的形状像太阳光一样会刺到邪恶的魔怪。
  ②“页尼”是拉祜语称呼家神,即祭祀自家去世的亲人,他们有护佑家人的作用。

标签:拉祜族 丧葬 习俗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