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父爱如山的意思_父爱如山之父亲意象的心理分析研究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I210.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252-02      摘要:父爱如山,父亲像山一样,这几乎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共识。山,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先民的大山崇拜历史悠久,并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相互融合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父爱如山,社会文化集体无意识地选择大山意象作为父亲的象征,表达了人们无意识中对高大伟岸、坚定不移,包容宽厚的父亲的心理需求,表达了人们对山一样的父亲的期待、认同与崇拜,以及无意识中与父亲同一的渴望!
  关键词:父爱如山;山意象;父亲意象;心理分析
  
  
  “父爱如山”,这是人们谈及父亲,尤其是为人称赞的父亲时常会提及的话。父爱如山,父亲应该像山一样,这几乎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共识。社会文化集体无意识地选择山的意象作为父亲的象征,那么山的意象带给人的心理体验与父亲意象的给人的体验必然存在着相当的共通性、一致性。
  一、山意象的心理分析研究
  山意象,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先民的神山崇拜历史悠久,并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紧密结合,在传统文化中享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这种有别于西方海洋崇拜的山崇拜文化部分源于我国疆域辽阔,多山多水的地貌特征,但更与大山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带给人们的心理印象有关。
  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是最可读的原型。山,象形字,《说文解字》有“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 《释名》云 “山,产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山带给古人的心理体验主要有两点:广大崇高与蕴生万物。
  积土成山,有石而高,地球板块运动造就了巧夺天工的巨大山脉,巍巍高山不断地向人们传达着阳刚意识。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山高大雄伟的自然性及峻极于天的神秘性,使得先民自然而然地生出膜拜心理,此外大山还具有吞云吐雾和包容万物孕生万物的功能,山林不仅是个飞禽走兽的乐园,更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时至今日仍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俗语,在有些地方大山就是人们的衣食父母。由于认知水平和生产力都比较低下,山在先民的心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具有属天的属灵的神秘特性,是沟通人、神的天梯与枢纽。从而衍生出绵延不绝的大山崇拜文化。我国的大山崇拜历史遵循从昆仑山崇拜到五岳崇拜至泰山崇拜的主体脉络。山崇拜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人们在神山的广大崇高、化蕴万物特性的基础上,逐步发掘大山特性提升大山功能的过程。这些扩展与延伸的功能属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山是人类始祖的发源地,是宇宙生成之初的人类乐园。昆仑山崇拜是我国神山崇拜的原初形态。昆仑是存在于华夏先民心目中的神山意象,其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了它的客观实在。清代学者毕沅曾明确指出“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据《山海经》的描述昆仑山是帝之下都,仙界殿堂,为天地交汇点,人神沟通处,登上昆仑人们就可以到达神界、企及天庭。据唐李冗《独异志》记载,宇宙初开之时,天下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始媾于昆仑乃有华夏。昆仑即是华夏始祖向往的人间伊甸园。由此可见在古人对昆仑的原始崇拜中融合了先民企及上天的美好愿景和对祖先的崇拜心理。
  山的稳定性及护佑与惩戒功能,这是在大山广大崇高孕生万物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功能属性。在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的封建社会,国家繁荣兴衰人们安居乐业与自然气候的紧密相连,神山作为帝之下都百神所在,自然成了先民心中的圣地。迎合人们的心理需要的神山崇拜日趋系统渐臻成熟。历史变换王朝更替,普适性、宗主性、全国性的五岳神山系统逐渐确立。岳,意为高峻的大山或是山的最高峰,《诗经》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的诗句,足见古人对岳的敬仰,岳,是上达天界的神圣之所。封禅五岳是皇家最为隆重的祭祀仪式。五岳封禅是帝王受命于天,替天牧民的象征,也是统治者向上天述职、对上天护佑之功的答谢,同时也是使臣民归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手段之一。封禅五岳中最重要的是封禅泰山,自舜“柴于泰山”到秦始皇“封禅泰山”,泰山的地位和功能迅速提升,成为人死后灵魂的归属之地,逐步成为封禅的代名词。泰山人们心目中的圣山,成为人、神、鬼沟通交流的阶梯和枢纽。此外在神山崇拜发展的过程中还异化出灵石崇拜文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民俗中石敢当。石敢当,多以小石碑、小石人的形象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之内,上刻“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字样,用以镇服妖邪,护佑平安。
  神山崇拜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西藏地区仍保留有系统的完善的神山崇拜体系和具体化、专业化的祭山仪式。神山崇拜作为自然崇拜的核心形式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的相互融合,与权威崇拜相结合,迎合了国人对全能、全善境界的心理需求。
  二、父爱如山之父亲意象的心理分析研究
  意象是人类心理的符号。个体心中的父亲意象与个体与父亲的互动经验有关,但也与个体所处的社会对父亲这一角色的集体期待有关。父爱如山之父亲意象的出现,即表达了集体文化对父亲的无意识期待。父亲就应该像山一样,高大伟岸、坚定不移,包容宽厚。一句“父爱如山”,表达着子女对父亲深深地认同与敬畏与崇拜。结合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山意象及调查研究中个体对父亲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将父亲之山意象做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山,崇高伟岸、峻极于天,是人们仰望的对象。对于懵懂弱小的孩童来说,父亲是他们生命中第一个需要仰望的对象。父亲永远都是那么的高大、伟岸、勇敢、全知、全能,就像山一样高大,顶天立地,魁梧有力,有父亲的地方就有力量,有父亲在的地方就有安全感,因为即使天塌下来也有父亲顶着。父亲就是儿女心目的天,在对父亲高山般的仰望中,是孩子对父亲的深深地认同与崇拜。子女认同父亲,对其健康成长大有助益。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儿子认同父亲,自然希望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同与赞扬。能得到自己认同对象的赞扬,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与所认同的对象是同一的,这构成孩子自尊自信的基础。但如果父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对孩子一味严厉苛责,那么父亲这座大山反而会成为孩子前进的阻碍。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是人生中最大的乐事!在我们的文化中儿子要获得父亲的理解与赞同是极其艰难的。虎父犬子型的父子意象在我国十分常见。别有意味的是在古代,父亲在对外人说起自己的儿子时谦称“犬子”,虽是谦辞,却是对儿子的一种无意识的否定。
  山,是稳定的、坚定不移的。父亲对子女的爱就山一样,含蓄而深沉,静静地守候在那里,不远也不近,父亲的爱是坚定不移的,父子之间的连接时最紧密的,不能夹杂太多外在的附加的条件。父爱如山,父亲是你依靠的大山,是你疗伤的港湾,不论你走了多久,行了多远,当你困了、累了、卷了、受伤了,一回头、一转身,他就在那里,他一直都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你、默默地关注着你!不论你得意失意、成功失败,健康疾病。父亲都始终是孩子坚强的依靠,疗伤的港湾。但在现代社会有很多父亲极其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成绩好就百般宠溺,不好就感觉很丢人没有面子,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将儿子逼上绝境的父亲并不罕见。
  山,是宽容仁慈的,是能够提供庇护的。仁者乐山,山之仁,在于既容纳参天古木,亦拥抱任何愿意驻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嗷、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蝉嘶、迷路的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暴雨,也能忍住干旱季节的火燎。父亲要像山一样仁爱宽广,包容万物,更能包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这包容是无条件的理解与接受,而不是包庇,是能容忍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不会因为孩子的错误而将孩子一棒子打死。这种包容的爱能让孩子能意识到即使自己犯了错,父亲依然会爱自己,这样即使孩子面对困难与危机对会自己有信心,勇于承担后果。一个包容的父亲才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才能培养出有勇气敢担当的孩子。仁者乐山,仁,“仁”,是“两个人”,强调仁是在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强调在人际关系中做到仁爱、仁慈。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儒家建立了角色分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道人伦系统,强调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父慈子孝”的父子关系。孔子的仁政思想是针对当时诸国征战,帝王不仁,生灵涂炭弊端而提出的,强调帝王要仁政爱民。但是由于后来程朱理学的对孝的极端宣扬,使得父慈子孝的父子关系严重失衡。在家庭中人们一再强调儿女对父亲的的绝对服从与孝顺,却忽视了一个父亲应做到的仁爱与宽厚,而真正变成了压迫孩子的大山,于是父子隔阂乃至反目,这也是诸多的家庭悲剧出现的根源所在。
  父爱如山!像山一样高大伟岸,仁爱宽厚的父亲,是孩子力量感、安全感、自信心的源泉!一句“父爱如山”,道出了孩子对父亲的完美期待与不断追寻!道出了孩子对父亲的认同与崇拜!父爱如山!山高人为峰,在孩子对父亲的认同与崇拜里,亦暗含孩子超越父亲的强烈渴望!帮助孩子完成对自己的超越才是父亲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汉)?慎撰,(清)段玉裁注《?文解字》,中国古籍出版社。
  [2](东汉)刘熙撰,《释名》,之释山篇。
  [3]韩坤,中国古文化中大山崇拜心理之探讨,东方论坛。
  [4]《说文解字》山字部与山崇拜浅析,语言研究。
  
  

标签:父爱 分析研究 意象 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