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诗歌论坛?聚焦网络诗歌:诗歌大全100首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编者按]当前,全国诗歌创作活跃,诗歌活动频繁,新诗人不断涌现。以各种媒介、渠道、方式传播的诗歌作品数量巨大。为了形成一种更好的诗歌批评与诗歌创作的良性互动态势,促进当代诗歌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繁荣,并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拟就以下若干话题展开讨论:1 新诗与旧体诗词在现代语境下的沟通与对接:2 诗歌的民生关怀;3 网络诗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 当代诗歌审美的差异性与诗歌标准的重建:5 诗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6 诗歌教育问题;7 对各类诗歌活动现象的透视分析:8 诗歌与地域文化。
  热切希望和欢迎广大诗评家、诗人、诗歌爱好者及一切关心诗歌发展的人士选择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并以自己的角度撰写文章,参与我们的讨论。
  最近,中国作家协会把培育网络文学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网络诗歌理应成为诗歌理论的热点之一。所以,本期话题,聚焦网络诗歌。让我们一起走进互联网时空,倾听这些来自网络诗歌现场的声音。
  
  互联网语境中的诗歌
  张德明
  
  中国当代诗歌在新世纪后出现的新变,在笔者看来,最突出的一点表现在,它已全面置身于互联网的技术环境和话语氛围中,由此生成的网络诗歌成为新世纪诗歌最引人注目的存在形态与表现方式。相对于二十世纪中国新诗而言,互联网语境中的新世纪诗歌,已经在创作情态、阅读方式和诗学意义上发生了极为显在的变易。如果忽视这些变化,我们对新世纪诗歌艺术特征的探究及对其发展态势的预测,就可能显得不准确、不全面和不切实。只有正视这些变化,认清网络给中国新诗所带来的创作生机以及造成的困扰与局限,我们才能深入认识到新诗在新世纪所具有的发展优势和创作前景,以及不可避免要遇到的一些障碍与问题,进而找到促进诗歌更健康有序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和方案。本文将从创作、阅读与诗学价值角度,对网络语境中的诗歌进行粗略考察。
  
  一
  
  充满自由性、开放性、便捷性与可容性的网络世界,为诗人们敞开心扉、宣泄情绪创设了极为有利的技术环境。不少诗人在这里频繁出入,发帖回帖,通过诗歌与人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在网络诗人那里,创作常常显得相当自由和随意,正如吴思敬先生所说:“他们的写作更多是基于一种生命力的驱使,一种自我实现的渴望,一种无法控制的率性而为。”(《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有时他们随心所欲的创作甚至还与“灌水”相提并论,例如垃圾派诗人蓝蝴蝶紫丁香,曾说自己对于诗歌本来是失去了兴趣的,“可是,到了网络以后,我又对诗歌重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频出现在诗歌网站论坛。我在无休止地进行肆无忌惮的“灌水”。所谓的“灌水”,不是指发口水帖一类的东西,而是不断地发帖回帖,以文字为水,以话语为水,以情感为水,以诗为水,不断地灌水。思维会越来越活跃,灵感会不断地喷发出来。奇思妙想,在灌水的时候层出不穷。不断地灌水,不断地给诗歌注入新的东西,不断地实验,不断地创造,也不断地分享灌水的快乐。”(引自蓝蝴蝶紫丁香《为网络诗歌鼓与呼――在首届“福建青年诗人交流会”上的发言》,诗歌报论坛,诗歌理论与诗歌批评版)蓝蝴蝶紫丁香的“灌水”说,事实上表明了自己网络写作的意图就在于以网络为阵地,以语言和诗歌为媒介,在尽情尽兴的书写之中达到情感宣泄的最终目的。
  网络的虚拟性和面具化特征,客观上也为诗人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表达直率的个人喜好准备了条件。在互联网上,诗人的出入是很自由的,没有现实生活中繁琐的身份“认定”和森严的门槛限制。诗人的名号是可以随意取用的,随意选取的某个语言符号起到了遮盖诗人真实身份的作用,诗人因此不用担心自己在网络世界的频繁出场会对现实生活产生什么消极的影响,带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可以在网络这个无限阔大的虚拟世界之中尽情舞蹈,肆意狂欢,用分行的文字,将自己对世界的或深刻或肤浅的理解、对人生的或准确或并不准确的认识、对生活的或高或低的要求,书写出来,传达出来。在传统媒体中被称为“作家”、“诗人”的专业人士,到了互联网世界一律改称为“写手”,既然是写手,就可以不再考虑作为“家”和“人”所必须具备的语言功力和思想涵养、所理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理应遵守的伦理准则,只要有一双手,能写就是了。从毫无顾忌的书写和言说中,也许我们更能准确地窥见诗人们真实的心灵世界。
  
  二
  
  新世纪以来不断升温、异常火爆的网络诗歌。既从创作情态上对旧有的格套造成了强大的冲击,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诗歌阅读路径和欣赏方式。
  诗歌论坛的互动性与参与性特征也是致使诗歌爱好者、文学网民去而复来、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网络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不仅表现为它对于文学创作者不设门槛,来者不拒,还表现为它能容纳各种不同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在诗歌论坛上,几乎每一个主题帖子的下面,都有一个潜在的、可以无限扩充的话语空间,每个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憎喜厌,跟帖言说,即时发表自己的观感,提出自己的看法。读者可以自由地与诗作者进行论争、讨辩与商榷,可以将原作进行加工、改造、增删、重写,几乎无所不能也无不被人接受,只要这些跟帖没有政治上的偏激或思想上的谬误,它们都将和主帖一起被保留下来、贮存起来。期待同人交往,愿意与人结识,希望向人倾诉,这些都可以说是人的天性,这些天性也都可以在网络之中找到表现的场所,得到一定的落实。尤其是当这些天性的显现与诗歌这一高尚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时,主体所进发出的激情更是充沛的。诗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与互动,提高了他们的网络阅读兴趣。
  网络上的诗歌论坛除了设置有文学的版面外,大都还开设了灌水区(不同的论坛叫法有差别,除了大多数的叫“水区”“灌水区”外,还有叫“龙王庙”或者“龙门阵”的。不过。无论叫什么名称,这个地方都是网民畅所欲言,借用语言与符号来“寻欢作乐”“插科打诨”的场所)。水区并没有对参与者语言表达的文学性提出什么特别的要求,但也并非就是完全远离文学、与文学毫无干系的一个地带。在这里,融文学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打油诗特别常见。打油诗本来就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独特表现形态,有着趣味性、鲜活性、民俗性和平民化的特征,在艺术内涵上通俗易懂,在写作规范上也无太多讲究,因而成为网络上大量“水民”在灌水过程中喜欢操用的一种文学体式。当我们阅读这些诗作时,就将在平易的文本构造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获得某些精神上的快慰与满足。
  
  三
  
  网络环境中的诗歌不仅在创作情态和阅读方式较之上个世纪诗歌有着很多不同,而且还显示出了新的诗学意义。新世纪诗歌借助网络的草根性生存与普泛化播撒,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富于浪漫主义色调的诗性氛 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日常栖居的诗意赋形。
  当今人类已步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各种信息都通过数据处理之后借助因特网的电子媒体传输和扩散开来。随着网络纤维的不断延伸和四处蔓延,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而走近文学,认识诗歌,进而与之产生不解之缘,用它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释放自己的情感。网络自始至终都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随意性与生活本身的自由开放之间形成了某种同构关系,同时,无处不在的网络信息又不时地满足了人们随时可能兴起的阅读热望和猎奇渴求,网络的这种方便快捷优势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尼葛洛庞帝曾将书籍和电子文本二者作过一个比较,他指出:“书籍不仅印刷清晰,而且重量轻、容易翻阅,价钱也不是太贵。但是。要把书籍送到你的手中,却必须经过运输和储存等种种环节。拿教科书来说,成本中的45%是库存、运输和退货的成本。更糟的是,印刷的书籍可能会绝版(ontofprint)。数字化的电子书却永远不会这样,它们始终存在。”(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这里所说的数字化电子书的“始终存在”,不仅强调了这种电子书因可复制性强而带来的广泛流通,也说明了它的无所不在、取阅方便的特性。互联网上承载和流传的诗歌作品,正是这样一种“始终存在”的电子文本,是诗歌爱好者可以随时去点击、浏览、下载以至存档的数据库,它们时刻停留在万维网的虚拟空间里,守候在某个网络地址的端点上,随时恭候读者鼠标的碰触,随时准备用分行的文字去点燃人们的激情和理想,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内涵。
  “始终存在”、永不绝版的诗歌电子文本在网络世界的葱茏问世、方兴未艾,为当今的诗歌爱好者和普通网民营造了一个诗情浓郁的人文氛围,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的高度统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小诗歌网站就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诞生和涌现,迄今已愈400家。最近几年来,更具个性化的博客(blog)又流行和普及起来。因为博客的空间容载一般是很有限的,所以它更适合于微型小说和抒情诗的发表与传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网络中的相当一部分博客是诗人创建的了。博客这种栖居在网络之中的电子记事本,通过不断的更新和多方面链接,构造出一个个散发着浓郁文学气味的朋友圈和意义群来。使网上冲浪者能不时领略到文学的风采与魅力。如今,上网已成为了人们一种平常的生活习惯,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进入诗歌网站和论坛去阅读与写作,也成了一种极为普通的日常行为,他们的生活与审美之间也就因此构成了一种互动互生的意义关系。
  互联网环境中的新世纪诗歌,在创作、阅读与诗学意义上,都对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的美学规范进行了较大的冲击、改写甚至颠覆,因此,要想更准确全面地认识新世纪诗歌的庐山真面目,我们或许应该建构新型的诗学范式,这就是“网络诗学”。新建的网络诗学,要求我们对互联网语境下诗歌的艺术本质、表现形态、文本特征、传播方式、鉴赏策略以及诗与世界的意义关系等方面加以系统的研究和阐发,作出一些新的定位。
  
  浅谈网络诗歌的喜与忧
  张洪军
  
  网络诗歌的出现,终于让诗歌走向平民化、大众化,还原了诗歌本来的面目,加强了诗歌文学的交流与传播,是对传统文学媒体的重要补充,甚至在将来有取代传统媒体的可能性,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网络诗歌发表的随意性和诗歌品质的参差性,又不能不令人担忧。
  有些所谓的诗评家和诗人一直不承认网络诗人和网络诗歌之说,但令人欣喜的是,网络诗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鲜活、率真的形式,以其大众化、时效性、前卫性、互动性、传播广泛性等诸多优点,在网络上像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
  诗言志,诗歌起源于劳动号子和民歌,本身是通俗易懂的,不是高贵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真正的诗歌是大众的,网络诗歌正是满足了这种要求应运而生,它不受制于现实刊物编辑的口味和水平,打破了少数媒体传播的垄断地位,网络诗人可以在网络上尽情舒展自己的灵魂,享受随心所欲的快感。网络诗歌,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次文艺复兴,给诗歌界吹来一股清凉的风。
  但网络诗歌也有其缺点,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包容性,导致了网络诗歌发表的随意性和网络诗歌品质的参差性。有人便以此否定网络诗歌。其实,网络诗歌是良莠并存的,就像打开诗歌的垄断之门后,进来很多清新的空气,但也飞进一些灰尘,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苍蝇的存在,而闭门自守,不吸收新鲜空气。因此,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劣质诗歌不放。更要看到一些优秀的网络诗歌的重要价值。网络诗歌大浪淘沙,更能淘出真金。有些网络诗歌的价值远远高于传统媒体,如《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等感人泪下的优秀网络诗歌。更成为“纪念5?12”的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由于某些所谓的名家错误引导。致使诗歌走向了恶俗化与晦涩化两个极端,更由于网络诗歌发表的随意性。使网络诗歌极端化更加严重。以至于任何一个人写东西都断句分行,美其名曰“梨花体”诗歌,凡是会说话的都出口成诗。个别诗歌作品,或者像三岁的孩子牙牙学语时随意蹦出的前言不搭后语、梦呓般的断句,或者像精神病人毫无头绪的胡言乱语,或者像小学生没学会造句,胡乱修饰和搭配,让读者感觉其文字昏昏然,不知其所以然,竟自诩这就是高深的诗歌。凡是走极端的东西,注定要失败的,对于网络诗歌,还应加强引导。
  另外。网络诗歌中,无论是“下半身”、“低诗歌”、还是“垃圾派”,都是媚俗的表现,这与社会上某些颓废的思潮相呼应。但这些现象不是网络诗歌独有的,更不能以此否定网络诗歌。
  总之,网络诗歌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生存的空间,在当今传统诗歌冷清萎缩的时代,鲜活、率真的网络诗歌,或许正是焕发诗歌生命的救心丸。
  
  新诗博客与网络诗歌的发展
  王 珂
  
  电子网络传播是人类诗歌由口头传播到纸质书面传播后的第二次大飞跃,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诗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的改变。网络诗与纸质诗在诗的形态、功能、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异。诗的视觉形式、诗的游戏功能、诗的视觉思维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网络诗已经跨越了与纸质诗没有太多区别的低级阶段,不但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它的“创作”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诗人不仅通过网络来“传播”诗,还借助网络优势来“创作”诗,很多诗人已经告别了纸笔,开始习惯直接在网上进行“在线写作”。尽管目前仍然缺乏名诗人利用网络进行“超文本”的写作实验,也没有产生著名的“网络诗人”和特别优秀的“网络诗作”。但是可以肯定网络诗在过去十多年始终在高速发展。取得的成绩多于存在的问题,现状及前景都较好。主要体 现在媒介工具和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诗人之间和诗人与理论家之间的网上交流方式越来越方便,新诗的普及、教育和研究条件越来越好,作者和读者的精品意识越来越强等方面。
  网络诗歌的发展成绩,与新诗博客的兴起与繁荣是有密切关系的。在过去十多年,网络新诗的主要阵地,经历了从新诗论坛到新诗网站,再到新诗博客三个阶段。近年出现了新诗博客、新诗网站和门户网站的新诗论坛并存、各显神通的繁荣景象。新诗网站的人气已经渐渐被新诗博客和新诗论坛夺走。特别是新诗博客,已经逐渐成为发表和传播新诗作品和新诗理论的主要园地。很多诗人和诗论家发现自己在新诗网站发表诗文的自由度和诗人之间互动的方便性远远不如新诗博客。近年很多诗人和理论家在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后就不再是新诗网站的常客。很多读者也被吸引到新诗博客上来,诗人和理论家的新诗博客的点击率都较高。博客的作用在震灾诗热中可见一斑。它是震灾诗文发表的主要园地和传播的主要渠道。博客还极大地刺激了诗人的写作热情和读者的阅读热情,使诗人的“在场写作”的梦想成为现实。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就有震灾诗出现在新诗博客上,当下一些活跃的青年诗人的博客更新速度极快,几乎每天一诗。博客快捷方便的链接方式为阅读或转摘诗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有的诗作刚放上博客。就有了大量读者,还被转摘到其他博客。博客也为新诗研究者提供了方便,不但使研究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诗作,还缩短了研究文章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如关于震灾诗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章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半月后就出现在诗论家的博客上。
  新诗博客有利于诗人与大众读者之间、诗人之间、诗人与诗论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建设新诗界的和谐环境。特别是利用博客进行跨地域的新诗专题讨论效果较好。博客文章的跟帖方式有两大好处:跟帖者大多是专业人士,一般喜欢实名发表言论。可以文责自负,会更认真。发言者博客上的大文章可以弥补跟帖字数受限的不足,可以支持自己的言论,加强讨论的学术性。2008年1月11日,在诗人顾北的博客上就出现了主题为“如何克服诗的冲动性写作”的“博客跟帖讨论”。到2008年2月6日,共有213则跟帖,859次点击,参加者涉及数十位诗人和诗论家。它的研讨效果看来并不亚于一次正规的新诗研讨会。
  
  网络促进了诗歌的平民化
  文立冰
  
  网络的出现对于诗歌来说,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络带给诗歌的,似乎不仅仅是表面的繁荣或深藏的隐患。网络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生存空间,使更多的写作人群参与到诗歌活动中,甚至有些手机短信,都可以和诗歌语言媲美。这是纸制出版刊物无法取代的。然而,网络不能成为满足发表欲的工具,提升网络诗歌精品意识,是当前的必然追求。
  网络诗歌的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限制,诗歌写作者们的创作热情,也波涛汹涌。平等宽容,是网络的特性,这也使得网络诗歌,更倾向于一种平民写作。网络揭去了诗歌的神秘面纱,让诗歌更为平民化,更接近民众。这种视角向下的诗歌写作,打破了专职诗人玩弄文字技巧的魔镜。网络上,很多诗歌写作者都有搁笔多年又因触网创作复苏、重出江湖的经历,这说明网络确实振兴了诗歌。
  单就2008年“5.12”抗震诗歌热潮,诗歌创作者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绝大多数是普通的诗歌爱好者或网络写手。在那个悲伤的时刻,每一个敲动键盘的人都是诗人,在互联网上传递着悲壮的诗篇。进入大众化时代以来,诗歌第一次发出如此令人群情奋起的号召力,第一次有这么多作者,激情喷发地参与到诗歌创作中。这不仅仅是一种诗歌现象,更是体现民族凝聚力。唤回中国文化良知的集体检阅。
  
  网络与诗歌自娱
  王天成
  
  网络诗歌的兴起,实现了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1 网络为诗歌交流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平台,创造了良好的诗歌创作氛围。汶川地震发生后,数小时之内,网络上就出现抗震救灾的诗歌,快捷程度是纸质媒体无法企及的。网络诗歌在抗震救灾中,自觉担当了先锋的角色。
  2 网络为诗人诗意地生活提供更大的空间。网络生活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诗人创作的功利目的,有利于诗艺的深层次探索。不带功利目的的写作,或许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有利于诗艺的深层次探索,更能写出好的作品。俗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超脱的诗人,才能写出超脱的诗句。
  3 网络诗歌的兴起给诗坛带来了勃勃生机,为诗歌的多元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网络上。没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了年龄大小、资历深浅之别;没有了主宰诗坛权力中心的干预;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人走在了一起。大家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碰撞;曾经莫名其妙的压抑,仿佛在一瞬间扫荡一空。诗歌的复兴,从网络里找到了突围的出口,找到了腾飞的契机。网络上活跃的平民诗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证明了大众文化的顽强生命力。诗歌大众化的复苏以及平民创作的自觉意识的觉醒,是对文化多向度拓展的有力支持。尽管当下的网络诗歌还没有被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完全认同,但近年来网络诗歌群体日益壮大的不争事实,却证明了网络诗歌之活力与大众文化之魅力。
  但是,网络诗歌的兴起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1)网络诗歌质量难以严格把关。
  过低的发表门槛。使大量诗歌涌入网络,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对于没有反思意识、自我批判意识的作者及诗人,可能会导致艺术探索流于肤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有识之士,通过办网刊、编辑出版网络诗歌书籍、从网络为纸质媒体报刊选稿等方式。以筛选并保存网络诗歌的精华。
  2)网络诗歌批评缺失。
  网络诗歌的发展历史很短。客观上,数量庞大、泥沙俱下,且更迭迅速的网络诗歌作品。还没经历时间的沉淀。因而缺少有公信力的研究范本。市场上少有网络诗歌精选读本,更少见网络诗歌赏析读本。
  网络博客兴盛以来,包括诗歌作者在内的网民们为追求博客点击数。还人情式的礼节性互访互评,使网络诗歌批评陷入了圈子化地相互吹捧:也有的诗歌作者缺少宽容之心,结果陷入了帮派化地相互诘责;还有的诗歌作者个人修养差,在评论中出现谩骂,甚至人身攻击的恶毒语言,让人质疑。
  网络诗歌现有的评论缺乏针对性、客观性、专业性,过多的交际语言、暖身语言充当了评论语言,导致了人们对评论语言的漠视。评价机制的缺失使网络诗歌批评严重滞后于其自身文本的蓬勃发展。导致部分诗歌作者停留在一种狂欢式的自娱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诗人及诗评家,通过写评论文章、办网上课堂、开展网上“诗教”活动等方式,力图促进网络诗歌批评步入正轨。
  3)网络诗歌有娱乐化倾向。
  在喧嚣的物质时代,以商业利益为活动目标、以提供娱乐为利益手段的大众文化传媒,正削减着以诗为代表的高雅文化。这种转型,也同样覆盖着建立在物质技术基础上的网络诗歌。现在的博客和个人中心,大都带有小游戏。如抢车位、扎绵羊、我爱老虎机、逗你玩儿等,商家用意显而易见。还有博客广告共享计划、博客聊天等,这些行为,都使网络诗歌打上了若干商业化的印记。

标签:诗歌 聚焦 论坛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