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反问句 > 正文

【背影】 背影的句子摘抄和赏析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背 影      这一次,父亲出门时带走了   一袋草籽。他是背着草籽离开的   他要让自己在这个春天   尝试着去过另外一种生活,一种
  不同于种植蔬菜和粮食的新生活
  
  我和母亲放下了手里的毛线
  送他到村口,我们的眼里饱含
  热泪,他却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们
  背着他荒草般的背影在春天
  一步一步越走越远
  
  父亲要去的地方是片山坡
  多年以前他的父亲在那里修好房屋
  满坡的野棉花啊
  就挤满了他们的下山的路
  他这次真的上山去了
  
  他留下秋天的庄稼和粮食
  留下我和母亲的空房子
  也留下春天这一片疯长的荒草地
  
  《背影》的意象之美  川 美
  
  《背影》是一首悼亡诗。诗人用极减省的文字交待了父亲离去的时间――春天;父亲的身份――农民,正是这种农民身份养成的劳动习惯,即使去往“阴间”,也不忘背上一袋草籽;诀别的场面――我和母亲“送他到村口,我们的眼里饱含热泪”。
  诗人虽然在诉说一场无法抗拒的死亡结局,诉说生者对死者无尽的哀伤和眷恋,但整首诗隐去了与死亡相关的词语,也没有因死亡带来的阴森、愁惨的氛围。作者只用“出门”、“离开”、“上山去了”这些民间传统的象征性隐语,暗示了父亲的离世。这既符合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对谈论死亡的忌讳,更为情感从现实情境向想象情境转换做了铺垫。而实现这种转换的途径,借助于“一袋草籽”、“春天”、“山坡”、“草地”这些美好的意象群。关于隔世,关于灵魂,关于生者与死者的沟通,历来是人类玄想的话题,诗人在此显然做了乐观浪漫的想象。在想象的情境里,父亲背着草籽去了隔世(山坡),隔世的父亲眷顾着尘世的亲人,他向亲人问候和报平安的方式,便是种下草籽,长出春草――草从地下生发,草即是父亲的书信。四季轮回不断,春草生生不息,生者与死者的情爱绵绵不绝。
  诗中“一袋草籽”的意象堪称神来之笔,正是沿着这一思维路向行进,使这首悼亡诗有了别样的意蕴。
  
  与事物同呼吸,共命运  友 来
  
  李小洛的《背影》体现了现代诗的本质――抒情,印证了一首优秀的诗歌必须具备情感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一旦摒弃了情感,就是再有策略的叙事也显得虚弱、凝滞和索然无味。当然,我指的是那些经过积淀、提升后饱满而透彻的情感。在《背影》中,诗人对父亲逝世的悲伤和无望的挽留既是诗中潜在的线索,又是诗中可触摸的灵魂,这份沉甸甸的亲情决定了整首诗的质地。
  《背影》的构思新颖,切入的角度很独特,这是一首诗成败的关键。浓郁的亲情让读者有了共鸣的基础,但情感靠什么承载?如何流动?不同的诗人捕捉到不同的细节,采用不同的言说方式,展示出不同的品位和个性。我记得雷平阳有一首诗《背着母亲上高山》之所以打动人,原因就在于此。李小洛在诗中截取了送葬的一个场面,场面中父亲离去的背影,寄寓了“我”和“母亲”异常沉痛的心情。她舍弃了葬礼的安排、旁人的喧哗、劝慰等心灵之外的一切描绘,她甚至不忍触及父亲的死,把送葬说成送别,这些都符合当时的心境和艺术的真实。
  《背影》在意象的选择上很具和谐感,相互映衬。如“草籽、春天、毛线、热泪、荒草般的背影、山坡、野棉花、空房子”等等,典型的田园风格和乡土气息,在死亡的途中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因为诗歌的情感饱满又节制,使意象与意象之间流动起来,也使语言充满着意味。
  近年来,写亲情题材成功的文本不少,足以提醒我们:仅仅学会驾驭语言和题材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诗人,要有悲悯的情怀,要与事物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永保新鲜不竭的创作动力和源泉。
  
  真情最是动人  三 子
  
  一首诗歌靠什么来打动人?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我想说的是:真情。对,就是真情。比如,李小洛写下的《背影》这首小诗。
  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美好季节,在这里,它们应只与萌发、开放和一寸寸的生长有关。然而,在这个春天,在李小洛的诗中,父亲出门了,背着一袋草籽。“他却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个春天因此而断人肠。它的房子是空荡荡的,它的草地疯长着一种荒凉,它的亲人满含热泪。
  人生最苦莫过生离死别。在诗中,诗人悲恸地看着父亲一步一步越走越远,也不能回来。其中的哀恸和无奈,是语言也不能表达的。生死自有轮回,它提醒着我们更加珍惜和善待。因此诗人并没有绝望,她相信父亲是去过另一种新的生活,而亲情永在,血脉相连。
  诗歌,重要的是真情,有时它甚至和技巧无关。在我的文字中我也常提及我的父亲、母亲,但我总是觉得无从表达,也无从表述,有如骨鲠在胸,生生地痛。而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具体的、真实的,是每一口空气,每一餐米饭,每一个日出日落。我小心翼翼爱着这平常而真切的亲情,守着这默默流淌的血液。或许,它就是诗人李小洛父亲背着的那一袋草籽,那一袋一挨着大地就会“噌噌”生长出来的爱和希望的花蕾和果实。它就是爱的无限和永生。
  
  荒芜的内心,辽阔的哀愁  宋晓杰
  
  少量的痛苦使人喋喋不休,过量的痛苦使人沉默无语。人世间,还有什么比春天里疯长的荒草和空房子更令人揪心的呢?春天,本该是万物争荣的向阳时节。然而,等待“我和母亲”的,却是与亲人的生离死别……虽然,去年的庄稼和粮食还在,但“我们”精神的依托和收获它们的人,已远走天涯。这荣与枯、兴与衰、生与死的迥异对比和强烈反差,如骤然由热转凉的小小心脏,訇然间爆发出巨大的情感力量。但是,这力量是噤声的,像无声的泪,断线滑过脸颊,虫子一般蚕食、吞噬……心事沉郁,指尖冰凉。如还没来得及返青的野棉花和青草的山坡,空寂而荒凉;如春天初开的冰河,清亮而刺骨。那致命的“背影”如一道渐行渐远的虹,翻过坡去,消逝于山的那一边去了……可是,他并没有走远――“我们”纷乱的心绪像手中的毛线,理也理不清;又像那条终究扯不断的索引,被荒草般的“背影”永远永远地牵系着……
  这首诗不长,也没有一个生僻的字词,但它涵养的内容和丰赡的寓意。却是沉实而凝重的,荒芜的内心空落而发慌,辽阔的哀愁在不动声色中弥漫开来,罩住山坡和天空,罩住活着的亲人剩余的后半生……读来动容、心碎,久久沉湎。

标签: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