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感恩作文 > 正文

田申申:盘旋上升,申向天空|盘旋上升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但凡让人觉得经历“顺”得离谱的人,都是找对了方法,又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   田申申,清华大学建筑和英语双学士,伯克利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后在世界最大的建筑事务所HOK美国总部做建筑师,考取了美国注册建筑师,成为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数年后,她回国加盟SOHO中国任设计部副经理,参与了北京CBD数十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后来跳到北京万科公司任总建筑师。现在,担任元通资本地产基金合伙人。这些头衔对于年轻的她来说似乎来得太快太耀眼。
  不过,像这样急速的上升,是田申申生命中的常态。她尚年轻,但取得的成就足以让大多数人瞠乎其后。她说,自己在读书时不笨,但也不是那种反应超快的学生。能走到今天的位置,无非是做事喜欢找方法。又总会努力转型而已。
  而她总在说,自己不过是笨鸟先飞,可是她实在是时时都飞到了别人前边,还先飞了N多次。而且。从这片天飞到那片天,看起来路路畅通,跨界飞行,越飞越高。
  热血家族的心理暗示
  大多数人对自已家族的历史比较模糊,但田申申对自己家族的族谱如数家珍,能说出很多人物、前因后果和细节。在讲述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时,田申申常提到“历史感”这个词,那些影响过时代的遥远人物让她不自觉有“重任在身”的感觉。在田申申的族谱里,出过许多叱咤疆场的武将和为国尽忠的文官。
  田申申的父系田姓,在历史上留下了战国时代“田氏代齐”的故事。家谱中前七代的世祖都是武官出身,最终为国战死沙场。个个英勇骁战。明初的时候,跟着朱元瘴打天下,被封万户侯,回到山东。在那个年代,田家最北打到外白石桥(北京),最南战至交趾(今越南),历代战功卓绝。到清代,田家后代又相继做官。任知州知府。上个世纪,家族出了名人田纪云,田申申的大爷爷田烈(艺名)是解放初期的著名演员。
  田申申的母亲来自无锡秦氏一族。家族中出过词人秦观,秦观之子考中武状元搬到湖北。田申申的曾外祖秦应逵曾在乡试、会试连中两元,即解元和会元,当地孝感以他为荣,为他修了一座三元宫来拜他。后来成为一位能臣,重修泰山南天门,在清史中留有记载,台北故宫里也保存了他的奏折。
  田申申的奶奶潘家,在清末出了一位大人物――潘龄皋,他是民间著名的书画家,时任甘肃省省长。日本侵略时。曾想让他就任河北省省长,他抵死不从。日本人威胁他。他穿了一身寿衣寿服进了监狱,出狱后靠卖画维生。直到新中国成立,才被重新请进政府。抗战时,潘龄皋曾提议要保护平津非战区的古建筑,联想到今日的“维修性拆除”,田申申更觉得感慨。
  在田申申儿时家里的餐桌前,挂着一幅潘龄皋书好友谭嗣同的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模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她每天早上吃着温暖的鸡蛋羹时,看到的却是这样慷慨激昂的诗。田申申说:“这会潜移默化给我很多东西。”
  这些传奇人物的族谱和大量的历史故事渗透给家族下一代的是一种热血的价值观和一个千秋家国梦。长辈的故事给了她最初的对于自由的教化,她说自己血液里至今还流淌着那种骑马奔腾的豪迈壮阔之感,对自由的渴望来源于骨子里的一种激荡情怀。
  田申申的父母是公务员,家教良好,她的奶奶是位书法家,家里的人日常谈论的常是苍生大事。这些无疑都在告诉田申申,生活不光是柴米油盐,还有更广阔的世界。要去高处,看到的事物才会更广、更深,这样的人生才值得追求。
  田申申生于申年申时,父亲为她取名“申申”,这两字出自《论语》――“申申如也”,说的是孔子爽朗舒展的生活态度,也寓意上下出头。“父亲不会强迫我,但我知道他对我的期待。”这个名字也给了田申申永恒的暗示和鼓励。
  上小学时,老师让每个家长送孩子一个礼物。别的家长送给孩子拼图、模型,田申申的父亲却亲自刻了一个印章送给她,上边用篆书刻着:“学无止境”。为了激励她。父亲写过很多很多诗,“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文人”。田申申出国前,父亲给她的临别寄语是:“志在中华二百城”。
  清华的大师VS.伯克利的流浪汉
  虽然已毕业多年。但清华的校歌歌词田申申仍旧谙熟于心:“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小时候,田申申有时会坐一两个小时的车到清华去看看在清华做教授的姑姑、姑夫。清华庄严的建筑、自发苍苍的教授和许多的人文细节给田申申留下了带有神圣感的记忆。
  在清华读书时,田申申6点多钟就起床,第一个叫醒楼长开宿舍楼门,然后;中到建筑专业教室里画草图。画到8点,去建筑系的图书馆看书。除了图书管理员,她一直都是那个小图书馆的首位来客,一直看书到中午,天天如此。终于有一天,她可以放心地吹一个牛:“系图书馆里凡是对学生开放的书,我都看过了。”
  周末的时候,田申申会先去大图书馆,借上10本书,然后背着巨重的书包,坐车到人大,再倒车回家,在自己的小书房里看两天书,周日晚上,再披星戴月地回去。她说,人的差距往往不在上课的时候,而是在之后。
  从宿舍到建筑系馆,那段路的记忆伴着迎面而来的冷风和朝阳,让田申申常感同身受地想起苏轼的那句词:“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大学有大师。田申申回忆,那些有着丰富学养、超然气质的老师是清华的灵魂。即使不一定能亲耳听到大师的授课。能与他们有一两次谈话的机会,就会受到感染和影响。
  在清华电视台,田申申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主持编导,电视台曾办了一个节目,呼唤清华人文精神的回归。有一次,她去采访北京大学的系主任叶朗教授。叶教授说,在他上学的时候,朱光潜先生正在清华教书。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了朱先生,他告诉叶朗,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胸襟要宽,格调要高。”这句话影响了叶朗教授,也触动了田申申,她用许多年反复揣摩和体会这八个字的深意。
  在清华,不缺刻苦的好学生,缺的是也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学生。田申申大三时,班上同学看一张别墅设计图,大家奇怪,别墅里有泳池,而泳池里边居然有个红酒吧。这是为什么?一位从法国回来的老师对同学说,你们现在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从建筑学院到宿舍,你当然不能体会。死板的人做不成好的建筑师,优秀建筑师要去体验,要去生活。
  从那时起,田申申有了丰富人生体验的想法,并选择了新鲜思想出炉之地旧金山的伯克利学院。这同样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院,但与清华的庄严肃穆却迥然不同。那里见证了很多思潮爆发的历史时刻――反对越战、同性恋游行、言论自由运动。初到之时,田申申见到大街上的学生穿什么的都有,人们经常袒露着肚子,有的甚至全裸。同性恋、双性恋。各种人都混杂在一起。
  旧金山是个湾区,东湾是伯克利,北湾有很多豪宅区,南湾是斯坦福大学和硅谷所在地,世界各地的人相聚在此。这里 的开阔和包容感染了田申申,接触到的事物极大丰富,她发觉那些从前无法接受的只是别人存在的方式,其实根本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更懂得如何去吸纳。
  几年问,田申申在这里尝遍了各地美食,只身去过土耳其、加拿大旅行,甚至还一个人跑到“危险”的墨西哥边境。她说,自己旅游的好处就是不用迁就别人,可以踏下心来多感受。在伯克利的几年,她飞成了美联航的白金卡。
  在佛罗伦萨这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田申申看到了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大台阶、圣劳伦佐大教堂、天堂之门……它们几百年来屹立在那里,岿然不动。建筑之美,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现在眼前,它又有说不出道不明的韵味和神秘感。“我喜欢建筑很大原因就是爱它的神秘和丰富。”
  在伯克利百年校庆的校友聚会上,田申申遇见了张永和老师(著名建筑师)。他们曾谈到要不要回国的问题,张永和对她说,即使在伯克利做一个流浪汉,也比回国做一个建筑师要好。伯克利的流浪汉可以躺在玉兰花瓣上睡觉,而国内的建筑师永远也感受不到这种自在。
  建筑匠人VS.知识分子
  无论在学校,还是后来在建筑领域的多次转型,田申申不是投入时间最多的一个,但一直是学习能力最突出的一个。“我的反应不是最机敏的,但我是最会找方法的。”
  建筑这个学科本身也需要人的综合思维,打通思想的七经八脉。田申申喜爱建筑,也是因为建筑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涉及到哲学、美学多个方面,既要懂得物理和力学这些理工科知识,也要了解人文、了解“人”的需要。而要真正理解一座建筑,要从了解一个时代入手。
  报考美国注册建筑师时,田申申阅读了各种学科的大量书籍。经济的、历史的,她琢磨的面积比别人广,看得也就更远更全面。在别人眼中摊开的是一张张图纸,田申申在学习中逐渐看到了一张建筑产业的完整链条。
  田申申非常不喜欢建筑师在逐渐沦为“匠人”的现实。当代的建筑师多处于乙方的位置,有时候计划得很好,开发商却可能会做一个糊涂的决定,建筑师也只能听之任之。在产业链中,很多建筑师的地位处于第三等,能改变的事情微乎其微。这和田申申的理想很不匹配。
  在建筑这个经常被划为艺术领域的行业,很多建筑师也在做痛苦的挣扎。田申申面对自己的理想更加理性,看自己也更加透彻。
  虽然田申申一直走在被大师熏陶、与大师们同行的路上,但是――“我很早就知道,我做不了大师。”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对自己说这句话。
  在洛杉矶,田申申曾经与马清运(著名建筑师)见过一面。当时马清运问道。你能做建筑大师吗?大师们都是花毕生时间,直到满头白发,你真的喜欢这些吗?――其实你更适合做一个策展人,去整合资源,做一个运作者。
  后来,田申申逐渐在生活中感悟到长辈眼光的准确和独到。团申申追问过自己,她的理想是改变社会,实现抱负,但对设计建筑本身,不是她最拿手的工作。
  “做一个建筑大师,一要智商极高,二要偏执,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持自己。决不妥协。”田申申想起一个故事,她在SOHO中国时,公司曾经花了大力气请日本的建筑大师妹岛和世设计一个建筑。妹岛和世拿出的方案非常漂亮,流线形的设计,SOHO中国也非常满意。但有一些部分设计得太薄,不符合中国的结构要求。公司希望她能修改,并把项目和资金都规划到位,只等她松口。但她坚决不改,她坚持作品的纯粹性。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时,妹岛和世的事务所已经没什么生意,但她依然拒绝修改。
  “她给人一种非常淡然、清苦的印象。有日本禅宗的感觉。”田申申看到她,深深反省了自己与她的不同。“我是愿意做灵活的人。像中国的张永和老师,他也一样,克服万难,也要让自己的作品实现。所以他们能做大师,而我做不了。”
  田申申觉得,自己更愿意做一个去帮助别人成为大师的人。“我更愿意去理解别人,建筑师通常是在施行一种教育,教育给甲方、教育给公众,证明这个作品是好的。而我想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如何去把好的想法推行出去,落实下来。”
  向产业链上方走去
  在洞悉了整个建筑的产业链后,田申申的心中有了目标一向建筑行业的最前端走去。为此,她不断推动自己多做一些转型,在美国最大的建筑师事务所HOK工作时,她很快就主动转型去做规划,工作内容是拿出PPT给开发商或政府阐述意图。
  在出国留学时,田申申就知道自己有怎样的使命感,她一定是会回国的。从美国回来之后,田申申非常想从建筑转到地产,从画图转到运作。她找了很多朋友聊自己的想法,可朋友们不明白,这是操作形式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为什么要转?难度太大了。
  那段时间里,有一位长辈激励她说,你要想做成一件事,就得敲20个人的门,哪怕有19个拒绝你,只要有一个人给你一点机会,你就有了成功的基础。
  SOHO中国给了她一个可以试一试的机会,田申申也为此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从建筑师走到开发商,她需要学习一套全新的思路。“在拿地之前,我要做可行性研究,要分析地段,看容积率。考察利润。这是一件很社会学、很复杂的事情。拿下地之后,开始向国际建筑大师招标,制作任务书,告诉对方,总建筑面积是多少、容积率是多少、需要做多少个店铺、商业街有多宽,设定条条框框,让设计师在这个条条框框里面跳舞。最后再请专家评标、设计合同、订出计划,亲自审图……”
  从设计者到管理者、指导者,超强的学习能力再次帮了田申申一把。初到SOHO中国之时,有很多机电方面的内容她并不了解。她就找来厚厚的机电图,拿着各种颜色的马克笔,把风管描成蓝色。把燃气管标成黄色……快速的吸纳、科学的分类让田申申在一个星期后,就做到可以与专业的机电师平等对话的程度。
  在田申申的职业生涯里,一直有很多大师、很多兢兢业业的职业人对她产生过深刻影响。张欣(SOHO中国CEO)就是其中一位。
  在来到 SOHO中国之前,田申申就非常佩服张欣艰苦的创业经历。张欣说过的一句“成功就是在你实在走不动的时候,多坚持一下”,是她很长时间以来用来勉励自己的话。
  田申申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张欣的场景。“我一级一级上楼梯,楼梯是木质的。她的办公室地毯上有很现代的花纹,是橘红色和咖啡色的搭配。办公室里有雕塑。就像个博物馆。端上来的是一杯现磨的咖啡,办公室里飘着咖啡香。她进来时,的确周围有一股场。你能感觉到,她是多么重视细节、懂生活、有品位。”
  在SOHO中国,张欣直接主管设计。与田申申有频繁的接触。在田申申的记忆中,张欣每次出场的打扮都力求完美、纹丝不乱。“比如开会时穿一身黑色的PRADA,就会配一条GUCCI的艳黄色腰带。”但张欣能走到今天,又绝不是浪得虚名。“她真的非常非常刻苦,她希望能了解全部的细节。她可以中午吃点沙拉,晚上就继续讨论设计方案,即使是冷凝水 怎么处理这样的专业问题,她都了解。”
  田申申加入万科后,有一次,张欣去万科在建设中的大楼参观,她的敬业让陪同的田申申佩服。张欣认真地观察各种细节,询问问题。当时现场有很多污水,“她穿的应该是很高级的高跟鞋,但她全然不注意这些。”
  被挖去北京万科做“总建筑师”后,田申申和张欣仍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现在看来,离开以后,脱离了雇主关系,我们反而更近了。纯粹是两个互相欣赏的女人之间的交流,她到万科来参观时,见到我,就对别人说:这是我们黄埔军校出来的人。”
  2011年大年初一,张欣在早上6点多给田申申发了条短信,大意是:申申,我们女人出来做事不容易。要做理想性的创新。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想做个知识分子
  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想从SQHO中国挖走田申申几乎花了半年时间,其间谈过很多次,田申申都在犹豫不决。最后在邀请田申申来贵宾席倾听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的演讲时,毛大庆承诺给田申申“总建筑师”的职位,甚至当着大师的面介绍她“这是我的新总建筑师”――这撬动了田申申内心的砝码。
  “我承认,这个头衔本身对我有吸引力,而且我也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初到万科,田申申也感到了这里的企业文化和SOHO中国的不同。而且,年轻的她坐在这样的位子上,获得信任需要加倍的努力。“我很年轻,的确会听到有些人的质疑,觉得你凭什么。但我知道在荣耀的背后,我曾经付出过多少。而且,这也成为我考察环境的试金石,屡试不爽。那些不熟悉我就开始质疑的人。多半不能容人,心胸狭隘。而那些愿意先看我做事、愿意主动帮助我的人,业务水平和人品也一定不错。”
  在万科,她似乎已经走到了职业的顶峰,但田申申自己知道,在追逐理想的这条路上,她还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走遍了建筑行业里最知名的公司,田申申更懂得建筑师的无奈。但她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复杂性,所以她也很少对一个建筑的美丑做简单的评判。“比如长安街为什么都是类似的建筑,因为那一带有‘限高’,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地块,开发商要争取将利益最大化,所以把它们顶成了一个个‘胖墩’。多去理解这些事物背后的原因,我就知道了改变的方向。”
  要彻底改变一个现象,需要改变它的根源。开发商的上游资源是资金。从产生这个想法开始,田申申就一直在和朋友聊这件事。在2011年年底,她又完成了一次转身。离开万科,成为了元通资本地产基金的合伙人。
  田申申说,关注地产的资金问题,也是时代的需要。成熟的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不应主要依赖于银行,而更多的是以地产金融模式形成循环产业链健康发展。房地产作为占据GDP增长重要比例的行业,未来的私募地产基金也会占据同样重要比例。这也是疏通民间资本、机构资金与健康的地产开发的重要渠道。
  而且,做地产基金的好处是可以投不同的项目,从兴趣上讲,这也符合田申申的希望,拉长了她的学习时间,整合多方的资源。归根到底,她是一个喜欢“张罗”的人。朋友有事向她求助,她愿意大力帮忙。在朋友圈里,她有个外号叫“大众点评网”。谁家来了什么人。想吃多少钱的饭。要什么风格,行车路线,大概的价位,哪位老板她认识可以介绍,她都爱一股脑告诉对方。
  “其实我最终的理想是当一个知识分子。能把对社会有益的观点讲出来,用自己的能力去影响别人、改变现状。比如现在国内的房地产热潮,造成很多人一生的理想就被一个阁楼式的房子锁定了;而忽略了居住的历史发展、丰富模式和人性需求和城乡互动共生的发展可能性。这时需要更多有影响有思想的人站出来,不要引导人们去追捧这样的热潮。在建筑"/5-~,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是用革新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思考怎样把户型做得更紧密,追逐利益最大化。”
  田申申,语萌萌
  《职场》:你现在事业越做越高,婚恋问题上有什么打算吗?
  田申申:我想结婚,生孩子,这些都是梦想之一。但要找到世界观、人生观都一致的人啊。我不会因为到了30岁就匆忙去找一个看似经济稳定的,然后这么凑合过着。爱情看缘分,快乐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
  《职场》:那你希望找一个什么样的人?
  田申申:我想找的人对我就像如来佛对孙悟空,我整天在他掌心里折腾来折腾去,一跟头十万八千里,还顽皮地在五指山脚下撤泡尿。结果发现五指山就是如来佛的手,我转来转去,如来淡淡笑笑,觉得你挺好玩的。我喜欢这种感觉。
  《职场》:你能评价一下自己的性格吗?
  田申申: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挺可爱的人吧(笑)l我爱吃,我也爱做饭。我特别会布置家,生活挺有情调,朋友特多。哥们特多。我语速特别快,我爸总说我是“巧言令色”,哈哈。
  《职场》:布置自己家的时候,你喜欢什么风格?
  田申申:我喜欢简约的,用一些混搭,用一些撞色。我会从旧金山、纽约现代博物馆这些地方买一些艺术家设计的家居用品背回来,另外我会去高碑店淘些申式的家具。简约加中国的元素,现在我还挺喜欢的。

标签:盘旋 天空 田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