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不同学段都要作出不同的安排。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系列活动逐步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如一次春游前,我就引导学生去解决以下实际问题:共有34人去红石峡旅游,可供出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每辆可乘10人,另一种每辆可乘6人。①给出三种以上的租车方案;②如果第一种车的租金是500元/天,第二种车的租金是400元/天,哪种方案最省钱?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很快就知道了答案。因此,把握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解决,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源于生活,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是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和、差、积、商等有关的事件,以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数学理念的背景。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日韩世界杯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就给学生出了一道数学题:“世界杯共32支球队参赛,分成8个小组,小组赛采用单循环,小组出线后采用淘汰赛,共进行几场赛事?”从生活中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
  三、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
  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描述它的数学表现或原理,而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或寻求解决它的捷径。其中,从数学本身的角度进行细致地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也必定有与之相关的客观事物。合理地分析客观事物是主动应用数学方法求解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例如,我教数学长方形周长这一新知识点时,让学生到长方形的沙坑周围走一圈,弄清什么是沙坑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亲自用卷尺量出沙坑四边的长。同学们发现周长的计算有三种方法: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每一种结果都一样,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大家比较最方便的方法,把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自实践,从而在体会欢乐的同时也学到了抽象的数学知识。
  四、注重数学实践,得出基本结论
  数学家波利亚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实践数学,进而理解数学。例如,我在教“长度计量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时,我让大家自己量身高,量铅笔、量课桌,尽管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在实践中人人能形象地理解长度的单位,从而打破了其本身抽象的属性,而对“千米”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让同学们在一条长约200米的跑道上跑五趟,就是1000米,让同学们有了1000米的概念,而1000米记作1千米,这样通过学生的实践和老师的点拨,知识便在洋溢着欢乐的课堂中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总而言之,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动手,勇敢地实践,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很好地培养和锻炼。

标签: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