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随着新课程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观念更新后,课程实施者的创造性工作多了,学生的生活更有朝气了,社会气氛开始变了,课堂教学也更加精彩了!“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等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想做到那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如在课堂教学中,引人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初中学数学教育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获得培养与提高。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应广泛地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使知识技能的学习不仅成为素质形成的基础,而且成为素质培养的过程。
  二、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相信学生,一般知识学生独立或通过合作是能够解决的。如果不相信学生的这种能力,课堂中是无法放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无法落实。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在教学中,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这个"台"搭得要大,四周不能有"框框",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抓住关键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中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保障了学生的潜能、特长有施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2、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我是以六人为以小组集体讨论,分组时我采用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分组。比如,我在教学“相似与实际生活”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测量海岛的高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用测角仪让海岛顶端的仰角为45°这样就可以测出海岛的高度等于水平宽度”,有的说“用标杆构造相似”,通过每一组小组的积极参与,讨论得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并让他们自己书写并展示。
  3、相信学生,大胆将工作和任务安排给学生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所谓教师滔滔讲话,学生默默聆听。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抵于不待教师的讲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逐渐不需要老师,离开老师也能学习的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数学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与训练,推敲题目要考查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探求解题的规律,探讨解题的技巧和办法,根据题目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解答。好多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苦衷:班上成绩好的孩子不少,课时有希孩子却很差,学校又反复要求培优补差,补差这个任务很艰巨也很棘手,特别是班上差生多的情况下,更是头疼。自从08年我们学校提出课堂改革之后,我就大胆地将补差这一项任务交给了每一小组的同学。刚开始的时候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培训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培训第二梯队的学生一对一对下去效果很好。不久后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次轮到自己小组上台展示成果,讲解例题的时候,小组也会根据题的难易程度,选派各层次的同学上来展示。这样下来老师放手让孩子自己大胆的学习,大胆的开展工作,同学关系很融洽,学习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一学期下来我班的差生率大幅度的下降。
  特别是一些探讨性比较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你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标签:主动性 浅谈 培养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