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说”】数学课堂如何关注学生实际获得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00-01      摘要:交流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需要。构建起数学课堂积极交流的环境,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途径。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合理科学,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做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还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不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说”练出口才、练出胆量,更练出智慧、练出本领来。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似乎在课上说的内容就越来越少了,爱发言的孩子也越来越少。寻起原因:一方面是老师“满堂灌”的情况越来越多,课堂气氛往往沉闷、无味;另一方面是有的学生怕出错顾面子,有的学生说得语无伦次,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给孩子们的交流形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索的时间,还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方法。它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而且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思考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做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生说的训练,不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说”,练出口才、练出胆量,更练出智慧、练出本领来。
  一、让学生想“说”、 敢“说”
  有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就能在环境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课堂活动中,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其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其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着老师走。
  如:一位一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可能性》时,用“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游戏导入教学,老师说:“这有四种签,唱歌、跳舞、讲故事、绕口令。你们抽到什么就得表演什么。”顿时,学生兴趣高涨,争着要来抽签。老师又问:“你最想表演什么?”学生的兴趣更高了,有想表演唱歌的,有想表演跳舞的,有想表演绕口令的,学生尽情的说着。老师这时候又接着问:“你想表演唱歌,就一定能抽到唱歌吗?”有的学生喊肯定,有的学生表示否定。这时老师开始让几个学生验证,让学生在观察描述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在用抽签来决定表演节目的活动中,“表演某种节目”这样的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从而了解了可能性的意义,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教师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境,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想“说”、敢“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回答一道问题,答对了,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但是真正的课堂里,正会因某人说错了,而变得完美。没有错就没有对;有了错才能研究怎样去避免;有了错才能让人不断进步;有了错,才能让数学课更精彩。所以学生的回答允许出错。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说的空间同时,还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敢说、爱说,不要怕出错,善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能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判断、争论等等,从而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让学生能“说”、会“说”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后,紧接着就要对学生的交流进行正确、适当的引导。由于教师交流前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努力探索,突出重点,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精心设计问题、掌握提问的艺术。问题过浅,没有讨论的价值;问题过难,学生无法讨论;问题过散,学生难以把握;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难以弄明白。提问的效果最好是能启发多数学生的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大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没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说”。
  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商中间有零的情况学生最难掌握。于是我在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自己试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时学生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见:①714÷7=12②714÷7=102③714÷7=120……,接着一场激烈地争论开始了。通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使学生不仅深刻的认识到并能够正确表达出:当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时商就写在哪一位上,如果不够除,要用“0”来占位。
  教师的语言也应生动幽默,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能有热情回应老师的问题。生动的例子,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深入浅出的理解难点,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在思索中组织语言,快速回应问题的同时,对问题的理解亦能更充分,因为他用的是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的。
  三、及时反馈学生的“说”
  新课程强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发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地方向,促使他们积极上进;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不但要对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过程进行跟踪评价。总之,教师要善于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交流思想给予肯定,对交流过程中遇到障碍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输导、鼓励。相对学生而言,一句鼓励温暖的话语可谓是雪中送炭,进而增强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信心。
  实际上,数学是没有专门的“说话”课的,所有的训练都积累在平时的课堂中,孩子的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在点滴中注意把握机会、有意识地进行科学训练,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鼓励学生去“说”。让学生讲算理,讲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讲法则的思维能力,提自己的看法,一定不武断打断孩子的发言,让学生人人动脑筋,个个开口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数学总是用最经济、最简捷、最有效的语言和方法,去叙述概念、推证定理。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基本技能,不只是语文课的任务,而是我们所有学科都应承担的职责。数学学科也不例外,从小学数学就开始,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养成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做事干净利落的好习惯。这种有理、有据研究事物的习惯,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建设现代化人才所必需的美德。我们每一堂课都应该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说”。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孩子,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作者: 刘亚荣。
  [3]《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作者:(美)丹东尼奥著,宋玲 译。
  

标签:数学课 堂中 关注 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