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与党的群众路线_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收稿日期】2012-01-11?   【作者简介】祝彦(1964― ),男,江西新干人,历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巨川(1951― ),男,陕西合阳人,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原副巡视员,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教授。
  ?
  【摘 要】习仲勋从小培养了为群众办事的观念,在革命工作中自觉强化为群众的服务意识;踏踏实实地进行群众工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悉心维护群众利益;既坚持原则,又注重政策,有效开展群众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忠实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戴,并为群众树立起了党的优良作风。
   ?
  【关键词】习仲勋;党的群众工作;群众路线;优良作风?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2―0122―05?? 1942年秋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期间,党组织对习仲勋与群众的关系,作了精辟而生动的概括,称赞他是“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这份至今保存在习仲勋档案中的组织材料这样写道:“习仲勋是关中分区特委书记、专员及部队的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关中的党政军民,坚持保卫边区和建设新关中,曾获得显著成绩。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1]320可以说,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都忠实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在群众面前树立了党的优良作风,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戴。?
   一、从小培养了为群众办事的观念,在革命工作中自觉强化为群众的服务意识?
   习仲勋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常常深情地谈起父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我的父亲是个心地非常善良的农民,他总是对我们说,‘长大了不要做官,也不要经商。当官的欺压老百姓;商人唯利是图,为人狡诈。如果有了学问,就做一名教书先生,用自己的本事传书授道,受人敬重。要不就种庄稼,做个本分的农民。’”[1]13-14晚年,习仲勋又回忆说:“我父亲是个老实农民,我被捕出狱后,当时还怕他指责我,他不但没有怪怨我,还对我说,你还小呢,等你长大了再当共产党的代表,为广大穷人办事就好了。一个农民当时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经很不简单了。”[1]52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习仲勋记忆深刻。由此可见,家庭尤其是父亲对他的教育,使他从小就有了要为老百姓做事的朴素思想。?
   参加革命以后,这种群众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在照金根据地,谢子长叮嘱习仲勋说:“过去我们没有根据地,现在要搞。从关中逃难过来的饥民多,你在这儿人熟地熟,工作条件好。我们没有枪支弹药留给你,你要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成立农民协会,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1]99陕甘游击队离开照金时,刘志丹又对前来送别的习仲勋说:“队伍走了,你们会遇上很大困难,只要政策对头,紧紧依靠群众,困难是可以克服的。”[1]100-101在后来的实际斗争中,习仲勋正是这样做的,从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保存了革命队伍。?
   1943年2月,刚上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就提出“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要求,如何将服务意识转化成行动呢?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习仲勋发表了《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讲话,其中讲得很明白:第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第二,不当“官”和“老爷”。第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2]9-11不仅司法干部要求如此,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真正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为了解决全区群众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根据冬季农闲的特点,习仲勋主张办冬学。仅1943年,全区办起冬学905所,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0715人。[1]367冬学深受群众的欢迎,成为绥德地区普及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形式。?
   最能体现习仲勋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是他在参加完党的七大后出席西北党的历史座谈会上的发言。他说,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如果只强调个人的作用,夸耀个人的功绩,这是不合乎真理,或是不完全合乎真理的。[1]391?
   正是因为十分注重群众路线的贯彻,因此,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习仲勋都很强调脱离群众的危险。1945年底就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不久的习仲勋在布置1946年陕甘宁边区的任务时,就特别指出,要整顿党务,转变作风,克服脱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告诫同志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1]404-4051948年6月3日在出席新解放的黄龙分区干部会议上,习仲勋再次语重心长地对与会同志们说,我们今天是处于新的环境,过去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方式,已不适用于目前的具体情况,必须深入群众,……走出机关,走出城市,深入下层,发动群众。只有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才会有力量,才会有办法。[1]575?
   二、踏踏实实地进行群众工作,赢得群众的拥戴和组织的肯定?
   习仲勋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具体表现为他服务群众的真实行动。在陕甘边苏区初期,担任中共边区特委委员、特委军委书记和团特委书记的习仲勋,以主要精力从事地方武装和群众工作。根据习仲勋晚年的回忆,当时是“一村一村做调查研究,一家一户访贫问苦,相继组织起农会、贫农团、赤卫队和游击队。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分粮斗争。由于这一带自一九二九年大旱之后还没有恢复过来,分粮斗争很快发展到旬邑、耀县一带,游击运动也随着扩大起来。”[3]经过艰辛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使党和红军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对于习仲勋这一时期的工作,王世泰于1997年4月22日撰文回忆说:“凡熟悉这段历史的同志,都为仲勋同志扎实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品德、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感动,认为他是搞地方工作的一个典范,为照金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1]132?
   以深厚的感情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是习仲勋一生的优良作风,由此他赢得了群众的爱戴与保护,也为他进行革命活动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两当兵暴失败后,习仲勋决定寻找陕甘游击队,得到了与他同村的贫苦农民周老四的热心帮助。由于周老四经常往返于北部山区,了解到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甘游击队活动情况,便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正在渴望寻找陕甘游击队的习仲勋,并提出以驮盐换粮为掩护,带习仲勋奔赴照金,寻找刘志丹、谢子长,寻找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94?
   渭北苏区遭到失败后,习仲勋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携带枪支来到富平县,离自己家习家庄不远的唐家堡,在幼时的好友岳强明家住下来。他向这位知心的伙伴述说了自己几年来追求革命的曲折经历和渭北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形势。岳强明在习仲勋的引导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不久由习仲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岳强明入党后,除掩护习仲勋的安全外,还将姚万忠等一些党员和进步青年串联在一起,有组织地开展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在实践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通过努力,成立了中共淡村支部,发展了一批党团员,壮大了富平县党团组织,并成立了一支以党团员为骨干的二十人的富平县淡村游击队。[1]110-112在此,紧紧依靠群众,开展工作。针对当时关中一带大年馑刚过,农民吃粮极为困难的现实,习仲勋和党支部决定,带领群众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分粮斗争。在斗争中,成立了农民运动总会,掀起了当地农民运动的一个小高潮。?
   由于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习仲勋在革命工作中遇险时,都能在群众的保护下安然无恙。1933年3月,受陕西省委派遣,习仲勋前往红二十六军所在地照金革命根据地。路上经过富平县党家堡时,遇见一位姓张的熟人。这位熟人惊讶地对他说:“你怎么回来啦?你们村子里都住满了民团,淡村附近也有民团,到处都说要抓你呢!你可千万不要回去。”[1]124-125得知这一消息,习仲勋便绕道而行,避免了一次危险。1933年底习仲勋根据陕甘边特委决定,秘密离开薛家寨,在附近农村隐蔽下来,相机开展群众工作和接应撤离队伍。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和游击队主力撤离,根据地处于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但习仲勋“仍留在照金搞革命活动。他有群众基础,白天藏入密林,晚上出来坚持做群众工作。”在这期间,他先后得到地方群众的掩护照顾。据习仲勋回忆,一位姓王的农民老大娘,“半夜里把我从山林中叫回来,在她家里给我吃米饭,做猪耳朵肉,有时还把白糖也给我送来。”不久,习仲勋随游击队转移到甘肃境内,突患严重伤寒病,难以行军,于是“住在豹子沟李老五家里,因这一带也有敌人活动,李老五白天把我送到山里,晚上又接回来吃饭。在这里又养了一段病。”[1]163?
   习仲勋群众工作出色,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也得到党组织的高度肯定。1934年2月25日,中共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小河沟四合台村召开群众大会,再次选举成立了新的边区临时政权组织――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不满二十一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1]1701934年11月1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大庙内正式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习仲勋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1]176习仲勋被根据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
   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承担责任?
   习仲勋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还表现在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勇气,以及敢于担当的革命家的道义精神。1935年9月,新成立的陕甘晋省委在错误思想的领导下,在党内进行错误的肃反。开始时,“肃反”多以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的名义,将当事人调往后方,然后再予以逮捕。习仲勋意识到这种肃反的严重危害性时,即一方面对党的事业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另一方面则不顾自己也可能遭遇逮捕的危险,坚守岗位。当时有同志好心地提醒他暂时离开,躲一躲。习仲勋说:“不能走。我落一个法西斯分子,把我杀了,我也不能走,这些同志都是以我的名义叫回来的,我怎么能走呢?”[1]204?
   在全党开展整风审干运动中,由于错误思想在党内的影响,包括绥德在内的许多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左”的错误,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当党中央发出甄别的指示后,本来就对运动持谨慎态度的习仲勋马上进行细心的工作。对于遭受错误对待的同志,“他还主动作自我批评,向搞错了的同志赔礼道歉。”[1]357他对同志们说:“我们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1]358他主动找那些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同志谈话,让他们不要背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对于习仲勋跟自己的谈话,田方、殷参等同志在晚年回忆时还记忆犹新。?
   对于那些被诬陷的同志,习仲勋则本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立场,主持给他们的平反。绥德地委《抗战报》主编欧阳正是从重庆投奔延安的,在运动中,被作为“特务”对待。在甄别工作中,经过组织调查,了解到欧阳正“是由党组织派赴延安的”。于是,习仲勋当即决定,为欧阳正作出不是特务的初步结论,并安排工作。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主任的聂眉初,16岁跟随舅父钱维人来到延安。抢救运动中钱维人被诬陷成“特务”,受舅父牵连,聂眉初也顺理成章被打成“特务”。在甄别工作中,有的人认为聂眉初是第一个上台“坦白”自己是特务,因此不能平反。习仲勋则态度鲜明地说,问题不在于是第一个、第二个,关键在于有没有搞错,搞错了就得给人家平反。[1]359-360?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高尚情操。1947年7月,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举行关于土改的扩大会议,习仲勋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会后,习仲勋即响应党中央号召,及时纠正了个别地区存在的极左的偏差,使这场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中心任务在陕甘宁边区得以健康地开展。在对待和处理陕甘宁边区土改运动中出现的错误倾向时,习仲勋分别于1948年1月4日、1月19日、2月8日三次致电党中央和毛泽东,反映土改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倾向,并对纠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为党中央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他解放区的偏差,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悉心维护群众利益?
   习仲勋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还表现在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中共关中分委驻马家堡时,农民马团儿的妻子生小孩时发生难产,情况危急。习仲勋知道后,即派警卫员帮忙请来大夫,买了药品,使婴儿顺利出生,母子平安。全家人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有一件事,在当地群众中广为传颂。当时分委机关的马匹饲养在马家堡一位聋哑人的家中,房东大嫂嫌弃又聋又哑、老实憨厚的丈夫,闹着要离婚。习仲勋了解这一情况后,一边给这对夫妇做调解工作,一方面叮嘱分委机关的饲养员,要注意言行举止,遵守群众纪律,以免影响房东夫妻关系。[1]316-317共产党的分委书记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真正做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深深地感动了驻地群众,也赢得了群众对党的拥护!当时有一段时间,新正县龙嘴子回民地区传染病流行,并且出现蔓延趋势。当习仲勋得知情况后,马上指派专人到延安光华药厂买来药品,由分区派出医生进行治疗,由于医疗和预防及时,得病的回族群众都得到医治,疫情得到控制。[4]?
   1936年6至8月,习仲勋随西征野战军到达甘肃省环县,担任初获解放的中共环县县委书记,工作时间只有两个多月,但其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中共陕甘宁省委的高度肯定。其中一点就是高度肯定他“注意解决群众的困难,流通苏区的金融,初步改善群众生活”,“从正确地运用我们的策略中,使苏区的人民及少数民族,消灭了对苏维埃与红军的一切怀疑,乐意地在苏区安居乐业。”得到群众的支持后,党在环县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环县建立了六个区党委,三十九个乡支部。”[5]226习仲勋带领环县县委的同志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事,赢得了群众的真诚拥护。尽管当地形势异常严峻复杂,但由于得到群众的支持,县委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群众自觉的保护。“当时可靠的还是群众。县委领导住的窑洞,群众常常自觉给站岗放哨。”[1]234?
   习仲勋对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无论大事小事,都予以关心。1940年4月3日,在关中分区领导机关即将撤离马家堡时,习仲勋专门致信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副主席林伯渠和高自立。信中说:“由于关中生产条件的限制,同时又是战争环境,而部队却要急于生产,因此滥伐公树甚至群众私树的事情便非常之多。……这样对关中的保护森林及整个经济建设工作的影响,都是很大的。特请设法予以制止为盼。”[1]318?
   在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期间,绥德地区同时进行了移民运动,并把它作为加强军民团结、巩固边防的双重战略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关乎当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掌握实际情况,习仲勋上任绥德地委书记不久,就到绥德以西二十里外的郝家桥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蹲点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一方面帮助解决该村群众的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总结郝家桥村移民工作的经验,在全区宣传推广,并根据调查报告制定了绥德地区移民工作方案。该方案在鼓励群众南下移民的同时,切实维护移民群众的利益。如规定:无地、少地的移民开垦国有荒地,就取得对土地的所有权;开荒耕种三年免缴公粮;垦区政府千方百计解决移民的土地、住窑、粮食、农具等困难。在党的移民政策的关心鼓励下,一批批移民自愿南下,[1]347-348使移民工作和大生产运动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五、既坚持原则,又注重政策,有效开展群众工作?
   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并不是死板教条主义,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党的政策,最大程度地团结最广大的群众,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习仲勋在担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期间,正值国共合作之始,他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应形势要求,灵活机动地运用政策,开展各阶层的群众团结工作。?
   对于地方民团,在当时抗日环境中,除极少数顽固分子外,不少民团头子还是懂得抗日的道理,因此如果能够晓以民族大义,就能够争取他们。习仲勋特别善于运用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团结最广大的抗日力量。在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习仲勋的细致工作下,职田镇民团头目马宏德给关中分区送来长短枪杆25支;武家堡保安团一个班长扛着一挺机枪投奔关中分区,习仲勋赞扬他:“这样的好事你做得越多越好。你这是为中华民族做好事。”[6]?
   对地方知名人士,习仲勋特别注意团结他们,发挥他们在地方群众中的威望,来为抗战做工作。习仲勋先后将赤水县的士绅景玉田安排到县政府任财政科长;新正县的老中医、旬邑县的萧芝保被聘为关中分区参议会参议员。?
   对地主、对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供职的人员及其家属,习仲勋都能够充分执行统一战线团结政策,教育党员干部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蒋德宽是关中分区内的一位颇有势力的财主,对抗日工作比较热心。但有些同志仍然认为他靠不住,不愿意与他接触。习仲勋就教育大家:“事物是发展的,人的思想也是变化的。我们要具体人具体分析,不同事不同对待。蒋德宽虽然是地主,但他支持儿子当红军,又在物质上积极帮助我们抗日,像这样的地主就应当团结争取他们。”[6]经过他的解释,才逐渐打消了人们的顾虑。有一次下乡,习仲勋了解到当地有户人家的儿子在国民党军队任职,便登门拜访,诚恳地对这家老人说:“国共两党的仇恨,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就一笔勾销了。你儿子在国民党军队任职,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只要我们一致对外,共同抗日,我们就是好朋友。如果你儿子回家,我们还欢迎他,也保证他来去自由。家中有什么困难,我们也尽量帮助解决。”[6]入情入理的一席话,说得老人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为抗日出力。?
  
  参考文献:?
  [1]习仲勋传: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1944年11月5日)[M]//习仲勋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3]习仲勋.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N].人民日报,1979-10-16.?
  [4]甘肃省正宁县委党史办、政协文史委资料(打印稿)[Z].2000-06.?
  [5]环县志[K].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张贵德.习仲勋同志轶事(打印稿)[Z].1999-03.?
  [责任编辑 刘 滢]Xi Zhongxun and the Party’s Mass Line?
  ZHU Yan, JIA Juchuan?
  (College of Party History,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Haidian, Beijing 100091;?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of the Shaanxi Committee of CPC,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Xi Zhongxun was an outstanding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in our country, a prominent political leader of the Party and the Army, one of the major founders and leaders of the Shaanxi-Gansu border revolutionary base. He cultivated an attitude to serve the masses in an early age and self consciously strengthened it into a sense to serve the masses in the revolutionary work. He did mass work in a thoroughgoing manner. He held firmly to the truth, corrected his mistakes, and had the courage to bear responsibilities. He went to the units at the primary level to carry out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carefully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He on the one hand adhered to principles, on the other hand took full account to policies to effectively conduct mass work. In his revolutionary life during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he had always faithfully carried out the Party’s mass line, won full-hearted support from the mass, and fostered fine style of the Party for the mass.?Key Words: Xi Zhongxun; the Party’s mass work; mass line; fine style
  

标签:群众路线 习仲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