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报告个人总结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建设探究]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已成为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特色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深度剖析了高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
   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它承担着学生专业岗位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阵地,它的建设好与坏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科学规划实训环境建设方案,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建立灵活多样的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一、高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实践,不仅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同时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协作和管理氛围,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生产出的产品能够经得起社会的检验。这样不再是在实验室或实训室中那样的实践,只注重实践的正误。(2)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把“引企入校”提升到“引企入教”,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很好地了解了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操作相结合、专门实践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独立工作与融入团队相结合,实现毕业生与岗位零距离。(3)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当作“双师型”教师的主阵地,能够促进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也能够促使教师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提升。(4)促进研发能力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师开展地区、省级及国家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通过积极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用性课题,探索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促进教研能力的提高。(5)服务行业与社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有产品生产和实践教学的作用,还具有面向企业、社会进行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技研发的功能。校内实训基地融满足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社会群体需要于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随着服务项目的增加,其经济效益也必然会同步增长。
   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
   (1)企业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准员工”(学生)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资金,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主要类型有:一是校内企业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立具有独立所有权的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实习期间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分批轮岗实训,实训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生产的产品符合企业标准。二是订单培养型。即由用人单位提出订单,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行业或企业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主动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2)学校主导模式。学校主导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资源和技术优势,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主要类型有:一是来料加工型。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二是技术服务型。主要是成立服务所或服务机构,利用学院的设备、师资、图文资料、技术等优势为企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总之,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的要求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符合时代要求,更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袁能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探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王增强,陈开君.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8(11)
  [4]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
  项目基金: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课题(2011)。

标签:校内 高职 探究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