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90后”的心灵世界] 很多90后都不想结婚了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背景描述:   悄无声息中,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那群孩子已渐渐成长起来,他们中有的已经步入大学,成为一支年轻却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来自社会的目光。与前辈“80后”和“70后”一样,这群出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一代人也立马被冠上了“垮掉的一代”这个世袭的封号。也许是对年轻人的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接受时代改变的事实,“90后”被社会批评得体无完肤。“90后”不满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纷纷写文章澄清自己后不是“坏孩子”。作为高中老师,我接触的都是“90后”,2009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他们已经步入了大学,而我又迎来了一届新生。老师在谈论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对“90后”学生表示或多或少的不满。为此,我在网上寻找了大量关于“90后”的文章,试图带领着大家走进“90后”的心灵世界。
  案例描述:
  2009年的一天,同办公室一个班主任把一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训斥,话语中带有针对“90后”的词语,大致意思是“90后”就是没有礼貌没有家教的一代,就知道耍个性,其实就是社会的寄生虫。学生当场反驳,两个人最后争得面红耳赤。从此,这个学生就煽动班级学生反对老师,什么事情都和班主任对着干,最后弄得他辞去了班主任工作。
  分析与处理: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总是议论着“90后”的缺点:自私,缺乏爱心,冷漠无情,叛逆疯狂,说他们是毁掉的一代、不好的人,是“脑残”,是“非主流的毒瘤”……相关的形容词层出不穷,这些话语传到了孩子的耳朵里,严重伤害了他们本就伤痕累累的心灵。难道这些就真的全是他们不好么?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试图去听听他们的心声,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好好观察他们脆弱的心灵下掩藏着怎样的沧桑经历?
  一
  一些家长会认为自己管束不了子女,所以把他们带来学校,让老师来教育。其实他们忽略了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家庭教育,这个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观念老化。
  现在很多家庭的物质生活现代化了,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却没有现代化,还是因袭陈旧的传统观念与方式。有的家长喜欢用成年人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孩子,觉得自己总是对的,孩子永远是错误的,满足于孩子对自己的绝对服从,孩子稍有反抗就拳脚相向。可以说,当今许多家庭教育在诚实、责任、习惯等方面严重缺失,使孩子成长的路走歪了,走偏了,也走错了。
  2.家庭教育内容偏差。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成人对儿童心理与行为认知存在八个误区:对于“90后”,成人们关注成功重于失败,关注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关注学习结果重于学习过程,关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关注“是什么”重于“为什么”,关注外显行为重于内隐心理,关注共性问题重于个性问题,关注单向说教重于双向交流。不少“90后”在畸形家庭教育的误导下超常加速发展,牺牲了快乐和自由,失去了正常的童趣、童言、童年、童真。
  一次无意中看了语文老师布置的随笔内容,学生们对父母的抱怨和怨恨触动了我。很多学生说父母长期不在家,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好想回家的时候有妈妈在厨房做好饭菜叫声:‘孩子回来啦,快洗洗手吃饭吧!’”“爸爸妈妈就知道赚钱,以为我要的就是钱,他们就知道钱,其实我好想得到他们对我的爱,像其他孩子一样,得到父母的爱。”像这样的话语有很多,我不知道父母们看见这样的话语,还会认为物质高于一切么?还会认为只要满足了物质需求,孩子们就满足了么?在父母心中,爱子女的方式就仅限于给钱么?
  3.家庭教育主次错位。
  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隔代教育”的方式,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然而老人的教育观念大多陈旧、传统,他们大都无法承担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由于祖辈容易娇惯、溺爱孙辈,孩子易养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等不健康性格和品行。
  4.家庭教育环境破坏。
  有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比如粗俗的语言、暴躁的脾气和夫妻关系不融洽,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还有的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到身上。可以说,孩子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就是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一个女孩子的日记,她说她并不像她的外貌那样是个乖乖女,她的家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妈妈很早就抛弃了爸爸和她,父母俩相依为命。父亲嗜赌酗酒,忽略了对她的关心和教育,积攒了很久的积怨导致了她对父亲恶言相向,说要换个新爸爸,这对父亲来说无疑是妻子离开后进一步的伤害,可是也从反面了解到原来孩子的叛逆来源于支离破碎的家庭环境。
  反思和感悟:
  一篇文章写道:“怎样的社会造就怎样的一代人”“90后”之所以具有如此多的缺点,应该说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总是说“90后”如何不好,可是我们这些“70后”“80后”也被社会否定过,现在不也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对待“90后”,我们应该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往往缺点的另外一面就是优点。比如他们想法怪异,这说明了他们的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比如他们自信但是很脆弱,敏感才会自私;从童年就开始变老,并懂得成人世界的潜规则;他们喜欢张扬个性,但是又过分自卑;他们信息和知识丰富,但是内心却十分空虚……
  二
  很多老师首先考虑的是怎么上好一节课,怎么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认为成绩代表着学生的一切,也经常用成绩教育学生,忽略了品德教育也是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不少家长更是忘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施压再加上老师冠以“坏学生”的称号,有的学生明明品质是好的,但是为了争回自己的自尊,便和老师家长发生了矛盾。
  根据学生写的随笔中对老师的种种抱怨,我深刻感觉到,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都存在着很深的误解和矛盾。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下面从教师的角度提出几条建议。
  1.注意教师心理健康疏导。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给教师减负,考核时对成绩适当放宽,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解放。其次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以平常心看待名利,与学生做朋友,做平等中的首席。最后要加强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2.关注学生家庭,沟通联系家长。
  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贴近他们的心灵,进行适当的平等教育,多联系家长,多给学生家长式的温暖,不要歧视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多做疏导工作,逐渐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运用榜样示范教育法。
  榜样示范教育是以教师和其他典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方法。高中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而形象思维发展很快,因此越具体越形象的事物越容易接受。加之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形象、生动、具体,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引起自愧和内疚。运用榜样示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分辨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例如对于当今社会的非主流文化,“90后”喜欢模仿,出现各种怪异的打扮和穿着,教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青春美,什么是学生的装束,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分辩能力和抵制能力。
  只要社会给予正确的对待,老师给予正确的教育,家长给予更多的爱,相信,未来某一天,我们就会看见“90后”发光发热。

标签:走近 心灵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