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改革 > 正文

高考改革后师资

时间:2017-03-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考改革后师资

很多家长、考生,包括高中教师、校长都在质疑,改什么最后不还是要考试吗?不还是要看分数吗?

那么,这次高考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有何意义?

wonderful

精彩回答

这次改革史上最难!

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之后,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也是最困难的一次改革。

这次改革是最全面的,是涉及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最系统的,是涉及整个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改革;也是最深刻的,将逐步地突破“唯分数论”,突破“一考定终身”。

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是开始给学生和高校双向自主权;这次改革也是最困难的,因为涉及的利益诉求极其多样化,考生、高校、管理(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高考改革后师资)部门等各个利益相关方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过程性学习成果将纳入高考

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内容上,首次把学生的高中过程性学习成果纳入高考,首次把学生的学业学科选择性科目纳入其中,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充分表明改革最重要的原则是以人为本,意在通过这次改革,让教育回归本质。

招生录取体制的改革,可以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即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则是考生在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这就像打开了一扇多元录取的窗户。

什么孩子上什么大学?首先要有一个除了分数之外的标尺,要把孩子的过程性学习和素质纳入高考的过程当中,这正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的要理之所在。

选修课要真正开起来!

这次高考改革还加入水平考试和等级考试。等级考试要考选修课,我们搞了这么多年选修课,为什么困难重重?因为和高考没有关系。这次高考改革最大的技术突破就是必修必考、选修选考。长期以来,我们考什么教什么,今天倒过来了,教什么就考什么。用考试的制度来确保课程的设置开始了,大家要看到这是高考的重大变革,过去选修课可以不开,但是现在,如果不开,就没有办法来应对未来的高考。

这一轮高考改革对高中教学到底有哪些深刻影响?

wonderful

精彩回答

可以说,这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中乃至初中、小学教育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价值观的变革

过去,有什么老师、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课,学生跟着课程和教学转,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别和个性,更没有把它作为办学主导和指导思想。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孩子多了那么多考试选择的机会,涉及每一个学科的选择,涉及学习方式的选择,涉及学习学科的选择。

当有这么多选择的时候,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相比过去,必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和个性。从长远来看,教育资源的配置将从学校走向学生,也就是说,学校的运转将围绕学生的需求,来配置所有资源。

课程观的变革

十多年前,教育部门就提出高中要选课走班,要有选修课。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却难以真正落实。因为在很多校长、老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个问题,选修课对我高考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所以选修课在一些高中里是可以过滤掉的。

今天在新的高考制度设计下,对整个基础教育来讲,课程观将从必修一统天下,走向必修与选修并举。

各个学科教师配置的变革

目前高中的老师,在必考科目上,尤其是语数外,基本上都是超编的。而过去不重视的科目,现在大部分都是缺老师的。这个问题在浙江和上海已经开始出现,比如,物理、历史老师已经开始出现短缺,在选课走班的情况下,教师结构性短缺,会成为对教师队伍的重大挑战。

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是必修课的学科分层教学,二是选修课走班教学,三是实践性教学、社团教学方式的变革,此外信息化更将深刻影响教学变革。

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关系的变革

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给他们学校的学生做报告时,说:“你们这些孩子上中国海洋大学,我可以断定你们将来在海洋科学方面不会有多大出息,为什么讲这个话。因为你们在高中期间考海洋大学,只是因为分数够了才走进了海洋大学。你们并不是因为喜欢海洋科学而走进海洋大学。第二,你们并没有在高中期间为今天学习海洋科学而学习相关课程,专业基础没有。第三,在高中学习期间,没有为今天学习海洋科学奠定学科基础。”

说到底,今天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有什么衔接?目前来看,只有一个分数的对接,别的衔接做得不够。将来的高考制度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将会从单纯的分数对接,走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对接、专业学习基础的双向连接。

教师职业角色的变革

今后,职业角色要从一个学科老师走向一个育人的老师。从教学科知识到培育素养,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新的变化,要重建师生中的关系。教师角色的三位一体的局面很快就会到来。

(中国自主招生网小编)

更多精彩好文请关注中国自主招生网微信服务号:zgzzzs;微信订阅号:zgzzzs100

高考改革后师资

[摘要]前浙江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现场,技术老师成了许多用人单位的争抢对象。前来招聘的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的负责人认为,技术老师成“香饽饽”,得益于去年的高考改革。

记者邵佩玲通讯员周乐乐黄美婷

“通用技术老师的需求变大了,很多学校都在招技术老师。”小邱是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来招聘会打探就业前景。

前几日,浙江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师范类专场招聘会在浙师大举行。招聘会现场,技术老师成了许多用人单位的争抢对象。前来招聘的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的负责人认为,技术老师成“香饽饽”,得益于去年的()改革。

高考改革后,技术成为高考选考项目之一,使这门课得以与传统文理科“平起平坐”。

在新的高考方案下,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选择技术作为高考项目的学生和选择生物、历史等科目的学生人数基本持平。“信息技术课已经从每周2个课时增加至每周4个课时,”负责人表示技术老师“很不够用”,“尤其是一些男生,对信息技术更感兴趣。”

面对技术老师难招的现状,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减少了招聘专业限制,“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师范专业……只要符合条件,我们都会考虑招收”。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也被招聘方看好。

“原本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就业范围只有职校老师,我现在可以去普高当选修课老师。”小邱表示,技术老师是他很好的就业选择。

在技术老师需求量大增的形势下,各个学校的找人“硬指标”却不“打折”。“我们要求通用技术老师理论与实践能力都要突出。”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的张文渊老师表示这个学科专业性较强,看中学生综合能力。桐乡市第一中学的老师也有同样的看法:“我们要求应聘者必须在大学期间获得过一次校级二等奖学金及以上。”

“在机会增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自身的培养,”来自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陈瑶瑶说,“我们也应该提高自身能力去满足岗位需求,这样才能使机会变成可能。”

(金华日报)

高考改革后师资

 

2017年起,上海将迎来“3+3+综合评价”的高考新时代,即3门高考统一测试科目+3门学业考选考科目+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方案加大了学生的选择权,考生可以从6门等级考科目中选择3门,由此产生了20种组合方案。

从本学期开始,上海市各大高中的高二年级都在大规模推行走班,3个多月过去了,走班实施得如何,一线老师又碰到了哪些困惑,《文汇教育》将推出系列报道。

上午11:15分,上海一所高中里,高二年级的四个班级里空无一人,学生分赴不同的教室上走班课,步履匆匆。

经过近半个学期的适应,班主任丁俊已经没有开学初那样抓狂了,尽管他所教授的化学等级考班上有四个课代表,学生每周有一半的课时在走班,他常常搞不清学生究竟在哪儿,上什么课。

高考改革新政下,走班的复杂和繁琐,超越了一线老师的想象,丁俊(化名)仍在努力适应,可一个现实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如今,根据学生的选择需求,班是走起来了,可无法兼顾分层,因为老师不够。

好差学生一锅端,两极分化严重

“刚开始上走班课时,那简直太痛苦了,这可以说是我教过的两极分化程度最大的一个班。”某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物理老师江苇(化名)拿出一张期中考试成绩单,本学期她所教授的一个物理等级考班,一共有55人,俗称“大拼班”,因为学生分别来自原来的平行班、理科班和科创班。其中,平行班的学生最多,总共23人。第二是理科班学生,有20人。

“在这个‘大拼班’上,这次期中考满分100分的试卷,最好的学生考87分,最差的学生考三十几分。我还根据学生所在的行政班重新统计了平均分,理科班学生与最差的一个平行班学生之间,两者的平均分差距达到18分之多。”

江苇说,自己过去一直带理科班,考虑到大拼班有四成多的学生来自平行班,所以,她授课的难度不敢拔高,担心学生听不懂。这样一来,那些理科班的孩子又常常是无精打采的,他们感觉老师的教学内容没有挑战性,明显吃不饱。“我只能按照中等难度教学,这也导致我这个班上既没有很出挑的成绩,也没有特别差的考分。”

对此,丁俊也深有同感,一旦采取折中的教学方案,教学效果肯定受到影响。“事实上,现在一个等级考班里,好差学生一锅端,学生水平差异太大,这是实施走班后一个很难回避的矛盾。”丁俊说。

“在我的大拼班里,平行班的学生适应起来比较慢,上课也不太发言,第一次月考,某一个平行班15个学生里,只有两人考及格了,其余全都亮起了红灯。”江苇说,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培优肯定没戏了,排名靠后的学生可能越来越自卑,压力也很大,这对处于两端的学生都是不利的。

 

由于班里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上海一所高中的地理老师李欣(化名)告诉记者,他采取的策略是尖子生若已掌握新授课内容,可课上自学,重点关注等级考处于B档的学生和托底。

老师数量有限,走班难分层

为何走班难分层,多位老师表示,归根结底还是师资有限。走班是等级考和合格考同时走班的,也就是说不仅仅是高考选修的加三科目,还有不选修的三门合格考,也在走班上课。

以丁俊所在的学校为例,高二共四个行政班,同一时间段,6门学科2种类型同时走班,要用到近10个教室。“走班已经让我们的师资捉襟见肘了,而且走班课都是在同一时间段开,若再涉及分层,老师肯定不够,对排课的要求也更高。”江苇说,尤其现在学生要选择三门等级考科目,牵一发动全身,学校也尝试过分层方案,结果发现,物理一旦分层,政治和历史就“走”不起来了,因为这两门的老师不够。

“如果要分层,我们学校高二至少需要3位化学老师,现在高一高二一共只有三位,师资无法满足分层走班的需要。”在丁俊看来,对于一些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而言,师资储备可能还比较充足,也许能在走班的基础上满足个别学科的分层,但对于大多数普通高中而言,师资和班级本来就少,走班后的分层就很困难。

丁俊更是透露,由于受师资、排课、教室等各方面因素限制,一些高中最后的走班只能限制学生的选择权,例如给定六到八个组合供学生选择实行“捆绑走班”。

“我们认可高考改革的方向,也在积极应对和解决这些困难。只是师资问题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走班只能流于形式。走班不分层,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过去,一所学校师资的配置是编办根据学生数来核定的,尽管近年来学生人数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高考改革后,学生的选择权大大增加,理论上产生了20种选科组合,要满足学生的选科需求,再按照以往的标准来配备师资,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实,现在除了小学科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外,其他学科老师也是短缺的。按照现在的师资配比,是很难实现分层走班的。”李欣坦言。因此,他们也呼吁,能否根据走班的需求,重新设定教师编制的数量,每年持续增加师资的配备,毕竟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现在丁俊最担心的是,走班不分层,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出的学生成绩平平,出不了拔尖成绩。

“我们倒是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但结果就是可能我们还考不过那些捆绑走班的学校,这个问题谁来为我们解答?”丁俊说。

转载《文汇教育》

标签:高考改革后班主任 改革开放后的高考 高考改革后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