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物理教学]高中物理教学视频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长久以来,很多教师在做教学准备时,往往注重分析教材本身,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既存在浓厚的兴趣,但又普遍感到它枯燥乏味,进而逐渐失去对物理的兴趣,为了有效解决初中生的这种学习困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
  一、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分析
  1.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有利心理条件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其运动规律。初中阶段的内容只是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在学习物理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具有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物质的基本常识,头脑中也已形成许多基本的科学概念,为学习物理做好了心理准备。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3-15岁之间,他们的抽象思维尚未完全成型,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奇的物理现象感到好奇,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物理学直接或间接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能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更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往往只停留在现象本身,并没有产生探究这些物理现象内在原因的欲望。但是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却有利于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虽然初中生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并且在学习物理之前他们也已有了对物理的感性认识。但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时学习的兴致很高,但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就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在屡遇失败之后,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逐渐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学生自身,首先,物理学涉及的内容广泛,概念抽象、难懂,而且具有严格的内涵和外延,这就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而这一阶段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不强,很难区分物理概念的本质和外延。其次,初中所学的各个学科的横向联系也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难点。最后,如果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实际实验等,也会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无味,产生心理障碍,丧失应有的自信心。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我们应充分、深入地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准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减轻心理压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1.分析学生的心理,解决情感困惑
  为了深入了解、分析出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的心理活动,如课堂上的听课响应、对演示实验的反映、回答问题的思路、实验操作时的态度和动作等。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找到学生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当了解了学生的心理规律以后,教师就要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学生就会把教师看做是自己的亲密好友,愿意与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学生也会愿意听他的课、渴望听他的课。好学生有缺点应照样批评,不能迁就,防止其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对于学困生,不能一味挖苦打击,更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感到亲切,打消自卑感,鼓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都要用爱心去触及他的心灵,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2.联系日常生活,引发物理知识的共鸣
  很多的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引发共鸣。例如,学习“惯性”一节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我们拍打衣服灰尘就会落下来呢”“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倒呢”,向学生提出他们熟知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到很多以前知道的东西原来都属于物理知识,这样必然会产生对物理的兴趣,增加听课的兴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实际问题,产生了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用心学习。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决“一灯多控”的问题。
  3.利用物理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缺一不可的教学手段。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电流、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等课程时,就需要借助实验进行教学。对于这些知识,虽然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得到,但是它们的概念具有抽象性。做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尽量让学生练习解释,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则要求学生着重观察现象,启发他们的好奇、好问的心理,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借助多媒体技术,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学工具,自从问世以来就颇受教师们的关注。自从在教学中得到应用之后,逐渐显示出它与众不同的优势。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权,在调动学生兴趣、创设科学化情境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等方面,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些物理实验,可能会有很多因素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时间无法控制,有些物理知识对于中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甚至很多高新技术他们都没有听说过。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课程。这种新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物理知识,扩大学习的视野,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
  总之,就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奇、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的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直接兴趣,当遇到较为抽象、具体的物理概念时,就会感到困难,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用心准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手段,有机地利用情感教育,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物理规律是一种快乐的精神享受。
  (责编 闫祥)

标签:初中生 物理教学 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