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不同心灵形式的艺术课堂教学 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艺术教学是灵活的、复杂的、也是多样化的,艺术教学的过程本身是一门艺术。随着艺术课程新课程的产生和发展,随着艺术课堂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在追寻让学生能表现出不同“心灵”的艺术教学课堂中,还可以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先进的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艺术课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教学的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和培养。
  随着艺术课程的发展和改革,先进的网络教学进入了艺术课堂,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形式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从Intcmet信息库上获得丰富的和艺术有关的各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即促进学生对所学艺术知识的了解,产生兴趣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如七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走近大师》,其中要求学生对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作品《黄河大合唱》了解熟悉和感受,这就要求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这段历史,我通过网络媒体让学生听赏了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歌曲,以及一些中国人民被侵略被蹂躏最后拿起武器斗争的真实画面,媒体的作用确实很大,学生被这些真实的画面感动了,当歌曲《保卫黄河》响起时,有的孩子泪光滢滢,更多的男孩子和着歌声,握着拳头大声地演唱,我想这时的学生真的走近了大师,与大师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可见,先进的网络教学,为学生的艺术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艺术教学中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和促进者。而媒体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人材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
  
  二、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师与生的“双主体”之间?L,灵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教学也难以收到成效,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和学,构建了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体验相结合,实现师生关系互惠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参与,相互建构,这需要教师首先给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即“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艺术课堂中,我总会要求学生结合艺术主题做一些表演,刚开始有些学生胆小或不好意思,不敢上台表演,作为教师的我便主动做一些示范表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学生看了老师的表演后,显得很兴奋、跃跃欲试。并纷纷要求上台表演,抓住这个契机,我及时给于表扬与鼓励,这时的课堂是欢乐的、轻松的,当孩子们把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用自己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时,他们感到了幸福、获得了自信。虽然他们的表演有时是幼稚的、不够完美的,但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愉快学习,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教师重视教学情境创设,信任学生的能力,使艺术课程的学习不再是程序式,而是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具体情境因势利导,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份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使教学活动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方式,必将会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三、欣赏感受与表演实践相结合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是成功的沃土,正如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往的调查资料表明,音乐教学有这样一种状况存在:“学生大多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教材中枯燥、繁琐、理性的知识太多,同时,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学生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看得很重,把发音位置、气息看得很重,然而正是这些专业性很强的要求,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厌而畏之,缺乏了学习兴趣,音乐表现力自然发挥不出来。
  激活学生“心灵”的课堂,就更要在兴趣上下功夫。首先,利用设计新颖、插图精美、内容丰富的教材,让学生的感官得到强烈的刺激,点燃他们的审美欲望,调动他们表现美的欲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良性情绪,并从中寻求音乐表现力的发展。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的京剧《沙家浜》中,针对学生对京剧知之甚少,更别说唱了,于是我播放《智斗》片段,和学生一起模仿其中人物的手势和动作,在美轮美奂的表演中,学生对其中的唱段越来越熟悉了,演唱也越来越到位了。又如,在学习《线的韵律》一课,如果单纯地欣赏歌曲,欣赏图片,学生会感到很枯燥,缺乏激情,更谈不上情感的发挥。于是,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教室布置成一个舞台,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用不同,用身体律动的方式,表现所听到的乐曲的内容,从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线。这样的体验、感受音乐的方式,学生会感到很高兴、很乐意地接受。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再根据音乐的内容,组织指导一些更高要求的表演,使学生的表演更有趣、更活跃,并且在美的情感表演中,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事实已经证明,欣赏感受和表演实践的结合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其内在的表现潜能,从而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发展起着催化作用。
  
  四、艺术课堂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生活即艺术,艺术创造生活,生活表现艺术,艺术与生活就好比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艺术与生活是人类最平凡的实践活动,拥抱艺术,才能释放生产力潜能。促进艺术与生活完美的结合,传达艺术美化生活的信息,在艺术教学中,适时地将生活中一切美的艺术和艺术的美结合起来,从生活、学习用品、建筑、交通、传媒、到科学发明与创造、造型与设计等,把各种领域的信息与学习活动相联系,引发学生在生活中欣赏艺术文化、鉴别艺术文化、承载艺术文化,见证艺术促进生活的进步。
  如在学习《长在水边》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从身边最熟悉的河流、山泉开始导入课题,让孩子观察这些河流的变化。比如由于工业污染的变化,或是经过环保治理的变化,从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山清水秀”的美,把生活和艺术课堂完美地结合起来。再如:将丰富多彩的乡土艺术引入课堂,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表现方式。由于乡土艺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因而能让学生通过乡土艺术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培养其民族艺术的认同感。如《艺术》教材第七册中的《到民间去采风》部分,通过对中国各地的民歌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民间美术的了解,使学生受到了生动的乡土艺术教育。像我们常熟的白茆山歌,它用最白话的方言撰写歌词。用最琅琅上口的曲调谱写旋律,用最质朴的声音唱出歌声,这是江南特有的民歌。它为我们学校的艺术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内容。另外,我市民间的一些节令习俗、文化活动,吉祥图画的题材等,结合我市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遗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等,都有着很好的推介内容,使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学习空间,乡土内容的教学不仅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乡土艺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标签:课堂教学 追寻 形式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