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理综 > 正文

新时期面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高师美术教育|新时期美术教育与馆校共建交流活动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文章指出,应时代要求,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国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要具备宽口径、厚基础的“大美术”思想,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积极探讨教学形式、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实施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要求与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美术教育 人文素质 教师专业化 教学评价
  
  当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合乎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专业性特色不明显,响应时代美术教育创新课题号召的活力不足,高等美术教育理论体系不够完善,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也亟须制定恰当的整体规划与指导方案。
  2001年教育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学内容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部分,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形成开放又综合的美术课程架构。2005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009年8月正式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10年8月28日―3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培训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笔者参加了这次课程培训。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培训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综合素养、美术专业的基本技能、美术专业解读与创造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基本素质与技能。总结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本专业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美术课程的特征,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已成为美术教育改革的重心,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普遍注重造型基础、技艺传承,写实绘画的训练,能够强化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协调眼、脑、手的配合性,但因文化素养的薄弱,学生创作常因缺乏新颖充实的文化内涵而显得苍白无力。协调好技艺与学生个性创意能力的关系,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1.注意专业结构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化与时代性
  用发展的眼光制定教学规划,走出纯美术的局限。不仅要学习国、油、版、雕,还要学习工艺、设计等课程,关注电脑数字媒体等新的艺术形式,并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如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民间美术等。
  2.注重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美术教育与文化、社会的联系
  将美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增大选修课比例,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要求学生必须选修一定学分的人文课程,如文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临沂大学美术学院设置的文化艺术名著导读课程,是对美育工作的实践性尝试。条件合适的教学单位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听讲座、看展览。
  突破课堂教学局限,开展第二课堂。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社会本土人文资源,包括民间美术与工艺、古建筑、本土特色文化等,以及博物馆、美术馆丰富的艺术资源。这既是教学内容的拓展,也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同时还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3.注重美术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把教育实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掌握美术基础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的组织、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等。
  
  二、积极探讨教学形式方法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1.采用导师制辅导学生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制定导师制度,明确导师责任,规定工作任务。把学生分配给每位教师,实行导师制辅导,新学期一开始,导师就与新生见面,分析本专业的特点、学习任务和目标,使学生很快了解情况并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定期交流学习进展情况,实行必要的指导,一直到学生毕业。
  2.把创作贯穿于基础教学的始终
  虽说是专业的基础教学,但艺术思维的训练是贯穿始终的,不能割裂开来。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培养和引导,锻炼创造性思维,避免最后学生“硬憋”的局面。如在基础课中,可以让学生依据已经完成的画面进行再创作,改变色调或者提炼形式趋向意象,产生另一幅崭新的画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真正调动起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画面自然会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把教育实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正如创作不能到最后“硬憋”,教学能力也不可能最后一蹴而就。作为未来的教育者,学会课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实施方案、教学评价等,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期间。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记录教师的教授内容、自己的学习感想,也包括勾勒的草图(速写)和正式作业,还可以记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解决问题的探索等,总之可以是一个包罗任何和本课程相关的能够引起思想灵动的文字和图像的集合。课程最后要求学生以课堂笔记为基础,做一个对本课的总结性小册子作为平时作业考评内容,主要是体现学习的过程与收获,总结自己的不足和下一步要调整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编写本课程学习内容的课程设计,或者是与该课程相关联的延展内容,要求辅以PPT等电子课件进行教学模拟,每个学生有5―10分钟的讲解,锻炼其语言表达、组织教学等综合教学能力。如果学生多,还可以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完成相关课题的不同内容,以锻炼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这样相互分享成绩的同时,使作品更丰富、更完美,体现出集体的力量。
  4.安排课外命题研究
  课堂每阶段学习的内容都可以按专业划分为独立的课题,以此为切入口,安排学生相关的课外命题研究,是对课堂内容的充实和延展,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查阅组织资料、文字整理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完成论文或报告后与教师交流,优秀者可以向专业期刊投稿,这对学生更是一个不小的激励。
  
  三、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要求与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美术教育学科的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院校都加强了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评价标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教师教育新标准,2000年开始实施重视教职课程的新教师培养课程;2000年俄罗斯颁布《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家标准》;2003年我国香港颁布《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上世纪50年代的欧美一些国家把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纳入教育学范畴,美国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都必须有文科博士学位,所以美国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是纯研究性的学科,他们的学生也会安排作画、泥塑等课程,但完全是实践体验,明白操作方法以便日后教学使用。
  我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提高了要求。教师专业化的这个双重要求,不仅要求美术教师具备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借助专业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审美、判断、创新、组织能力,而不只是简单的造型能力。
  合理的、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给专业教师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减除那些繁杂的、与教学实际内容无关的任务,把教师解放出来;完善教学成果鉴定标准和奖评机制,督促教师自我进取,把教学效果提高到与科研成果并重的地位,激励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教学评价可分为两点,一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第一点在前面已分析,关键在于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第二点要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做出积极的评价,以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基础,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学习态度、专业技术、审美意识、创造能力等角度,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展开对学生作品质量、语言表达、文字表述、综合技术运用、组织协调等能力的考察评价,明确学生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的调整。
  考核标准可以分几块:平时上课占50%,包括学习态度10%、课程设计能力20%、语言表述能力20%;绘画表现能力50%。
  学习态度是指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和积极参与的状态;课程设计能力指领会课堂知识内涵与外延,并转化为教学组织课堂的能力,还可以包括使用计算机,比如PowerPoint演示稿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素质,能否使用普通话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课程内容,直至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绘画表现能力是专业技术的要求,考查学生能否掌握基本的专业技术与技巧,进一步实践自己的绘画语言。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美术教育的先进经验,我国美术教育应该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强化人文内涵,以对学生创造性与个性的培养为重心,切实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关注艺术思潮与社会生活,综合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等广泛性人文学科,培养具备综合艺术素养、全面发展的智慧型教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淑霞.绘画基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材)[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8
  [2]杜大凯,杭间.清华美术――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卷3).
  [3]郭祯祥.21世纪教育的展望:论生态观艺术教育与整体性教育建构.清华美术[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卷3):093.
  [4]王大根.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M].清华美术(卷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9
  [5]席卫权.2005年高等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建构国际研讨会侧记[M].清华美术(卷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卷3):145.
  [6]李向伟.我国高校美术与设计学科亟须构建自主性评估体系[J].新美术,2007(1):83.
  [7]朱明秀.信息时代美术教育新趋势及对我国美术教育之启示[J].艺术探索,2009(5):83.
  [8]林颢.当前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再思考[J].艺术探索,2009(5):145.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敏)

标签:中小学 新时期 美术教育 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