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聋校美术教师角色的转变_美国聋校美术教育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作为聋校的美术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及时地对美育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聋校;反思;转换;多元;创新
  新课改的春风已吹遍了神州大地,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给教育界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老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对我们特教老师来说,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俗话说:“一流的老师教人。二流的老师教知识,三流的老师误人。”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他如何教学。教育的宗旨应该放在培养有优良品质,有高素质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那么,如何在聋校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如何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残而不废的开拓型人才呢?这就迫切呼唤美术教师转换角色。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丽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作为老师,应该成为激励、唤醒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感体验、美术创作、勇于追求的引导者。具体怎样转变,我在实践中反复思索,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会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根据各阶段聋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需求,教师要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开放、平等、挥洒自如的教学氛围。方式和途径有很多,如生活展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展示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恰当的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发挥他们的情感作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创造能力。使教学更为有效。所以,让美术教学课堂具有更多的“自由空气”,即开放、平等、民主、愉悦的学习气氛,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授八年级下册《居室装饰――写意花鸟画》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现古今多幅写意花鸟画及花鸟画在居室中的装饰效果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他们谈谈对写意花鸟画的感受,再自由讨论这些画的特点及对居室的装饰作用,以此激起他们的绘画兴趣和热情,使课堂很自然地进入到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接着,我再展示介绍绘画工具,示范绘画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体验绘画过程,在体验中品味色与墨的韵味,感知绘画的技巧和方法、探索绘画的奥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美和快乐。精美的画卷,挥洒的墨韵,让学生入境动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从单一教育转向多元教育
  美术具有视觉艺术自身独有的特点,又有其表现的多样性,从各画种的分类即可见一斑,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设计艺术、装饰艺术、舞台美术、影视美术等等。儿童美术教育要让孩子学习尝试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学会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即要开设儿童画、中国画、水彩画、版画、写生等常设课程,还要开设手工制作、泥塑、美术设计、美术鉴赏等课程,有些艺术教育部门把儿童美术教育分成国画班、简笔画班、素描班等等是不可取的,不能局限到一种形式的小圈子里,让孩子成天只接触一种单一的教育,即使技巧训练得再成熟,也势必会变成“井底之蛙”,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发达,缺乏创新意识,变成“眼底手高”的小画匠,其实儿童时期的美术教育“眼高手低”才是正常的。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打破单一学科的界限,结合文学、电化教学等学科的相互作用,是多元化教育的另一重要体现。
  文学通过文字描述展现大千世界的自然景观和人的情感波澜,与美术通过视觉语言表现大自然的暮雨晨风和人的思想感情是异曲同工。在美术课上通过讲故事、朗诵一段诗歌散文,让孩子在语言描述中想象丰富的画砥,锯增强孩子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挑起绘画的欲望,从而带动其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运用电化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片、动画等直观的视觉画面获得大量的美术信息,补偿他们听觉的缺失。从而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
  同时,教师还要采取多元、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把群体教学、小组合作、个别指导等形式紧密结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积极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适应个别差异,达到人尽其才、各有所获的目的,进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由指点型教师转向合作型教师
  真正做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教学观念的转换,一件头等的大事。就是要求教师善于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能以“假如我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去思考、分析、探究,才容易感受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与学生相似的情绪反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观察:教师角色转换为学生合作伙伴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语言交流也比平时随便了些,也就容易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来。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感觉:“老师在旁。胆子不大”。有些想法不敢说出来,画画时也放不开手脚,害怕受到批评、指责。若老师不在场,胆子就大了起来,思路也开阔起来,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探究科学的空间被释放,立即进入到探究科学的情境中。这说明只要教师放下架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设计围绕着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和谐融治,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和主动地探究,对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发展其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四、教师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勇于成为新课程新教材内容的塑造者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在深挖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拓宽校外资源,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括。最终服务于教学。要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种联系。进行合理、巧妙地整合,体现其开放性、多元化、综合性、科学性、创造性,拓展、拓宽美术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改变以往美术教材的既定性、凝固性和封闭性,教师教材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课程的创造与开发,除了搜集加工课程资源。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外,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象,就会更好地激发其创造潜能,更有利于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五、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教师要创新教学评价,肯定、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与成果,重视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激励学生再创造。做到“五化”:(1)评价目标多项化;(2)评价活动主体化;(3)评价方法灵活化;(4)评价气氛民主化;(5)评价过程动态化。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历程(特剐是情感历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美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审美能办与基本技能,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新的形势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做出种种思考和应对。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必须积极转换自己的角色。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成功的课堂不在于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理解、掌握了多少。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去有效地“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是教不完的,也是学不完的。教师只有实现“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促进者,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标签:浅谈 新课程 角色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