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时间 > 正文

2011年高考作文模拟联展(一) 高考作文素材

时间:2019-02-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材料作文导写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唐惠忠      [引言]   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的种种选择。这些作文题型各有优缺点,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创新时代、多元时代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将会有更加多样化的命题形式出现。其中,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一种新的重要题型。
  1.揭开新材料作文的盖头
  [名师精讲]
  2010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与前些年全国卷一样,采用的是“新材料作文”的设计思路。作为全国卷的考题,无疑对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起着引领、导向和渗透作用(2010年已有辽宁、福建、湖北、上海、四川等七省市考查“新材料作文”)。我们可以预计,2011乃至未来几年采用“新材料作文”形式命题的考区会进一步增多。
  新材料作文与旧材料作文,是2006年高考后的一个新提法。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2006年全国甲卷、乙卷的作文题(所供材料分别为“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和“乌鸦学老鹰抓羊”)提出来的。自1999年起,全国卷作文一直是话题作文,2006年调整为材料作文――但它又不同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议论文。如果没有解读出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议论文,就会被判为偏离题意。比如1995年的高考试题,所给材料是寓言诗《鸟的评说》(“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依据本则材料立意时,千万不能抓住其中的某一个局部,由此扯开去,讲到其他问题(例如由“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讲到要追求心灵美)。正确的做法是:由个别到一般,抓住材料中七种鸟共同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确立论点,那就是――要全面地、辩证地、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不能“看别人一块疤,看自己一朵花”。
  新材料作文并不是这样,其特点是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考生作文在材料范围之内就算符合题意。这并非是为了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相反,试题加大开放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应试作文有更多的多样性和更多的个性。所以,试题要求中明确提出“选准角度”,要求考生“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就体裁选择来说,旧材料作文一般限定写成议论文,而新材料作文完全可以选写叙事文或另类文体――只须由材料提取出一个角度,进而形成某一主旨,再用事件、故事等生动、形象地予以诠释即可。
  归纳起来说,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有很大区别的,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这种题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话题作文的话题或命题作文的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更能启发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新题导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4月2日,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做客东方卫视《非常记忆》。针对曲艺界的现状,姜昆表示,现在某些表演者的作品品位不高,令他深感忧虑。他指出,“不能老拿老百姓当挡箭牌” “我不是简单地反对俗文化,只是觉得不能满足于低俗、恶俗,应当追求更高的品位”。
  (2)“小品王”赵本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关于小品的品位有个误区――让作品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还得挺深沉,这个挺闹心。什么是品位?什么是质量?其实笑就是品位,就是质量。娱乐就是娱乐,不能代替教育功能。我倡导的“绿色二人转”代表了一种自然、纯净。为什么我们国家倡导和谐,实际上就是希望老百姓能快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两段材料中,姜昆和赵本山的观点有差别:前者突出“不能满足于低俗、恶俗,应当追求更高的品位”;后者则强调“笑就是品位,就是质量”。因此,本题立意上的自由度是比较大的,或者说关于“品位”,这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人认为恬淡是“品位”;有人认为“时髦”是“品位”……对不同事物而言,也存在着“品位”上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品位”不同于“品味”(“品位”主要指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另外,本题与现实生活非常切近,写作时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或自身经历进行思考、诠释。
  
  [佳作示范]
  呼唤高品位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周阳
  21世纪的中国人在外来文化和时尚潮流的攻击下,变得越来越浮躁,鉴别能力比上世纪任何时候都显得低。于是,各种选秀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些曲艺演员“拿老百姓当挡箭牌” “满足于低俗、恶俗”,光说一些荤的黄的;网络色情泛滥成灾,以满足人们的低级趣味,把人带得更浮躁,造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悄然崛起,以传统文化为蓝本,延请国内大学知名教授,传播、普及传统文化,让专家与平民百姓零距离接触,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该栏目播出了《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说明亡清兴六十年》《王立群读》《刘心武揭秘》等节目,深受观众欢迎,但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纷纷议论。
  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表现了一些中国人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也展示出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它们终将战胜那些看似猖狂、实则后劲不足的庸俗文化,这对提升国人的品位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但是,由于众多教授基本是在“炒冷饭”,所讲内容看起来没有一定的深度和新颖独到的见解,学术界人士对此深表不满,认为易中天等人带着调侃的语调来讲种种严肃的学问,完全没有一种学者应有的涵养。然而,我倒以为,那些持批评态度的学术界人士是自己变得浮躁了。他们看着同行在媒体上播讲,讲的全是些在他们看来相当浅显的东西,而声名却因此远扬了,感到不服气,甚至――怎么说呢,是有些眼红了。他们却完全没有认识《百家讲坛》的宗旨所在――不是让谁来发表什么新的学术成果,而是给广大观众普及一些历史文化常识,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细细品味其中的细节和精妙之处。
  在我看来,《百家讲坛》就好比是一本书的前言,为读者简略地介绍一下他将读的这本书。如果说得太详细,反而会使读者失去读下去的兴趣;而如果说得太深刻,或者把这本书的思想内容强加给读者,又会影响读者自己的独立思考。我觉得,倒是有些靠研究《红楼梦》起家的所谓“红学专家”活得太累了。如果你对一本书很感兴趣,作为业余爱好研究也就罢了,何必以此为职业?研究来研究去,大家经常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即使研究出了些成果,也难以普及,对提升国民的品位又有多大益处呢?
  中国人想要傲立于世,就必须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积淀,要有自己的不俗品位,不追逐潮流,不人云亦云。而高品位必须以丰富的历史修养和文化修养为前提。有了高品位,我们自然而然就能摒弃那些庸俗的糟粕,抵制外来文化的大肆侵蚀。
  [点评]
  周阳同学品评“品位”,对“中国人自己的品位”作了一番有见解的评述。文章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遭遇“外来文化和时尚潮流的攻击”说起,充分肯定了《百家讲坛》在传播、普及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接着,着重针对学术界人士的批评意见,从批评者自身心态及《百家讲坛》栏目宗旨等方面予以反驳,可谓切中要害,有理有据。
  全文眼观现实,实话实说,体现出较高的品位。不过,有关“红学专家”的一段论述(比如“作为业余爱好研究也就罢了,何必以此为职业”等)有失偏颇,是为微瑕。
  2.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同中有异
   [名师精讲]
  新材料作文保留了话题作文的优点,让考生有更多的自由,有更适合发挥自己写作个性的选择空间。它与近几年话题作文试题的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话题”(它把话题作文中“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
  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材料即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
  请看2006年全国卷乙卷作文题提供的材料: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如果来用命制话题作作文试题,命题人会给出明确的话题(像“我看失败英雄” “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而全国卷乙卷的作文题完全具有“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特征。从审题上说,其中的老鹰,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因为这只乌鸦,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完全可以持肯定甚至欣赏的态度。或者,不妨这样理解这个寓言:把牧羊人的说法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所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父亲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但另一方面,儿子的评价亦不无道理,不妨把他的话视为现代的、创新的、更为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
  [新题导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一位师范大学的女生,毕业后来到山村做了名小学教师。有一年,她接到一笔捐款,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用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的情况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旮旯,亲自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面对记者的一大堆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2)一个年轻人在路上捡到一张百元钞票,欣喜若狂,从此走路时眼睛总是离不开地面。在以后的四五十年生活里,他捡拾到一铁皮箱纽扣,三千多张各种票证,两千多元钞票。因为捡拾这些东西,他老是弯腰躬背,结果连背也驼了。此间,他失去了许多本属于他的快乐、亲情、友情,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对自然风光的欣赏机会。他静下心来计算一下,自己为捡拾这些东西所付的代价太惊人了,实在是得不偿失,于是又陷入没完没了的自责之中。
  要求找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两段材料一正一反,都涉及一个“开阔视野”的问题。具体的作文立意则是相当丰富的,试择要列举:一、选择“高楼”就是选择远见,选择发展。二、应该面对“高楼”走出山外,借助“高楼”的压力走向“高楼”。三、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远大的目标。四、只有看到“高楼”,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把握现在,引领未来。五、只见小不见大,会束缚我们的思考力乃至影响自己的整个人生。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不乏后一则材料里的“年轻人”这类“畸形”视野者。比如为一个不如意,一句逆耳的话抑或一个小小的摩擦耿耿于怀,等等。要校正“畸形”视野,就得给视野一个全方位的彻底的还原,因为视野有时能决定人生的前途与命运;你给视野多大的空间,多大的自由就属于你。
  
  [佳作示范]
  乌云后面是阳光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郑宇琛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周围的事物限制了思维,蒙蔽了双眼,因而看不到“山外有高楼”,看不到不远处更为广阔的天地,看不到自己为捡拾纽扣、票证这些东西所付出的代价太惊人了。正如那片小小的叶子,竟把整座泰山、整个世界挡在了我们的视野之外。
  人生总会遇到一扇扇门,一个个岔路口,有时候紧闭的大门、转角的风景,会让我们看不清前方的路。但是,若因此便以为前方没有路而停下脚步,不再前进,让那扇挡住我们的门变成了一堵墙,让岔路口变成了死胡同,那或许,我们的世界真的就只有这么大了。
  所以,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只有坚定地走下去,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西楚霸王项羽并没有看透这一点。当刘邦的大军逼得他走投无路,四面楚歌,心爱的虞姬无奈地死在他面前时,他悲愤绝望,感觉世界已经到了尽头,“天要亡我”,自己又能有什么出路呢?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他,拒绝部下再三催他渡江的请求,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血洒乌江的那一刻,他同时也将东山再起的那扇门关上了。从此,乌江边永世飘荡着他那千年的悲歌。如果当时他不被绝望吞噬,如果他能将眼光投向对岸,看到那边的希望,或许历史就将改写吧。
  其实,心有多宽,看得就有多远。只有拨开心中的乌云,我们才能看到太阳。在面临困难甚至身处绝境时,不妨打开心扉,抬头向四周望望,说不定幸福的曙光就在不远处。
  电影《美丽人生》中的父亲,总是以他的轻松幽默感染着周围的人,即使被纳粹关到了集中营里,他仍旧用他的微笑,为儿子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是会笑着为儿子描述“游戏”胜利后的图景,努力维持着儿子那颗单纯的童心。当二战临近结束、纳粹大举屠杀被关押的犹太人的那一刻,他将孩子安置在安全的地方,自己却被纳粹发现了。临终的瞬间,他还做出搞笑的动作,让儿子确信这只是一场“游戏”。年幼的孩子在伟大父爱的包裹之下,心灵竟未因战争而有过半点阴影。相信这位父亲在去世之前,一定看到了自由的曙光,也看到了孩子幸福的笑脸。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请不要让悲伤、困苦蒙住了你的双眼,因为在这层层的乌云后面,或许恰有幸福的阳光在等着你。
  放开胸怀,扩大视野,走向阳光明媚的前方。[点评]
  议论文,有“严谨”方能深入,有“轻松”方能动人,此文不失为成功的尝试。作者强调“层层的乌云后面,或许恰有幸福的阳光在等着你”,意在借一个比喻提醒读者“不要让悲伤、困苦蒙住了你的双眼”,而应“放开胸怀,扩大视野,走向阳光明媚的前方”。
  文章不仅观点鲜明,用例上也有特色,西楚霸王自刎乌江与《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乐观慈爱,一反一正,对比鲜明;而例后的剖析,言简意赅,扣题紧密。
  [拓展训练]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孩子生性多疑。有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高的架子,孩子说:“我上去了,你把梯子抽走,我就下不来了。”父亲说:“放心吧,儿子,相信我。”孩子爬上去,洛克菲勒把梯子抽走了。儿子说:“你为什么骗我?”父亲说:“我要让你记住,一切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承诺。自己跳下来吧……”不愧是洛克菲勒的儿子,孩子踌躇再三,闭着眼、流着泪往下一跃,带着一肚子委屈、愤懑和仇恨。洛克菲勒张开双臂把孩子稳稳地接在怀里。孩子诧异地睁开眼睛,父亲摸着他的头,柔声说:“我要让你记住,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呢?”
  要求找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材料中的关键句有“一切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承诺” “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呢?”等。由这些句子出发,从“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要盲目轻信、一味指望他人” “信任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等角度立意,都是可行的。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厦门打工的15岁外来童工王磊说,他加班时被机台碾碎4根手指。4个多月过去了,他想认定工伤并找公司索赔时,公司却一口咬定他不是公司员工。王磊说,面对公司的翻脸不认人,他非常气愤但又很无奈,因为他手上的物证很有限,厂里的30多名工友又无人敢站出来为他作证。
  王磊有一段感言让人震撼,他说,“他已经丢了4个手指,希望他的工友们不要丢了自己的良心――因为饭碗丢了可以再找,但良心丢了,你一辈子都不会安心的!”此话击中了社会的道德软肋。假如换一种情形,王磊站在自己工友的位置上,看到另一个“王磊”惨遭此事,他会不会挺身而出呢?这不是对王磊的诘问,而是为了揭示一个残酷的事实:身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当自身的安全和工作都难以保障的时候,谈论“良心”的话题就过于沉重了。据报道,王磊一案已由当地劳动部门介入,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要求公司举证证明自己的说法――“王磊不是公司的员工”。
  要求找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本题写作角度举例:一、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让人百感交集。二、找回失去的“良心”。三、良心之外还有法律,或者说“法律”其实就是“社会的良心”。唯有建设一个成熟、健全的法制社会,社会才永远不会丢掉“共同的良心”;法律愈完善,良心愈彰显。

标签:年高 联展 作文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