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试题 > 正文

广东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7-03-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4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参考答案

4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

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B ) ...

A.昏聩 馈赠 功亏一篑 B.恶心 恶劣 深恶痛绝 ......

C.装载 记载 载歌载舞 D.贻误 怠慢 心旷神怡 ......

【解析】A项的读音分别是昏聩(kuì)、馈(kuì)赠、功亏一篑(kuì),B项的读音分别...

是恶(ě)心、恶(è)劣、深恶(wù)痛绝,C项的读音分别是装载(zài)、记载(zǎi)、.....载(zài)歌载舞,D项的读音分别是贻(yí)误、怠(dài)慢、心旷神怡(yí)。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犹豫陷阱歌功颂德 B.缘由部署握手言和

C.辍学慷慨克不容缓 D.湍急揣度众志成城

【解析】C项的“克不容缓”中的“克”应该是“刻”。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与他的书画一样,都非常富有 。他在艺术上苦心经营,形成了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最终达到 的境界。

A.个性 面貌大智若愚 B.个性 风貌大巧若拙

C.性格 面貌大智若愚 D.性格 风貌大巧若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A.最近文学界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 ....

B.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相形见绌了。 ....

C.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 ....

D.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拭目以待,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

【解析】C项中的成语“欲壑难填”,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就是其成长衍生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B.团队的组织者能否正确地指引方向,是一个团队能否成为优秀团队的决定性因素。

C.只有建立起国家监督制度,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在消费中蒙受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的精神赔偿费。

【解析】A项“作家”与“情感、观察和思考”主宾搭配不当。应把“作家”改为“作家的作品”。原句为“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的作品本质上是他的自叙传,是由他的成长经历衍发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①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②天色愈阴暗了 ③下午竟下起雪来

④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⑤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⑥满天飞舞

A.③②①④⑥⑤ B.②③⑥①④⑤ C.③①⑥④⑤② D.②③①⑥④⑤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共16分,每题4分)

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眼白。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它们有着暗色的巩膜,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因而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到底投向何方。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如此独特,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人类眼白的面积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几倍,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表示我们在关注什么,也可以轻易地辨认眼睛注视的方向。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的交往,有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眼、眉、嘴、鼻以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都会表达不同的含意——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视网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现代研究发现,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或恐惧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平常的四倍;遇到郁闷、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没有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研究人员将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了比较测试,以观察头部与眼睛的运动对改变他们视线的效果究竟如何。实验结果表明,1岁左右的尚未进行语言学习的婴儿便会追随其他人的目光,而不是人脸面向的方向。因此,当一个大人头不动却只用他的眼睛表示他在看着天花板,婴儿也随着他看天花板。然而当大人闭上眼,把头扭向天花板的方向,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非洲大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恰好遵循同我们完全相反的视觉追踪机制。当我们只用眼睛盯着房顶(脸朝前),他们一般不会跟着看。但是当人的脸朝着房顶(眼睛闭上).他们便会跟着看过去。当我们使头和眼睛的指向不同时,我们便发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了: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这恰恰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具有的本领。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的、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B.“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C.“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因为它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

D.“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类的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有90%的信息来自面部,而其中的大部分由人眼来传递。

B.含有1.37亿个感光细胞的视网膜,能即时处理收到的信息并将其传递至人的大脑。

C.眼球底部的三级神经元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脑神经也会支配瞳孔、眼球的活动。

D.现代研究表明,瞳孔的放大、收缩及保持不变,反映出人类不同的心理活动状态。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与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

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

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

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B )

A.人眼有哪些秘密 B.眼睛是心灵之窗 C.人眼如何表达情感 D.眼睛的实际功用

非选择题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在外行走,常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撞进眼帘。树木和村庄相融相映,让人捉摸不透到底谁主谁次。其实,是村庄在树木里还是树木在村庄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丛丛翠色诱人地环绕着村庄、村庄也在树木里更显妩媚的时候,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生出一份宁静与祥和。由此,我固执地认为,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只有树木,才能让村庄青春永在。

面对这些村庄,心中莫名地翻腾着一种对家乡怪怪的思绪,细细想来,这要归结于那些矗立在眼前同时也植根于内心的树木。很多年前,和邻乡一位当过支书的老人说起我的家乡,“一个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那地方有什么好啊!”他的这句话叫我的心急跳了一下,也急痛了一下。后来我自己回到家乡,看着满目荒凉然而又魂牵梦萦的土色故乡,也只能任由五味交替腌渍灵魂。

曾经的家乡的树木,就这样又一次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心灵。我想,一棵树立起来高不盈数丈,倒下去也高不过数尺。然而,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现在的家乡,几乎看不到树木,一个个村庄赤裸裸地矗立在黄土地上刺目刺心,灰蒙蒙地缺少生机和灵性,肆无忌惮地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家乡以前也曾有一片几百亩大的树园,绿在村庄的东南角。园子里长满了杏树、桃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由玩伴儿牛牛的爷爷看护。每天放学,我和牛牛都要先到树园里铲草、玩耍然后才会回家。春天的榆钱,夏天的酸杏,秋天的毛桃和沙枣,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最奢侈的果品。而离村庄不远的看头山则是公社的林地,山上同样也长满了榆树、沙枣和毛桃树。每年的春天,淡淡的花香都会弥漫在周围的一片村庄之中,让人不由得想把这清香的空气永远留存。

现在这些树木呢?我问过很多家乡人,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唏嘘不已。包产到户后,树园

也分片到户了。满园的树木便陆陆续续遭到砍伐,能用的被搭了棚圈,不能用的成了烧柴;树(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广东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园的旧址现在早已经住满了人家。曾有一段时间,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裁减了护林员,将防风林划片承包给了个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砍伐。村庄里的树木也因庄院的改建而了无踪影,以至于在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中,家乡都很难看到树的身影了。

前不久和童年伙伴聚在一起,说起童年趣事,说起看头山、树园,也谈到家乡的现状,这才陆续知道,山上坡地因退耕还林种植了柠条,今年的雨水好,山上又能看到绿色了。只是因为干旱,树木的成活率不高。大家都说,恢复绿色家园的难度很大,但应该庆幸的是,毕竟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

一棵树站起不盈数丈,躺倒也不过数尺,尺与丈之间就是丈量灵魂的尺度。一片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的美丽展示,一片躺倒的树则是这个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家乡将何去何从?

我当然忍不住要想,让家乡成为绿树里的村庄,也应该是经历了颇多变故的家乡父老的愿望吧!

11.文章从绿树掩映的村庄带给作者美好的感受写起,这有什么作用?(6分)

由此联想到家乡“连棵树都没有”的现状(3分),引出对家乡曾经绿树满山的回忆,并为祝愿家乡有美好的将来作铺垫(3分)。

(意思对即可)

12.文中说,“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意。(6分)

伐树与种树的选择,看似是在“尺与丈”之间(3分),却会在人们的心头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伐树让人既痛恨又怜惜(3分)。

(意思对即可)

13.家乡树园的昔兴今废,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6分)

从前繁茂的家乡树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让他永远想念(3分);现在的家乡树园,满目荒凉,缺少生机和灵性,成为作者成年的哀伤(3分)。

(意思对即可)

14.作者在文中说,“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后来又追问“家乡将何去何从”。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7分)

作者所谓“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意在表明树木是村庄生命力的象征(3分)。“何去何从”是一个反问,这一反问意在表明,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和命运而言,建设绿色家园,给人们以宁静与祥和至关重要(4分)。

(意思对即可)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无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

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林昉《钓鱼记)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你心里想的是鱼,眼里看的是鱼,神色变化(而为鱼所察觉),因此鱼就跑了,哪里能有收获呢?

(意思对即可)

16.文中先说“乙竟日无所获也”,结尾说“乙如其教,连取数鱼”,这样的对比说明了什么?(6分)

通过乙钓鱼效率的提高,突出了甲所说道理的正确性(3分),也表明乙乐于听取别人意见,从善如流(3分)。

(意思对即可)

17.钓鱼人对于得失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生活道理?(5分)

做事不能急躁,要淡定从容(2分),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保有内心的宁静,才能取得好的成绩(3分)。

(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 开封:打开信封。

18.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通过“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一系列描写(3分),层层渲染,写出了诗人客居洛阳,思乡故乡和亲人的真切情感(2分)。

(意思对即可)

19.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4分)

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分),反映出诗人担心匆匆写成的家书不能完整充分地表达自己情意的心理(2分)。

(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篇二:历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高起点)

lass="txt">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黑暗 喑哑 韵脚 黯然失色 ....

B、调动 雕刻 稠密 民生凋敝 ....

C、稍微 讥诮 末梢 形销骨立 ....

D、阻止 狙击 租赁 神情沮丧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畏蒽 参禅 鸠占雀巢 摩肩接踵

B、寒喧 坎坷 严惩不贷 一愁莫艘

C、伸张 宏伟 鞭辟入里 轻歌曼舞

D、题纲 参与 功亏一溃 牵强附会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相关条例提示:银行向异地信用卡用户支付大额现金,需要得到发卡地所在银行 。

(2)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尽快恢复生产,工厂决定部分刚刚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

(3)对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烈士遗属,当地政府应该履行的义务,以告慰烈士的英灵。

A、受权启用 扶养 B、授权起用扶养

C、受权起用 抚养 D、授权启用抚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深知,保守的清政府如果再不改弦更张,变法图强,整个江山就有被....

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

B、六月中旬以来,深沪股市一路下跌,那情形真是势如破竹,叫人不得不为中国股市的前....

程捏一把冷汗。

C、谁也没有想到,在经历了工厂破产、家庭破裂的重重打击之后,他还能够东山再起,再....次在商场上大显身手。

D、在文章中使用繁笔,有它的好处:描摹事物状态,可以穷形尽相;刻画人物心理,能够....

细致入微。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有效地遏制房价过快增长,从而做到“居者有其屋”,是评价政府作为的重要方面。

B、刚刚上市的这种玉米,是经过改良而制成的、吃起来有水果味的,被称为“水果玉米”。

C、鸟巢、水立方等一座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进行几年的艰苦奋战,矗立在首都人民的面前。

D、如何避免生猪收购价格不再上涨,稳定猪肉市场供应,是需要相关部门着力考虑的问题。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三大公害之一,理应加以限制。但是,。有实验表明,在当前的生产水平下,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有些蔬菜会减收80%以上。实际上,不同化学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是很不相同的,我们要禁止使用那些高毒、剧毒和在人体内可能长期残留的农药。

A、有一些病虫害还是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所以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也就还不能限制使用农药

B、限制不等于不用,这是因为目前人类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

C、事实上还不能加以限制,因为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

D、人类目前还离不开化学农药,甚至有一些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控制,因此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在南极,虽然连热气腾腾的火山也被控制在冰封雪压之下,但是也有超然于冰雪之外的地方。若从飞机上看下去,在罗斯岛以西有一片黑色的没有冰雪的土地,在茫茫白色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干谷。实际上,干谷地区是由古人谷地组成的,自南往北依次是泰勒谷、右谷和堆克多利亚谷。

干谷地区有几个非常特殊的湖。其中最著名的是右谷的汪尼达湖和泰勒谷中的巴内湖,都是咸水湖。有趣的是,这些湖水的咸度是分层的,表层咸度最小,上面为3—4米厚的冰所覆盖。越位深处,咸度越大。例如,汪尼达湖附近年平均温度为20C左右,但在69米深的湖底,水温却高达25C,其咸度比海水高10倍。还有一个小湖,其湖水的咸度是如此之高,以至在零下50C时也不会结冰。水温的热能主要还是来自太阳。在夏天,太阳光线透过冰层,连续不断地照射下去,由于湖水咸度很高,很容易就把这些热能吸收并储存起来。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湖水中,居然生长着海藻和某些类型的真菌。

科学家们对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也特别感兴趣。这里的原始土壤,在许多性质上,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土壤极为相似。因此,从事火星探测的科学家们,专门到南极去进行实地考察,以得到某种感性认识。还有一项重要的发现是,科学家们利用右谷地区的岩石标本所作的古地磁研究表明,大约在10亿多年以前,现在的南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

据研究,大约在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同样也被冰雪所覆盖。实际上,这些山谷就是冰川刻划出来的。那么,后来是由于什么原因,冰川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而且,按理说,沿海地区的降雪量是很大的,其他地区的积雪都年复一年地积存下来,唯独干谷地区却能把降雪融化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正是科学家们急于想知道的。但是,人类走到哪里,就会把污染带到哪里。由于进入干谷的人越来越多,给干谷地区所带来的污染也就愈来愈严重。因此很有可能,在科学家们还没有搞清楚干谷的奥秘之前,那里独特的科学价值可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7、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极,即使冒着热气的火山也覆盖着冰雪。 B、在南极,有一片没有冰雪的土地被称为干谷。

C、干谷在罗斯岛以西,从高空看土地是黑色的。D、干谷呈东西走向,是由三个谷地连接组成的。

8、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谷地区的咸水湖咸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咸度越高。

B、干谷地区的咸水湖温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温度越高。

C、干谷地区的咸水湖不结冰,它们的热量来自阳光的照射。

D、干谷地区的咸水湖的咸度虽然很高,但是也有生命存在。

9、下面对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比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性质更为原始。

B、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颜色极为相似。

C、考察干谷地区有利于研究火星探测,是南极科学探索的一项重要发现。

D、科学家通过研究干谷地区的岩石标本表明,南极大陆原来离赤道不远。

10、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气候变暖,冰雪才消失得无影无踪。

B、科学家认为,干谷地区的山谷是被冰川流动切割出来的。

C、干谷地区的降雪比其他地区少,所以没留下冰雪的痕迹。

D、本文作者对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干谷地区的前景充满信心。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它使我们由衷地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义,人生是多么美好。因此,幸福的体验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人整个一生的,因为它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

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很幸福时,他的心中就会响起这样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了!”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而又说自己“幸福”,那就是滥用了大字眼。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苦难与幸福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都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增补或遭遇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增补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有灵魂的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也只能是一个精神事件,却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那它一定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的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完全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两者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以实现的鲜明感觉。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因为苦难与幸福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当然,在更多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但是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领悟悲剧需要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艰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遭遇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

11、从第一段的文意看,“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就是。(4分)

12、根据第一段、第二段的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为什么说“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绪,而是灵魂的愉悦”?

(2)快感和和幸福有什么不同?

13、根据第三段的文意,解释“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一句中包含的下列词语的意义。(6分)

“它”是指 。“肯定”是指。 “否定”是指。

14、根据第四段的文字表述,完成下表。(每个方框只填两个字)(6分)

强烈体验

(正体验)(负体验)

15、用一句话概括第五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0个字,3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墨盒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以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注]:①玃(ju?):大猕猴。②母猴:又叫沐猴、猕猴。③过:错误。④穿井:打井。⑤子夏:孔子的学生。⑥史记:史书。⑦经:界线。⑧为:这里是审察的意思。

16、文中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17、“丁氏穿井”闹出了什么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子夏为什么敢于质疑书上的记载?(6分)

18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意?(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跋子瞻和陶诗(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进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时宰:指当时的宰相章惇(dūn),他对苏轼一贬再贬,必欲致之死地。

彭泽:指陶渊明,他任彭泽县令后一百多天即弃官归隐。 出处:出仕和隐居。

19、“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这两句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20、“千载人”和“百世士”是什么意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5分)

五、作文(70分)

21、一位慈善家好不容易帮助某个青年治好了腿疾,没想到这个青年后来成了抢劫犯。这位慈善家深有感慨地说:“我只想让他尽快走起来,却没有教他应该往哪里走。”请以此事为话题,写一篇200字的议论短文。(20分) ⑧⑦⑤⑥④③①②

22、沟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为方式。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沟通。沟通可以加强了解,化解矛盾,增进友谊,促进和谐。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50分)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A 6、B

7、D 8、C 9、D 10、B

11、使人感到活着有意义,人生很美好(照抄含有这个意思的原文,也算对,4分)

12、(1)因为对幸福的体验指向人整个的一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的总体评价(4分)

(2)快感是肉体的愉悦,幸福是灵魂的愉悦(意思对即可,2分)

13、生命意义 感到幸福 感到苦难 (每空2分)

14、快感快乐 幸福 苦难 痛苦 痛感(每空1分,次序不可颠倒)

15、幸福和苦难都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意思对即可,3分)

16、夫得言不可以不察。(2分) 举例论证(2分)

17、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节省一个劳动力,却误传为打井挖出一个人来。(2分) 因为丁氏传出的“吾穿井得一人”的话过于简洁,有歧义,结果以讹传讹。(2分) “三豕过河”的记载不合常理,“三豕”与“己亥”字形接近。(2分)

18、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察自己听到的传闻,就可以知道真实的情况了。(3

分)

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则和方法。(3分)

19、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情怀,以及追慕古代高人隐士(陶渊明),以写诗自娱

的优雅情趣。(2分)

这两句诗具有夸张和幽默的效果,生动地刻画出苏轼不畏强权、我行我素的精神品质。

(意思对即可,2分)

20、“千载人”和“百世士”都是赞美两位诗人的话,称他们是“流芳千年百世的人”(2

分)

苏轼和陶渊明有仕(苏)与隐(陶)的人生选择上虽然不相同,但他们超脱世俗、率性

认真的“性情”是相同的。(3分)

21、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语言流畅。

篇三:历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启用前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凋零 惆怅 雕梁画栋 ...

B. 压轴 轴线 群轻折轴 ...

C. 卷宗 眷顾 卷土重来 ...

D. 揭晓 间歇 竭泽而渔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洪荒 沧穹 披星戴月

B. 玄奥 炫耀 喧宾夺主

C. 逆料 凝望 鞠躬尽瘁

D. 沉缅 惰性 欲盖弥彰

3. 一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几万年前,撒哈拉地区曾经植物丰盛茂密,河流东南西北,湖泊,洪水经常泛滥。公元前2000年以后,气候干燥程度加剧,湖泊干涸消失,植被 退化,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A. 横贯 漫山遍野 枯竭B. 纵横 漫山遍野 枯竭

C. 横贯 星罗棋布 枯萎D. 纵横 星罗棋布 枯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负责人说,中学生校服价格比较稳定,不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水涨船高”。 ....

B.大家赞扬这个方案犹如抱薪救火,一定会把这次改革的“三把火”烧得更加旺盛。 ....

C.海洋污染不像陆地环境污染那样触目惊心,公众了解信息的途径也非常有限。 ....

D..绿色植物摆放在室内,不但赏心悦目,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功效。 ....

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中。

B.鸟类的大脑虽然很小,却显示出远比人类过去所想象的更复杂、更聪明、更神奇。

C.过度开发湖洲,破坏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其必然结果是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D.人,来到了海南岛的最南端,赋予天涯以形,赋予海角以影,固定了“天涯海角”。

6. 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过天晴,举目四望,但见朵朵白云托出早晨灿烂的太阳。经春雨洗刷一心的,以至年轻的牧马人,都被旭日镀上了一层金。

A. 洁白的毡包、威武的骏马、广阔的草原

B. 威武的骏马、广阔的草原、洁白的毡包

C. 广阔的草原、洁白的毡包、威武的骏马

D. 广阔的草原、威武的骏马、洁白的毡包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共16分,每题4分)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所有个体都具有共性;同时,每一个个体之间也有不同的个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冲突就是基因组的全部意义。基因组不仅形成了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共性,也形成了我们自己体会过的个性。有些人在情感上比较迟钝,有些人却一碰就跳;游戏而在压力面前很焦虑,有些人却寻找风险;有些人很自信,有些人很怕羞;有些人很安静,有些人喋喋不休。我们称这些差异为“个性”。这个词的意思并不仅仅指外在的性格,也指内在的、个体化的性格特点。

在第1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名叫D4DR的基因,它是一个名叫多巴胺受体的配方。多巴胺受体的任务是在某些神经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的地方伸到细胞膜外,准备着接 纳一个小小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得到一个电子信号之后被从 其他神经细胞的顶端释放出来。当多巴胺受体与多巴胺接触的时候,多巴胺受体就会使它 所在的神经细胞发出一个电子信号。这就是大脑工作的方法:电子信号导致化学信号,再 导致电子信号。多巴胺是大脑里主管“动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太少,一个人就会失去 做事的动机与主动性;多巴胺太多,一个人又会很快厌倦目前的事,而频繁地寻找新的冒 险。

多巴胺的一个“表亲”5-羟(读qiǎng)色胺,是存在于大脑里的另一种单胺,它是个 性的化学表现。如果你的5-羟色胺水平异乎寻常地高, 你可能会是一个有强迫症的人,有 洁癖,异常小心,甚至会到了神经质的地步。 大脑里5-羟色胺水平异乎寻常地低的人,他们易有冲动行为,5-羟色胺浓度的增加可以减轻人的焦虑感和抑郁感,能够把很普通的人变成乐观者。低5-羟色胺水平可以很准确地预测猴子的攻击性, 正如它能准确预测人类的冲动行为、自杀、斗殴和纵火行为。这是否意味着, 如果法律要求每个男性都时刻把自己的5-羟色胺水平写在脑门上,我们就能得知应该躲开谁、 应该把谁关起来、应该保护谁使得 他不会伤害他自己? 如果你用人工方法来逆转猴群里的尊卑次序,使得领头的猴子处于从属地位, 不仅它 的5-羟色胺水平会降低,它的行为也会变化。更有甚者,人类当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告诉人们说他们有低或高的5-羟色胺水平可以成为一种可应验的语言。整个5-羟色胺系统是与生物决定论有关的,但是这并不是像人们通常假设的那样, 意味着你的行为不会被社会环 境改变,正相反: 你大脑里的化学变化是由你接收到的由社会环境传来的信号所决定的。 生物结构决定行为,社会又决定生物结构。 社会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启动或关闭基因而完 成的。

7. 下面对第一段文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人类是一个特殊物种,所以在性格上表现出共性与个性的冲突

B. 共性与个性的并存是由基因组决定的,是生物个体普遍存在的现象

C. 不同人在性格行为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构成课每个人的个性

D. 所谓个性,既指外在行为模式的不同,也指内在基因层面上的差异

8. 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多巴胺受体存在于D4DR基因中,它的任务是接纳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

B. 多巴胺要多巴胺受体所在的神经细胞发出电子信号之后才能被释放出来

C. 大脑的工作方法就是电子信号的不断转换,多巴胺的接纳是其典型模式

D. 多巴胺是大脑里主管“动机”的机构,可以调整自身流量决定个体性格

9. 下面对第三段有关词语或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亲”一词,表明5-羟色胺与多巴胺的化学性质十分近似,是一类物质

B. “个性的化学表现”一语,表明5-羟色胺在决定个性特征上更具有标志性

C. 这一段中用两个“异乎寻常”,语意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褒,后者贬

D. “这是否意味着”一语含有推测和假定的意味,引出下文幽默风趣的表述

10.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实验表明,“猴群里的尊卑次序”会因5-羟色胺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变化

B. 人们知道了自己的5-羟色胺水平,可以从根本上预见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C. 5-羟色胺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会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D. 虽然5-羟色胺决定了个体的行为,但最终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因素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我曾经到过沙漠和戈壁滩。在浩瀚无涯的荒凉中,哪怕见到一棵小小的绿草,也会感 到惊喜和亲切。在严酷的自然中,一棵小草的出现,往往是一种接近绿洲的信号,更是一种生命的宣言,这宣言要向世界宣传的事:顽强坚忍的生命,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不会屈服!

绿洲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尽管它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当然,并非人人都能寻找到那片绿洲。有些人,可能已经走近绿洲,却仍会失之交臂,甚至会在离绿洲不远的荒芜中躺倒,饥渴待毙。绿洲对于他们只是梦幻,他们认为梦永远不会变成现实,于是连做梦的兴趣也丧失了,哪里还会有耐心和毅力去寻找绿洲呢?这时,如果有一棵翠绿的小草突然出现在他们绝望的视野里,该有多么好!小草和绿洲之间,毕竟不能画等号。两者的差距还非常遥远。然而谁能否认,希望之光,有时往往像一茎小草那样弱小而不显眼,悲哀的事那些从此紧锁了门窗的心灵,再不愿发出黑暗中的微光,不愿再小草前停下脚步,听一听这绿色生命的呼唤,然后再走向远方。你不相信吧,小草是一些神奇的手指呢!

我也看见过沙漠中的废墟,这是被先人遗弃的城市的残骸,宫殿、庙堂、市场、民宅, 轮廓尚存,千百年前的繁华还依稀可辨。我曾经困惑:古人为什么会抛下他们世代生息的城市?是什么动力使他们背井离乡?在看不见任何活的生命踪迹的废墟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烈日下,道路和房屋的残垣正在龟裂,裂缝像干渴绝望的嘴唇〃〃〃〃〃〃废墟内外看不见一丝野草!我想,一定是炎热、干旱和无情的流沙,把这里的居民逼上了逃亡之路。

与其等死,不如去寻找新的绿洲。是远方的绿洲召唤他们离开了死亡之地,尽管这死亡之地曾是他们的血脉故土。

为什么有时身处繁华,却依旧四顾茫然,新仿佛被抛在沙漠?是的,物质的繁华绝不等同于精神的富足。揣着一颗空虚的心灵在眼花缭乱的物海中流浪,清浅的脚印何等凌乱。多么渴望心里拥有一片绿洲。这绿洲不会因为气候和环境的变换而枯黄。这样,即使远离都市和人流,也不知恍然是错。任你烈日似火,任你风沙蔽天,我可以在绿荫中宁静地面对一切,思绪乘风远去,自由如高飞的鹰。抵达这样的绿洲,也许有千百条途径,我只想寻求其中的一条。

(节选自赵丽宏《小草和绿洲》)

11. 在第一段中,作者说沙漠或戈壁滩上的“一棵小小的绿草”会给他“惊喜和亲切”。这是因为:小草是 ,是 。(用原文填空,4分)

12. 根据第二段的文意,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7分)

做梦的兴趣:

紧锁了门窗:

神奇的手指:

13. 从前的城市变成了“沙漠中的废墟”。对其原因作者作了怎样的推测?他有事如何评 价人们背井离乡、远走他方的?(6分)

14. 最后一段在内容和写法上与前面三段有什么不同?综观全文,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8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 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④①,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⑤亡

⑥之?”曰:时⑦,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⑧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注】①杨子:即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②党:这里指亲戚朋友。③竖:童仆。④反:

标签:广东 高考试题 成人 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广东成人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