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数学 > 正文

影响C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提升方法与对策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目前国内《C语言程序设计》的研究论文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的具体教学方法,缺少全局性的认识和分析。本文从中观层面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改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C语言 提高 教学质量 对策
  
  一、引言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然而,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枯燥难懂,没有学习信心和兴趣,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有责任认真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努力增强教学效果。
  二、现状分析
  1.C语言自身有一定难度。
  C语言涉及的概念复杂、规则繁多、语法严格、使用灵活,且基于DOS运行环境缺乏直观性,一般的编程枯燥乏味。以上特点给师生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教学要求相对专业培养目标孤立。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要为后续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课程教学大纲如何不闭门造车,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其修订工作往往为人所忽视。
  3.缺乏较好的教学方法[1]。
  尽管当前大多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然而,多数依然沿用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讲授教学模式,基本上把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输入到课件,形成了效果更差的以课件为中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讲授速度被动学习,缺少及时地消化理解,更谈不上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再创造,丧失学习兴趣的也不在少数。
  4.重理论,轻实践。
  教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把授课重点放在大量的概念、术语和语法解释上,忽视程序设计思想和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不能对实践环节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把上机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尽管教师们不愿承认,但正是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学习方法事倍功半,枯涩难懂的抽象理论甚至把一些学生拒之门外。
  5.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一些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对编程有所了解的学生认为C语言是过时的语言,应该学一些C++、JAVA等当前主流的语言。还有许多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惧、排斥心理。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许多学生对学习C语言没有兴趣,毫无疑问对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负面作用。
  6.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基础较差,高中阶段未学过计算机语言,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不满足于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有些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速度较慢;有些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前不预习,上机就是机械地打字,课后抄袭实验报告;有些学生反映上课能听懂,上机时不知从何下手;上课开小差、打游戏的学生更是屡见不鲜,等等。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教师采取折中的方法,即以中等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标准,这种“齐步走”的方法使相当数量的“两端”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对策研究
  教学是教与学的总称,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四个要素组成,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以下针对四个要素分别阐述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要把它们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
  1.教师层面。
  (1)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明确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能力,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
  (2)以人为本,强调因材施教。[2]
  教学目标归根结底是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关键,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进度,同时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
  (3)认真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均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规律[3],根据学生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深入的改革和实践,方可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广大教师已总结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法、发现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他人模式,应将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力求做到深、活、透、新,建立完整的教学模式体系。
  2.学生层面。
  (1)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教师通过明确C语言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习不能仅凭兴趣,更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特别是随着学习目标的不断提高,困难也会越来越多,此时教师要多加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端正学习态度。
  (2)明确学习特点,强调学习方法。
  C语言概念复杂,使用灵活,不能局限于基本语法和规则的掌握,更强调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鉴于此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采取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在程序设计、调试分析的动态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
  (3)理论联系实践,重视实验环节。
  有些老师把实验课完全交给了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任务是为有疑问的同学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是极不可取的。实验环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仍要贯彻执行。教师不仅要进行讲解答疑,而且要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实验任务,分析典型算法和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4)加强程序设计思维训练。
  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程序设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淡化语法、强化算法,把算法分析与设计思想贯穿于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为以后编写程序、软件设计奠定基础。
  (5)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1,4]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传道”即“授人以渔”。教师传授的知识往往是抽象、机械、静止、片面和孤立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灵活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对解决本门课程乃至工作岗位上的问题至关重要。
  3.教学内容层面。
  (1)针对专业,制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要明确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不同层面上要达到的要求。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必然由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构成,目前我们缺乏细致的教学研究,除认真分析各专业的共同点之外,更要深入挖掘各专业对程序设计基础能力的不同要求。
  (2)依据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无论教材编写得多好,其深度和广度不一定适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教学内容不能等同于教材,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补充、优化教材,采取“有所取、有所不取”的策略,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不宜过分注重语法知识,而应该重点强调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方法,要合理选配和组织那些基本的、核心的、重点的内容,做到少而精,对于一般性的、扩展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自学。
  (3)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实验环节设计上,要注意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在保证验证基本理论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有些高校在课程结束时增加了实训或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设计作业任务。
  针对每堂课的知识点,安排适量作业,以便及时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作业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律,难度和题型要适合学生学习状态,兼顾理论和实践形式,兼顾语法规则和算法设计。还要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适当调整下堂课的教学设计。
  4.教学环境层面。
  (1)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降低理解难度,达到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然而,要防止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盲目和随意使用,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在适当的时候,“黑板+粉笔”是最佳的媒体选择。
  (2)建立课程网站。
  课程网站通常提供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材、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作业与习题、网上答疑、在线测试及经验交流等功能。有效地利用课程网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教师在因人施教难免存在的不足,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结语
  以上是我近十年来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些体会。随着社会需要、计算机发展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对该课程的深入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就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董卫红.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5-38.
  [2]谢少安.关于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0,(223):61-63.
  [3]张桂春,唐为民,张琳琳.高等教育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187-243.
  [4]高伟,张国印,黄宏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6):79-82.

标签:教学质量 语言 课程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