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体检 > 正文

[在历史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著名成功学家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品德与能力。大量的科学研究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实践也已证明,未来社会“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不是靠个人单枪匹马就能够实现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生存的条件之一。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标准》)”的学习方式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由于合作学习遵循了教育的协同原理和心理学思维互动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合作学习中,成员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学习方式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解放个性,更新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表明,合作学习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学会合作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历史合作学习的实践证明,合作精神的培养需要选取适宜的合作策略。
  一般意义上,人们将合作学习只作为以课堂为活动阵地的教学形式。笔者认为,这只是狭义的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进行学习,合作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学习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也离不开同学与教师、家长、社会、研究对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合作精神的培养正是在与不同的合作对象的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的。如何使这种交往形成为合作精神的培养载体,这就要求教学组织者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
  选取重要的学习环节,培养合作精神。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应该选取适当的学习环节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什么是适当的学习环节,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学习环节的选取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的特点来决定,选取的环节要有利调动合作学习的的兴趣,要有培养合作精神的学习材料,要确定合作的适当方法。这些合作方法可以是分工准备、交流表演、讨论、辩论、动手设计、成果展等多种多样的。例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在组间合作中,探究丝绸之路上民族风情、地理风貌、历史遗产和政权交替等,然后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在呈现的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继续进行合作学习。
  选取优秀的模范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同样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在长期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在合作中进行组间竞争的精神,竞争机制的引入会反过来更加强化了学生组内合作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一定期间内进行经常性的自助性的模范小组的评选,为其它小组提供效法、跟进和赶超的榜样。合作学习模范小组的评比条件必须是明确的,至少要具体这样几个方面:合作的方式多样化、合作的频度密集化、合作的参与全员化、合作的成果特色化。有了这样几个方面,合作精神的培养才会落到实处,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当然,这个榜样小组的存在期间,必须是在相对较短的期间内存在,否则就会弱化竞争,淡化合作精神的培养。
  选取激发兴趣的随机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合作精神的培养也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历史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素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选取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可以随机设问,使用问题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问题的产生或设置不只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设定的,也可以是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发现的共同问题。后一种问题的产生本身就是合作学习的产物,反映了合作精神的作用。如笔者在教学日本明治维新时,学生在讨论中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属于资产阶级改革,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同一世纪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问题明确后,同学们都想知道为什么,兴趣剧增。于是,我就鼓励同学们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开展讨论的准备,并且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小组汇报。结果,问题不仅解决了,同学们合作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也变成了激发求知欲、探究欲的强大动力。
  选取手脑并用的历史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选取联系实际的探究课题,培养合作精神。新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交替应用或者是交叉应用的。在探究学习中就必须依赖合作学习,因为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要学会交流,要分享学习的信息、方法和成果,以完成学习的任务。探究学习的载体,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课题,不管是问题还是课题,学习的过程都少不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其他参与研究者(家长或其他有相关知识的人)之间的合作。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所以,合作探究的问题或者是课题的选择最好是能力与学生、国家或世界的发展现实有某种联系,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内容时,我就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课题:如何看待解决台湾问题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然后,将学生分地理条件、历史发展、政治现实、经济现状、外交情况和民族特点等六个研究小组进行研究。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学生增进了对台湾的了解,认识到了统一是中华历史发展的必然,进一步认识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通过研究也使学生明白了统一大业的完成也必然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合作才能实现,更加领悟了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深刻内涵。
  新课程实施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培养的总目标之一,体现突出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特征。合作精神,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这种精神的培养,若干年后我们的社会劳动者才会形成强大的合力,民族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标签:培养学生 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