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体检 > 正文

老外哈哈哈笑得很慢【老外眼里的“慢”与“快”】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托马斯?弗里德里曼,是当代羡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一向以前卫、平实、犀利、锐敏而闻名于世。不过读过他的《世界又热又平叉挤》后,恕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确实有些走眼。
  比如,他在本书中专门列了一个章节――“做一天中国(仅仅一天)”,谈到中国政策和法规快速出台和实施的优越性,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诚然,如托马斯所说,在美国要制定一项法律或讨论一项议题,由于不同利益群体的相互掣肘,以及各种复杂程序的制约,常常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达成共识,形成法律。而在中国,由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2007年的一个早晨,中国的店主们醒来后发现国务院已经宣布,从2008年6月1日开始,……所有的商场、店铺将禁止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美国从1973年就开始了汽油去铅过程,但直到1995年才基本实现了全国出售汽油的无铅过程,而中国决定1998年开始实行无铅化,1999年新标准已在北京地区试行,而到2000年整个国家全部实现汽油无铅化。美国为制定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从1975年着手进行到2007取得重大进展,花了32年时间。在2003年,中国开始将轿车、卡车的经济燃油标准提上议事日程,并报经国务院待批。该标准在2004年获得批准并于2005年开始实行。”所有这些,在托马斯那里,都是令他特别欣羡的地方,是他想“做一天中国”的原始“驱动力”,是克服他们的“民主制度最差部分(难以在和平时期做出重大决策)”的好办法,是“第二天”继续享受他们自己的文明成果的捷径。
  然而,托马斯却忽视了事物的另外一个方面。换句话说,他只是用一只眼睛来看中国,就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或只看到事物一面的时候,说实在的,托马斯说的这些重大决策迅速出台的事例并无错误,他说的也都是确凿的事实,问题在于他只看到了一些决策出台的迅速,却没有看到另外一些决策、法规、制度的出台,也与美国一样,十分艰难,同样难以迅速达成共识,形成一项规章制度。比如,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很早以前就有人大代表提出了议案,新疆阿勒泰地区还搞了个试验点。现在呢?不说不搞,也不说什么时候搞,总说是“条件还不成熟”;到底要什么时候才算“条件成熟”,也没人给个准信。看来只能继续是个漫长的“议论”过程。要形成一项制度,看来也不会比美国人的速度快多少。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说是“历时16年,凝聚了几代党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人民日报》2011年1月12日)。16年啊,这也是够长了吧!如果托马斯在他的书中把这些事例也列入进去,我不知道他是否还有想“做一天中国”的说法。看来,简单地用枚举法得出的结论是靠不住的。观察问题需要全面地、全方位地思考,才有可能接近真实。
  托马斯的“走眼”,当然不是他的眼光有什么问题,只是出于他的功利目的,而非价值目标的追求。他并非真正有赞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批判资产阶级民主虚伪性的真意,他“第二天”还是要回到美国社会“继续享受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的,这才是他的真实想法。
  不过,从这里,我们倒可以看出我们的“快”和“慢”与美国的“慢”的一些不同的奥秘之处。在涉及大众权益的问题上,我们的政策、制度、法规等往往出台得快得惊人,有人代表,有人做主,有人决策。但在涉及到官员的权力和利益问题上,如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也像美国一样,背后各种利益的掣肘以及各种复杂的程序,常常也很难达成共识,长期形不成决议与制度,慢得也如“蜗牛”爬行。这表明,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前者,几乎没有权力的博弈,后者却似乎充分得有些过了头。如此大的差别,并非是一个正常社会应当呈现的秩序,恰恰说明在许多方面,我们还有改革和完善的必要。
  老托的“做一天中国”,羡慕我们的快,不是我们骄傲和陶醉的资本,反倒提醒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对待“快”与“慢”背后的利弊与考量。

标签:老外 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