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体检 > 正文

小学校的特点 小学校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学校      去年的时候它已是废墟。我从那儿经过   闻到了一股呛人的气味。那是夏天   断墙上长满了紫云英:破损的一个个   窗户上,有乌粪。也有轻风在吹着
  雨痕斑斑的描红纸。有几根断梁
  倾靠着,朝天的端口长出了黑木耳
  仿佛孩子们欢笑声的结晶……也算是奇迹吧
  我画的一个板报、还在,三十年了
  抄录的文字中,还弥漫着火药的气息
  而非童心!也许,我真是我小小的敌人
  一直潜伏下来,直到今日。不过
  我并不想责怪那些引领过我的思想
  都是废墟了,用不着落井下石……
  
  反思的力度  黑 马
  
  雷平阳诗总体给我的印象是草根性、地域性、平民化的写作,他似乎拒绝“形而上”的凌空蹈虚。他的沉稳、内敛、思辨、独特的叙事能力,以及语言的张力和金属般的质感……这些都曾一度令我感到着迷。
  《小学校》是雷平阳抓住生活细节和现实经验的典范之作,是对“情感、经验和智性”的提纯与融汇。是心灵真实的一次裸呈,他以诚恳直面的视角,通过对小学校“废墟”断层的“奇迹”(一个板报还在)的追述,以险象环生的表达能力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我”作为灵魂的受害者来反思那个疯狂的年代,其中不乏有真实复杂的情感,有理性深度的思考,有内心灵魂的诘问等等,通过诗人的笔娓娓道来,真实可信,颇为感人。“我并不想责怪那些引领过我的思想/都是废墟了,用不着落井下石………”起到了点睛之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诗人不仅有力地揭示出了一代人暗藏在心灵深处的精神创伤,还为读者留下了可供“质询”的佐证、强大的心智共鸣、更为广阔的反思和解读空间。
  他逼近生活中的细节,大拙藏巧,大愚藏智,在朴素的叙述中推进了思想批判的力度,体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
  
  循着时光的碎片  李林芳
  
  那个时候,我也在这样一所小学校里,那个时候,我把这所小学校看做家园,在那里专心致志“描红”, “画板报”,被“引领者”的“思想”裹挟着。那是三十年前,我是那个发出“欢笑声”的孩子,而在二十年前,我是这样的一所小学校里听着欢笑声的老师。而今天,读雷平阳的《小学校》,打量着这样一所“小学校”,也是打量着我的三十年。“三十年了”,一切还在,一切都已不在,“破损的”,“雨痕斑斑的”,“发出呛人气味的”这些痕迹已成为废墟,恰恰是“这些痕迹”,这些往昔时光的碎片使“小学校”复活,使欢笑声响起,使我们能够以此重新对自己做向内的审视,作为“我的小小敌人”的那个我“一直潜伏下来”,我们已经无意追究对错和得失,那些生命中散尽的散失的已不能回来,只有那个“潜伏下来的我”循着时光的碎片,在这里邂逅旧日时光,并沿着诗人的指引,修补几乎被磨损殆尽的童年场景和心路历程。更因为二十年前我在小学校里做教师的那段经历,我对雷平阳的《小学校》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忆里的历史情怀  辰 水
  
  诗人的选材乍看来几乎是一个陈旧的题材,一个对乡村小学的怀念,无非是一些感叹时光的旧愁和新愫。然而,在读到该诗的最后几句时,我却分明感到了诗人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回忆,更多的是思考,是诗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者对历史的个人理解和认知。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诗人雷平阳,显然比70后、80后们有着他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历史的领悟,还有自己在70年代亲身经历,都是年轻一代的诗人所不能比拟的。
  该诗的开头,几乎以白描的写法来描绘了那所小学校。相信所有的诗人都会那样写,都会写到那些“残损的窗户”、“蒲公英”“鸟粪”等,如果写到这里真可谓是泛泛之作,可是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那些“抄录的文字”。是黑板报里那些特殊时代强暴的词语吗?显然是,要不哪有“火药的气息?”在是非观念还不甚分明的孩子的心里,那些词语是不能够理解的,恰恰如诗人所说“而非童心”。在那个年代,童心都被表面上的狂热所遮蔽,而留给诗人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少年记忆。
  然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诗人对于这一段记忆,没有去责怪谁的意思,包括那些引领过我们思想的大人物。诗人对历史敞开了自己宽广的胸怀,对历史开始怀疑与反思,然而却并不意味着重新的翻盘。所以诗人写道:“都是废墟了,用不着落井下石……”
  有时反思比推倒重来更为重要,历史都成为“废墟”了,我们后人要做到的也许只是时刻的警惕。
  
  《小学校》:对个人记忆的一种返观与回望  王士强
  
  《小学校》所写与个人经历、个体经验有关,写出了过去与现在之间巨大的裂隙与鸿沟。有很强的艺术张力。
  叙述的起始时间是“去年的时候”。“我”看到儿时的小学校已经破败不堪、面目全非,变成了“废墟”,这里有着时间的“变化”和历史的“沧桑”,当然如果仅仅如此写还是显得比较平常、一般,不过随后作者便在这其中有了自己的“发现”:“我画的一个板报还在,三十年了/抄录的文字中,还弥漫着火药的气息,而非童心!”这有如点睛之笔。瞬间将“历史”拉到了眼前,并与“当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已经恍若隔世的历史生活及其价值观重新呈现到了眼前,栩栩如生。今昔比照,作者思忖道:“也许,我真是我小小的敌人/一直潜伏下来,直到今日。”这句话似乎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方面,“今日的我”在“幼时的我”中已经潜伏下来,它虽然受到了压抑和误导,但没有被扼杀掉,仍然成长了起来;另一方面,“幼时的我”其实仍存在于“今日的我”之中,它虽然是潜伏的,但不仅在过去,而且在现在(甚至以后)都仍将存在,其痕迹已经不可能被抹去……诗句极为形象而又深刻地写出了“我”的内在复杂性,有极丰富的指涉。不过,对于“那些引领过我的思想”,作者并没有采取控诉或批判的态度,而是平和、大度的,显示了主体的自信与强大:“我并不想责怪那些引领过我的思想/都是废墟了,用不着落井下石……”
  这首诗在具象与抽象、现象描摹与理念表达方面结合得非常好,情感的“远”与“近”、“冷”与“热”的尺度把握得很恰切,“去年”、“三十年前”、“今日”之间的时间转换也增加了作品的理解维度……作品写出了真实的个人记忆和经历,同时也连接到了更丰富、广阔的公共经验、历史内容与人性内涵。

标签: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