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网址 > 正文

[古代散文学习指津]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散文被喻为文学园地里面的轻骑兵,说的是散文不像其他文体那样受到条条框框的制约,作者心骛八极,视通万里,什么皆可以收于视野,什么都可以纳入笔端。但是散文又是形散神不散的,每一个作家都会独树一帜,让自己的风格与他人迥异,让自己的感情打上个性的烙印,让自己的技法独具匠心,让自己传达的人生感悟振聋发聩。学习古代散文,我们需要由形入神,品鉴作品风格,把玩作品语言,掌握作品技法。
  一、揣摩风格,反观自己,为我所用。
  学习《祭十二郎文》,就学习它不事雕琢、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文风;学习《阿房宫赋》,就学习它铺陈张扬、汪洋恣肆、字斟句酌的文采;学习《项羽之死》,就学习作者借助于细节将自己鲜明的爱憎熔铸于人物之中的主观精神;学习《伶官传序》,就学习它将事、情、理融为一炉的艺术;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学习孔子和蔼的长者作风、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和温柔敦厚的语言。每一篇散文都是个性的结晶,都是独立特出的唯一,我们反复揣摩其风格,反观自己平?作文的风格,可以为我所用,善莫大焉。
  二、玩味语言,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学习古代散文,就是进行精神洗礼,就是进行情感沐浴,就是进行思想交流,就是与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但要做到如此,必须从玩味语言人手。当你读到“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这样的句子,你停留一下,看一看韩愈艰难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作者惨不忍闻的凄凉心境;当你读到“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你联想一下,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种下枇杷树,就知道那不是种下的树,那是种下的相思,树冠如盖,却伊人已渺,睹物怀人之情是何等的“剪不断,理还乱”啊,你可以看出作者语言的朴实和情感的真挚;读“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你将其中的观点用事实印证一下,就会发觉此语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天下多少兴亡事,都是与自己造成的“蚁穴”有关,与自己玩物丧志有关。你再回顾一下,开启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不就是唐庄宗的前车之鉴吗?而唐庄宗之后的宋朝徽、钦二帝不也是不以史为鉴,重蹈覆辙吗?玩味语言,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你的精神就开了一扇明朗的窗口,你的情感就经过了一次彻底的过滤,你的思想就得到了一次美妙的升华,你还会有你自己幻化为作者的自豪感,何乐而不为之?
  三、掌握技法。分析作用,领悟主旨。
  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揭示的人生哲理往往通过一定的技法表现。学习古代散文,就要学习散文写作的技法。打开《阿房宫赋》,我们看到作者写阿房宫,极言其规模之大、曲径通幽、精巧玲珑、美轮美奂;写美女,不正面写人的容貌,而是从她们的梳妆打扮写起,写梳妆打扮,极言美女之多,美女之美。这是铺陈、夸张和想象的技法,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铺陈、夸张和想象呢?因为只有把阿房宫写得至美,把宫女写得至美,才能最大限度地揭露秦王的穷奢极欲,揭示盛极必衰的道理,更能警醒当朝统治者,使得“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论深入人心,且如警钟长鸣。学习每一篇散文,我们都要掌握其技法,分析技法作用,进而领悟文章主旨。
  当然,学习古代散文还有一个扫清语言文字障碍的任务,我们还要判断文字是否通假,词类是否活用,是否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句势是否特殊等,因为这是起码要求,不复赘述。

标签:散文 古代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