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文综 > 正文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和谐的语文课堂要具备和谐的学习内容,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且长久地保持下去。语文课堂就必须具备丰富有效的学习内容,要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单一化,而重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一、 融洽关系,寄予期望 ?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这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会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古代《学记》中所谓的“尊其师,信其道”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我们教师一定要既做学生的师长,又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真诚友好的关系,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
  1. 把微笑写在脸上,让课堂充满温馨。 ?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总是摆着一副苦面孔进行训育式教学,学生早已厌倦了教师麻木冰冷的面部表情,学习的兴趣自然就削减了一大半。根据教育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课堂上情感丰富自然、平易近人的教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因此,教师力求每堂课都能面带微笑,抛弃心中的烦恼,忘却个人的荣辱得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走上讲台,艺术化地进行教学,让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为语文教学打开一个活的源头,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
  2. 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诚挚友情。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育上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感与信任度。为此,常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话题与学生聊聊,有时与学生一起打打乒乓球、羽毛球,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QQ呀,游戏呀……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逐步建立了诚挚的师生友情,增强了师生间的合作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这种不花钱的“感情投资”十分可取,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若如此,教师何愁学生不把语文学好呢? ?
  
  二、 激励成功,学生自信 ?
  
  光有爱生的情感投入当然不够,必须给学生以学习成功的体验,因为没有学习成功作为支柱的情感是难以长久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就动机、志向水平的高低,与他们的自信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学习上的自信心主要来自于学习上的成功感。学生个体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基础很差的学生,即使对语文学习处于不积极的状态,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有心人,多耐心观察这样的学生,一旦在他们身上发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应该“小题大做”,给予热情的鼓励。千万不要因为只是一点小事,不值得一提,错失了激发这样的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良机。学生哪怕在一点上得到肯定,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从而逐渐迁移到对课文学习产生兴趣。如此反复,学生在一次次取得成功和鼓励的前提下,不断增强自信和自尊,从根本上改变对语文学习不积极的状况,表现出主动积极的参与态度。若长期坚持,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
  
  三、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积极自觉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因此,除了要求教师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丰富、有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外,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语文学科有了兴趣,就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意识。那么,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激发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教师或者声情并茂地朗读名篇佳作;或者讲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者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同学思考;或者利用挂图、表格突出直观创设情境;或者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播放录音、乐曲、图像等创设情境;还可以运用学生的模拟行为(分角色朗读、编排小品、课本剧表演)创设情境;……总之,教师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使学生对课文整体有深刻的感受,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鉴赏能力,引起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冲突”,转入对问题的探讨,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样的,只要运用得当,切合学生实际,学生上语文课肯定会兴趣盎然。 ?
  
  四、 找准角色,发扬民主 ?
  
  用现代教育的观点看,在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因素之间不能是一种单一单向传递关系,而应当是一种多向往复、立体交叉的系统。教师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主导角色地位,才可能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也只有站在自己的主体角色地位上,才可能有效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使自己获得主体性发展。师生双方,首先需要教师找准角色地位,这样才能发挥主导作用。也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得到发挥和发展。 ?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统治地位,权威性神圣不可侵犯;学生只能绝对听从教师,其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与创新能力。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发扬民主,才能解决学生愿学、乐学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使教学民主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激励、合作、服务的基础上的。在语文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下的教学民主则表现为:学生有读书、思考问题的时间,有提出问题、训练语言运用的机会,有发表见解、参与辩论、纠正别人错误的权力,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新途径的表现。 ?
  
  五、 激发思维,培养习惯?
  
  当前语文教学在方法上,仍然较普遍地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还过于看重结论,因此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不到开发,训练得不到强化,很难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人的主体性发挥才有质量和效益。所以,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基础。 ?
  目前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应重点落实好由单纯的认识性学习转化为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习,要重视好三个问题:(1)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三主”,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2) 实现教学重点的转移,即不把记住现成结论放在第一位,而是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学生观察、体悟、感受、发现、运用、创造放在首位;(3) 遵循语文学科思维培养的基本原则,如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发展思维与知识教育相结合、语言的课堂学习和社会应用相结合、认识因素与非认识因素同时开发等。

标签:语文 课堂教学 素养 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