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文综 > 正文

中学语文杂志【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创设】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表面热闹实则空洞,置学生学习于被动地位,提问不合教学逻辑等。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提问。首先,根据“主问题”概念的提出者的文论以及相关文献,探讨“主问题”的“内涵”。其次,结合名师的课例分析,研究其中典型的“主问题武”的提问,探讨主问题创设的策略。策略具体包括:以一当十,适量设置主问题;指向明确,据核心价值创设;多方切入,促文本整体探究;多种手法,促学生活跃思维。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更精致、更具品质。
  关键词:主闸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文本整体探究;学生主动思维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无论语文教学改革如何发展,都在教学中发生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也成为教师们最为广泛运用,也最为基本的一种教学语言技能。
  在课堂上,教师一般运用提问来推动教学过程,但为什么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值得反思。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提问随意,存在诸多假象
  2.问题的设置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3.提问不合教学逻辑
  二、创设主问题。优化设计语文课堂提问
  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主问题”的研究,也就是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它逐步成为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之一。
  1.主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背景下,主问题的研究融入了许多新的理念,也逐步称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也成为优化设计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对“主问题”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主问题的理解上的“泛化”,导致操作上的“虚化”。因此,笔者以对主问题内涵的分析为基础,探讨主问题创设的策略。
  2.主问题的内涵
  余映潮认为,“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的设计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主问题是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索、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具有指向语文学科的向心力。”
  首先,何为主问题虽然各人的表述有所不同,但从中体现的主问题的特质存在诸多一致性。其次,主问题概念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但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名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了“主问题式”的提问方式。因此。笔者根据主问题内涵,结合名师的课例分析,研究其中典型的“主问题式”的提问或问题,探讨主问题创设的策略。
  三、主问题创设的策略
  1.以一当十,适量置主问题
  主问题的创设,必须具备“以一当十”“一问抵多问”的作用。因此一堂课的主问题一般在一到两个,争取一课一得,以点带面。到底设置几个主问题,须视具体的文本体式、内容和学生学情而定;并且。主问题的充分预设下,可以顺应学情,生成“子问题”,环环相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2.指向明确,据核心价值创设
  什么样的主问题具有探讨的价值,怎样避免“无理问题”“没必要”和“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的出现,设计出符合教学逻辑的主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一篇课文通常有很多教学点,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目标。以此来设计问题。因此,首先应当确定这个文本最核心的,最突出的价值点,以此来设计主问题,展开教学思路,带动全篇学习。
  四、多方切入,促文本整体探究
  主问题的设计,要改变传统提问的零碎、繁琐。要能够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做多角度的、反复深入的思考。根据文本特点,从诸多角度切入,都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探究。
  1.从题眼切人
  例如,余映潮的《神奇的极光》课例,设计的主问题是:你能从课文中找出10个左右的句子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以说明什么是神奇的极光吗?抓住“题眼”,就能理清文本脉络,为学生全面深入地品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文眼切人
  诗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主旨的词句就是诗眼、文眼。抓住文眼,设置主问题,能够找到文本的关键点。纲举目张。形成对文本的整体阅读。
  3.从学习知识、能力点切入
  教材中编者提示的学习知识点、能力点,往往就是教学的重难点,可以据此来设计主问题。例如,教授《清兵卫和葫芦》时,范维胜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知识点、能力点话题“情节”。设计这么―个主问题:《清兵卫和葫芦》的情节“摇摆”体现在何处?在摇摆的情节中我们读出了什么?以此来掌握小说艺术中情节跌宕的生姿之美。
  五、多种手法.促学生活跃思维
  主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体验及思维过程,把学生置于主动的地位。灵活巧妙地运用一些手法,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整体参与,从而形成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
  1.比较法
  于漪的《晋祠》虽然是二十几年前的课例,就主问题式的提问而言,仍独具匠心,独辟蹊径,给学生创造了活跃思考的空间。该课例首先听写《中华名胜词典》中“晋祠”的条目,然后把其中有关内容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随后提出了第一课时的主问题。
  说明文教学,相较于其他文体。更容易显得枯燥乏味,教者老生常谈,听者味同嚼蜡。但运用比较手法来设置主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拓展出了的一片新天地。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投入于比较阅读之中,揣摩着字词的细微差别,说明文的表达方式、说明顺序、说明语言不再是空洞的专业名词,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融入他们的思考中。
  2.概括法
  例如,宁鸿彬的《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的主问题是:(1)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2)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两个主问题。分别把重点落实在人物、情节和主题上,每个主问题都引导学生对文本从整体阅读到文本细部,反复、深入的研读。比如第二个主问题,情节围绕哪个字展开,学生概括了八个字,在讨论哪个字正确的过程中,运用了排除、检验和比较等方法再次梳理了情节,对照了文中所有的人物,最后得出了各色人物,是围绕“骗”字展开的,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3.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方式。一方面,避免同类文本重复低效的学习,另一方面,形成对文本深入的、具有独特价值的阅读过程。
  4.析因法
  宁鸿彬的《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提出的主问题是“这两个骗子并不高明的骗术却骗了那么多人,这些人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此设问的用意,在于授予学生阅读课文的“析因法”,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而言,也是一种提示。抓住文本叙事,追查原因,以此来设计主问题,可以使学生刨根究底,从现象到本质,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的重要的教学能力之一,如何优化设计课堂提问,一方面,教师须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不断地重读、细读文本。另一方面,要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策略、手法,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更具品质。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标签:创设 中学语文 教学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