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英语 > 正文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 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以人为本是关键。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教”“管”相长,刚柔并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使人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人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67-02
  
  学生管理工作是教育教学的延伸,如果说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做事”,那么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塑造“做人”的品质。所以,在当今倡导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而学生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
  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要实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除了各项规范制度的约束外,更重要的是从思想、心理教育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重视,以尊重、关心、培养学生为宗旨,以激励为主要手段,刚性管理与柔性引导相结合,有效地实现学生管理目标,促进学校优质、高效地运转。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学生整体素质下滑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连续大幅度扩招以来,生源质量总体有所下滑。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生源情况更为严峻,其学生构成复杂,有三年制专科,还有四年制双专科、五年制专科等,多个办学层次的学生共同存在。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学生个性化突出 高校在校生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过分依赖,自理能力弱,身体、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控能力,缺少集体观念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友爱精神,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自觉性,学习失去了目标。另外,他们强调自己的个性,很多事情都要求自主选择权。
  网络的普及带来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对当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利弊兼有,一方面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视野和方法,可以更快、更好地与同行进行工作方式方法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也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首先,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见多识广,更有主见、更有个性;其次,网络的虚拟世界也使部分学生沉迷其中,借此逃避现实世界的困难和挫折,网络中的色情、凶杀和游戏使得学生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个别学生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人文关怀的缺失 在我国长期历史传统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往往认为学生应该做到一切,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针对这种现状,一味地采取制度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如果过分地给学生施加高压进行约束,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很多不良现象。所以,刚性管理与柔性引导相结合,侧重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人性化管理,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关爱,真正做到将人本教育落到实处,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和“人乃发展之根本”,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满足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实现管理目的,从而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双赢。
  就学生管理而言,人本管理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目的。所以,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应体现以下基本内涵:一是重视人本思想,既要把学生视为教育对象,又要把学生作为服务主体;二是重视人性化管理,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一切管理都要为学生成才服务,不但要管学习、管纪律,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问题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充分体现管理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具体实施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本质,就是把学生置于教育管理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保护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实现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传统的大学强调的是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学生工作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使得学生敬而远之,不容易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因此,学生管理部门更应该改变以往“管理学生”的观念,树立人本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为学生的成才保驾护航。在制定各项政策和做各项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体现人文关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管理实际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过程,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人本管理的关键。在学生管理中,师生关系是最为主要的人际关系问题。教师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同时又是服务者。首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争取得到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其次,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态度和善,尊重和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给予学生贴心呵护,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了,管理工作也就理顺了。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文化生活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净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用“文化”管理人是高层次的管理形式,与“制度管人”相比,更能体现管理的人性化。高职院校生源综合素质不及本科院校,加上多数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对是非曲直缺乏辨别能力,遇事欠思考,处置能力差,容易酿成不良后果,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以校园文化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载体,为学生展现形象、拓展素质提供舞台。学生社团是在学校指导下由学生按个人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及其社团组织的特点,学生管理部门要注意在社团建设方面加强重点引导,同时在制度、组织、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宽松的环境,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公益活动,如专题班会、文化交流、义务劳动、助困救灾等,通过这些活动,达到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目的。文化氛围浓厚了,管理的人情味也就更浓了。
  注重“教育”与“管理”相互促进,寓管理于教育之中 “教育为主”是人本管理始终倡导的理念。高校扩招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下滑,我们不要一味地因为学生素质低下而怨天尤人,更多的是要把缺失的教育及时补回来,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和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善,心智还不成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学生往往会情绪低落,自暴自弃,从而导致学校恶性事件的发生。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必要的。这就要求管理者从心理教育的角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另外,要加强情感教育。对于性格孤僻、自我封闭的学生要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责备,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受亲情、师生情和友情,感受集体的温暖,促进人性回归。可定期在班级组织一些团体辅导活动,比如角色扮演、心理游戏、创意思考联想活动、知心话吧、演讲辩论、参观访问等,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主独立、乐观自信的品质。
  身教重于言教,倾听多于说教,激励优于压制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以身立教,才会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其教育要求才会为学生所内化。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自身要对生活有极大的热情,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到有所追求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应用具体的行动代替说教,有自省自励的意识,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在师德、师学、师才、师风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提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其次,要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如成立“心灵相约”聊天室,让学生倾吐自己的心里话。不仅学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也能发现问题的关键,以便对症下药。再次,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激励研究中发现,一般情况下,人的能力可发挥到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后,其能力可发挥到80%或90%,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敏锐地察觉时机、巧妙地运用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多使用激励语言。只有这样,管理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本管理”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中的作用。在学生管理中,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保持两者之间良好的互动性和协调性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关键。虽然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偏低,但其中也不乏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所以,培养一支学生管理队伍,让他们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一方面可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学校的其他管理工作而独立存在,需要与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等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同时,也需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员工的积极性,发扬团队管理的精神,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用“心”管理,即教人要有责任心,育人要有爱心,待人要有诚心,这样才能使人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林彰森.以人为本 创新高职德育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8).
  [2]李岩民.“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湖北财经学报,2009,(6).
  [3]孙艳.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5).
  [4]邹信珠.激励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1).
  作者简介:
  刘志刚(1979―),男,江苏盐城人,在职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标签:新形势下 思考 高职院校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