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院校 > 正文

加强物管规范化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为了提高农村物业管理水平,成都创新地提出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简称农集区)规范化概念,并于2011年8月12日出台《成都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试行)》,要求农集区都需按六大标准来建设。8月15日又出台《成都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验收评定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在2011年达到30%,2012年达到60%,2013年达到90%以上。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成都市从2008年起推行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公共环境卫生、公共秩序、设施设备维护和纠纷调解等规章制度,探索出了“共管”、“托管”、“自管”三种农村物管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物业管理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成都市又从2011年起,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农集区物业管理推行六大标准, 3年内基本实现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
  在农村推行现代物业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低矮的农舍正被城市化所取代。农村城市化不仅带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观念,实现农村与城市生活同质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然而,农村的管理不同于城市,“两委”来管理村中公共事务,没有或鲜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现代物业管理在农村有了实行的可能性。
  农村城市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1978年到2010 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上升到5919元,增长了43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农民可以通过种地、养殖、外出打工、房屋出租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收入渠道已经实现了多元化,这就为农村发展物业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日益凸显,迫切希望改善农村脏、乱、差的局面,也希望农村能够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尤其是现在的80、90后,回到农村生活有种不适应的感觉,而农村配套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相对落后。三是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城市化既为农村带来了资金与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根据本地优势,发展手工业、加工业等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入驻,迫切希望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为之管理厂房、办公楼等物业。
  对农民来说,推行现代物业管理,能够让农民摆脱农村清洁卫生“脏乱臭”的局面,生活在一个干净、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城里人所特有的“待遇”――物业服务,提高生活的品质,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对于农村来说,推行现代物业管理,意味着“村―组”的村中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将要向“村―社区”的管理模式转变,能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这也将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对于农村“两委”,脱身于日常的“物业服务”,更能集中精力致力于农村发展大事。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农村无疑是一个庞大市场,发展农村物业管理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成都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做法
  1. 成都率先在全国实现农村物业管理全覆盖
  为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成都在2007年首次将农村物业管理纳入《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在农民集中居住区聘请物业公司实行规范化管理。2008年1月,《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提出物业管理要延伸到乡镇的每个村落――城乡统筹成为《条例》的最大亮点。
  成都市实施物业管理以后,给农集区带来了六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治安状况明显改善,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48%, 95%以上小区重特大案件实现零发案;二是清洁卫生显著改进,小区乱堆乱放、乱贴乱挂、污水横流、蚊蝇滋生、违规搭建、违规饲养畜禽等得到有效制;三是社区环境逐步改善,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基础设施等逐步得到了完善,社区文体活动得到了丰富;四是社区风气明显好转,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后,更加注重关爱邻里,关爱家园,“共有家园、共管共享共维护”的物业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小区重大事项由居民们民主协商决定;五是物业实现保值增值,房屋出租率的不断提高,租价较以往普遍上涨30%以上,租金收入让居民的钱袋鼓了起来;六是社区就业机会增多,居住与就业有机地统一起来了,经过几年的摸索,社区自建物业公司经营逐渐步入正规,一线操作层员工岗位均为本地居民。
  随着成都统筹城乡步伐的加快,各区(市)县农村集中居住区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3月29日,全市已交付使用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共有1726个。其中,中心城区96个,其他区(市)县1630个;无电梯的1664个,有电梯的62个;百户以上的959个,50户以下的407个;建筑面积共有70370298.41平方米,入住居民达561395户。
  如今,成都已经基本达到了农村集中居住区居民入住后就能享受到物业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物业管理的全覆盖。据统计,目前,成都农村物业服务总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服务项目超过1700个,农村物业管理走在全国前列。
  2. 成都市农村物业管理探索出三种模式
  成都推行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服务,目前已探索出“共管”、“托管”、“自管”三种模式――包括村级组织行政服务管理、选聘专业化物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居民自行管理等在内的多种物业管理方式,并不断规范完善。
  “共管”―― 以多方参与为基础的规范服务。“共管”就是由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管理。目前,全市采取社区行政组织管理的点位共959个,约占农村集中居住区总量的55.56%。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物管处相关负责人认为, 这种形式把社区行政服务管理和物业管理较为紧密结合,能较好地针对农村集中居住区居民生产生活,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特别是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农村集中居住区的社会和谐稳定。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管规范化和农村新型文明社区建设中,全市223个100户以上的农村集中居住区中,有133个物管规范化水平达到验收标准,达标率为57.1%;中心城区已建成交付的25个新居工程中,16个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达到验收标准,达标率为64%。这些达标的农村集中居住区都基本做到聘用程序、责权明确、管理行为规范合法。
  “托管”―― 以服务合同为基础的委托服务。“托管”就是让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进驻农村集中居住区。全市目前实行专业化公司管理的点位共338个,约占总数的19.58%。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物管处相关负责人指出,物业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农村没有需求和市场,所以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的进驻,需要有市场的依托,加上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服务所必需的经费保障尚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因此,目前选择这样方式的农集区在全市所占的比例并不多。
  “自管”―― 以管理规约为基础的自治服务。“自管”是以管理规约为基础。通过业主志愿者进行管理。住户自行管理的方式开展物业服务,在农村集中居住区中也是一个探索。从成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部分规模较小且没有形成社区必备硬件设施的分户独门独院的居住区,大都在社区或所属村管理组织的指导督促下,以自行包干负责为主进行管理。目前,全市实行住户自行管理的点位共429个,约占总数的24.86%。“自管”模式如何进行管理呢?一方面,院内清洁卫生、生产生活设施维护、共同的居民文明生活行为规范以及公共区域的环境绿化等定户定人包干负责。另一方面,依照法律程序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备了专职社区干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强化社区治安管理、创建平安社区等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保障。而对社区的安保和公共秩序维护,则配备专人对小区实行24 小时监控,24小时保安值班制度,为小区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3. 彭州样本:“村级组织+小区自治+市场化运作”
  彭州市目前共有农集区565个项目,建筑面积994.5万平方米,安置79822户,已入住75278户,而在其中,100户以上215个,建筑面积872万平方米,安置61294户,已入住57023户。作为成都拥有农集区数量最多的区(市)县,彭州市探索出的“村级组织+小区自治+市场化运作”的农村物业管理新模式,为全市农村新型社区尤其是震后重建小区社会管理提供了样本。
  “村级组织+小区自治+市场化运作”是“萌芽”于银定新区的农村物业管理模式。采用政府引导、群众自治的方式,通过“六化”管理机制的渗透,彭州破解了农村新型社区组织建设难、经费保障难,人难管、事难理等问题,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建成了基层组织健全、社区环境优美、社会秩序井然的农村新型社区。而这样的社区管理“六化”建设,更是成为了彭州在推进农集区管理上的标杆经验,以点带面地在彭州市范围内全面推广。
  “村级组织+小区 自治+市场化运作”的农集区物业管理模式推行以来,彭州市为规范农集区物业管理的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彭州市房管局关于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意见》,根据分级规范标准建设硬件,满足农民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公共卫生等需求。同时,做好物业管理工作,水电维修聘请专人负责,安防采取联防措施,环境保洁、绿化整理采取门前“两包”的自治管理的方式,让整个农集区推行物业管理有章可循。
  而除了制度上的规范,彭州市为了提升农村物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行业培训。从对小区的管理到政策法规的宣传,从具体业务的指导到疑难杂症的解决,彭州市房管局“联动”物管专业人士,走进了全市各镇农村集中居住区开展“大讲堂”。
  物业管理的“植入”,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生活的改变。在彭州,除了让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物管服务之外,当地政府还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摆在了案头,实现了“软件”升级。彭州市在各个农集区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居住区治安防范能力。积极开展文教卫服务方面的活动,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群众的生活、生计问题,彭州市房管局、市就业局、市物业服务企业、华茂服装工业园等用人单位共同“联手”,创新性地在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内实施就业培训,建立家庭车间。培训范围涵盖物管人员业务、餐饮服务、服装加工等培训,这样做既解决了小区“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力资源。这样一来,集中居住后留守人员的后顾之忧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4. 成都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内容
  为了提高农村物业管理水平,成都创新地提出了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简称农集区)规范化的概念,并于2011年8月12日出台了《成都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试行)》,要求农集区都需按六大标准来建设。8月15日又出台了《成都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验收评定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在2011年达到30%,2012年达到60%,2013年达到90%以上。
  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区文明建设、业主(居民)自治管理和综合服务规范,重要事务决策规定、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和管理,房屋安全管理、治安消防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维护、绿化养护、重要信息公开。
  农集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都要按照《标准》中的六大指标来进行。其中,《标准》明确,农集区建立居民议事会、小区管委会等业主自治服务机构,理顺物业管理主体和物业服务主体的关系,建立规范化物业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农民“自治”意识的形成。六大标准中明确提出,今后,所有的农集区都必须建立管理规约,对居民文明生活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包括对家禽、犬只等宠物管理、群宴设点、禁止“三乱”等内容,都要在管理规约中明确。同时,还有一大创新就是,明确了要“业主大会对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小区管委会等业主自治服务机构授权事项进行明确规定”,这也是培养农民“自己家园自己管”的意识。更值得一提的是,《标准》提出建立物业管理的评价机制,包括建立业主(居民)、社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业主管部门在内的物业管理评价体系;委托进入市房产管理部门建立的物业服务机构名录中的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按照行业规范对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提供的物业服务质量进行专业评价等。
  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否“达标”,将成为“规定动作”延续下来。按照《意见》规定,验收评定要按照农集区规范化建设的六大衡量指标。每年第四季度,各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指导、督促及初步验收;市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验收评定。对验收合格的,将在市房管局公众信息网公示7日。对公示无异议的,将评定为“成都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达标单位”,并由市房产管理部门统一授牌并向社会公布。而对于对市级验收不合格或在公示期内有异议并经调查属实的项目,由区(市)县房产管理部门责令其进行限期整改,帮助指导其达到规范化验收标准。
  在此基础上,2011年9月8日,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印发了《成都市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规约(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管理规约》),共包括16条内容。《管理规约》明确提出,小区采取表决方式,根据多数业主的意见决定物业管理形式。实施委托管理,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标、比选等合法形式,选聘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机构,并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实行自行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重要信息公示栏,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定和公布相应的服务内容及标准,定期公布经济收支情况;实行小区管委会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管委会与业主的管理职责,切实做好小区的各项物业服务工作。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管理规约》对业主的环境卫生行为也进行了明确规范,如不敞放、敞养家禽、宠物,及时清除宠物粪便;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乱扔烟蒂,不乱涂乱画乱贴;爱护小区绿化,不损害花草树木;按规定停放机动车、非机动车;业主、使用人举办群宴等家庭活动,应当按小区规定有序开展,结束后做好清洁卫生。此外,《管理规约》对业主使用房屋、对小区景观维护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下一步,成都市将在100户以上的农集区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上的农集区建立13个示范点,开展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为全市农集区物业管理规范化提供示范经验。
  推行农村物管有助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1. 成都市“三结合”破解农村社会管理新难题
  成都市推行农村物业管理,使得农民小区环境提档升级,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加强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社区风气明显好转,民主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物业实现保值增值等。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在于成都市通过“三结合”破解农村社会管理新难题。
  第一个“结合”,即将农村物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解决当前农村社会管理中农民就业难的问题。按照成都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相关办法,要求进驻的物管公司要优先招聘本小区“4050”人员,对其进行物业管理免费培训,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例如,康庄小区是青羊区首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农民新居工程之一,安置了文家街道盐井、乐平、董家坝、康河等4个涉农社区的失地农民。
  第二个“结合”,即将农村物管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成都市在推行农村物管服务时,制定出了一系列乡规民约样本,要求各物管机构必须遵守,并在此基础上可“做加法”,以进一步规范农村社会管理难题。双流县万安镇城南坡社区是一个新建社区,全镇所有8个村的1676户拆迁农民全部都集中安置在这里,社区面积虽不到1平方公里,但人口却超过万人。刚入住时,一度出现社会治安压力大、环境卫生脏乱差、歪风邪气滋生快等问题。物业管理进驻后,小区展开“五星”评比争优创先活动,如今的城南坡成为了一座“大花园”,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第三个“结合”,即将农村物管和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根据规定,成都市农村集中居住区入住率超过50%,必须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表决通过业主大会议事日和业主委员会的工作规则。这关键在于强化农民参与小区管理的责任意识。农民是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的主体,小区应该怎么管,采取哪种方式管,农民说了算,政府只能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引导。
  2. 农村物管规范化难题待解
  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像以前这种简单地将城市物业管理模式直接“移植”到农村的方式,暴露出了种种弊端,亟待建立与农村相适应的物业管理模式还有待探索。农村物业管理有助于推进农村城市化,为农村居民提供文明、安全、环保、有序的生活环境,为政府排忧解难。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将城市独享生活引进农村,利用农村有利条件与城市化生活进行整合,为农家免费配备垃圾桶,并将不可回收垃圾与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既改变了农家垃圾随处乱倒的恶习,又成为了农家大院独特的风景线;既改变了环境卫生,又将原本农村一文不值的废料再次利用。通过对农村废物的合理利用,美化了社会环境,节约了成本,让农家告别了脏、乱、差,推进了农村城市化发展进程。但要看到,“农村物业管理”在全国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让其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将是整个行业以至于整个社会的又一大挑战。
  新华网2011年9月5日一篇评论文章认为,在进一步推进农村物管规范化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题亟待破解。一是农村物业管理市场化推进缓慢,很多农民还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还不愿意“花钱买服务”。从目前情况分析,一半以上的农村集中居住区选择了“共管”和“自管”,仅有20%左右的农村集中居住区选择了“托管”这一现代物管形式。二是物业管理整体水平不高。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的量化标准和费用收支出情况不够透明公开,日常服务粗放,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居民满意度差;部分小区还将物管等同于“看门加扫帚”,仅局限于垃圾清运、停车管理等基本物管项目。三是如何将“管理”与“服务”区分开来,如何实现物管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小区管委会、居民监事会等相关组织机构的良性互动,成为新时期的又一大难题。
  平谷聊城安吉等农村物业管理做法
  1.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探索
  2010年初,北京市平谷区将城市社区物业化管理经验推广到了农村。具体做法有:
  政府主导,建立规章制度。按照“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2010年初,平谷区将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列为政府折子工程,通过乡镇申报和严格评审,确定了34个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为第一批试点村。同时,区委、区政府相继制定并出台了《2010年平谷区农村物业化管理试点奖励政策》、《农村物业化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关于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试点村实施意见》,设立了试点村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奖励基金,明确区新农村办公室为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定期组织拉练检查,从而在组织层面建立了领导机构,并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监督考核、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为推行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组织保障。
  村委监管,明确权利义务。试点村一是通过鼓励本村村民自发成立物业公司或引进外来物业公司的形式,将本村卫生保洁、护林防火、水电管护、绿化美化等环境治理工作委托给社会化物业公司管理,并通过协议的方式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二是明确了村“两委”与物业公司的职能,村“两委”不参与物业公司日常管理事务,主要职责是对村内环境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提出工作意见与建议,以检查结果作为拨付物业费以及确定是否继续聘用的主要依据。三是配合物业公司做好村民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村“两委”定期通过广播、会议等形式宣传环保政策,教育村民逐步养成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主动支持物业公司开展工作。
  公司运作,充分履行职能。按照与试点村“两委”签订的协议,物业管理公司独立行使村内环境治理和管护职责,一是普遍制定了村级物业管理章程和细则,按照网格化管理方式划分工作组,明确责任人,做到了制度上墙,职责明确。二是物业公司按照协议全面负责村内环境管护工作,24小时开通办公电话,随时接受村民关于环境问题的投诉,随时迎接村“两委”和区直相关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三是与原村内保洁、护林等人员签订责任书,责成各小组负责人随时检查环境保洁工作的完成情况,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和聘用制度。四是与试点村每户村民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明确服务标准与时限,全力争取村民支持,务求共建双赢。
  2. 山东聊城出台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办法》
  2011年9月26日《齐鲁晚报》报道,最近,专门为农村社区制定的《聊城市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办法》规定,新型农村社区业主入住时,在县(市、区)、乡镇(办事处)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化物业管理或社区业主自治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选择充分尊重社区业主意愿,达不到物业管理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实行社区与业主自治管理模式。达到物业管理条件的新型农村社区,在移交前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在所在地的房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召开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通过招投标方式选聘具有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会同物业管理企业参与社区移交。
  乡镇(街道)根据社区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物业服务成本测算,所需费用以业主缴纳为主,所在县(市、区)适当补贴为辅的方式解决。入住社区的低保户、特贫困户、残疾人家庭,可向业主委员会申请减免费用。申请减免物业服务费用的家庭,必须由业主委员会在社区公示无异议后,报经乡镇(办事处)批准后减免。
  《办法》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必须按城市居住小区标准配备物业管理用房,建立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物业管理用房产权归全体业主共有,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参照《山东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殊情况,缴存、管理、使用、续筹。建设单位缴存的首次专项维修资金归全体业主共有。受聘物业管理企业按照规定,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并与建设单位或新型农村社区所在地乡镇、街道办事处办理物业管理承接验收手续。专业化物业服务内容包括社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场所的维修、养护管理;社区公共区域卫生保洁管理;社区安全护卫及秩序管理;社区车辆行驶及停泊管理;社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社区装饰装修管理;社区物业档案、资料管理;社区生活服务及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社区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经营、收益分配及社区智能化管理等十大项内容。此外,为充分考虑社区业主就业需要,聊城市要求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从业岗位优先招聘本社区人员,并且不得低于50%的比例。
  3. 浙江安吉农村尝试多元化物管模式
  2011年3月,安吉正邦道路养护公司中得递铺镇辖区内35条乡道、101条村道,总里程283公里的农村道路三年养护权。这是安吉县首次对农村公路养护尝试推向市场。而在此之前,开发区(递铺镇)霞泉村尝试独立设立物业综合服务管理公司,对村里的部分事务交由公司处理,县城的洁兰物业已经接纳溪龙整体的保洁打包。作为安吉县首家村级物业管理公司,霞泉的物业综合服务管理公司是全村为民服务的常设机构,物业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公司负责村庄的长效卫生保洁和日常管护村属所有绿化以及相关卫生费用的收取;维护社会稳定,负责各类违章建筑监督和各村民小组毛竹利润款的催缴。物业公司服务费用来源主要是个体工商户、企业的卫生费,以村民组为单位的村民保洁费以及村里对设施管理的支出。而另一家物业公司――洁兰物业则围绕农村的卫生保洁、绿化修剪两大任务,在人员的培训、区块的划分、设施的更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规范的运作。在洁兰物业,他们把向溪龙拓展称之为“美丽乡村”模式。专家认为,借助社会化的力量,对农村中的一些事务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这是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的结果,农村物业放开市场,有助于长效管理的形成。无论是洁兰物业的“美丽乡村”模式,还是霞泉物管的“以村为主”模式,这是农村物业管理进行多元化物管模式的尝试。而更大的物业管理内容等待着市场的开发。农村物业涉及日常保洁、园林绿化、文体设施保养、基础设施的管护、道路的养护。有专家介绍,随着农村居住的逐步集中,开展以类似城市的保安服务、卫生保洁、家用设施的维修等由于人员、技术等多种的限制,借鉴城市物业管理的模式,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标签:管理水平 规范化 物管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