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高考语文得高分你不可不知的25个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得高分你不可不知的25个答题技巧问题1: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用语法或逻辑去检验。问题2:对字音的考查,高考命题有何规律?能否帮助我们分析一下?

答:从近几年命题情况来看,对于字音的考查有以下规律:

(1)常见常用的多音字是考查的重点。因为不少人易将多音读成一个音,或不理解字义而将几个读音弄混。如“暑假(jià)”、“假(jiǎ)手”、“教(jiāo)学生”、“给(jǐ)付”、“参与(yù)”、“为(wèi)他人”。

(2)越来越注重考查常见常用但习惯上易误读的字音。高考考查的难字僻字愈来愈少,这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应用性、生活性、社会性。即使出现个别较难的字音,也基本上是课文中出现过的。如“掎(jǐ)角之势”,虽相对生僻,但在课文中出现过。

(3)形声字是高频考点。试题所涉及的汉字大都是形声字。

(4)试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

(5)可以参考试题调研的语言基础专题

问题3:压缩语段主要有哪几种考查形式?

答:压缩语段主要包括4种考查形式:(1)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或将一段新闻稿压缩为一句话新闻;(2)给概念下定义;(3)概括文段的基本内容、主旨;(4)用简洁的话将图表内容表述出来。问题4:扩展语句有哪些种类?

答:扩展语句可分为以下几种:单句的扩展;复句的扩展;综合扩展,这类扩展可以是由单句到单句,也可以是由单句到复句,总之是使句子生动形象、丰满具体起来;语段的扩展,给定一个话题或提供一个情境,让考生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从而使话题或情境明确、具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问题5:仿用句式题极具开放性,命题极为灵活,命题形式都有哪几种?

答: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所考查的题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嵌入式。要求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当中,既有上文的语境,又有下文的语境。

(2)续写式。要求仿写的句子是在给定了上文语境的基础上,承接上文语句的续写,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

(3)话题式。除给定例句外,还给定几个话题。

(4)限定式。给定例句,并附加其他限定,譬如以××为开头等。

(5)自由式。给定例句,在选材和立意上充分自由。

(6)对联式。给定上联或下联,要求写出下联或上联。

1

问题6:考纲中规定的常见修辞方法共有8种(新课标地区9种,江苏省7种),非常具体,我们没有疑问,可是对于其命题特点却不清楚。

答:命题主要有3个特点:

(1)考查运用能力。不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认,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2)选材具有时代气息。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往往涉及社会热点问题。

(3)考查具有综合性。高考考修辞,往往与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得体等结合起来考查,即使是单纯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问题7:默写名句名篇这一知识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另外,如果题干中要求“只做两小题”,就要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中没有生僻难写字、易错字的两题作答,否则阅卷时只按答出的前两题计分,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填写要求。

问题8:文言实词在高考试卷中一般采用哪种形式进行考查?

答: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十分灵活,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安排在第Ⅰ卷中。考查的方式主要有:(1)选出4个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比较4个选项中相同词的意义,选出与题干例句中此实词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3)题干例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属于某种语法现象(如偏义复词、词类活用),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这一现象符合的项;(4)与现代汉语比较,找出加点的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5)通过翻译句子题来考查对关键实词的理解等。问题9:复习文言虚词这一知识点时应该采用哪些方法?

答:复习文言虚词时,要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句,熟练掌握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特别应对使用频率高而常见意义和用法又较多的虚词进行重点的系统的复习。根据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向教材靠近的走向,考生必须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善于将这些虚词与试题中的同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和辨别。同时,考生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根据语境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问题10:高考对“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的考查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该考点难度较大。“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是筛选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此考点的核心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准确理解。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符合题目要求,代表某些特定含意的文言词语、短语、句子。筛选并整合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读通文言材料。

问题11: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本考点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对文中信息加以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其具体要求是:(1)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准确全面;(2)归纳内容要点必须分清文章体裁。

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准确全面,所谓“准确”,就是要正确理解关键性语句的意思,对言外之意或隐含信息的分析、判断要合理;所谓“全面”,就是要把文章的主要材料梳理清楚并进行合理的归类、整理和概括,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性内容或论述性内容的关系搞清楚,如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

问题12:在复习“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

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应注意,一是通读全文,了解大意。阅读时要留心作者所写的人与事,情与理;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将选项中的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三是认真检查,全面验证。

问题1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作品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指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互文、双关等)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作品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分析作品在选择材料、安排情节、刻画人物等方面的特色;鉴赏作者运用表达技巧的灵活性、创造性。高考常考查的表达技巧主要有:情景交融、反衬、烘托、运用典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等。

问题14: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呢?

答: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形象,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听其言,观其行,就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其次,给人物写“思想鉴定”,就是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最后,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句子的语言特点和句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二是这样写起到的作用,三是语句的内涵。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即“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一般答题过程是: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问题15: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内容、主题方面包括对典故传说的评价、对背景现实的评价、对作者的经历以及志向的评价,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对具有象征性的意象的评价、对情感倾向的评价。

问题16:文中哪些句子是重要句子?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重要句子”主要指对表达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其外延为揭示文章中心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难懂的长句等,主要指过渡句、段的起始句或终结句、段落中的结论性语句(抒情句、议论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往往和理解词语的含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有些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1)从语法分析入手。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修饰、限制成分。对复句要明确分句间的关系。此外,还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

(2)从修辞分析入手。对含有修辞方法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

(3)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文学作品往往以情动人,有很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这是理解文章语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中心句、关键句等。

(5)从主旨入手。因为句子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所以,结合主旨理解句子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问题17: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呢?

3

答: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对文章进行内容上的归类整合。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性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来划分;议论性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划分,也可以按论证结构(并列、总分、层进)来划分;说明性文体,应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部分,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过渡句、前后照应句、结构相似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考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提供了重要依据。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上下文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考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①表顺序的词;②关联词;③指代词;④表范围的词;⑤表类别的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问题18:推断和想象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 (1)根据文中的材料推断新的结论。这实际上是对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断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没有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2)根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推断和想象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这一类推断比上一类推断要困难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把握不准,(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技巧)也表现为对“相关问题”了解得不够深入,还表现为在推断和想象中容易加入主观臆断的成分。

问题20: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题的命题有何规律?怎样解答探究题?

答:探究题主要是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散文、小说命制的题目,命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让考生判断其正误或优劣;(3)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等。

规范答题,归纳如下:

(1)立足文本,整体把握。所谓“探究”,既要“探”出题目内容的深浅、范围的限度,又要“究”其缘由和实质。因此,考生在下笔之前,必须整体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的方法、技巧,以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作出个性化的理性思考和探究。

(2)擒住物象,由表及里。散文、小说的主旨和情感的表达,往往借助一定的物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而这些物象又常常是含蓄的。所以,回答这样的探究题,要能抓住作者表达情感所借助的一些物象,把握作者的心理和物象的象征义。

(3)联系实际,开放答题。对于散文、小说,命题者往往把最后一道题设置为开放性题。对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己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不要脱离原文答题;一是联系实际的例子要能够以点带面,分析时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

问题21:实用类文本阅读常从哪些方面设题?我们应该怎样解答这些题目?

答:传记和新闻是常考的实用类文体,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这两类文体在高考中的常见命题角度和考生作答时的应对策略。

1.对于传记来说,高考常常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文章中某一特定句子的含意。

4

(4)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在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在备考传记类文体时应采用如下的方法:

(1)分析传主的性格特征,可从传主的行为特征及语言等方面来概括。

(2)注意总结传主所经历的事情,以便于准确解答筛选文中重要信息以及概括作品主题类题目。

(3)文中对传主的评价可能是多方面的,在解答题目时注意看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考生回答出哪一个方面的。

(4)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积累一些与分析文章结构有关的专业术语,以便于高考时规范答题。

2.对于新闻文体来说,命题点则主要有:

(1)理解文本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分析新闻文本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问题22:高考作文命题一般都有哪些题型?

答:根据近几年各地区作文的命题情况,高考作文命题一般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这三种题型,而在这三种题型中,“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是主流题型,“话题作文”将逐渐淡出。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每年“稳定为主”的指导思想下,同是“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其具体的要求又会有一些变化。

问题23: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会突出哪些方面?

答:以下这些内容是高考作文命题重点关注的,考生如果了解了这些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么,自己的作文就有可能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切合考纲中“丰富”和“有创新”的要求,得高分自然不在话下。

(1)社会热点。一般而言,高考作文题目都会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是高考作文承担的社会责任,因为每一个命题者都不希望考生写出的作文是“木乃伊”。

(2)智慧人生。题目带有哲理性是多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之一。

(3)情感体验。关注“自我”,注重从考生自我的情感体验出发思考人生是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趋势。

问题24:高考作文命题对文体的限制明显加强,那么,应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答: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已明显加强了对文体的限制,许多试卷都规定“不要写成诗歌”或“诗歌、戏剧除外”,也有的试卷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面对这一现状,你要做到:

(1)明确区别,熟悉特点。对每一类文体,要明确它与其他文体的不同,熟悉其特点,如考生运用最多的记叙文和议论文,特点如下:

从写作目的来看,议论文重在以理服人,记叙文重在以情动人;从写作要求来说,议论文重在摆事实和讲道理,记叙文重在描写情景和刻画人物;从结构技巧来看,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技巧有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技巧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从表达方式来说,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辅以叙述,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2)苦练基础,举一反三。写好记叙文和议论文是基础,对这两种文体要对照以下要求加以苦练,然后举一反三,尝试写好其他文体。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六要素齐全。一般而言,文章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

篇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酒 泉 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2分)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3分)

(2)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 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 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写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6分,言之成理即可)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 ①罟(ɡǔ)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涵丰富,请略加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唐人有以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2分)“行客稀”可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1分)

(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1分)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2分)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2分)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1分) (大意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谒 金 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 “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妙处。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认为, “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眼”,并加以简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还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3分)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3分)

(2)闲。(1分)开头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2分)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内心的惆怅和空虚。(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如 梦 令

苏 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 ①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2分)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怀念之情。 (3分)

(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3分)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3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 ①篱落:篱笆。

(1)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1分) “动”字揭示出“客情”, 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1分)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 (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2分)

(2)衬托或对比。 (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 “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3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2分)

6.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 (11分)

人 日 思 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蜀 道 后 期

[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 ①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答案:(1)“才七日”,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 “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时间之长。 (2分) 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从而表达思归之切。 (3分) (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

(2)相同点:都使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1分)薛诗以人与雁对比,张诗以人与秋风对比, (2分)都突出了游子归家之晚,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分) 不同点:张诗还用拟人手法把无情的秋风人格化,借抱怨秋风先至,含蓄委婉地抒发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烦恼之情。 (2分) (如答薛诗使用对偶可给1分)

7.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7分)

小寒食舟中作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首句“强饮”不仅写出自己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穷困潦倒的愁苦。②借用“鹖冠”一典,点出作者身不在官,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③“老年花似雾中看”,即直接表明作者暗自伤老之情。④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⑤“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⑥以“舟中作”为题,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处境,又从自身想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答对三点以上得满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清 平 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①②②①

篇三:2016年高考备考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分类整理

2016年高考备考:各地模拟考试语言运用题之分类整理(按题型) 《考试说明》上语用题考点要求:

(1)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4)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高考语文讲解九种题型:

一、扩展语句型

二、压缩语段型

三、句式变换型

四、仿用句式型

五、修改语病型

六、语言连贯型

七、图文转换型

八、简明得体型

九、准鲜生动型

一、扩展语句型(4)

1(任选一个情境,不超过100字情境一 情境二 参考示例一:情境一 傍晚,大海边

夕阳西下,巨大的火盘将浩瀚的大海染成深红,万朵红霞布满天际,海天一色,满目生辉。波涛一浪紧逐一浪,轻拍着海岸,涛声中,海鸥穿梭,渔舟唱晚,椰风飘香,少男少女们赤脚在沙滩上嬉戏,笑语欢歌,好生惬意!

参考示例二:情境二 清晨,山顶上

抬头仰望,天,湛蓝湛蓝的,星星还未完全隐退,脚下雾霭迷蒙,乳白而轻扬的云气给黛青的山峰笼上了薄薄的纱帐,山峦起伏而酣睡着,天际是红红的一片,几抹亮光从万顷云霞中直射东天,红艳红艳的——太阳要出来了!

2.扩展文中的黑体字部分,内容要能前后衔接。(50个字左右)(4分)

春天和青春是生命中两片最美丽的风景, 双重的意蕴,一样的主旨,耐人寻味,催人奋进。

参考示例:春天铺展在我们身边,处处充满生机;青春涌动在我们体内,时时激励我们。要像迎接春天一样迎接青春,要像珍惜春天一样珍惜青春。

3.请以“和”为中心,以“和谐”为主题,拟写一幅对联,每句字数不得少于7个字。(4分)

参考示例:(1)万众齐心构建和谐社会 全民同德开创盛世伟业 (2)和人和事和天地 谐友谐亲谐苦甘(合乎对联形式和题目内容要求即可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4.不同年度媒体流行语的变迁正是一幅动态变化的历史画卷。2006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产”“倒扁”。

行简要描述,不少于60字。(4分)

参考答案一: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的开通,进一步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是让广大农民感受到了社会的文明与时代的进步。总之,已经过去的2006年,越来越清晰地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和谐社会的美丽图景。

参考答案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越来越深入人心,传统的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热潮中焕发出新的内涵,自主创新的理念在各行各业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在刚刚逝去的2006年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4分,答案仅供参考。三个流行语,缺一个扣2分;语意不连贯、字数不够扣1分)

二、压缩语段型(9)

155个字)(4分)

2070年代,约荷等人又的广泛关注。

光活化农药是。

参考答案:(光活化农药是)用某些平时无毒,但进入生物体后在光照下产生毒性,又可以迅速自然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物质而制成的一种杀虫药(农药)。

注:4分。必须是单句,得1分;“平时无毒”得1分,“进入生物体后在光照下产生毒性”得1分;“可以迅速自然降解为无害物质”得1分。这段文字开头两句话,“20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吖啶、荧光素等染料在光照下的杀虫作用。70年代,约荷等人又研究了卤代荧光素对

家蝇的光动力作用,将光活化农药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交待了光活化农药研究的历史和研究水平,属于对光活化农药这一事物的相关背景介绍,应排除。)

2.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提炼出关于“碳中和”定义的4个关键词语。(4分)

“碳中和”的目的是为了环保。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人们可以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个人也可以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这些企业或机构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2006年,《新牛津美国字典》并且成为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当局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参考答案: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或“二氧化碳”)、 绿化(或“植树”) 、抵消(或“吸收”)、环保(或“环保活动”)(4分,每个词1分)

3.假如你是某大学校园电视频道工作人员,想要在第一时间,、以滚动字幕的方式向同学们通报下面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因技术条件所限,字幕只能使用汉字,且不超过20字),那么,字幕内容应怎样拟?(4分)

为了丰富群众春节期间的生活,充分利用淡季旅游资源,人民公园推出吸引游客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春节期间(大年初一到元宵节)在校大学生持学生证购票游人民公园,票价在原来的基础上优惠60%。

参考答案:初一至十五持学生证游人民公园票价四折(时间、持证、游园、优惠四个要点各1分)

412个字。3分)

本报讯 12月5280天,污染指数相应下降,提前实现了年初预定目标。

36家重点企业537.25亿元,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削减烟(粉)尘

1.85万吨、二氧化硫3.52万吨、化学需氧量1020吨。

全市相关部门从“点、线、面”入手,加强重点区域和敏感部位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超标排污燃煤锅炉,对全市300多台燃煤锅炉做到了专人负责,规范管理;继续实施主城区煤炭管制,严禁新上燃煤锅炉,大大减轻了燃煤污染;通过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严控建筑扬尘污染、加大双燃料车改装等有效手段,极大改善了主城区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邯郸提前实现蓝天目标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4分)

文化的独立性,决定着文化自身的影响力和免疫力。由于文化独立性的衰弱乃至完全丧失,才会形成这样一种怪现象:在西方,是商业攀附上了文化;而在我们这里,却是文化卖身给了商业。由于动力的不同,所以虽同样是与商业的结合,在彼处是文化统领了商业,是商业为文化服务;而在我们这里,却是商业情结完全挤占了文化情结,利益追逐完全替代了责任感追求,文化成了商业婢女,成了羸弱不堪的四不象的怪胎。

参考答案:“文化独立性的衰弱(或“丧失”)导致中国文化成为怪胎”或“文化独立性的衰弱(或“丧失”)导致中国文化出现怪现象”(4分。若答“文化独立性的衰弱降低了影响力”或“文化独立性的衰弱使它受制于商业”可得3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6.请用一句话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18

气温显著偏高。2006年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2.9摄氏度)偏高0.7等地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至2摄氏度,部分地区偏高2至4

降水持续偏少。3月份至今,75%。其中,秦岭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5至8成,部分地区偏少达8一遇大风天气极易产生沙尘。强。从3月份到44月份的强冷

参考答案:三大因素(2分)促成我国 北方沙尘天气(1分)频繁发生(1分)

(或:气温高降水少冷空气频繁(答对2个得1分)促北方频发沙尘天气)

725个字)(4分) CCTV消息:过年这几天,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140亿条。不过这其中原创的祝福短信却少之又少。如果面对的都是一些面目雷同的短信,难免会让人有点“审美疲劳”。

除夕前一天,李先生就收到了朋友发过来的一条祝福短信。没多久他又陆续收到了十几条和这条一模一样的祝福短信。

短信拜年省事省力,的确是一种既方便又时尚的拜年方式。不过再好的祝福短信,一天收到十来条一模一样的,也会让人的欣喜和感动大大缩水。

网上有相关调查显示,尽管一些人认为短信只要能表达心意就可以了,并不在乎是否原

创,但是有近九成的人希望收到独具个性的、专为自己而写的节日祝福。

群众:“实在是特别想收到一些朋友自己写的短信,虽然话语不像那些(专业)短信那么流行时尚,但是我真的觉得特别开心。”

由此记者认为: 参考答案:短信拜年渐成“转发游戏”,节日祝福期待原创内容。(每条2分)

8.根据下面的文字,经过筛选、整理,给路透社下一个50字以内的定义。(4分)路透社是西方四大通讯社(法新社,合众社,美联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是官方的喉舌。1850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有德国创办,1851原为德国人,后加入英国籍。1865透集团的一部分,业务占集团的5%用而闻名于世。

答:参考答案:路透社是由路透创办的侧重于国际新闻的,素以快速报道被世界报刊广泛采用而闻名于世的,代表英国官方喉舌的一大通讯社。(要点齐全,3分;语意通顺1分)

9.给下面一则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不超过分)

本报济南1月31日讯 今天记者获悉,2月3月4新春文博会将在济南大观园举行,

活动。

(摘自2007年2月1日《大众日报》) 参考答案:大观园将举行新春文博会(共3分,“大观园”“将举行”“新春文博会”各1分,字数必须控制在15字以骨,超出1字扣1分)

(1)

14分)

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针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高高地举起右手,庄重地投下了反对票。为了中南半岛“小国” 缅甸,不惜动用否决权与美国抗衡,这在近年来中国外交史上似乎并不多见。而美国也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出惊人的让步。 ① ②

标签: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 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 2016高考语言表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