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198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06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雷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A.落笔/落照 剥削/瘦削不堪 靡靡之音/风靡一时

B.刹那/古刹 累赘/果实累累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C.佣工/佣金 攒射/万头攒动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D.殷红/殷切 绰约/绰绰有余 擢发难数/数典忘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册封 倜傥 至高无上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B.骁勇 阅珊 变幻莫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宣泄 串通 殚精竭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历练 彪柄 见微知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精妙绝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的一句是

A.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为本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应该看到,

我们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B.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C.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进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D.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这一概念的雏形是由美国学者赫钦斯提出的。1968年地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理想,浸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是对当时教育上国家主义、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等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性回应。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采纳了赫钦斯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较之赫饮斯对学习化社会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理解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986年,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习型社会》,将“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这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学习型社会概念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力。这种从教育与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看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再次得到强调,认为终身教育是适应职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该书还使用了胡森所创制的“教育社会”的概念,突出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有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强调现代教育传播手段、职业生活、文化与娱乐活动的教育潜力,畅想“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1998年,兰森教授在《处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他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他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对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

5.下列对“教育社会”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能够满足每个人为适当生活而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需求。

B.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但首先需要当学员。

C.学习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

D.现代教育传播手段,文化娱乐活动等发挥出比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

6.不同时期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68年,《学习化社会》一书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包含着对当时教育上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

B.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C.1986年,胡森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认识学习型社会,将继续教育的主题归结为终身学习。

D.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采用胡森的“教育社会”的概念,强调学习型社会应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终身学习。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赫软斯以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对社会现实采取超然的态度。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鉴于当时的教育未能与社会相结合,从而提倡教育革新。

C.胡森面对“知识爆炸”等对社会的挑战,提出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社会变革。

D.兰森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公里的深海盆的海底,在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断裂带与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储量特别大,大约平均每平方米100公斤以上,总量估计可达30亿~50亿吨。锰结核是一种 。它外形浑圆,一般是褐色的,往往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为核心,其他物质成层状生长,包裹核心,含有锰、铁、钢等20多种金属元素。到目前为止,关于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有多种说法。早期比较流行的是,大陆或岛屿上岩石风化后分解出的金属离子,被风或河流带入海洋。后来也有人提出,是海底火山、海底风化和水溶液为它提供了所需的金属元素。海水本身是盐类溶液。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金属元素供应源。宇宙尘埃等外空物质也能形成锰结核的元素供应源。近年来,海底多金属矿泉被大量发现,有人提出可能这些矿泉带来的矿物质才是锰结核形成的基本物质基础。

在深水环境下,锰结核不停地生长,单体锰结核生长速度极慢,可全世界的锰结核增长总量十分可观。科学家估计,太平洋的锰结核一年之内生长的铜就可供世界用3年!

关于锰结核的生长机理,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假说:一是自生化学沉积说,认为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会围绕一个核心沉淀,这种沉淀物可吸附锰离子并产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锰不断生成。二是生物成因说,它的理论根据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锰结核的表面和内部细微构造时,发现结核表面有很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当其形成管子时,摄取了大量的微结核于壳内。三是火山活动说,认为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气体,伴随着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这些金属进入海水中后,沉淀出铁的含水氧化物,使锰和其他金属经过氧化富集,沉淀,形成锰结核。

现在已经估计出,锰结核大约每千年生长1毫米,有的甚至每万年生长1毫米,其生长速度远远低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可是为什么锰结核没有被厚厚的海洋沉积物埋起来,还

有待于人类去发掘。

8.根据上下文,下列对“锰结核”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海中生物残骸为核心、其他物质层状堆积形成的矿石

B.火山爆发喷发出的含金属元素的气体的凝结物

C.表层含有大量二氧化锰、氢氧化铁等物质的沉淀物

D.含有丰富的锰、铁、铜等金属元素的海底团块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锰结核一般是褐色的,在锰结核的“核”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层包裹一层,外形浑圆。

B.锰结核含有锰、铁等20多种金属元素,它的表面有许多由底栖微生物形成的空管和微窟窿。

C.锰结核的金属元素供应源是大陆或岛屿的岩石,海底火山喷发的气体、本身是盐类溶液的海水以及宇宙尘埃等。

D.锰结核的年增长总量非常大,但就单体的锰结核增长速度看,非常缓慢,远远低

198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于海底沉积物的堆积速度。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海中的氢氧化铁围绕一个核心沉淀,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能促使二氧化锰的生成,并最终形成锰结核。

B.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盆的海底,这与其金属元素供应源和生长机理密切相关。

C.海底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气体,能将海中的锰、铁、铜及其他微量金属析出,表成锰结核。

D.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不同,体积大小不一,彼此相差很大,因此无法估计锰结核的年生长量。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目。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千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子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尚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客,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延,所得秋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悔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恂乃戮之于市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 恂遣谷崇以状闻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 卿今为吾行也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篇二:历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类型一览表

历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类型一览表 年代 题目或有关材料

1952年我投入了祖国的怀抱

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熟悉的一个人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我的母亲 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 当社会主义建设路线公布的时候 记我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为了幸福的明天,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大跃进中的新事物 我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 一位革命前辈的事迹鼓舞了我 说不怕鬼雨后 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 读报有感——从《干菜的故事》想起 谈革命与学习 北京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新疆 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 浙江 路 上海 “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湖南 心中有话向党说 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改写《第二次考试》为:陈伊玲的故事 读《画蛋》有感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五一”国际劳动节日记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看漫画写文) 关于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 就环境污染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 树木、森林、气候——谈———————————————————— 材料: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写简讯:议论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习惯 就填写报考志愿给同学写一封信 材料:孪生姐妹褒贬玫瑰园 想象圆为何物 辩论,两题选一: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材料:候车亭前地面被弄脏谁清除 材料:梧桐树下一家三口谈新老树皮 上海卷:小作文:以主持人身份预告并介绍“上海之夏”节目大作文:机遇 尝试 上海卷 小作文: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 大作文:父辈 材料:寓言诗《鸟的评说》 上海卷 小作文:就学校里最近举行过的一次活动,写一则短消息大作文:责任 《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错了》命题:我更喜欢漫画《 ——————》上海卷 小作文:初夏的时令特征 大作文:我的财富 材料:小新背小牧,“助人为乐”和“悄悄走开”两则调查 上海卷小作文: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 大作文:读材料,以“我看课外阅读”为题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坚韧——我追求的

品格/战胜脆弱

上海卷小作文:将冰心《<春水>之一》改写成一片短文

大作文:阅读材料写一篇“读报有感”

1999年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上海卷小作文:以“开考时刻”为题

大作文:阅读材料,以《“回声”的启示》为题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

3

4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上海卷请为2010年世博会确定一个主题 诚信 年轻人抛弃诚信背囊寓言故事 上海卷 说出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心灵的选择 北京卷 规则 上海卷 面对大海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 北京卷 转折 上海卷 杂 全国卷 Ⅰ、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 北京包容 上海忙 江苏水的灵魂山的沉稳 浙江小作文:谈谈免疫系统的四个话题 大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 天津材与非材 福建十个人物与文学形象 辽宁平凡与自豪 重庆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湖北买镜子

广东语言与沟通

湖南家庭教育

2005年 全国卷 1、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2、价值与位置

3、忘记与铭记

2006年

2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东 江苏 浙江 湖南 湖北 山东 福建 辽宁 江西 全国卷 1北京 天津 浙江 江苏 湖南 安徽 上海 山东 说“安” 材料: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留给明天 筷子自嘲 纪念 凤头、猪肚、豹尾 一枝一叶一世界 跑的体验 材料: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一则文字双赢的智慧 读图写联想或感悟 今年花胜去年红 脸 、材料:乌鸦模仿老鹰抓羊 、材料:图书阅读率走低 北京的符号 愿景 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人与路 谈意气 读 我想握住你的手 材料:谈《星星》作文

湖北 材料:用带“三”的词语联想思考

福建 材料:1、诸葛亮草船借箭未满十万支

2、戈多今天已经回来了

3、留一点空白

广东 雕琢心中的天使

江西 材料:以“雨燕减肥”为话题作文

2007年

四川 重庆 辽宁 全国卷北京天津重庆湖北湖南浙江江西辽宁 福建 四川 安徽 江苏 上海 材料:以“问”为话题 东站一瞥(片段作文) 材料:以“走与停”为话题作文(大作文) 肩膀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广西等省区用) 给图画材料《摔了一跤》 2、(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用) 根据与丛飞有关的材料自拟题目 给材料:“细雨湿衣看不见” 《有句话常挂嘴边》 《酸甜苦辣说高考》 给材料“母语” 《诗意地生活》 给材料《行走在消逝中》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能 《季节》 《一步与一生》 《提篮春光看妈妈》 《怀想天空》 《必须跨过这道坎》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任选一题)

篇三:2014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汇编·社科文阅读

2014年上海各区县高考语文一模试题汇编

——社科文阅读

静安区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书与画的关系 启功

①书与画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大马蜂窝,不可随便乱捅。因为稍稍一捅,即会引起无...

穷的争论。但又不能避而不谈,只好说说纯粹属于我个人的私见,并不想?执路人以强同?。 ②我个人认为,?书画同源?这个成语最容易为?书画相关论?者所引

用, 。

③我认为写出的好字,是一个个富有弹力、血脉灵活、寓变化于规范中的图案,一行一篇又是成倍数、方数增加的复杂图案。写字的工具是毛笔,与作画的工具相同,在某些点划效果上有其共同之处。最明显的例如元代柯九思、吴镇,明清之间的龚贤、渐江等等,他们画的竹叶、树枝、山石轮廓和皴法,都几乎完全与字迹的笔划调子相同,但这不等于书画本身的相同。

④书与画,以艺术品种说,虽然殊途,但从审美欣赏的角度看,却有共同之处。一幅画供人欣赏,一幅字也无二致。我曾误认文化修养不深的人、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结果并不然。一幅好字吸引人,往往并不少于一幅好画。书法直到今天还在受国人爱好,必有它的特殊因素。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并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注意。为什么?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⑤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书法艺术所以能起如此作用,能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把这个?因?和画类同样的?因?相比才能得出它们的真正关系。这种?因?是两者关系的内核,它深于、广于工具、点划、形象、风格等等外露的因素。所以我想与其说?书画同源?,不如说?书画同核?,似乎更能概括它们的关系。

⑥有人说,这个?核?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它包括哪些内容?甚至应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一、民族的习惯和工具:许多人长久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由于种种条件,使他们使用共同的工具;二、共同的好恶:无论是先天生理的或后天习染的,在交通不便时,久而蕴成共同心理、情调以至共同的好恶,进而成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教育内容;三、共同表现方法:用某种语辞表达某些事物、情感,成为共同语言。用共同办法来表现某些形象,成为共同的艺术手法;四、共同的传统:以上各种习惯,日久成为共同的各方面的传统;五、以上这一切,合成了一种?信号?,它足以使人看到甲联想乙,如?对竹思鹤?,同时它又能支配生活和影响艺术创作。合乎这个信号的即被认为谐调,否则即被认为不谐调。

⑦所以我以为如果问诗书画的共同?内核?是什么,是否可以说即是这种多方面的共同习惯所合成的?信号?。一切好恶的标准,表现的手法,敏感而易融的联想,相对稳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在本民族以外的人,可能原来无此感觉。但这些?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它的感染力也绝不永久限于本土,它也会感染别人,或与别的信号相结合,而成新的文化艺术品种。

⑧当这个信号与另一民族的信号相遇而有所比较时,又会发现彼此的不足或多余。所谓不足、多余的范围,从广大到细微,从抽象到具体,并非片言可尽。姑从缩小范围的诗画题材和内容来看,如把某些诗歌中常用的词汇、所反映的生活,加以统计,它的雷同重复的程

度,会使人吃惊甚至发笑。某些时代某些诗人、画家总有爱咏、爱画的某些事物,又常爱那样去咏、那样去画。彼此影响,互相补充,也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

⑨这种彼此影响,互成增减的结果,当然各自有所变化,但在变化中又必然都带有其固有的传统特征。那些特征,也可算作?信号?中的组成部份。它往往顽强地表现着,即使接受了乙方条件的甲方,还常能使人看出它是甲而不是乙。

⑩再总括来说,前文所谓的?核?,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上的一种?信号?。

(选自《启功全集》第三卷《论诗书画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略有改

动)

1.解释第①段加点词“马蜂窝”在文中的意思。(2分)

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书画同源”的含义。(3分)

3. 第⑥段说“信号”能“由甲联想乙”,如“对竹思鹤”,下列与此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望梅止渴B.饮水思源 C.见鞍思马D.见花思蝶

4.概括上文内容要点,填入第⑩段空缺。(2分)

5.依据全文内容,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按神话说,人类同出于亚当、夏娃,源相同了。

②可见?当流说流?是现实的态度。

③因此,源不等于流,也无法代替流。

④但同?源?之后,当前的?流?还同不同呢?

⑤为什么后世还有国与国的争端,为什么还有种族的差别,为什么还要语言的翻译呢?

A.①⑤②③④B.④①⑤②③ C.①⑤③②④ D.④①③②⑤

6.分析本文的结构思路。(4分)

(一)1.比喻可能引发争论的书画关系。

2.(1)共同的工具和共同的表现手法:写字和作画都用毛笔,某些书家的画与字笔划调子相同;(2)书与画在人的审美欣赏上有共同之处。

3.D

4.共同工具、共同好恶、共同方法、共同传统所合成的

5.B

6.(1)引出诗画关系话题。(2)展开讨论:作者认为“书画同源”不如“书画同核”概括得准确;“核”是一种共同“信号”;(3)结论:书画相互影响却各自独立。

闸北区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我一直认为,文明的研究是最合适、也最需要运用比较方法的学术领域。

②在人类近五六千年的历史中,曾经产生过不少文明,各自由微而著,由盛而衰,分别有其特殊的贡献。大家知道,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开列了21个文明。这一数目未必妥当,考古学家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等书里,所举有独立起源的古文明就有9个。无论如何,世界上的文明是多元的,人类的历史所以绚丽多彩,正因为这样。

③然而,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并不是很容易的。站在一种文明的位臵上,每每认为其他文明只是本文明的派生物,如果不是,也是次等的,不足称道的。实际上,如马克思指出的:?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只有在欧洲工业革命和所谓地理大发现之后,从世界的角度研究和比较各种文明才成为可能。就中国而言,晚明时开始了中西文明的遭遇、交流和碰撞,于是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潮流和运动。文明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凸显出来的。 ..

④不知道有多少中外学者谈论过中国文明的特点,看法虽纷纭不一,但在一点上可说是相当一致的,就是中国文明有独特的持续性。与中国古代文明并时兴起的古埃及等文明,都未能像中国文明这样绵延久远,迄今不衰。这确实是极值得探索的大问题,不比?李约瑟难题?逊色。

⑤谈到绵延久远,即涉及文明的起源。最近我常有机会讲,在自然史和人类史上有五个?起源?,都是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即:。探讨文明起源的论作,很早就有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专门研究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是我们都熟悉的。

⑥1929年9月,郭沫若先生为自己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作序,说明:?本书的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研究的方法便是以他为向导,而于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古代希腊、罗马之外,提供出来了他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国的古代。?郭沫若先生强调:?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发展,无论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组织成的社会也正是一样。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说是‘我们的国情不同’。这种民族的偏见差不多各个民族都有。然而中国人不是神,也不是猴子,中国人所组成的社会不应该有什么不同。我们的要求就是要用人的观点来观察中国的社会,但这必要的条件是须要我们跳出一切成见的圈子。?

⑦1986年,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写了一篇论文《连续与破裂: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他引了上述郭沫若先生的自序,评论说:?这几句话所代表的观点在当时是有革命性的,它打破了中国学究孤芳自赏的传统,将中国社会史放在社会科学一般框架中去研究。……但是他只把该说的话说了一半,因为我们今天新的要求是要用中国社会的观点来观察人,而如此做必要的条件也是‘须要我们跳出一切成见的圈子’。?张光直先生提出:?我相信中国研究能在社会科学上作重大的一般性的贡献,因为它有传统的二十四史和近年来逐渐累积的史前史这一笔庞大的本钱。世界古今文明固然很多,而其中有如此悠长的历史记录的则只有中国一家。……这批代表广大地域、悠长时间的一笔史料中,一定会蕴藏着对人类文化、社会发展程序、发展规律有重大启示作用,甚至有证实价值的宝贵资料。?

⑧这里应该指出,郭、张两家的论点固然有着区别,但是仍有其根本的共同点,这就是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发展有着普遍的规律,而研究中国的文明对于探求这种普遍规律是重要的。张光直先生的文明起源新说,正是由普遍规律着眼的。

⑨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还想说几句。经过几十年的发现和研究,至少在中原地带,考古文化的链环已经连接起来,从仰韶、龙山,以至夏、商、周,文明的萌生形成,直到发扬光大的历程,应该说尽在视野之中了。但是这一历程还有很多环节有待具体化,有关研究需要深入,理论水平更应当提高。更重要的,是要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去研究。

⑩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策划时便确定是

?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研究途径则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结合。?十五?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预研究?,继续了这一研究途径。?预研究?将制订今后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规划,相信在新世纪中,很快会出现研究探讨中国文明的新局面。

(李学勤《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1.第③段加点词“这样”在文中是指 。(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空格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生命的起源 ②地球的起源 ③人类的起源 ④文明的起源 ⑤宇宙的起源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④、①、⑤。

C.⑤、②、①、③、④。 D.②、①、⑤、③、④。

3.简析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4.概括第⑦段的主要内容。(2分)

5.下列判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明各自由微而著,由盛而衰,中华文明也不例外。

B. 不承认世界文明多元性的原因是认为本文明才重要,其他文明没有价值。

C. 世界古今文明固然很多,但只有中国有如此悠长的历史记录。

D. 郭、张两家观点的区别是由于他们研究的着眼点不同。

6.请对第③、第⑥、第⑦段“引文”的目的与作用作简要说明。(4分)

(一)(17分)

1.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2分 )

2. C (3分)

3. 中国人与他国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既不优于他国人,也不劣于他国人。(3分)

4.跳出一切成见的圈子,中国研究能在社会科学上作重大的一般性的贡献。(2分)

5.C(3分)

6.(4分)引文构成了本文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分)引用马克思的话是为了证明“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并不是很容易的”;(1分)引用郭沫若的话是为了说明他“将中国社会史放在社会科学一般框架中去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分)引用张光直的话是为了强调“中国研究能在社会科学上作重大的一般性的贡献”。(1分)

黄浦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用设计去改变生活

冯骥才

①在哥本哈根,几次听丹麦人说这么一句话:?生活的一切都是设计出来的。?这句话细琢磨很有道理,只要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哪样没有设计?然而,为什么以前没听过这种说法?这不是一般的话,里边包含着一种新观念,就是要自觉和主动地用设计去改变生活。

②由此,我注意到在丹麦大大小小的城市,包括机场都可以看到一种新颖独特的商店,叫做新设计品商店。走进商店,眼前一亮,一方面所有商品都是我们日常身边的生活用品,家具、餐具、灯具、厨具、洁具、玩具,还有居室的、园艺的、电器的等等无所不包;但另一方面,它不是一般的百货商场或家居超市,这里一切物品一概是新颖的、没见过的、创新的。无论是颜色、造型、理念、使用方法,全都充满了设计师独特的创意,更漂亮更现代更便捷,有的还有新的科技含量。比如刚刚摆到店中的一把雨伞,形状很怪,前尖后圆——这种伞的奇妙之处是在很大的风雨中都不会翻过去。柜台前有一台小电视,播放着这种雨伞?风

雨不怕?的神奇效果。

③我忽想到,这数千种全新并不断更新的产品,需要多么巨大的设计创意与能力来支持?不只是丹麦,整个北欧都看重现代生活离不开的至关重要的两个字——设计。□。哥本哈根有一座新设计博物馆,展示了人类生活一些方面设计的历史,以及设计与发明、材料、科技及文化的关系;其中几座世界上最现代的音乐厅与歌剧院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新科技、新理念、新思想、新的审美精神以及超前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这座博物馆骄傲地展示着设计创新与生活进步的关系。

④前两年我访问瑞典和挪威归来,写过一文《从简朴到简约》。我说,北欧四国与中欧和南欧不同,在历史上北欧没有处于欧洲文化中心,没有太多的?人文包袱?;他们的本土文化一直单纯简朴,也就比较容易从固有的?简朴?走进现代文化所需要的?简约?。但是这绝不是听其自然的转化,而是一种自觉的进取。他们首先是明明白白认清自己特有的传统,进而去创造属于北欧的现代文化形态。在这中间,设计被摆到最关键位臵,设计师成了时代文化的主角之一。通过数十年乃至几代设计师的努力,不仅形成了北欧特有的现代文化精神与审美语言,还有力地影响了整个世界。

⑤设计不仅改变了生活,也创造了独特的生活精神与情感。设计被作为一种创意的代名词,设计师被视作最有创新思维的艺术家,为世人所尊重。如今设计在北欧是一种真正的文化时尚;当然,不是低层次的娱乐时尚,而是高端的文化时尚。

⑥从经济角度看,设计还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在丹麦有一家享誉全球的积木玩具公司——乐高,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一位名叫克里斯第森的人所创。它是一种带有?连接颗粒?、可以自由拼砌的五色(红、黄、蓝、白、黑)塑料积木,能够听凭人们的想象自由地堆砌出各种事物来。在乐高所在地比隆小镇,有一座闻名全球的主题公园,使用了4200万块塑料积木,拼砌成世界各地名胜、历史名人、码头车站、油轮汽车、童话世界、花鸟鱼虫、未来世界等,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如今世界上已有三亿人手里有乐高积木。它真正的意义是,不只是设计给你的,而是要由你来设计。乐高已被列入世界十大玩具。它的特点是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发挥孩子们的想象。任何孩子都能从中享受到想象、设计和动手完成的快乐,这真是酷爱设计的丹麦人的一大发明。

⑦反观自己,我们的现代设计成气候了吗?我们有自己鲜明的中国人的现代审美了吗?不论是当代艺术的精英审美,还是大众的生活审美?我们的古代审美十分清晰,我们甚至可以自诩:我们唐代以来就有了乐高似的?七巧板?!但遗憾的是,我们当今的审美模糊又杂乱。也许由于我们历史太久,人文积累既深厚也僵化,也许我们的设计仍处于模仿阶段——抄袭性?设计?可算不上设计;我们的生活审美不应总陷在这种混沌中,需要设计来引领。可是新的设计需要的新的理念,从哪儿来呢?

1.第②自然段首画线的“此”指代的内容是(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

?不仅是“宜家”

?设计不仅体现在上边说的日常应用的一切

?从服装、汽车、住宅到公共建筑

?还有生活的一切

A.???? B. ???? C.???? D.????

3.对第④段“自觉的进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觉进取指要能从固有的“简朴”自由发展,走进“简约”。

B.自觉进取要能认清文化传统,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现代文化形态。

C.自觉进取的关键在设计,设计师要成为时代文化的主角之一。

D.这种自觉进取会形成特有的现代文化精神与审美语言,有力地影响世界。

标签:全国高考 语文试题 1986年高考数学试题 1986年高考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