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广东高考语文真题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新东方在线

举国瞩目的2014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结束,新东方在线高考名师团队第

一时间对2014高考语文真题进行了点评,希望能对考生、家长有所帮助,也希

望对2015高考考生提供借鉴。以下是广东新东方优能高考语文名师团队对广东

卷语文真题的解析,供广大考生参考。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

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

【参考答案】A

【广州优能高考语文团队点评】仍旧是自主命题以来稳定的考查形式,四项三列,分别考查

形近字、音近字和多音字。同时延续上年的小变化,引入成语的考查,仍旧是两组成语。

B中xiá、C中dí、D中fǔ。D,“俯仰”考查了两个第三声相遇,前者发第二声的经典

知识点。

A.chěng/pìn

B.xiáshù/sù è/ yè

fǔsài / sè fǒu/ pǐ lěi / lèi xiān/xiǎn C.bàng/páng D.shèn /chā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

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

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 B. 如鲠在喉 C. 梳理 D. 受众

【参考答案】A

【广州优能高考语文团队点评】没有了去年的虚词。两个成语、两个词语(实词,一个动词,

一个名词)。

A连篇累牍:累,重叠,堆积;牍,古代写字的木片。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多为贬义。

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

B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此处使用正确。

C梳理:梳爬整理。这里指对细节的整理,使用正确。

D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

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

性的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

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

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

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

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参考答案】C。

【广州优能高考语文团队点评】A项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偷换主语。“贝

母”应该是“被采集起来”。

B项语序错乱。应该先是“达成一致”,再“定稿”。

D项“不仅??还”属于递进关系,前后内容倒置,应该是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

作者”,还是“??的先驱”。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

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

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参考答案】D

【广州优能高考语文团队点评】乱序排列衔接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先看选

项,首项不是④就是⑤,寻找两项的共性——“物理学家们”,它在④的句首,在⑤的句末

(由事实引出物理学家),可见,⑤在④前,排除AB;观察CD差异,③、④以及②、⑥两

组的先后关系是重点,只需要判断一组即可。③讲“管弦乐”,④由“物理学家”引出“声

音”,“管弦乐”是“声音”的一个表现,所以应该先④后③。答案出来,为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

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

?实然。但通好以来,臵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

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

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

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

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

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

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

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

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

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

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

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

B. 将论囚 论:讨论 .

C. 持府县短长持:挟制 .

D. 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

②①

【参考答案】B

【广州优能高考语文团队点评】B的“论”是“评定”之意。

6.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 ①且 ②则 ③所 B. ①以 ②于 ③因

C. ①且 ②则 ③因 D. ①以 ②于 ③所

【参考答案】B

【广州优能高考语文团队点评】选项中,①和②是保持一致的。所以①和②只需要会判断其

中一句即可。①中指王尧臣为了避嫌,就把刘敞排为第二名。“以”字是介词,表原因,“因

为”的意思,而“且”要么递进要么并列要么让步,这里都不通。排除AC。直接看③。③

中刘敞陪伴英宗读书,利用历史故事和典籍来讽谏的意思,“因”和“所”都有凭借的意思,

但是这句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比较恰当。“所”引导的凭借,往往

凭借的内容在后。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参考答案】C

【广州优能高考语文团队点评】实在是太喜人的一道题。听过新东方高考语文课的学生应该

觉得轻而易举。整个句子延续了“四六”的基本句式,去掉人名“尧”、副词“惟”、语气词

“耳”,都是四字结构!又对仗整齐——“天地享之”“百姓戴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篇二: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 稽首/稽查 ......

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 称职/职称 ......

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 本末倒置/倒行逆施 ......

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 挑三拣四/挑拨离间 ......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石钟山的名字也叫的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无论结果如何,不容臵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

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

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

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

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简化的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 辅,据西山,.

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识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

相洁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象昇闻.

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晟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晟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晟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善射,娴将略熟习 .

B.逐贼危崖 .高峻

C.督天下援兵 督促 .

D.次顺义驻扎 .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

A.①因 ②且 ③乃 B.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因 ②而 ③以 D.①为 ②且 ③乃

7.下列文句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

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

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

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

之/亦天意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2)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1.补习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何时可掇?____________,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雁,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昨夜闲潭梦落花,,______。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夫夷以近,_________;险以远,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性。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i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数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筒、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在世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建的知识。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

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 ,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的土壤。

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势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学习,继承中不断有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没有一个社

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立时突然开始的,而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和变体。

(选自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

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如果没有人的群体性,文化就不会得以保存和传递。

B.在文化传递中,古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和今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是相同的。

C.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美国社会结构的构建,其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是不同的。

D.一个人可以“不朽”,因为有文化传承的作用;一个社会可以不死,因为有文化的

存在。

13.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每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前人思想的影响。

B.一个国家失传的史料,有可能在其他国家的文献中找到。

C.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既是前人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D.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与唐代并没有

篇三: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题目及答案

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棱角/菱形 窒息/对峙 稽首/稽查

B.侥幸/阻挠 绚烂/驯服 称职/职称

C.塑料/朔风 叫嚣/发酵 本末倒置/倒行逆施

D.延伸/筵席 瓦砾/罹难 挑三拣四/挑拨离间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石钟山的名字也叫的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 戎马倥偬 C. 名不见经传 D. 不容置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简化的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完成5—9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 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识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洁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晟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晟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晟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射,娴将略 熟习

B.逐贼危崖 高峻

C.督天下援兵 督促

D.次顺义 驻扎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

A.①因 ②且 ③乃 B. 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因 ②而 ③以 D. ①为 ②且 ③乃

7.下列文句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2)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2) 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1.补习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何时可掇?____________,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雁,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昨夜闲潭梦落花,,______。江水流春去欲尽,,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夫夷以近,_________;险以远,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性。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i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

广东高考语文真题

、动态的、分数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筒、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在世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建的知识。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 ,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的土壤。

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势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

标签:广东 真题 高考语文 广东高考听力真题 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