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当前民营企业不良道德素质剖析 道德素质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但其生命周期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道德素质的缺乏。企业道德素质的缺乏既跟企业自身因素有关,也跟外部的社会大气候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有关。打造企业道德素质除了要靠舆论的力量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约束以外,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企业自律。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2)01-0022-03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但其生命周期短是个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披露,中国民营企业每分钟有9家倒闭,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太多红极一时的民营企业诸如秦池、爱多、玫瑰园、飞龙、巨人、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新疆德隆系、江苏铁本公司等先后倒下,联想黑心棉花、工业原油、发霉米面、特氟龙、苏丹红、毒饺子、毒奶粉、毒粉丝、矿难等等都或远或近跟民营企业有些瓜葛,人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到底怎么了?
  追根溯源,这些民营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失败基因”,就是企业道德素质的缺乏。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必然要与内外各种利益主体发生关系,也必然在协调和解决这些社会关系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生存发展。因此,企业具有社会公民的特征,具有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伦理精神。这就意味着企业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人”,还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素质的“社会人”。企业的道德素质,就是企业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全部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心、诚信心、正义心、感恩心和仁爱心的总和。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软件”,而绝非资金、设备和技术,也不是产品性能和营销模式等“硬件”。
  一、民营企业道德素质缺乏的表现
  (一)缺乏责任之心。一个丧失责任心的企业,往往将最大限度为自己营利作为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忽视或侵犯其他各种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1 侵害国家利益。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有偷税漏税问题的比重高达80%~90%。甚至有的还将自己登记成为福利企业、校办工厂、高新技术企业钻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空子,想方设法逃税。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涉足化工、电镀、印染、制革、造纸、医药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的排污特性,使得它们成为地方的污染大户。而一些私营采矿企业在利益熏心之下则过度开采、肆意掠夺自然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地面沉陷等环境问题。
  2 损害员工利益。超负荷劳动强度、工作条件恶劣、缺乏安全保障、拖欠克扣薪水、降低工资标准、随意加班加点、非法雇佣员工尤其是童工,辱骂、体罚员工,限制人身自由、性别歧视、性骚扰和性侵犯,不提供法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等现象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屡见不鲜。富士康工人的12连跳和本田在华工厂工人持续罢工就是佐证。有关部门的另一个调查统计数据是,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非公有制经济活跃的地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80%以上。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矿难事故也是最好的佐证,中国矿难90%发生在民营小煤矿。
  3 损害股东的利益。现在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股份制企业。当民营企业做出种种有损企业形象的行为,比如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恶意逃债,三角债困扰,商业欺诈,财务假账,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出口骗税,伪造票据,金融诈骗剽窃专利,虚假广告,上市公司过度包装等,最终损害的是股东利益。
  4 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民营企业故意夸大或隐瞒产品的真实性,甚至不惜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毒药”,蒙牛的“三聚氰胺”奶粉,秦池的川酒勾兑,三株的虚假广告、飞龙的虚假伟哥、南德的虚张声势,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也使它们走上了不归路。
  (二)缺乏诚信之心。一些民营企业为了逐利往往不择手段,背信弃义。比如,在产品方面信号失真、黑心造假;在价格方面黑招频出、牟取暴利;在分销方面虚假承诺、言而元信;在促销方面夸大其辞、坑蒙拐骗;在同行竞争方面破坏游戏规则、恶性竞争;在税收方面虚假报表、偷税漏税逃税等等。
  (三)缺乏慈善之心。我国绝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社区贡献、关爱特殊群体、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等高层次社会责任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如地产巨头万科集团2008年的“捐赠门”事件,令公众愤怒的其实不在于它在汶川大地震中捐款的多少,而在于王石的言论:“捐赠不应成为负担,万科捐200万是合适的”,以及他规定员工捐款10元为限。这反映了一部分民企慈善意识还比较薄弱,慈善行为不够积极主动。
  (四)缺乏公正之心。对内,用人偏心。受家族式管理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在用人观念上仍比较狭隘和落后,“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家人”或者“熟人”即使没有真才实学也会占据企业的重要岗位,如财务、人事、仓储等,而引进的“能人”则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待遇方面也是重亲轻疏,在意见和建议方面更是偏听偏信“庸亲”。而对外,则以私情害公义,以个人好恶损公道,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这必然导致外来人才的流失。辉煌一时的百信鞋业,就是因为严重的家族式管理导致其最终失败。
  (五)发展贪心。为了“做大”,企业往往恨不得一口吃下一个胖子而盲目扩张,于是圈地、加盟、连锁,贸然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把许多精力和资金分散到其他产业当中,结果由于失去“集中兵力”优势,变成“四面出击”。由于战线过长,资金链断裂,专业知识匮乏,导致企业亏损甚至陷入无力自拔的困境。失败的“先烈”有巨人、太阳神、活力28、三株、亚细亚等,都是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时,碎了。
  二、民营企业道德素质缺乏的原因
  (一)民企自身方面的原因
  1 企业经济属性的影响。企业的产生是为了通过协作生产获取更多的规模效益,因此不可避免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企业的经济属性,即企业的存在以盈利为目的。我国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对追求利润最大化具有强烈欲望,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更容易产生利润导向型的价值观念。
  2 民营企业成长的历程。中国民营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它们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缝隙中和远离主流社会的边缘地带顽强地生长和壮大起来的。与国企、外企相比,长期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在人力资源、银行贷款、政策扶持、产业准人、产权保护等方面长期受到歧视。只能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做小生意、开小作坊,或农业生产的自身的资本积累,或靠民间借贷发展壮大起来,而税收负担却不比国企外企轻。这种生存环境和成长历程使得民营企业逐利心十分严重而社会责任意识非常淡薄。
  3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在城乡个体工商户、各类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主文化层次较低。在经营理念上存在着小 农意识,目光短视,有的只是“效率和利润”观念,血缘亲缘观念、自我崇拜意识、帝王观念,只看到“小家”眼前的蝇头小利,看不到“家”之外的社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4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缺位。大部分民营企业只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伦理文化环境建设则往往停留于形式,甚至没有企业伦理文化的概念。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决策凭喜好、用人凭感觉、做事靠经验、制度靠习惯。这种独裁型、封闭型、农民型的劣质文化缺乏人文精神,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缺乏“价值最大化”的价值观念,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治观念浓厚,法治、民主和责任意识淡薄等等。
  5 民营企业的能力。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育时间短,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资本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要素禀赋差、管理水平低,处在竞争中的劣势方。在各方面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生存成为第一要务,因此,在严峻而现实的生存压力面前,民企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确实仍然比较薄弱。
  (二)外部原因
  1 社会大气候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趋利性特点和等价交换原则在培养人们功利性道德观念的同时,也为极端利己主义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和条件。加上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和市场体系还不成熟和完善,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因此在利益的趋导下,“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相当普遍。
  2 制度的缺陷和监管的不到位。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没有形成严密的遏制民营企业失德背德行为的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地监管和惩治民营企业的各种失德行为。同时,在法规执行中存在很大漏洞,存在执法不严、处罚不重的现象,守德收益小,失德成本低,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客观上助长了失德之风的蔓延滋长。另外,地方政府往往过于追求GDP的目标,只注重民营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民营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从而对一些民营企业逃避社会责任起到了纵容甚至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自律是打造企业道德素质的关键
  松下幸之助说过:“做企业,最终是做良心,做道德。”但良心与道德不可能与生俱来,必须有社会道德的熏陶与法律法规的制约才有可能形成。然而健全的法律与严格的监管体制最终只是促进企业稳健有序发展的外部环境,其作用尤如医生给病人治病动手术和给健康人打预防针;而促进企业稳健有序发展的“内因”是企业是否存在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就是企业自身的“免疫系统”,是企业的自律。如果“免疫系统”被破坏了,任何“外因”都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加强企业自律是打造企业道德素质的关键。
  (一)提高民营企业家的道德素质。民营企业家的道德素质对整个企业经营行为的道德贯彻,发挥关键性作用。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家必须做到:有知耻之心:要自觉为善,知善行善,懂礼义廉耻。有诚信之心:不论是生产还是服务上都力求诚实笃信,真实不欺,讲究信誉。有正义之心:做到利以义取,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对内公正,公平,不护短,不隐瞒;对外公道,敢担当,不推诿,不逃避。有仁爱之心:要爱自然、爱父母、爱顾客、爱社会,懂得感恩,乐于布施,回馈社会。
  (二)建立道德文化。将企业道德上升为其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全体员工中宣传、灌输、贯彻,营造一个人人重德、尊德、爱德、护德和守德的良好道德氛围。只有在这种道德氛围的熏陶之下,企业员工才能发自内心地按良心做人,凭良心做事。
  (三)生产道德产品。161年前西门子公司创始人讲过,“做产品就是做良心”。品牌不是靠大量的广告堆出来的,品牌的魅力来源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实力的信服和信赖,因此,企业生产安全、天然、环保、绿色的道德产品,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偏爱。
  (四)保持道德形象。一方面要加强质检与品控管理,坚持以道德产品、道德服务来维护企业的道德品牌形象,避免生产事故发生;另一方面,要重视危机发生后的处理,以道德企业的姿态主动承认错误,及时取得消费者和社会的谅解,从而摆脱道德劣势。
  (五)规范道德行为。当企业员工还不能将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追求时,就需要具有强制性的制度加以规范。一是要建立一套激励措施和惩罚机制,对尊德守德者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在评比先进、考核、晋升时把道德素质作为重要依据;对失德背德者则加大惩处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要健全监管机制,增大失德者的利益成本、道德成本乃至政治成本,使行为主体面对高额的失德成本,唯一理智的选择只能是守德。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道德素质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靠习惯的力量,靠社会舆论的引导,靠健全的法律和制度的调整和约束。但是最终、最核心的,还是要靠企业人内心的信念和自律。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泽润,论企业道德责任的依据、表现与内化[J],道德与文明,2005,(3)
  [3]王水嫩,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6,(4)
  [责任编辑:何之洲]

标签:民营企业 剖析 道德素质 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