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曲尽人散:曲终人散下一句是什么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白居易的人生分为了两个时期,前期兼济天下,后期独善其身。诗歌创作便也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写讽喻诗,讥刺时事,忧国忧民,揭露社会黑暗和不平等,同情下层平民百姓的艰苦生活。是时“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后期主要创作闲适诗,语言浅近平易、淡泊悠远,切近中国文人幽隐青山的心理。其余感伤诗和杂律诗则贯穿于这两个时期。
  [关键词]白居易;诗史;豪迈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99-01
  第一次读白乐天的诗是在小学,《赋得古原草送别》,不过只节选了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时并不懂得什么兴衰时变的感慨,只是感觉这首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诗意简单,直自如话。后来又看《唐诗三百首》,知道还有后半段。“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萎萎满别情。”仍旧太小,不知别离的意味。莫说当时,即便现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也只是隔着书页的感慨。就算会写“忆君灞桥折杨柳,日沉古渡头”的句子,亦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只是从字的排列,从舌尖蹦出的音节,都让我有一种怅惘的情绪,萦绕不去。
  这就是诗歌的好处,在彻底明白它的意思之前,光是音调就可以让人感动。《诗?大序》日:“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是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好的诗人能够找到最恰当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所以诗歌总是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无怪乎《论语》上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乐天《与元九书》中将自己的作品分为四类:“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百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
  《卖炭翁》是白乐天组诗《新乐府》之一,历来脍炙人口。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新乐府》忠实地反映了他的思想,都是感愤而作。《卖炭翁》中他自序为“苦宫市也”。宫市是皇宫掠夺民间财物的一种方式。就算他整天地劳累赚到的钱也只够他蔽体和果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价愿天寒。”这一句历来最是触动人心,对老人的心理把握得很是到位,我们都知道他说得对,说得好,也就更加令人心酸。可是最后的结局呢,“一车炭,千余斤”不过换了“半匹红纱一丈绫”。让一个两鬓苍苍的老人怎样靠那点东西生活?故事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结尾也是好的,没有上升到政治道德层面的总结性文字,更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一位老师说过白乐天是一个泥沙俱下的诗人,这也无可指摘。本来嘛,一个人写的诗多了,就难免有高低优劣之分。《新制布裘》大概便属于这一类诗。我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诗歌的好坏,我只知道能够打动我的就是好诗。杜子美说“摇落深知来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宋玉确实是一个好的作者,他的诗赋过了近千年仍然能够感动别人。不管辞藻如何,,只要诗人把感情融入了诗里,读者就能够感受到。
  《新制布裘》整首诗读下来,更像一个富贵闲人无聊时随便地一个感慨而已。近读叶嘉莹先生的作品,对其中一段深以为然。“即以唐代最著名的两位作者韩昌黎与白乐天而言,昌黎载道之文与乐天讽谕之诗,他们的作品中所有的道德,也往往仅只是出于一种理性的是非善恶之辨而已。而杜甫诗中所流露的道德感则不然,那不是出于理性的是非善恶之辨,而是出于感情的自然深厚之情。是非善恶之辨乃由于向外之寻求,故其所得者浅:深厚自然之情则由于天性之含蕴,故其所有者深。所以昌黎载道之文与乐天讽喻之诗,在千载而下之今日读之,于时移世变之余,就不免会使人感到其中有一些极浅薄无谓的话。”最后他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杜子美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过他们本来就是两种人。杜子美一生都坚持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近似于殉道般的精神。而白乐天信仰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退合宣,自然显得张弛有度。
  特别喜欢他的小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乐天是一个善于享受生活的人,故而能将生活中的小事也能那么诗意地表现出来。“新醅酒”,不算好酒;泥火炉,不算豪华。但就是这样平凡的东西,经了他的手,他的笔,竟然能够显得那么温馨隽永。仿佛能够想见那一幅画面:他白衣如雪,执着陶制的酒杯,惬意地呷一口,眉眼带笑,问准备离开的友人,看这傍晚的天气似乎就要下雪了,能留下来陪我喝一杯酒吗?一室满满地流淌着温暖和煦,让人怎么能够拒绝?
  一直以为白乐天是那种盛世诗人,襟廓豪迈,像是盛唐走出的影子,挥一挥衣袖。就是陴睨山河的气势。在读了他的诗集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白乐天的诗其实是贴近生活的,他以另一种方式演绎了诗史,一种更加平民化生活化的诗史。“曲尽人情莫若诗”,用在白乐天身上也适宜。

标签:曲尽人散